链家,终于可以少挨点骂了
将中介费打下来的,与其说是链家,不如说是楼市形势。
文 | 佘宗明
2019年1月,链家创始人左晖在接受某节目采访时,被问到「如何看待大家认为中介费太高的问题」。
左晖回答,从世界范围看,中国中介费并不算高,「中国费率大概在2.5%左右,美国、日本都是6%,南非是8%,香港虽然是2%,但是有预支费用。」
他表示,「这个行业如果想有一些高素养的人去服务的话,大概需要经纪人收入是城市人收入的1.2倍。」
2021年5月,左晖因病去世。
社会舆论对他的评价严重两极化:一边是圈内人士不断引用他那句「做难而正确的事」和配上蜡烛表情符号,以示哀悼,一边却是各个社区里对他极尽恶评。
「吸血」「报应」,成了高频词。有的网民幸灾乐祸:开瓶啤酒庆祝下。
那时候,他创立的贝壳正陷入冰火两重天的舆论处境:冰,是肇始于2020年8月的甲醛房风波,将自如口碑降至冰点;火,是贝壳自2020年8月上市成为「中国居住服务平台第一股」后市值一路超恒大赶万科,到2021年3月一度达到约2000亿美元。
两相对照,必然会为当时流行的「吊路灯」叙事提供标靶。
▲在某论坛上做演讲的链家创始人左晖。
左晖被骂,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偏高的中介费。
对中国购房者而言,房产中介向来不是个容易被待见的群体。
催单逼单的套路,瞎忽悠乱承诺的做派,恶意抬价赚差价的做法,都让房产中介群体的默认信誉值降为了负数。
正因如此,「取消房产中介」的声音总会间歇性地泛起。从中介小哥到置房顾问再到房产经纪的命名变更,都没能完全改变该群体的整体形象。
2021年8月,杭州推出二手房交易监管平台,上线「个人自主挂牌房源」功能,就被不少人解读为「要革房产中介的命了」。
这其中,高中介费又是舆论诟病的密集地带。
而在高中介费方面,链家几乎要承担一半的火力。
因为说起链家,很多人想到的就是「两个标杆」:除了房地产经纪服务的标杆之外,还有高中介费标杆——在北京,链家中介费通常由两块构成,一是2.2%的基础服务费,二是0.5%的担保服务费,加起来是2.7%。
这是什么概念?买套在四环内平平无奇的价格800万左右的二手房,中介费得交约20万。
别说舆论场的主力是由月薪3000元的打工人构成,就是五环内的白领,都会觉得这偏高。
链家今天挨的骂里,至少50%以上都跟高中介费有关。
时至今日,链家不降中介费也不行了。
01
在现有的北京区域中介费率执行了12年之久后,作为中国房产中介头号玩家的链家,在9月26日宣布将对中介费收取标准做出调整。
调整主要有两块:
1,降中介费率,由原来房屋成交价的2.7%调整为2%。
2,变「单佣」为「双佣」,由原来全部由买方承担变为由买卖双方共担。
也就是说,买方名义上要承担的中介费要降了。
对链家来说,对买方降中介费,已是不得不为。
不降,政策不允许。
今年5月8日,住建部跟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合理降低住房买卖和租赁经纪服务费用、引导由交易双方共同承担经纪服务费用等。
这被部分业内人士称作「某壳定制版」。
毕竟,链家是将中介费打上去的先行者。
不降,市场份额也不接受。
拿北京二手房市场来说,链家市场份额从2008年起就居首,之后持续攀升:2010年是30%、2011年是38%,2012年是47%,2013年是50%,高峰时期接近60%。
之后长期维持在50%左右,去年仍在45%以上。
▲北京链家官网最新数据显示,该平台上的北京真实在售二手房数量为139727套。
可今年以来,其份额明显下滑:
今年1月,全北京存量房一共网签了9491套(含非住宅),链家共成交了3481套,市占率36.67%。
4月份,网签15984套,链家市占率为34.7%。
8月份,链家市占率回升到了39.33%,可仍不足40%。
虽然第一位置难以撼动,可份额被蚕食也是不争事实。
在此背景下,链家以降价来谋求俯冲优势,也在清理之中。
这就像,特斯拉在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冲击下,选择了以降价来降维打击。
02
但与其说是链家把中介费降下来,不如说是楼市形势将中介费打了下来。
当下的楼市景气度,已用不着多说。
窥一斑而知全豹,恒大碧桂园都是那一「斑」。
与之伴生的变化是:过去楼市整体上是卖方市场,卖房人说了算,现在则是买方市场,持币观望的购房人占主动。
在「卖方市场」阶段,你想让业主掏中介费,都不大现实。
这就跟许多婚介结构组织相亲会如出一辙。
绝大多数相亲会,收钱只收男方的、不收女方的,因为男多女少。
某种程度上,这些相亲会也是「女方市场」。
对链家而言,降中介费也是避免给国家房地产行业复苏大计添堵的不二之法。
如今,随着楼市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二手房交易已成楼市交易的大头。以北京上海为例,二手房占市场成交比例超过80%。
大量二手房都依赖中介居间成交,所以房地产调控重心从开发商转向房产中介,已成必然之势。
自7月底政治局会议定调「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以来,降低中介费更是被视作降低购房成本的重要一环。
也是在7月,链家曾在朝阳北苑试点执行「客户承担1%,房东承担1.7%」的双边收费模式。
▲北京链家此前曾在北苑地区试点双佣模式。
虽说习惯了「单边收费」的北京卖房者心理上并不乐意接受,但形势会逼着他们低头。
有媒体报道,北苑大区的挂牌业主接受双边收佣的比例,最终从最初的20%-30%,提升到90%。
没办法,你不接受,隔壁的张三李四接受了,房子就更容易卖出去了,能不急吗?
这充分表明,当楼市下行时,处在存量房供给侧的房东内卷会更严重。
这正是链家推动中介费「双向收取」的良机。
说白了,链家下调买房的中介费,就是楼市供需形势变化的链式反应向二手房交易费率领域的延伸。
楼市过得好,链家跟着吃饱。楼市很萎靡,链家也会受冲击。
03
这些年来,链家和贝壳因为高佣金(即高中介费)问题而被骂得挺惨。
在我看来,它既冤,又不冤。
说它冤,是因为许多诟病都是对「中介」遭遇标签化和污名化后的成见,是对房产经纪服务专业度的低估。
说它不冤,是因为它收取的高佣金很难为其获得免于批评的豁免资格——在北上深买套堪堪够住的房子,要被收取十几二十万的中介费,这是不是溢价,答案不言自明。
在很多人看来,房产中介就是坑蒙拐骗的代名词,作用等同于掮客,顶多就帮着跑跑腿。
可事实上,房产经纪服务对应的成本其实涵盖了很多方面:看得见的店面租赁成本、员工管理成本、带看时间成本,看不见的获客引流系统开放维护成本,甄别房源真假成本等,都是成本。
据统计,从房源委托到客户匹配、促成交易、后期过户、物业交割,户口迁出等,二手房交易的大小流程涵盖了几十项。
▲房产经纪服务涵盖了很多环节。
从经济学角度讲,房产中介的存在,无非是对科斯定理的验证——它们最大的作用,其实是降低交易成本。否则的话,房产中介行业就很难存活下去。
呼吁「取消房产中介」的人,也许只看到了房产中介的乱象,却没看到中介服务背后的交易成本问题。这显然不是呼吁让政府接管就能解决的。
就链家来看,它前些年在北京地区敢收取高于同行的高达2.7%的中介费,也有其底气,那就是比同行提供了更优的服务。
不是说链家做得有多好,而是它被同行衬托得好。
虽然谈不上跟「屠龙者终成恶龙」的剧情绝缘,前些年搞排他性独家房源、营造紧张氛围催单逼单等乱象不少,甲醛房更是透支口碑,可从绝对数字上看,链家算是房产中介行业的优等生。
多年来,链家贝壳都是以行业颠覆者的形象存在。
21世纪初房产中介行业起步伊始时,房产中介的主流生存手段还是「吃差价」与「行纪」——前者是诳了卖方骗买方,后者是低买高卖去炒楼,本质就是利用信息差赚差价。
是链家2004年第一个跳出来喊出「透明交易、签三方约、不吃差价」的阳光作业口号,凭着老老实实赚中介费成为了行业里的清流。
到了10年代,人们找房习惯渐次转到线上,可用假房源引流成了行业管理。
是链家2011年在此前建立「楼盘字典」的基础上发起「真房源」行动,制定了「真实存在、真实在售、真实价格、真实图片」四大标准,明确「敢承诺,真赔付」,推动了行业标准的上移。
及至后来,贝壳推出首个经纪人合作(ACN)网络,链家经纪人摆脱低学历标签、逾80%拥有高等学历,做出「电话营销,扰一赔百」承诺,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打印服务等,都切实提升了房产经纪服务品质。
尽管说,链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左晖确实改变了中国房产中介行业。
最起码,在今天,租房得去电线杆上找,打电话过去10个「房东」9个是中介的情况,已经很少有了。
04
链家带动行业进化的价值值得肯定,可这不等于2.7%的中介费收取标准不可以置喙。
2.7%的中介费,其实是法定标准上限(不超过2%,可浮动10%)的基础上再多收0.5%的担保服务费。
这背靠的,是两个事实:1,房产中介行业竞争强度固然大,层次仍很低;2,链家此前并未找到足够的利润支撑点。
链家登上王座后,后来的挑战者不少,但链家和贝壳靠服务品质和头部效应确立的壁垒,并未被轻易击垮。
不论是房天下还是爱屋吉屋,都曾有意用「互联网+」去颠覆链家的「王权」。
但房产经纪服务是个重资产生意,企图以O2O的纯线上信息撮合或线下流程浅层次介入「以轻击重」,很难消除假房源、乱加价等问题。
这并没有将链家从老大位置上挑落。
而老大是有行业规则制定权的。
现实中,很多人买房时都对交动辄十几二十万的中介费给链家心有不甘,却又不敢轻易找别的中介平台——只能权当多花钱买个安心。
▲不少购房者怕高中介费,但更怕买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多年来,链家虽然也在推动业务多元化,可其收益来源高度依赖面向买方的佣金收入。
中介费稍微降低一点,都意味着其营收的盘子里要少了一大块。
如果说,在房地产高速增长时代,旺盛的购房需求掩盖了高佣金下中介费率跟服务质量的匹配度问题,那到了楼市新周期,2.7%的中介费激起的怨怼情绪浓度只会越来越高。
在过去,购房人对高杠杆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一二十万的中介费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反正房子升值空间足以覆盖这笔成本。
可如今,大家手头都有些紧,房子买了也未必能增值,这时候,「科斯天花板」会随之游移,高达2.7%的中介费势必成为人们购房意愿的「抑制器」。
马云说着要「回归淘宝」,强东说要百亿补贴,你链家有什么理由不把中介费打下来?
链家再继续收2.7%的中介费,市占率可能会继续下滑。
眼看着高中介费推高房价引起的不满蓄积到了峰值,房地产政策又在转向,降中介费才是顺势之举。
链家和贝壳启动「一体三翼」战略——「一体」是经纪事业线,「三翼」分别是家装、惠居、贝好家三大事业线,则是在用收入拓源对冲由此而来的营收震荡。
05
平心而论,链家该收多少中介费,链家有自主权。
很多人嫌它的中介费高,可数据显示,房产中介的收入远没许多人想象的那么「高」。
目前贝壳体系内的经纪人平均成交单数为3.3单/年,就算每套房子从上盘、拍照、维护、成交都由某个经纪人一人来做,TA也只能拿到总佣金的55%。
据此计算,在每单佣金5.5万元的情况下,房产中介年收入最高才能堪堪过10万元。这跟「暴利」二字不沾边。
但现在看,需要链家算的,显然不只是这类「小账」,更有很多「大账」——包括促楼市回暖大局,包括民众接受度等。
在当下,意识到企业是时代中的企业,已成企业不可或缺的觉悟。
将北京地区中介费率从2.7%下调至2%,是链家做出的回应。
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链家,终于可以少挨点骂了。
✎作者 | 佘宗明
往期精彩回顾
《任正非,反狭隘》
©
敬请关注
并设星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