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所有教育之争都是这两件事的死磕:快快当大人还是好好做小孩(下篇)

所有教育之争都是这两件事的死磕:快快当大人还是好好做小孩(下篇)

教育

两周前,我们发了一篇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科罗拉多大学终身教授魏阳的文章所有教育之争都是这两件事的死磕:快快当大人还是好好做小孩》,提出人类历史上有一种强势的教育理念,叫做“快快变大人”

从中国的荀子,韩非子,到古希腊的柏拉图,近代英国的洛克和当代的道金斯,学者们认为人性中有一种天然的“恶”的倾向,因而需要社会、文化、和制度的强力外在规范,让个人能够适应文明社会合作的需要。这种规范,构成了教育。

所以,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必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努力;就像把天生弯曲的树枝掰直了,让它成才。

然而,在这个传统之外,还有另一种有力的教育思潮,叫做“好好做小孩”这种理念,建立在对人性和文明,完全不同的认识之上。


上文我们说过,我国先秦时代的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这里的“恶”,是说人天生有满足自己欲望的倾向,会和社会的规范产生冲突,所以必须由“礼“来加以节制。

可是,先秦还有另一位儒家学者,叫做孟子。他虽然也自称是孔子的传人,但是他的教育理念却与荀子针锋相对。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可见,即使在所谓“儒家”传统的内部,我们也会发现很多相互冲突的内容。千万不要以为人们自称某“家”了,他们说的就是一回事。

▲孟子和荀子虽然都属于儒家,但他们的教育理念截然相反。

为什么荀子和孟子对于“人性”有如此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是因为他们对于“人性”的定义不同。

  • 荀子所说的“人性”,是指人天生不必经过学习就有的特性,比如饿了要吃,困了要睡。这种“人性”,当然会有恶的成分。

  • 而孟子所说的“人性”,是指人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差别,好比现代所说的人与其他物种的“种差”。一个人之所以是个人,不是一条狗,是因为他有人类专属的道德情感。你之所以能自称是一个人,就是因为你有礼义廉耻。

受孟子的影响,直到今天,中国人还把没有礼义廉耻的人,骂作“畜生”,骂作“没人性”、“不是人”,就是个道理。这算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外国没有的。在美国,大家常把狗来比喻人类,总统都被称作是“Top Dog”,不觉得当畜生有什么不好——尤其是动物保护主义者。

TOP DOG的范儿。

所以,在荀子看来,“人性”是先天与后天的区别,所以有恶。在孟子眼中,“人性”是人与禽兽的区别,所以人性必须是“善”的。

可是,人们会问,为什么人类会做出坏事呢?孟子的回答是,因为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的不努力。人天性中的“善”,可能会泯灭掉。人会丧失人性,堕落成禽兽。所以,尽管人性是善的,并不代表每个人都会成“人”。

这一点,对于教育至关重要。

因为,在这种“性善”的前提之下,教育就成了一种滋养和扩充人天性中“善”的方式,是一种向内探索的过程。而不是荀子所说的,是用外在强力改变内在本能的过程。换言之,教育的目标,就是激发人类本性中的“善”。

孟子的人性论对于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人之初,性本善”,被中国人传颂了上千年,就是这个原因。

孟子与荀子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虽然最终都强调“学习”和“教化”的重要。但是由于对于人性的不同定义,他们支持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自我教育)方法。

● 孟子的教育观,是由内而外的。是发现和聆听内心的“善”,滋养它,扩充它,直到它充满了生命的每一个部分,主导了生命的每一个时刻。这种发展(叫做“”),仿佛树苗最终长成大树,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甚至有点神秘主义倾向(比如说人体内的“浩然之气”什么的),可以在生命的某一瞬间突然领悟,有点像佛教所说的顿悟

● 而荀子的教育观,是由外而内的。是用圣人发明的外在的“礼”,来规范内在的原始人性。这种转变过程(也叫做“学”)必然是艰苦费力的,是充满自我斗争和内外冲突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点像佛教所说的渐悟”

后来儒家的教育理论,一直都在内在的“性善”,与外在的“教化”之间摇摆和折中。各家有不同的侧重,但大都综合孟子和荀子。比如后来的朱熹,虽然嘴上说“性本善”,但是在具体操做时,对外在规范的强调一点都不比荀子少。

孟子的“性善论”,必然要求人们保存孩童时代自然表现出的本真善良——他把这叫做“赤子之心”。没有教养的成长,在孟子看来,就是赤子之心在世俗生活中渐渐丧失的过程。我们虽然身体长大了,但是却变得庸俗、市侩、自私、阴险,失去了本真。成年人可能比孩童更不像是一个“人”。

所以,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好好做小孩”,保持我们孩童时代就有的“赤子之心”,不受到世俗和环境的污染。

这个“赤子之心”,在明代被王阳明叫做“良心”或者“良知”。失去了孩童般本真的善良,被叫做“没良心的”,或者说的文雅些,叫做“丧尽天良”。能保持这种天然的善良,就叫做“良知未泯”。

如此说来,教育其实就是找回我们曾经拥有,后来在成长中失去的东西。这就不仅仅是外在强迫所能达到的目标了。因为:

教育,是一种向内心深处寻找原来自我的探险。


孟子:教育,是向内心深处寻找原来自我的探险。

但是,孟子对人性的假设其实很容易反驳。我们虽然有一些心理学证据表明幼儿在很小的年龄,就表现出本能的社会合作、同情、和互相帮助的倾向(比如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Paul Bloom的研究)。同时也有很多证据证明儿童也有侵略和攻击的倾向。不过,在孟子的哲学里,这些倾向被哲学思辨巧妙的定义为“非人性”的部分。孟子认为,虽然人与禽兽在生物性上很接近,但正是那一点“善”,将人与禽兽区别开。

这种教育思路,到了明代学者李贽的手中,发展成了对于当时主流的儒家意识形态的激烈批判。

在李贽看来,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儿童没有受到世俗污染的那一颗“赤子之心”。他把它叫做“童心”。后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童心”,就来自于李贽的大力宣扬。

李贽的教育观,就是要小孩“好好做小孩”。不仅如此,连大人都应该保持如儿童一般纯真宝贵的心态。

在李贽生活的年代晚明,理学成为了官方意识形态。并不是说理学不好,只是,任何理论和哲学一旦被统治者利用,被朝廷定为官方意识形态,成了考公务员(科举)都要背诵的政治试题,原来的理想往往就被背叛了。

这时,上自天子,下至落魄秀才,所有人都自称是孔子的信徒,是儒家信仰的虔诚皈依者。你根本无法分清谁是真心信仰,谁是把这种“主义”当作荣华富贵的敲门砖。到处是矫揉造作,弄虚作假。成人的世界,一片乌烟瘴气。

愤青李贽很看不下去。他问:

  • 为什么人类财富、知识、和权力的增长,没有带来道德的进步?

  • 为什么所有的知识,所有的道德说教,最后却让人越来越虚伪造作,越来越庸俗冷酷?

▲愤青李贽长这样。

现代人总说:小孩子才谈对错,大人谈利益。

李贽却说:

也许是时候反省一下自己,暂时忘记这些大人的功名利禄,虚伪造作。向内心深处张望一下,发现一下我们心中曾经藏着的那个小孩子。

对于世界,那个孩子曾经如此好奇。对于未来,他曾经充满了幻想。对家人朋友,他充满了纯粹的信任与友爱。对需要帮助的人,他流露出真诚的同情与善良;现在你长大了,可当初那个孩子,他去了哪里?

面对我们孩子,应该保持他们最初的童心。不要让成人的世界污染他们的纯洁。那些虚伪的官方意识形态和成人世界的道德说教越少,对于孩子的成长就越有利。

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孩子“快快变大人”,而是让他们“好好做小孩”,让儿童自由奔放,好奇探索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释放。

这样说来,允许一定程度的调皮打闹等孩子气的行为,并无不可。过分的外在强迫和威压,对小孩的身心发育不利。

只有像孟子那样相信人性本善,才能得出李贽这样的“童心”说。如果我们像荀子或者韩非子一样假定人性本“恶”,无论如何也推理不出“好好做小孩”有多少好处。教育理论,最终还是取决于我们关于“人性”的哲学看法。



这种“好好做小孩”的理念,并非只有中国才有。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卢梭,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他也认为,

儿童的天性是自然而美好的。成年人创造的文明虽然带来了物质和科技的进步,未必增加了人类的道德和幸福感;更多时候是在伤害儿童的天性,让他们被迫参与到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虚伪矫饰中来。结果是:小孩子变得不像小孩子,过早的失去了童真。

卢梭的文明观彻底改造了西方世界教育理念。最终,西方所有的教育思潮,都在卢梭式的“童心”说,和洛克式的“白板”说之间来回摇摆和选择(见前文《快快当大人还是好好做小孩?》)。

“快快变大人”和“好好做小孩”这两种思潮,到底哪里一种好呢?答案当然见仁见智。无论如何,古往今来的教育实践,基本都在这两极之间摇摆。在不同场合和时代,不同的教育者会有不同的侧重、折中和融合。对于不同的小孩,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育儿的某些时刻,也许值得停下来思考一下,

  • 你不经意间正在认同哪一种对人性的假设?是荀子还是孟子?是洛克还是卢梭?

  • 你正在采用哪一种方法教育你的孩子?是通过外在强制,还是内在激发?

你现在碰到的教育问题,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中,可能已经被深入思考和实践过了。这样的思考,让我们更了解孩子,也更理解自己。

比如我自己,就常常在“快快变大人”,和“好好做小孩”之间选择,摇摆,折衷,甚至分裂:

早上起来见到孩子可爱纯真的微笑,觉得“童心”真美好,让自己也变得和孩子一样纯粹。

可是下午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训话,就恨不得拿根棍子把小孩天生的顽劣打出去。

孩子自发关爱小动物的时候,帮劳累的大人擦汗时,让人觉得他有一颗善良的“赤子之心”,让世界充满爱。

可是做作业的时候,又觉得荀子韩非子说的真TM对,没有外在的赏与罚,哪里能教出适应这社会的“人”。

也许,这正说明,在这世间,没有比“人”更复杂的东西了。他可以是天使,可以是魔王,可以是一切善良美好的化身,也可以是一切卑鄙残酷的使者。无论教育变得如何“科学”,只要我们还不清楚“人”到底是什么个什么东西,那么教育就注定是一门“艺术”,在不同的人性假设之间左冲右突,反复寻找。

综合上一篇《所有教育之争都是这两件事的死磕:快快当大人还是好好做小孩?》,我们请各位读者在下面的投票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你认同“快快当大人”,还是“好好做小孩”?

七月初,魏阳博士专门做客“爸爸真棒”直播间,聊了聊美国顶尖大学的人文教育。添加小助手,即可领取本场讲座回放👇👇。

懂教育的家长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3 D梦幻果冻雕花蛋糕知名宝宝摇椅竟有致命隐患,以致1名婴儿死亡!快快检查一下你们家有没有!低谷时,能治愈你的两件事再闻噩耗从天降,泪飞犹作倾盆雨春天万物复苏,秋天满目金黄?一个儿童教育之问 | hi南周老不起了!热饭菜变冷冻食品,十年护工说走就走!维州人还能好好居家养老吗?又有教授忘关共享,上演“活春宫”,画面不堪入目成大事的领导者,其实只做好了两件事死磕广领馆还是尝试走I-485?|问与答韩红,一生只为两件事而来我看到的美国父亲们海外这个岗位还不太卷,快快准备起来!老钱:为了父亲节那个懂事的孩子背后,藏着最不懂事的父母继现金贷、汽车零售、奢侈品电商、少儿教育之后 趣店罗敏瞄准预制菜查出了肺结节?刘德若医生给您五句重要忠告,必看!(下篇)就这两天,世界发生了两件意想不到的大事!对谈北大六院专家林红:一个儿童精神科医生眼中的教育之“病”毛主席:我一生有两件事没有做完,一件是解放台湾……突然想到李克农若不死, 文革时会是个什么遭遇一觉醒来,美国发生了戏剧性的两件事!San Jose水灯节早鸟票今天结束!便宜1/3呢!快快快!早早计划起来!2022年秋季讲座日 | 江南春先生:用确定的逻辑,打赢不确定的市场(下篇)这是什么神仙魔塑裤?!收腹提臀,越穿越苗条,不做小“腹”婆!做小翻译官!每年寻根之旅游中国!悉尼唯一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校!这个26年历史元老级教育品牌,要刷屏啦!摩根士丹利首席策略:美股熊市不会终止,直到这两件事之一发生甘尽…苦来!Meta家属快当不下去了...1千万民众未领纾困金,下月福利截止,快快申请!团购:让大人和孩子好好谈心的儿童绘本花粉季来袭,快快领取“过敏星人自保秘笈”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教育之花盛开南海大幕开启,新能源重卡风光无限(下篇)刷新教育观: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教育?快快快!带娃摘苹果去!就是现在!重磅 ◇ 79%的加拿大人还想当房奴!但专家说:现在租房更有利...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