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懂事的孩子背后,藏着最不懂事的父母
常粉们都知道,节后常爸就一直在杭州出差,每天选品、谈价格、直播,累到脚不沾地,晚上基本倒头就睡。
但这两天也不知怎么的,虽然白天累得要命,躺下之后却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爬起来刷刷手机,为了助眠,看的是以“深度、慢节奏”为特点的访谈节目《十三邀》,不料这一看却更精神了。
这期节目的嘉宾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是知名演员郝蕾,主持人是知名学者许知远。
节目中,许知远和郝蕾总共见了3次面。第一次见面前,他们还是素未相识的陌生人。但第三次见面时,他们已经成了可以推心置腹的好友。
郝蕾的状态也肉眼可见地发生了改变,从一开始带着防御状态自信地就专业问题侃侃而谈,到后期敞开心扉,谈及家庭和父母,露出内心的温柔与脆弱。
后半段的访谈非常精彩。
郝蕾说:“我给你说,有些事情我不会说,别人问我我也不会说。”
“你知道吗,孩子懂事父母就不懂事,因为我爸、我妈,那个残酷你是不能想象的,真的,你随便问我。”
许知远说:“我们也差不多了,足够了。”
郝蕾说:“我想说一些细节,老许。”
显然,郝蕾对自己原生家庭的话匣子已经打开了。这对任何一个采访节目来说,都是难得一见的爆点。之前很多节目里,只要明星谈原生家庭就会势必引发一阵热议。
就在我打起精神来想听个清楚时,许知远却说:“我们私下聊。”
随后,郝蕾默契地看了他一眼,节目戛然而止。
没了!
看着片尾一排排飘过的字幕,常爸有点失落但又很是欣慰。谈及原生家庭的确很容易引发大众热议,但同时也是自曝隐私的危险行为,特别是对公众人物来说。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许知远用克制保护了正迫切想要分享自己成长故事的郝蕾。
节目看完了,但郝蕾的那句“孩子懂事,大人就不懂事”一直在我脑海里回响,一细想,就更睡不着了。
这话一定埋在她心里好久了吧,这背后一定充斥着不少心酸的故事吧。哪怕已经人到四十,哪怕已经成为颇有成就的演员,在谈及父母时,郝蕾还是失控了,仿佛一瞬间又成了那个被迫懂事的孩子。
但是,与郝蕾的不能释怀相反,她的父母一辈子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那些年(甚至现在依旧)在孩子面前有多不懂事。
作为大人,我们常常批评孩子不懂事。但事实上呢?有很多自诩成熟的大人比孩子还不懂事,只是他们不自知而已。
懂事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不懂事的大人是什么样的?
郝蕾主演的电影《春潮》,给我们提供了活生生的例子。
这是一部探讨亲子关系的女性主义电影,剧中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丧偶外婆纪明岚、单亲妈妈郭建波、孙女郭婉婷,老中幼三代人住在一起。但这个家里完全没有理想中的天伦之乐,相反充斥着隐性暴力和情绪暗流。
外婆纪明岚是退休老师,对婚姻和死去的丈夫极为不满,与女儿的关系也是剑拔弩张。
妈妈郭建波,报社记者,同时也是一个单亲妈妈,孩子父亲身份不明,总是默默地对抗母亲的语言和情绪暴力。
孙女郭婉婷,正在上小学,机灵活泼,是妈妈和外婆的调和人,但也羡慕别人家和睦的关系。
两个成年人和一个孩子,从年龄上看,她们是从大到小的关系;但从懂事程度上,他们是从小到大的关系。
外婆最不懂事,妈妈一半懂事,孙女最懂事。
为什么这么说?
先从“懂事”的含义开始。懂事即“了解别人的意图或一般事理”,更直白点说就是,学会理解别人,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
外婆纪明岚一辈子都没有懂事过,她说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完全站在自己的视角,完全没有考虑到女儿和孙女的立场。
比如,她会在女儿和孙女面前反复提及自己的丈夫是个流氓,用各种肮脏的词汇形容丈夫——但在女儿心里,爸爸远比妈妈更温暖、更关心她。
在邻居自杀后,纪明岚感到困惑又恐惧,酒后对女儿大骂:“我真没见过像你这么不要脸的人呢!”可郭建波已经麻木了,因为像这样的打击、挖苦和讽刺,从小到大就没有断过。
在孙女面前,她直言不讳:“你妈怀你的时候想要打掉你!”完全不顾及女儿做母亲的心情,更没有想过这样的言论会伤害孙女。
作为家中年纪最大的长辈,她却活得像个刺猬一样,把家里的每个人都扎得遍体鳞伤。而其中最大的受害者,莫过于女儿郭建波。
身为记者,知识和经验教会她反省,她发誓决不成为下一个母亲,也不让女儿成为下一个自己。为了避免冲突,她要么在宿舍,要么去男友家,尽量减少与母亲见面的机会。
哪怕听到母亲攻击自己,她也选择忍耐,默默地用手扎仙人球。她想给女儿一个更平和的成长环境,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这是她的懂事。
但她也会在夜里把孩子单独留在宿舍,自己跑出去与男友约会,也从未想过给女儿一个温馨的家,而是一门心思想着如何糟践自己,好应和母亲对自己的诅咒。这是她的不懂事。
这两个成年人,像小孩子一样,用打击对抗打击,用情绪对抗情绪,用诅咒对抗诅咒,既没有为彼此考虑过,也忘记了血脉自带的那份爱。
而处在暴风中心的孙女,却像个大人一样,承托着两个人的情绪,提醒着她们不要忘记爱。
与家里压抑、沉闷的气氛截然不同,郭婉婷身上有一股鲜明的机灵和聪颖劲儿。但这份聪明,不过是被迫长大的懂事罢了。
郭婉婷有多懂事呢?我说两个细节,大家估计就明白了。
饭桌上,外婆还是一个劲儿地教训人,年幼的郭婉婷为了缓和气氛,主动调侃外婆和她的新老伴:
“他们一出去就唱歌:老公我爱你,老婆我也爱你!”
她似乎早已知道,外婆之所以总是指责别人,就是因为太缺爱了。所以,她要想用这段编出的俏皮话提醒外婆,你其实正在被人爱着。
另一件事是,外婆在客厅里骂人,郭婉婷立即跑到妈妈的卧室,问:“妈妈,你又躲起来了?”
她早已习惯了家里的冲突模式,也知道妈妈总是会默默地躲起来独自悲伤。所以,她第一时间选择来安慰妈妈,想要靠近妈妈一点。
在这个家里,她是年纪最小的,却承担了最多的角色。
她像丈夫一样照顾外婆的情绪,像父亲一样照顾妈妈的心情。她是外孙女,但同时也是姥爷的分身、外婆的第二个女儿。
当外婆和妈妈陷入亲密与对抗的撕裂中,郭婉婷只能选择做一个双面间谍,表面上与姥姥站一队,私底下与妈妈达成统一战线。在尚未成熟的年纪,她就被迫掌握了平衡与周旋的精妙。
那她自己呢?
似乎只有在她捶碎面包的那一刻,在她看向同学和爸爸一起玩耍的目光里,在她违背姥姥期待放弃合唱比赛与同学一起玩时,真实的郭婉婷才冒出头来。
她还是一个孩子。
“对许多孩子而言,选择憎恨自己比表达愤怒或离家出走更安全,因为他们不会冒险破坏他们和监护人之间的关系。”
这世界哪有什么自觉懂事,不过是孩子的自动放弃。一个孩子过于懂事,不过是害怕失去爱和庇佑,哪怕这爱并不多,这庇佑来得也并不安稳。
也正是因为孩子的懂事,宠坏了不懂事的大人。
电影里的郭婉婷,其实就是电影外郝蕾的真实人生。
3岁前,郝蕾是没有见过爸爸的,因为爸爸是军人,常年离家在外。好不容易等到爸爸退伍回家,迎接郝蕾的却不是父亲的温暖,而是各种规矩和打击。爸爸认为,军人的孩子就要像军人一样坚强。
但他们的严厉其实还有另一层原因,那就是家族重男轻女的观念。为了迎合老一辈的思想,父母决定像养男孩一样培养郝蕾。在最需要爱和呵护的年纪,作为独生女的郝蕾只感受到了和父母的距离。
这份委屈一直伴随着郝蕾长大,与许知远谈话时,郝蕾提及这点还是忍不住落泪:
“他们要求我必须要像男孩一样长大。”
父母没有顾及郝蕾身为女孩的天性,也没有顾及她作为一个年幼孩子的需求,而只是以自己的需求为标尺制定养育方式。显然,父母是不懂事的。
处于弱势的郝蕾为了融入家庭,只能逼迫自己变得懂事。但是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这份懂事也变成了奢望。
她和妈妈外出时遇到了车祸,她很幸运没什么事,但妈妈却受伤严重。车祸之后,郝蕾被送到了外婆家,父母自此消失了。
那段时间,郝蕾一直认为自己被抛弃了。
直到一年多后,父母才再度出现。原来,爸爸一直在医院照顾重伤的妈妈。
他们以为郝蕾是个懂事的姑娘,能照顾好自己,能适应环境,所以连一句解释都没有就消失了。
这种“你很懂事所以你要承受更多”的想法,父母一直都没有变过。
15岁那年,郝蕾决定去北京拍戏。尚未成年的她独自拎着行李,坐在火车中间的过道上暗自神伤。
父母觉得她很懂事,连陪同都免了。
进入鱼龙混杂的娱乐圈,郝蕾一方面要时时保持警惕保护好自己,一方面还要面对拍戏时遇到的各种磨难。
有一次她被导演狠狠批评,崩溃地跑到沙滩上,挖一个坑,一边哭一边把眼泪埋进去。
像这样独立坚强的时刻,她大概是经受了无数个。父母依旧没有现身,理由还是“她很懂事,不用操心”。
孩子在生活中被迫磨砺出来的懂事,却成了孩子不受父母关爱的原罪。
在见到张子枫后,郝蕾的心态崩了。
她说:“我好羡慕这个女孩子。”
这时,她已经是公认的文艺片女王了,而张子枫只是一个新晋小花。与其说郝蕾羡慕的是张子枫,不如说她羡慕的是张子枫和父母的关系。
同样是年少就出来拍戏,张子枫却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妈妈陪着她拍戏、学习,爸爸则负责赚钱养家。虽然一家人不能时常在一起,但彼此的关心却从未断过。
他们不想浪费女儿的天赋和才华,但也理解女儿作为一个孩子对父母关爱的渴求,一直尽最大努力平衡两者。
这样的温暖和柔和,就是郝蕾梦寐以求的亲子关系。
小时候她未曾得到,长大后也不曾得到。
尽管自己的演技得到很多人认可,但父母却从不表扬,最大的肯定是说一句:“还行吧!”
郝蕾第二次离婚后情绪很低落,想要父母的安慰,但爸爸却吼她:“拥抱有什么用?!”
她的父母直到年迈,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懂事。
而郝蕾发现,自己似乎也变成了不那么懂事的大人。父亲体检查出肿瘤,郝蕾想要安慰,但一开口又成了冷漠的通知。
“我像我爸一样。”这句自我判断,让她心惊又心碎。
被迫懂事那么多年,并没有教会她体察他人、理解别人,反倒让她学会了习惯性的压抑和权衡,失去了抚慰别人的能力。对于“懂事”,她真的深恶痛绝,所以才在失控时说出那句“孩子懂事,大人就不懂事。”
这是她对父母的控诉,也是对自己的提醒。同时,又何尝不是对我们每一个身为父母的成年人的提醒呢?
懂事与年龄未必成正比,只有理解孩子了,我们才算得上真正懂事的大人。单方面要求孩子懂事,正是父母不懂事的体现。
逼着孩子懂事,那不是对孩子的鞭策,那是“不幸福”的诅咒,就像没有经历过足够的阳光和雨露而被催熟的果子,没有办法收获自然成熟的幸福。
懂事,是一个体察自己和理解他人的过程。只有被理解过,孩子才会真正懂事。
让我们的孩子,在成年之前,就做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吧!
往期推荐
突然发现,我的孩子竟然是人群中最平庸的那个……
这个叛逆到让你头疼的孩子,可能是在拯救你的婚姻
把娃当枪使的父母,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1
END
1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