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懂事的人
懂事,是父母和社会对于我们最高的一种肯定。懂事里有体谅和温暖,懂事里有克制与妥协,懂事是无尽的规训,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荆棘路。
过早懂事,习得性付出、给予与退让,一味地忽视自己的感受,最终将陷入受伤境地。懂事者预想的报偿往往落空,懂事久了,也会失去他人的尊重。
懂事瞬间
挑选商品的时候会看价钱,太贵的就主动说不要,也会很坚定地跟大人说:我不想要这个。小时候就是单纯需要被肯定,我念书不够出色,如果被大人夸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也算是对我的肯定了。
爸爸会让我们轮流打扫卫生、洗碗等,每次我都是那个最认真的孩子,连角落都打扫得非常干净。父母经常因此表扬我,让哥哥和妹妹向我学习。最开始做得好只是因为我做事情比较仔细细致,后面因为父母的表扬,我告诉自己必须每次都这样,形成了一种隐形的压力。
花枪
妈妈是个很敏感的人,爸爸比较理性,没有让妈妈感受到情绪上面的支持。我经常在他们吵架后听妈妈哭诉,哄她开心。我理解他们两个,觉得他们俩都没错,各有各的道理。但是他们似乎从没想过我承受了哪些。
要求自己懂事的时候,我一直在压抑自己内心的种种。叛逆期哪个小孩没有呀,就是不在家里表现出来罢了。但我并不怪爸妈,他们已经给了我最好的一切。如果没有妈妈当年的鞭策,我恐怕也没有力气学习这么用功,考不了现在的大学。另一个方面,在同龄人里,我是脾气和心态相对很好的那个,这和我这段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在爸妈安排下,我很小就成了琴童。从他们给我报了小提琴班之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恨小提琴。上课被老师训,下课被我妈训。我讨厌练琴,找各种方法逃避碰它。被我妈发现后她大骂了我一顿,逼问我“你还想不想拉琴”。我其实根本不想拉琴,但是我知道她不会接受这个答案,于是我只能哭着说“我想”。
长大后,到外地读大学的第一天,我没有带着琴箱。感觉终于从这段关系中解脱了。
麻酱雪糕
图 | 尘封已久的小提琴
我妈和爷爷家关系不好,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懂得要充当两边的润滑剂。
有段时间妈妈不做饭,让我中午放学下到爷爷家吃午饭。可能是因为去得太勤了,一天爷爷问我:“你是不是应该回去吃饭了?”我说了“好”就走了。
我用身上仅剩的5毛钱,在村头小卖部买了一包锅巴,蹲在十字路口吃完了。
回到家,妈妈问我中午吃得怎么样,我告诉妈妈吃了米饭。下午放学去爷爷家,他们问我中午吃了没,我说吃了面条。
我不这么做的话,怕会加深大人们之间的矛盾。
图 | 爷爷家的路口
懂事的代价
吃东西的时候弟弟吃完了自己的,不够就会要吃我的,我作为大的孩子,只能懂事地和弟弟“分享”。工作后自己可以挣钱,我去超市回买很多零食,也没胃口吃太多,硬生生放到过期。我男朋友说,这是我的报复性消费,弥补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爱而不得。
听妈妈说她爱吃菜叶,我就默默地吃菜梗,长大后,我竟然就成了“爱吃”菜梗的人,所有蔬菜端上桌我就会下意识地去夹菜梗。爸妈喜欢“摆脸色”,我变得很会察言观色。长大成了别人嘴里的“社会人”,懂人情世故、懂得分寸。
考上了二本大学,家庭困难,就放弃了,跟别人说是考上的学校不满意,所以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
回到当时,我还是会放弃那个机会,当初上了大学也并不一定比现在更好。
当时的决定对现在的影响就是,找工作的时候选择面会窄很多,内心会因为学历而自卑。找对象也会有执念,一定是要上过大学的。
jacaranda
图 | 一直保留着录取通知书
懂事的孩子长大会很拧巴。
妈妈和奶奶婆媳矛盾严重。每次家里吵架,我爸转身就走,留下我去听两个亲人互相攻击,所以我小学十分会察言观色。长辈都很喜欢我,但同龄人总会说我虚伪。我不仅懂事,还愿意伤害自己来换取他人的利益,只要可以得到鼓励。三十多岁了,我现在在学习如何正确表达我的需求。
堂弟调皮,经常弄坏东西,我会主动承认是我弄坏的。因为如果他们知道是堂弟弄坏的,奶奶就会拧着我的耳朵责怪我没有看好堂弟,爷爷虽不动手,但他会在旁边用最恶毒的话骂我。我越是辩解,受的苦就越多。
幼年的经历使我沉默寡言,直到现在只要一紧张,我说话就口吃,也不懂得如何为自己辩解。时间久了,单位同事都默认我是背锅侠,只要是不好做的事情,或是结果不明朗的事情,通通都推给我。
父母离婚,爸爸向法院争取到了我的抚养权。在爸爸的概念里,我是个“懂事”的孩子,就算遇到让自己不开心的情况,也不会闹,会懂事地隐忍。这让他总是不顾及我的感受,总是想着让一切都成为既定事实后,再通知我,且不做一句解释。
爸爸再婚后半年,我才用电脑查资料,偶然看见了爸爸和阿姨婚礼和蜜月照片。他和阿姨生了对龙凤胎,我等到弟弟妹妹两岁的时候才知道他们的存在。
这些年和爸爸相处,我意识到所谓懂事大部分是性格中的“冲突避免”导致的。因为懂“隐忍”和“妥协”,我错失了大量应得利益,没有及时反抗,致使我吃了哑巴亏后也只能懊悔。现在回看以往的经历,会觉得很多事情是我自己的默许导致很多事情发生。
图 | 和爸爸的聊天状态,基本就只是转账
爸爸妈妈到处“标榜”我是个懂事的孩子,我被固定在了这个壳子里,成了一个“懂事”且“高度自理”的小孩。
我像活在“装在套子里的人”,“懂事”要求我不能向外界求助,给大人添麻烦。我的爸妈并非不爱我也并非偏心,这才是一直以来折磨我最深的原因,因为他们会说:“你想要什么你表达出来啊,不想做什么就不做啊,没有人逼你懂事。”
现在的我因为骨折躺在病床上,上次没好好休养导致这次太严重只能上骨牵引和手术了。我拉着妈妈的手说:“没事,我还年轻,不疼”,但她甩开了我的手。
Sunset
图 | 做骨牵引
家里情况不太好,上高中的学费是我妈卖了结婚的项链才交的。知道家里的困难,我自觉地懂事。过年家里给小孩买新衣,我只挑了双便宜的鞋子,推脱没有看上的衣服放弃购置新衣。
后来我脚臭、脚底起小水泡,等我赚钱买了好点的鞋才发现是鞋子的问题。高考分数不是很高,我选择了学费便宜的专科,为自己挑选了一个不错的专科。
我从小懂事,且不后悔这么做。我知道父母不容易,长大之后更是理解赚钱艰难。这些懂事的经历也养成了我的储蓄意识。坏处也有,我凡事考虑成本,没有拼一把闯一回的勇气。
前不久,我最尊敬的外公去世了,因为疫情没能及时回到老家见他最后一面。到家参加葬礼时妈妈和我说,姥爷病到产生幻觉时,我在他的心里仍然是他觉得最靠谱的那个人。在他的幻觉里,我的照顾最周到,是帮他揉被病痛折磨的肚子最舒服的一个。我忍着不在妈妈面前哭出来。虽然有时候很遗憾童年的缺失,但我也感谢父母严格的管教,是懂事的自己让我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也少走了很多弯路。
懂事给我的影响利大于弊。我从乡镇小学校考上了当地排名前三的高中,之后考入211高校,顺利进入世界500强的外企工作。之后,和三观一致的爱人步入婚姻,一起努力在一线城市有了自己的小家,也算是别人眼里“成功”的小镇做题家了。
不想懂事了
暑假在家时,我每天都会打扫卫生,擦灰扫地,因为这样我能得到妈妈下班回家的夸奖:女儿真棒。我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可父母会说我:为什么只洗自己的校服,不知道把他们的衣服也洗洗,弟弟的脏袜子扔在那里我也看不见。她们说说我是自私鬼,可我当时也只有11岁。
上了高中,我变得“叛逆”,跟父母吵架。他们反而对我好一些了,我就彻底放弃用懂事来换取爱。
有一次家里的粥煮少了,我怕父母不够吃,跟同学提前讲好,让她配合我一起跟父母说我吃过饭了,把粥让给爸妈喝。后来母亲知道了我没吃饭的事,津津乐道了很多年。
“懂事”造就了我讨好型的性格,做什么事都谨小慎微,总怕惹别人不高兴。我对朋友很好,但高考前我得知她跟别人讲,我对她的好已经成了压力我既不理解也很气愤,跑到没人的地方哭了一场。
长大后,毕业,成家,生娃,讨好型性格没怎么突破也没再更严重。直到学写作时,老师说说:怕拒绝或某种行为给他人带来伤害,其实是自负的表现之一,是从心里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我恍然大悟。讨好别人没有什么意义,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彼此能提供真正的价值才能长久。
小杨
图 | 靠阅读和写作来治愈
父亲早年做室内装修,工程一结束就迫不及待地把结款挥霍一空,母亲跟他斗智斗勇才能从他那里要来一家人的开支。
父亲的荒唐,让我变得懂事。我开始把零花钱存起来,在母亲没有钱买菜的时候拿出来给她用。这样的经历导致我工作后有了固定收入也习惯性地能省就省。因为怕家里缺钱用,工作基本不请假,从不打车,就算大暴雨也去赶公交转地铁。
改变源于一次交通事故,对方为了避开我摔成骨折,我攒的钱不够赔偿还找朋友借了两千。我意识到世事无常,意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降临,我应该对自己好一点。
去姐姐家玩,每次吃好吃的,姑姑都会分成两份让我们挑。不管我挑哪一份,姐姐都会觉得我把好的挑走了,为此大哭。因为从小大家都夸我懂事,每当姐姐哭,我就会条件反射地把自己的给姐姐。姑姑见了,免不了对姐姐一顿骂。我不愿见她们母女矛盾,为姐姐求情,姐姐只觉得我心机重,我因此委屈哭过好多次。
我想过于懂事并非好事。它往往让孩子牺牲自己的感受去满足别人,换取他人的喜欢。凡事都以别人的好评为基准,往往会让我们对自己过于严苛,丧失部分情绪自主权,容易被外界的声音牵着走。
姐姐一直扮演“懂事者”的角色。
印象最深的一次,严厉的外公要求姐姐帮他洗冬天的鞋子,并承诺洗完奖励她零花钱,不叫我是因为我不够懂事,叫不动。姐姐猛洗一上午,洗好的鞋晒了一大排。外公取出五块七毛递给姐姐,我推门而入,外公默默把钱收了回去,没再给过姐姐,懂事的姐姐自然也没有再要。
长大之后,姐姐的叛逆期来临,偶尔不顺妈妈的心意,就会被指责“不懂事”,这反而衬托出我的“懂事”。我只需要照常发挥,就会得到称赞“比你姐还懂事”。
好在我早已明白,发现了“不懂事”会更快乐、会得到更多。家人、朋友很少对我提出要求,甚至降低要求,有时稍微“懂事”那么一点,大家都会惊喜。我最讨厌用“懂事”来夸赞人,希望所有大朋友小朋友都能拥有不懂事的自由。
往期回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