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多少父母为了给孩子一个优秀的物质生活条件终日忙碌,却忽略了孩子成长真正需要重视的——心理养育。
来源:周周的心空间(ID:zhouzhoudechahuahui)昨晚,正在上高一的侄女又来跟我哭诉,她说她已经15岁了,她的妈妈还是天天操心她这干不好,那干不对。
大到教她如何保护自己,小到牙刷杯子摆放在哪里,全都要做主。 这也就算了,大不了就回应一句“知道了”,然后一切按他们的要求做好,以免又被数落。可是还有些约束,她就受不了了。 比如出门和同学见个面,妈妈都要凑上来问:去哪里,你几点回来? 通常她都会告诉妈妈大概时间,但也架不住偶尔超时,比如有次被朋友叫去吃火锅,两人相聊甚欢,不知不觉的就超过了约定的时间,结果回到家,就迎来妈妈劈头盖脸的问: 再说,今年就业形势不好,社会这么乱,你要是碰到坏人怎么办?
无数个怎么办,像一盆冷水浇在了侄女的头上,原本她从朋友那里得到的欢乐,戛然而止,她无声的回了房间,一整夜都觉得很憋闷:这样的情况很多见,我们只知道父母操心孩子好像是一种本能,却不知道,如果这个操心过度了,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01
会损伤孩子的安全感
所有的恐惧,都是后天习得的,尤其是当父母在孩子旁边,不断的提示他:这个会爆炸,那个会烫伤,这样走会摔跤,那个地方会有坏人…… 孩子会将父母的叮嘱和担心内化成世界观,会在人际关系上,身体健康上,以及个人安危方面,都出现问题。 我一个来访者说,她一到天黑,就不能出门了,连下楼都不敢。追根溯源,是母亲小时候为了让她早点睡觉,总是吓唬她,外面有鬼,专门吃那些喜欢走夜路的人。 妈妈一遍遍的告知,成功的把女儿变成一个不敢面对黑夜的人。另一个来访者N说,她的母亲总是叮嘱她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说人心叵测,保护自己的万全之策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不要和熟人交心。 于是N到30岁,一个知心的朋友都没有,爱情也是一张白纸。
02
孩子也变得很焦虑
其实担心的背后就是恐惧和焦虑啊,因为不敢面对那些恐惧,所以就通过对孩子喋喋不休,来释放压力。 殊不知,这个过程里,不仅削弱了孩子的安全感,还把这种焦虑的应对模式,成功的迁移到了孩子身上。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焦虑的成年人,她的童年里一定有个控制她的养育者。就比如我那个朋友S,她一边无奈的回顾父亲对她的不信任,一边又在倾诉着对自己孩子的不满意。 比如女儿不爱吃饭啊,不主动学习啊,然后性格一点都不阳光啊,等等。 过去她受到父亲控制,在父亲眼里哪哪都不如意,而现在她女儿又受到她的控制,然后怎么做,都不遂她的意。 如果仔细去看她女儿的生命状态,也会发现她身上也有很多焦虑,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 但是这样的“重复”,会被很多人忽略。而焦虑的模式,就如此一代一代的延续下来了。 作家莫言曾说过,做父母的难免会为孩子担心,但是担心要有度,不要无限制的去担心,不然就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父母的两个“念头”最容易成为现实,一个是对孩子的担心,另一个是对孩子的祈祷。过去对这句话的解读是,我们要用更宏观的视角去看世界,要有智慧去面对生活。 而现在我对此多了一个理解,就是一个人要真正热爱生活,其实是从破除恐惧开始,而很多人实际上是终生都与恐惧为伍的,只是她不自知而已。 比如一个母亲如果她对汽车有恐惧,那即使他的孩子十几岁了,她都无法放手让孩子单独出门。一个母亲恐惧水,那么她的孩子小时候一定享受不到玩水的乐趣。 母亲通常把自己的恐惧当成一种信念,传递给孩子,造成孩子人生的限制。 因此,父母需要觉醒,去看到自己的恐惧和害怕在那里,并且想办法去清理。就像我的一个来访者,我问她:你到底在害怕什么,才会对孩子这么不信任? 她说:我没有怕什么啊,是他自己表现不好,无法令我信任啊。 可是第二天,她告诉我,当她把对孩子的担心写下了时,她自己都惊呆了,原来真的是自己恐惧太多,而不是孩子真的做的不够好。 假设世界是安全而且美好的,假设人们都是互信互助的,假设我自己是可爱而且有价值的。 心理学家贝曼博士说,一个观点就会带来一个量子场。如果父母对待世界和生活的观点从消极走到积极,那么不仅我们自己的幸福指数会提高,甚至于,我们眼中的孩子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可爱,更加有活力。 比如一个女士说,她以前经常跳槽,得到的结果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一个老板是“好鸟”。然后她的孩子则认为,没有一个老师是好的,天下的老师都把孩子当成是考试机器,因此也怨声载道。 她很抗拒的说:你让我去假设,每个老板都是仁慈和善的? 后来她把这句话写在手机备忘录里,天天看一看,并且对照去找当下老板的仁慈和和善之处。 慢慢的,她被我成功洗脑,说现在看老板越来越顺眼了,而且老板也不再挑剔她,却反过来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她做。 而当她改变了自己的能量状态,她的女儿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原来每天抱怨老师批评这个批评那个,现在经常会回来说“今天老师讲的内容很有趣,今天老师穿一条裙子好美”。所以,如果你看到孩子对生活迷茫,没有方向,你别急着去评判和嘀嘀咕咕:你怎么毫无斗志?你怎么不像隔壁老王的孩子一样有激情,有动力? 如果有,那么孩子迟早受你影响,会动起来。如果没有,赶紧去改造自己,让自己活出精气神来。 有个公式是这样的,不是孩子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了,父母才能展露笑容。而是父母先展露出对生活满意的笑容,孩子才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做父母要一要懂得管住我们的心,不要给孩子投射太多担心。二要管住我们的嘴,减少对孩子的唠叨,最后是迈开腿,去创造自己幸福的生活,那么我们的孩子将体验到全然的放松和自由,迟早一天会绽放他们自己的光芒的。作者:周周,亲子教育和婚姻情感专栏作者,终身学习的妈妈。来源:周周的心空间(ID:zhouzhoudechahuahui)。
我们的视频号开通啦!欢迎大家收看和关注,也请点在看和转发支持!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