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培养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这三件事父母要少做

培养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这三件事父母要少做

公众号新闻

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每天学点亲子|婚姻|个人成长,每天成长·进步·幸福

预约心理咨询(收费):请后台回复“心理咨询”



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同等重要,想要孩子心理阳光,父母要给孩子用心的关注和足够的爱。
——萨姐



者:钱志亮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随着社会环境的种种变化,竞争、内卷已经早早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很多孩子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

沉迷网络游戏、厌学;

人际交往中屡屡碰壁;

自卑、消沉、经常陷入焦虑的状态;

脾气不稳定且有攻击性行为;

独立性差,过度依赖父母
……

曾有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并且儿童心理问题门诊人数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

不得不承认,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急需关注的问题。

很多父母对此十分不理解: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为什么心理会出现这么多问题?究竟是哪一步做错了?

其实,一个心理阳光、健康的孩子,物质生活往往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关键在于“内心”:

有没有被爱、自信和勇气所填满,有没有锻炼出一定的心理韧性去面对真实的生活。

如果孩子在成长之路上,内心不曾有过这些力量,很容易产生孤独和绝望之感。

拥有阳光的心理状态,父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下这三件事父母要尽量少做。


01


不要让学习成绩
成为孩子唯一的价值感来源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像这样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培养自律的根基,它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爱。

而在很多家庭,学习成绩变成了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也成了孩子唯一的价值感来源。

在央视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钟华是一名高三的女高中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比如钟华考了第三名,大人不会给出表扬,反而问:“那第一是谁啊?第二是谁啊?”

如果孩子考了第一名,大人还是会追问:“那全级第一是谁啊?你排第几?”

钟华坦言:‘你可以考得更好’是一个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就好像是我是一头驴,我前面吊了一根胡萝卜,我在拼命为了这件事奔跑。”

在很多家庭里,孩子证明自己价值的唯一方式,就是学习,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很难得到父母的赞赏或回应。

考得好,皆大欢喜,考不好,家里只剩下唉声叹气。

有一位初中生问妈妈:“我做什么可以让你高兴?”

妈妈讲:“你把学习搞好了,我就谢天谢地了?”

在孩子看来:

“我学习不好爸妈就不高兴,唯有学得好,他们才爱我,我只是一个学习工具!”

很多孩子把学习当成家长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任务,没有目标感,同时,他们无法从生活里其他事情中获得价值感,渐渐地,不能好好地与身边人相处、不懂如何与世界相处。

在学习方面频繁受挫,孩子会陷入自我否定中。

很多孩子常常会产生一种对自己存在意义的焦虑,觉得学习和生活没有意义,对自我产生了错误的价值判断,这些消极的意识,一旦占据了孩子的内心,往往会伴随着他整个学习生涯。

学习之路上,来自家庭的爱与支持越多,孩子才不会变得“空心”。

心理阳光的孩子,背后也会有个阳光的家庭,他们懂得:

“家是一个永远可以包容、接纳我的地方。”

不管自己是什么样,学习上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家人永远可以接住自己。

有对自己永远支持、理解、尊重的父母,孩子的内心才会是富足的。

02

不以“我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
控制孩子

亲子关系最容易掉入控制的“陷阱”,这种控制最让孩子感到痛苦。

一位14岁的少年,因为不满父母在房间里安装摄像头,一怒之下跑去报警。

警察来到家里,爸爸不慌不忙地说:你有多少隐私,我是你什么人,我不能监控你?

控制一个孩子,父母最常使用的理由就是“我是你什么人”、“我都是为了你好”、“我会害你吗”。

其深层含义是“你必须听我话,我对你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并且大多数家长意识不到这种密不透风的“关心”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然而,越是想方设法地控制孩子,最后也越容易失去孩子。

著名哲学家马丁·布伯曾说:

“一旦你将对方视为实现你目标的对象和工具,那么,不管你的目标看似多么伟大,你都对那个人造成了伤害。”

每个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会有独立的意识,如果父母万事插手,小到吃饭穿衣,大到升学成家,对孩子来说,反而变成一副枷锁。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焦虑与压力也成倍增长。

人生最痛苦事情之一,就是没有选择权。

美国临床神经心理学家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在《自驱型成长》一书里提出:

家长无处不在的控制,导致孩子产生慢性压力。随着压力的积累,逐渐削弱孩子应对和化解压力的能力。

幸福的家庭,少不了界限感。

幸福的孩子,也少不了来自父母的放手和尊重。

唯有放手,孩子才能在不断地尝试和经历中,发展出一个内心强大的自我。

03

不以爱的名义破坏孩子的独立性

作为大人,我们常常很不理解孩子所背负的痛苦:“孩子能有什么烦恼呢?”

其实,人生的每个阶段,痛苦和压力都是相对出现的。

我们无法完全替孩子消除压力,但却可以教他如何和压力相处,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

这种心理韧性不是天生习得,而是后天慢慢培养锻炼起来的。

认识一位家长,暑期送孩子参加夏令营,孩子表现得特别好,不仅独立能力超强,还会主动帮老师忙。

有的小孩不习惯新环境,因为想家而闷闷不乐,他还会主动上前安慰,连老师们都夸孩子就像小太阳一样。

很多人问这位家长的养育经验,这位妈妈的答案很简单:

“可能因为我比较放心吧,很多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他发现了自身的能力,更愿意去帮助别人。”

生活中,很多孩子之所以脆弱、禁不起打击,和家长无微不至的关心有关。

当孩子遇到问题立即给予帮助,不肯给孩子一次独立的机会,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性、自信心和责任心。

这样的孩子,当他独立面对挫折时,其实是很无助的,没有应变的能力,也没有强大的内心来面对失败的痛苦。

孩子需要实践与探索来获取自身的自信,从一件件小事里,孩子获得了经验和教训,最后带给他的是成就感与自信。

不要小看这种训练,它会帮助孩子养成独立、自食其力的能力,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他也会尝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而不是逃避或一蹶不振。

文末点个“在看”,希望我们都能帮助孩子成为内心强大、心理阳光的人。

-END-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来源: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

我们的视频号开通啦!欢迎大家收看和关注,也请点在看和转发支持!
记得关注视频号,欢迎关注和点赞留言参与讨论!
点击标题,查看近期课程安排:
1、2022年10月20-23日黄启团导师NLP专业执行师:一套「实用人性手册」,揭开自我改变的惊人秘密
2、2022年11月3-6日郑立峰导师深圳《家庭系统整合4+6初级导师班》摆脱旧有模式的纠缠,给热锅上的中国家庭多一种选择!
3、2022年11月9-13日广州林文采萨提亚模式专业证书课程 Level one(三阶)
4、2022年12月8-12日广州林文采萨提亚模式治疗师专业训练课 level2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欢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培养一个运动健将?谢谢,还是不做梦了看着很阳光的孩子被诊断抑郁症,会不会是过度诊断?澳洲留学生这三件事千万注意!一时疏忽,轻则罚款,重则遣返坐牢!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越没出息?看看爱顶嘴的孩子,你就知道了“你对了,你的孩子就对了!”一个情绪自由的孩子,背后都站着高情商父母没有责任心的孩子长不大,这三件事父母千万少做清华教授:这辈子最大的成功,是有能力培养一个拥有幸福感的孩子“双减”后,爱孩子就带他做这三件事儿!今晚八点,老师家长一定要看|好老师公开课如何培养一个自然之子?做好这三件事,有效避免35岁职场危机2022年夏的家园:今晨石斛不被鼓励的孩子、被忽略的孩子、被溺爱的孩子,你是哪一个|阿德勒面对内卷与焦虑,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有多难?鲁稚丨父母要在精神上及时地死一次,为孩子让位看了央视力推的新剧《大考》,我才明白青春期的孩子哪三件事千万不能碰FBI搜查川普佛州庄园是否程序靠谱?孩子自私、不懂分享?我们精选了4个心理学实验,教你培养高情商的宝宝一个女人在这三件事上,万万不能迁就男人62.7万!培养一个大学生,这笔钱终于有着落了……齐白石曾因生活艰难而上书最高领导人家有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谨记千万别较真培养一个自理能力强的娃,要历多少劫?不想儿子长大后越来越难管,这4句话父母一定要少说央视热播剧《大考》大结局:我才明白青春期的孩子哪三件事千万不能碰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的观察: 丧失人生动力的孩子, 他们的父母都做错了这件事想养一个不废妈的孩子,这个“黄金配方”拿去就能用,我不想你们上了中学才知道65岁男子脑梗离世,医生呼吁中老年人,晚饭后尽量少做六件事董狐:[感性思维] 和 [理性思维],造成了现代文明激烈冲突 (转发)现在的孩子要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究竟有多难?对孩子学习超级有用的几个心理学效应别以为很寻常,最近这三件事,正在改变世界!培养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这三件事父母尽量少做培养一个内心富足的孩子,不妨带他做这5件小事​心理健康的孩子,背后都站着这样的父母红军的情报工作和保密措施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