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商业银行服务模式需要重构

商业银行服务模式需要重构

公众号新闻






在当前净息差不断收窄,营业收入增长面临压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亟须加快转变发展模式,打破息差依赖、规模扩张的传统路径,探索轻资本内涵式发展道路



文 | 李健
编辑| 张威 袁满

当前,中国银行业紧紧围绕三大任务,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夯实风险抵补能力、加快数字化转型,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有的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规模和速度情结、顺周期经营思维、重抵押轻成长性研判等现象。下一步,商业银行需根据中国经济的转型需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重点,切实转变发展理念,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加大金融科技应用,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转型,并以此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近年来,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贷款余额从2012年末的62.99万亿元增加至2022年末的213.99万亿元,增速达239.72%,年均增速为12.95%,与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2023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230.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3%;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6万亿元。在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增强的同时,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质效也大幅提升。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67.1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4万亿元,同比增长25.7%;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同比增长11.8%,民营企业贷款客户数同比增长1.5%,企业申贷获得率和融资获得感持续增强。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当前,金融杠杆率明显下降,金融资产脱实向虚、盲目扩张势头得到扭转,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在监管政策引导下,银行业多措并举改善资产质量,最近三年不良贷款率均实现了稳定下降,2022年末已降至1.63%,信用风险总体可控。同时,为增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能力,永续债发行门槛不断放宽,优先股发行相关制度安排持续优化,资本补充工具损失吸收顺序逐步完善,为商业银行创造了良好的资本补充环境。截至2022年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74%、12.30%、15.17%。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国连续两年有140家银行上榜,而这一数字在2003年时仅15家。这一对比说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国银行业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金融改革持续深化。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成了公司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健全公司治理,股权结构更加优化,银行业公司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多家中外合资、外方独资金融机构筹建或开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深化。值得一提的是,商业银行持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不断推出数字化产品,推动业务、产品、服务等数字化升级,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国际上已具备一定领先优势。纵观当前全球金融业发展趋势,最大的冲击在于技术。根据一项针对全球百强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情况的研究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质效与商业银行净资产回报率(ROE)显著相关。具体来看,数字技术可有效改善业务流程,给客户带来了极大便利性,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升信息安全。此外,通过引入安全管控、身份认证和网络加密等信息安全技术,确保关键信息安全,大大降低了客户的风险,金融服务安全性大幅提升。

精细化管理不足

中国银行业虽然在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结合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仍有一些问题需加以关注。

首先,仍存在规模和速度情结,精细化管理不足。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商业银行在长期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规模导向和速度情结,主要表现在信贷资产增长快、资本消耗多、业务发展过度依赖规模扩张。中国银行业协会2022年“陀螺”评价结果显示,大部分参评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积累速度小于资本消耗速度,在规模和速度情结下,中小银行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也意味着这种依靠外延扩张式的“重资本型”的经营发展模式面临较大压力。

同时,在一些银行内部也存在精细化管理不足的情形。如,考核时更突出规模、增速等指标,而对长期高质量发展相关的转型指标和效率指标不够重视;营销时往往站在产品角度去服务客户,而不是围绕客户需求针对性地创设金融产品和服务。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效、增效不增值”的经营结果,即使规模实现了增长,如果净息差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精细化管理能力没有相应地提升,那么收入也未必增长,效率也未必提高,商业银行的内在价值也未必增加。

其次,仍存在顺周期经营思维,银企相伴式成长不足。银行业作为顺周期行业,往往与经济周期同频变动。比如所谓的“晴天送伞”“雨天收伞”。从银行角度看,“晴天送伞”可以增加业务规模,提升市场份额,获取更大的利润;“雨天收伞”则可以通过缩减业务规模来规避损失。从企业角度看,多家金融机构的“晴天送伞”行为容易助长客户的顺周期盲目扩张行为,一旦投资失败,将不可避免地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雨天收伞”则容易导致抽贷、断贷行为,加剧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当前商业银行顺周期思维有所改观,在不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的背景下,涌现出了一批银企相伴成长的案例,但针对一些薄弱领域和特殊群体的金融服务还有待继续加强。

再次,仍存在重抵押轻成长性研判情况,对行业前景研究不足。近年来,在监管部门持续引导推动下,银行业加大创新信用贷及弱担保类产品投放力度,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达到将近6万亿元,同比增速较快,增量扩面效果较为明显,但占比不足四分之一,抵押类产品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中小微企业贷款抵押率处于约50%的偏高水平。同时,办理抵质押贷款过程中还会产生相应的评估费、担保费等费用,不利于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值得关注的是,面对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客户,商业银行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此类客户成长性研判不足的“本领恐慌”。

传统金融服务注重以财务报表和抵质押物作为信贷投放决策依据,但财务报表无法完整呈现科创企业真实情况及发展前景,特别是如果只关注盈利性和安全性指标,科创企业由于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前景不确定、收益不确定,与银行风险审慎偏好和要求之间存在错配。同时,当前从业人员专业背景多为金融、财经领域,复合型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特别是针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不确定性较强的科创企业,存在技术不了解、产业不熟悉、企业看不懂的本领恐慌,容易加剧不愿贷、不会贷的矛盾。

最后,存在产品和服务不够多元,金融服务适配性不足。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将加速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将更加偏向多元化、定制化、便捷化和及时性,业务创新和结构性调整步入关键阶段,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适配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金融服务仍存在同质同类现象。一些商业银行在服务方式、营销理念上没有以客户为中心加大研发力度,品牌优势和业务特点不明显,产品和服务的获得感和针对性不强。同时,有些商业银行不能有效地细分市场、目标客户不明确,营销没有重点,未发掘比较优势,促进形成行业有序竞争的局面。

二是产品创新仍未有效解决薄弱领域的融资难题。一方面,部分产品创新没有用在服务实体经济上,而是用以规避监管要求甚至不当谋利;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新市民、老年人的金融服务仍存在“洼地”,金融服务和产品仍不平衡、不充分。

服务模式需要重构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构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金融发展模式。具体来看,商业银行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服务模式。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引擎逐渐发生变化,2008年前,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和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很大;2008年后的一段时间,房地产和基建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新常态阶段,以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为代表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新经济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在此背景下,银行业应更加认识到其本源是服务实体经济,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必然会要求银行业做出相适应的变化。商业银行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聚焦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扩大内需、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国家战略,从科创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绿色金融、开放金融等全方位、多角度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首先,发展科创金融,支持自主创新和自立自强。科创金融是银行业支持创新发展体系的重要抓手。商业银行应加快从“资金中介”向“服务中介”转变,发挥集团多牌照优势,精准对接科技创新早期和长期的资金需求,联结债权投资人和股权投资人,携手私募股权投资、创投和保险等机构,创新“贷款+股权投资”等投贷联动业务模式,积极承销“股权+债权”混合型科创票据,通过定制化的债权服务、纽带性的股权服务、标准化的担保服务、生态圈化的增值服务,为企业提供“股权投资+信贷资源+募集资金+保险服务+理财咨询”等综合性服务,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和融通发展。

其次,发展普惠金融,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是新形势下银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银行业应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在做好规模合理增长基础上,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创新服务方式手段,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首贷、信用贷、续贷和中长期贷款的投放,针对性地提升服务质效。

再次,发展民生金融,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做好金融工作,必须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人民立场,坚持“金融为民”。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不断加大对传统消费、新型消费、绿色低碳消费、服务消费等的支持力度,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积极满足新市民在创业就业、购房安居、教育培训、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大卫生和健身、养老托育、社区和家政服务等行业信贷支持,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最后,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银行业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聚焦绿色低碳发展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发展转型金融,把握好“低碳”经济发展和压降“高碳”产业融资的力度和节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发展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证券化,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等,推进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创新融合,提升绿色金融综合服务能力。

二是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生态圈。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商业银行要发扬“端盘子”精神,通过个性化服务,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和产品,真正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在各项业务中。

首先,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推动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基于客户需求,针对特定产品、项目、营销活动重新构建运营模式和组织架构,聚焦解决客户的痛点和问题,通过缩短处理流程、增加线上服务、提高客户转化率等举措,进一步提升客户的体验和忠诚度,实现服务效率与成本结构的最优化。

其次,围绕客户不同阶段不同层面的金融服务需求,构建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提供更加精准的一站式的金融服务。通过创新服务手段,丰富产品种类,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推动重要客户资金在银行体系内部形成循环。同时,努力创造有利于客户资金在银行内部循环流动的环境,促进不同业务之间相互协调发展,增加客户黏性。

再次,从单一产品服务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创新股权+债权、授信+非授信、金融+非金融、融资+融智等多种形式,做到“1+N”综合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多样性需求。

三是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金融风险。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不盲目追求发展速度,更多关注发展质量,保持业务、盈利、资本、风险的协调平衡。其次,对房地产、重点区域的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风险领域,做好前瞻预判,做好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和化解。再次,加强信息系统自主可控的研发创新,制定严格、合理、可执行的数据安全分级分类管理标准,构建金融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的整体防护能力,保障数据安全。最后,加强国别风险、合规风险研究,做好“制度”接轨,构建国际化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四是依靠金融科技提升数字化服务质效。研究表明,金融科技是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经营效率的重要抓手,能够有效促进银行内涵式增长。

首先,要深挖数据资产价值。财务报表只能反映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状况,难以全面预测未来发展,而通过对企业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企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因此,银行需要深挖各类数据价值,将信用评价方法向基于信用、大数据转型,小银行还可以基于积累的经验数据对企业还款意愿、能力进行判断。

其次,提升风险定价能力。需将数字化风控理念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架构中,依靠科技手段对内外部数据进行深度采集加工,形成千人千面的客户画像和风险标签,在实现客户风险状况进行分层分类识别管理的同时,可以对同质程度较高的客群进行准确风险定价,快速提升信用评审能力。

再次,围绕数据资产拓展新业务。近期,财政部发布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为数据要素市场化交易流通提供了重要的估值计量基础,有利于真实反映银行庞大数据资源的投入和收益。商业银行可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市场,提升数据资产在业务创新、运营优化、客户体验改善等方面的作用,拓展业务新场景。

五是依靠精细化管理提升银行自身发展质量。在当前净息差不断收窄,营业收入增长面临压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亟须加快转变发展模式,打破息差依赖、规模扩张的传统路径,探索轻资本内涵式发展道路。

首先,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坚持资本精细化管理,以资本约束为纲,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向市场潜力大、综合回报高的业务和领域倾斜,不断提升资本使用效率,提高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资本回报率(RAROC)水平。

其次,持续完善风险与收益并重的绩效考核体系,做到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平衡,引导员工追求风险可控的收益,形成具有风险意识的经营文化和清廉金融文化,破除“精英论”“特殊论”“唯金钱论”。推动形成高质量内生性增长模式,力求通过内涵式发展实现效益利润增速大于风险资产增速、利润净增大于当年资本占用消耗等可持续发展目标。

再次,以ESG理念推动精细化管理水平。ESG所倡导的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社会公平的价值内涵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商业银行一方面要积极与国际接轨,密切关注国内外ESG信息披露准则,做好ESG披露工作和碳排放核算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发展转型金融,创新转型金融产品,满足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合理融资需求,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作者为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

责编 | 田洁

题图来源 | 任德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早报|官方通报青岛啤酒厂工人小便;官方通报00后女教师自杀事件;桂林航空回应或将停航;官方:商业银行杠杆率不得低于4%共享办公模式需要更多的创新践行服务实体经济使命,郑州银行让金融活水在中原腹地持续浇灌【50k 开卡奖励】AmEx Business Checking 商业银行账户突发!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等“栽了”​百信银行总资产规模突破一千亿元 数字银行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农业银行全力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提升信用卡服务民生水平新商务模式落地 世纪互联蓝云携手微软和各合作伙伴塑造云上新生态Sunshine Meadows 走一圈草甸不良资产业务模式、处置方法、尽调估值、税务筹划案例分享招聘 | 进金融圈的绝佳机会!港交所、星展银行、南洋商业银行……百年壳牌,焕新出行服务图景银行服务价格要降,涉及这些业务…一周回顾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你会尝试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吗?周末杂记:祖孙情、移民的纠结。。。重磅发布!金融稳定法、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入列立法项目威海市商业银行获评ESG评价最高等级“A类单位”以人为本,无远弗届——评《大众金融——商业银行的进化之路》宝龙商业发布三大硬核战略,重构可持续商业向生力​大消息!银行服务价格要降,涉及这些业务…证券和基金清算、交收和结算业务模式IPO解读:商品配送鼻祖Instacart曲折上市,业务模式如何持续“绚烂”?商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 2024暑期实习已开放申请,base New York中影党史馆影院参观交流 探索影院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图达通、健康之路、日日煮、宜宾商业银行、深业物业、加立生物、亿腾医药,拟香港/美国IPO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反馈意见)2023年黑龙江省政府债券将在商业银行柜台发售《灵魂的哀伤吟游·伯恩-琼斯篇之二》招商银行:创新产业转移金融服务模式 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刚刚, RBC收购HSBC, 商业银行大变局!央行: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US Bank Business Checking 商业银行账户【2023.9 更新:$800/$350 开户奖励】Encyclopedia商业银行 | 广发银行 2024秋招全面启动,六险二金,国资背景《灵魂的哀伤吟游·伯恩-琼斯篇之一》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