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无远弗届——评《大众金融——商业银行的进化之路》
马草原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
银行业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礼》中“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於民用”的“泉府”,可视为文字记载中我国银行业的开端。沧海桑田,时移世易,随着古代商业的发展以及造纸术、印刷术等技术的革新,其后陆续衍生出唐朝的柜坊、宋朝的“金银交引铺”、明朝的钱庄以及清朝的票号。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不断迭代升级,现代银行体系迅速发展成熟。在当前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金融科技颠覆了传统的金融生态,同时也赋予了银行业更强大的生命力。
根据传统金融理论,金融的本质是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立足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该如何重新阐释银行业优 化配置功能的时代内涵?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先生 长期深耕金融一线,参与并见证了我国现代银行业的快速发 展,他的新作《大众金融——商业银行的进化之路》全面总 结了中国建设银行多年来踔厉创新的实践经验,深刻归纳出 时代背景下银行业新的发展理念——“科技、普惠、共享、绿色”,以“三大战略”实现 B 端赋能、C 端直达、G 端连接,解决大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构建了金融科技的“脚手架”,开辟出银行业发展的“第二曲线”,用重量级的创新成果回答了上述时代之问,也为学术界和金融业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科技赋能,行稳致远
纵观历史,金融产品、金融市场以及金融业态的创新发展大多来自技术革新的推动。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不断提档增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金融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是更希望通过“科技+ 金融”的深度融合来提升金融效率,这对传统的金融产品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也在客观上为金融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中国建设银行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自2018 年起,中国建设银行创新搭建了总、分、子协同的三级金融科技组织架构,实现了从单一的自身业务保障向搭建平台、培育生态、赋能社会的历史性跨越。构造了以“建行生活”及手机银行为载体的“双子星”,深入客户生活各项消费场景,大幅提升了顾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此外,中国建设银行还通过科技赋能信贷、风控、公共连接等各项领域, 全方位覆盖客户需求,全面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捷程度。
以人为本,服务大众
在金融逐利性的驱使下,传统的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形成了所谓的“二八法则”,导致金融资源向小部分高净值群体集中,而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态势将逐步扩大,最终造成贫富差距及资产泡沫问题。
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数字化时代是“普惠”的时代。中国建设银行从“人本思想”出发,践行“普惠战略”,聚焦金融资源分配的痛点、难点,通过科技赋能和业务创新, 突破“二八法则”,让金融服务全面普及,引导金融资源的公平分配,使金融服务成为人人均可享有的基本权利。
住有所居,化解风险
新世纪以来,房地产投资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 动力,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房地产 行业,导致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在滋生资产泡沫的同时也积 聚了大量金融风险。与过热的房地产投资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投资回报率较低的租房市场则显得冷清许多,供给端和需求 端的相对割裂使得住房使用效率低下,形成了经济和社会的 双重难题。
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秉承共享的发展理念,从供给及需求两端发力,“堵疏结合”,打造住房租赁平台。借助自身体系及规模优势,实现“投、贷、管、退”的租赁住房服务闭环,在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同时,不断优化住房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有效化解了房地产领域的金融风险。
绿色转型,持续发展
与经济快速发展相伴生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枯竭等问题长期困扰着人类社会,以绿色环保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已成为全球共识。近年来,世界各国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同时也都在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随着双碳战略及ESG 要求的提出,绿色转型逐渐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建设银行顺应潮流构建了绿色金融制度框架,积极探索创新绿色金融业务模式,助力产业绿色转型。一方面从顶层设计出发,为绿色转型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强化信贷政策引导和操作规范,为绿色转型提供资金和实施支持,为我国金融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借鉴。
《大众金融,商业银行的进化之路》一书全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的创新发展历程,集中体现了国有大银行的责任与担当。正如作者所言,“金融是一份服务社会的美好事业,我们做的一切,是在实践为大众服务的使命。”虽然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但我们坚信,只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国建设银行就一定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中成功探索出一条现代银行的创新发展之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