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看了胡歌的《不虚此行》才明白:只有直面死亡,才能更好地活着

看了胡歌的《不虚此行》才明白:只有直面死亡,才能更好地活着

公众号新闻

作者 | 季小念
来源 | 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看了《不虚此行》,平静中充满力量。”


“看完了,眼睛酸酸的,好像在闻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一直都以为,人生除了生死,无大事。可现在才发现,其实死亡就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最近,电影《不虚此行》上映后,无数人流下了眼泪。



影片中,胡歌所饰演的闻善就处于时时刻刻、回环曲折的处境里。


他像极了生活中百般煎熬的我们:


大学毕业以后成为编剧,以为前途一片光明,却始终无法写出甲方满意的故事,工作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受挫;


性格内敛,不善言表,是一旦丢进人群里,就再也认不出的普通人。


闻善本以为这一生都会郁郁不得志,直到他偶然间开始帮别人写悼词。


他以文字为桥,沟通亡者和未亡人,同时也在治愈自己,与自己和解,重新找回人生的方向。


就像影片中说的那样:“当死亡被稀释到极致,活着的感觉才会如此强烈。”


只有直面死亡,才能更好地活着。


注:本文含剧透,介意的书友可以看完电影再来看文章哦~



俗话说:“死亡,是一种生命修行。”


如何对待死亡,亦是一种修行。


影片中,闻善遇见了一位特殊的委托人方阿姨。


她是唯一一个提前为自己预约悼词的人,两年前,她因患癌被医生宣判还有6个月的时间,得知病情后,她没有埋怨命运,反而十分平静。


她找到了写悼词最好的闻善,让他为自己写悼词。


在生命倒计时的几个月,她用力生活每一天,画着精致的妆容,鼓励身边的患癌病人,用她的热情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也是这份态度,让她的生命从短短6个月延长到了三年,还成了抗癌圈里的“网红”。


就连闻善也以为,他为方阿姨写的悼词可能一辈子都会用上,可以一辈子修改下去。


可方阿姨还是在一个平静的早上离开了世间。


好在,她可以决定自己离开的方式,一个人去医院,一个人准备后事,不打扰别人,给死亡留下了最后的尊重。



人这一生,总绕不开生死,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知道结局。


而死亡,也许是世间最公平的事。


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最终的结局都是殊途同归。


但不一样的,就是我们可以选择面对死亡的态度。

在医疗纪录片《人间世》中,有一位在ICU住了四年的范先生。


他因脑梗住进了ICU,而这一住,就是四年。


除了能微弱的感知这个世界,其他的什么都做不了。每天的大部分时间,他只能望着头顶的天花板。


这样活着,何尝不是一种痛苦呢?


可即便如此,他的家人却始终不肯放弃。


站着的家人“绝不放弃”,躺着的病人只好生不如死。



我们常说,五福临门福常在,善终,是五福的最后一站。


除了表示“走得体面”外,更确切的说是没有痛苦地离开,毕竟体面与否毕竟是给外人看的,亡者本人并不知道。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尊严死”也就等同于“善终”。


然而,因为中国人骨子里对死亡的避讳,让善终也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遇到生命的消失,我们会拼尽全力地挽留。


马东说过:


我们不敢聊死亡,是因为都没有逃过我们文化基因里对我们的束缚。


所以尤其有必要去思考生死,而思考的结果才是不重要的,因为思考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


如果能试着直面生死,是不是会更坦然一些呢?



米兰·昆德拉曾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别的时代,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记世事无常。


王先生是闻善的悼词委托人之一。


他是街坊邻居口中的孝子,年轻时独自在北京奋斗,扎根后也没忘记把父亲接来,对父亲的要求他总是有求必应。


父亲去世后,他还特意找到闻善为父亲写悼词。


好像所有人都以为他很孝顺,可面对闻善的问题,他却什么都说不出。


他不懂父亲有什么爱好,也不懂父亲为什么总是望着远处的山,一看就是半天。


直到儿子告诉他,爷爷其实很想和他讲讲话。


他这才想起来,父亲总是望着自己忙碌的身影,欲言又止,然后叹口气,提醒他要注意休息。


他以为爱意就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可他不知道,爱意就藏在那一点一滴的细节里,藏在日常的嘘寒问暖里。


天人永隔,他才知道自己究竟错过了什么。


可无法好好告别,注定成为了遗憾。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懂你时,我已中年。再想你时,你已远去。



好像我们都会这样。

客户的电话不敢漏接一个,爸妈的信息多回一条都觉得无力。


我们都以为相处的时间还很长,所以刻意忽略了父母期盼的眼神。


作为儿子的他已经翻篇了,但是作为父亲的日子还很长。


他还有足够多的时间,去陪伴家人,学会爱与告别。


张小娴曾说:“离别与重逢,是人生不停上演的戏,习惯了,也就不再悲怆。”


在电影《入殓师》中,入殓师大悟迎来了一位熟悉的客人,是三十年前就抛弃了大悟母子,跟亲人私奔的父亲。


三十年未见面的父子俩,再相见,却是阴阳两隔。


当大悟在为父亲入殓时,他发现父亲一直紧握着一颗鹅卵石。


而那颗鹅卵石,是大悟小时候送给父亲的礼物。


那一刻,大悟突然意识到,原来父亲从没有忘记他,他一直都爱着大悟。


虽然他永远无法原谅父亲,但在这场生离死别中,他还是选择好好告别,没有留下遗憾。  


正如董卿所说的一句话:


“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而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


我们试图逃避,尝试着安慰自己。


可时间并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唯有学会告别,才能做到真正的释怀。



闻善是个普通人,普通得就像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路人。


潘聪聪评价他是“鼠眉”,又怂又low,但事实也正是如此。


明明是名校毕业的研究生,可他写出来的人物都太普通,缺乏“戏剧性”,被甲方无数次退稿。


跟他合租的同学一个个都飞黄腾达,搬出了小屋,他只能找自己的师弟合租,可师弟也逐渐成了名。


到最后,小屋只剩下他一个人,望着未完成的剧本,他突然不知如何下手。


难道我真的适合当编剧吗?


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他终于决定改行去写悼词。


曾经的理想被他永久封存起来,不知道何时会重启。  



麦家说:“人生就是向死而生,我们注定孤独,也注定坚韧。”


也许跌落谷底,才会拥有重获新生的勇气。


闻善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个普通人,但在撰写悼词的过程中,他意识到,原来普通人只要活成自己生命里的主角,那他的人生就不虚此行。


故事的最后,他终于再次提笔,写下他心中的主角,完成剧本。


他告别了过去的自己,和普通的自己和解。


真正的向死而生,是对过去最好的告别。

造梦者李开复曾一度以为,自己活不过100天。


52岁的他,被确诊出淋巴癌。


在人生最巅峰的时刻,他却坠入谷底。这对他和他的家庭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他本以为,人这一生,最终都会死亡。


可当死亡临近时,李开复不禁开始回忆这一生:


“除去虚名和成就,你的人生还剩下什么?”


他还有太多的事没来得及去做,需要用余生来弥补。


就像海德格尔所说:“向死而生,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历经六个月化疗、九个月休养,他终于战胜了死神,重新活了过来。


死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知道生的可贵。


而生的意义,在于活在当下,珍惜此刻。


只有知道死亡有多痛苦,才会懂得:向死而生,才是人生最高级的活法。



如果有一天面对死亡,你是否觉得不虚此行?


这个问题,也许闻善曾问过自己无数次,但每一次都几乎没有结果。


在理想与现实的逼仄中,他创作出了小尹这个人物。


但这个人物只有形没有神。

最初,小尹总会反复地询问闻善:“你到底能不能把我写出来?”


闻善一直想给小尹写一个完美的故事,可是他对人生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迟迟无法动笔。


直到他为那么多人写了悼词后,才发现,普通人的一生依旧充满意义。


于是,他终于与自己和解,与自己普通的一生和解。


电影的最后,豁然开朗的闻善对小尹说:你可以做主角。


同时,这句话也说给了他自己,说给每一个普通人。


普通人,即使没有完美的人生,也可以做自己的主角。


毕竟,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如活得更有意义。


就像作家王小波所说:“我们无法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我们可以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不虚此行,才不枉此生。





作者 | 季小念来源:帆书 原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主播 | 应犹,公众号:枕边经典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直面死亡毫不恐惧是什么感觉?|《徒手攀岩》主角亚历克斯·霍诺德最新传记忘打卡就罚100元,逼走优秀员工才明白:管理的最高境界,就4个字!雷蒙多在中国暴露美国最大弱点,不虚此行,中国下一步可直击要害!看了麦当劳里这对母女窒息的一幕,才明白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发疯生病......胡歌、吴磊《不虚此行》新预告​;《美国恐怖故事》第12季定档《不虚此行》的尴尬一幅画拍出天价,看了王诗龄才明白:审美,才是未来最大的红利!历史小说《黄裳元吉》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机Nature | 减少T细胞的压力或能更好地治疗癌症患者看了《热血沸腾》才明白,成年人的生活,没有“第一名”吃了它,才明白为什么云南人眼里只有菌子!《不虚此行》导演刘伽茵:内向的人很多,关于他们的电影却很少 | 专访汪海林聊《不虚此行》:好电影不卖座,问题出在哪里?不虚此行!马里兰男子去佛州旅游,喜中100万大奖对话超级牛散李国飞:价值投资是你明白就明白,不明白就不明白不虚此行!马里兰男子去佛州旅游 喜中100万大奖专访《不虚此行》导演刘伽茵:慢的人就要接受慢所带来的全部代价新闻已死?不,她只是凋零了祝你生日快乐(Schweiz)听了刀郎爆火的《罗刹海市》,才明白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寻找自己看了39岁朱珠的豪宅,才明白:为什么有500W人羡慕她的松弛感!看了这张暴露真实状态的生图,才明白为什么娱乐圈力捧她《不虚此行》北京首映,胡歌:闻善会让我继续走下去看了董宇辉在9万人家长会上的3句话,才明白:为什么你累死,也养不出有自驱力的娃看了北大室友的时间表,才明白人和人的差距是从哪里拉开的《不虚此行》的票房不满足胡歌的期待,为什么?看了《狂飙》“大嫂”的才明白:女人优雅感的关键,其实是……《不虚此行》:一部献给普通人的散文诗!看了黄渤闫妮新电影《学爸》才明白,内驱力,不是“培养”出来的把孩子养废后,我才明白: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我也喜欢听歌儿纯爱小说: 风云赋 (28)她找到了胡歌的另一面《不虚此行》的情感影像语法分析了解这些残酷真相才能更好地生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