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万中国富裕家庭,送孩子去美高“爬藤”,这些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相较国内的卷生卷死、风波不断的国际学校,许多居安思危的家长把目光投向了低龄留学这条路。
多年以来,美国优质的教育资源一直吸引着留学生家庭们,许多家长为将孩子送去美高读书绞尽脑汁。
但是,与高人气相伴随的是“高门槛”。一些著名的美高各方面要求十分苛刻,也一直被诸多中国富裕家庭所向往。
根据相关数据,2018年哈佛大学的录取率大约为4.59%,而顶尖美高比如西雅图Lakeside、托马斯杰弗逊科技高中等的录取率却只有不到3%。虽不是藤校,但难胜藤校。
即使是有着这样低的成功率,每年仍有近两万中国家庭牟足力气、想尽各种方法将孩子送去美国高中。
其实,低龄留学热潮已经持续十年之久了。根据下图可知,2013-2019年间,低龄留学生的数量一直维持在2万-3万之间,近三年来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美高的费用比许多家庭想象中的还要高。
私立寄宿学校每年的学费大约在5万美元到7万美元之间,私立走读学校每年约3万到5万美元之间。除学费外,医疗保险费、书本资料饭、课外活动费、校服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也不容忽视。
以上还只是生活必需的花费,想让孩子在美高获得健康快乐的“全面发展”,还得多参加课外活动、挖掘爱好。
这样看来,私立美高一年保底花费高达50万,在加上实现终极目标——四年美国本科大学,有的留学生家庭不得不考虑卖掉房产才能为孩子凑够这笔数额庞大的教育基金。
即使解决了高昂的学费问题,留学生家庭面前仍然树立着一座名为“筛选”的大关。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优质家庭的涌入,美国高中这条赛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拥挤起来,入学的标准也水涨船高,众多优秀的学生在评审团面前必须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20年前,学生托福分数达到105分就能进Top5的美高;
而今天,一水托福110+高分的学生们一个比一个卷,游泳、高尔夫、美术…十八般武艺,必有至少一项精通,才能获得考官的青睐。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的富裕家庭将目标搁置在此,许多欧美国家的富豪、精英、甚至王室成员都会送自己的下一代去私立美高读书。
与大众眼中给大部分青少年“富二代”会贴的标签不同,这些家庭的孩子们不仅不是“纨绔子弟”,身上还都有许多好的共同点:热情开朗、健谈果敢、爱好广泛…
在物质条件优渥的家庭中成长的他们,虽然年纪尚小,但已经拥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眼界开阔、情商极高,个个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候选人皆已如此,美高考察的是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创新力。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有所精益,经历丰富、特点鲜明的人才预备选手才能获得批准,进入美高,为将来“爬藤”做准备。
I同学擅长美术,是校队篮球队队长,网球、游泳、越野跑、冲浪,多种爱好使得她是一个拥有坚韧品质的学生,在举办慈善画展后,她将收入全部捐给了慈善组织,也因为这个闪光点使得招生官们对她印象深刻。
小O同学自小就对飞机模型感兴趣,他对任何一段飞机史都如数家珍,甚至远到历史上第一款真正的客运飞机使用何种发动机都非常清楚。这个别致的爱好毫无疑问收获了招生官的青睐。
J同学从小学习钢琴, 小小年纪就展露出极高的艺术天赋,可以独立作曲,早早就拿下了英皇八级的“段位”;除此之外,他还有有个人作品集,在写作这一领域“开疆扩土”,最后一举拿下四个美高的offer。
到此不得不感叹一句“艺术来源于生活”,原来动漫和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贵族高等学校”和各种自带buff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着。
总而言之,GPA、托福/雅思、SSAT这些标准化成绩仅仅只是最基本的条件,够格申请美高的学生早已将这些收入囊中,现在大家在“卷”的早就不是卷成绩了。
杭州一对父母为送孩子上美高卖掉了一处房产;一北漂家庭掏空积蓄买房后又为送孩子留学将唯一住房出售……此类事件早已屡见不鲜,一时之间大家议论纷纷:这到底值得吗?
大部分家长表示值得:
那到底值在哪儿呢?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美高“霸道”的“爬藤率”:
“在美国前15的大学,来自私立高中的新生比例很多超过20%,斯坦福2025年来自私校的学生达到27%,普林斯顿2026届来自私立高中的比例为26%,达特茅斯是32%,MIT是15%,耶鲁是28%。”
本着相互推导的逻辑关系,能进入美高的学生们都非常优秀;那么在同龄人都如此优秀的环境里,常见的物质条件攀比会被弱化,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积极学习,全方位提升自己。
再加上学校内部的浓烈综合素质发展氛围和优质师资力量,“爬藤”不是梦,是伸手所在的可及之处。
虽然花上半生积蓄,然后“骨肉分离”,是许多留学生家庭的遗憾之所在。不过令家长们放心的是,美高的校园环境、宿舍条件、课堂氛围都让人感到安心。
美国高中的上课时间一般是8:40到3:30,但是老师和学生们忙碌的时间并不比国内早7晚9的高中要少。丰富的校园活动、志愿者服务、充足而自由的晚自习时间,让美高的学生们拥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去忙点“有意思的事情”。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利弊已经是老生常谈,不论在哪个国家,课程少都不能代表没有学习要求或没有课业压力,往往在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才能真正考验一个人高效规划时间的能力。
美高的许多老师在上课时会与学生进行“非知识性”的互动,比如组织学生比赛,看谁能把纸团扔进垃圾桶里;给学生们发画画的纸,希望学生们在听不进去课时能够“有事可做”。
还有各种橄榄球赛、篮球赛、机器人比赛……高中生们没有繁琐的各科作业和唯分数第一的想法时,更多的是追求快乐,以爱好为齿轮驱使自己沉浸在学习新事物之中。
当然,高昂的学费包含着住宿费和伙食费,美高的宿舍和食堂都很不错:
对此,评论区一片“愁云惨淡“,纷纷表达了对美高学习氛围和硬件设施的羡慕:
其实近年来,许多重视综合素质教育的国内高中也会开发许多兴趣方面的教育课程,只是当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时,中国学子很难不产生过于有压力的心理。
说到底,美高的课程体系普遍更加完善,课程种类丰富多样。可以说,美高的生活就像在进行优质大学生涯的提前演习。
对于中国留学生们而言,他们能在美高里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并为之做出努力,更好地适应美国生活,为在那里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这些低龄留学的孩子们每天被身边同样优秀或甚至更优秀的同学所包围,增强了自我认同感和沟通能力,在高三毕业时已经拥有足够清晰的人生规划。
也即是说,大部分顶级美高的学生已经进入“赢家阶级”,不管将来是否“爬藤”成功,他们都已经拥有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和积极强大的心态,当然也顺带获得了高质量的交际圈。
比如向来有“小哈佛”美称的史蒂文森高中,就拥有诸多杰出校友:4位诺贝尔得主,多位奥斯卡金像奖得主、艺术名家、杰出作家、成功企业家等等。
当然,走名人的身后路并不意味着也能成为名人。“倾家荡产”去美高“爬藤”到底有没有意义,并不存在一个标准答案。
但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学生自己,还是焦虑的家长们,都需要明确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只要在对的方向上勇敢尝试,知道做什么事情适合自己的天赋,获得从未有过的感悟和体验,已是不负此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