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南阳迷笛“偷盗”事件真相:河南人这次真的冤!

南阳迷笛“偷盗”事件真相:河南人这次真的冤!

社会



#01

河南人
为什么又被骂了?
-  

“坐火车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到了河南?手上戴着手表,把手伸出车窗外,什么时候手表没了,就是到河南了。”


“诸葛亮出山,是因为锄头被偷,无法继续躬耕于南阳。”


“偷织女衣服的牛郎,也是南阳的。”




很多人一觉睡醒,发现网上多了不少针对河南人的段子,这是发生了什么?


最近,迷笛音乐节在河南南阳举办,音乐节有露营区,不少观众都在那里搭帐篷休息。


10月3日,音乐节结束次日,不少观众都反映,自己在露营区的财物被偷。


到底是谁偷的?是附近的村民。



一位失窃者王先生说,他损失了1000多元财物,发现营区有不少大爷大妈在翻东西;


另外一些网友就说,看到营区外不少人开着三轮车过来,上到70岁下到10岁,一个个虎视眈眈,直接往三轮车上搬货。


有公益组织发起了财物丢失登记接龙:


小到帐篷的支架,被村民们拆回去围猪圈;


大到手机、电脑、乐器,这些贵重物品更是在劫难逃。



甚至有些人的内衣内裤也被偷走。



有一位观众的描述,颇让人哭笑不得。


他看到一位阿姨在翻别人的包,阿姨翻到一台笔记本电脑,赶紧往自己的包里塞,他立刻提醒“阿姨,那是你的笔记本电脑吗?”,阿姨一边装傻“是我的电脑啊”,一边往外面走。


可以说,这些村民不仅偷东西,而且还心安理得,就像在自家超市进货那样。


警方立即出动,抓了不少村民,财物也追回了一部分,但这件事已经在网上刷屏了。



不少人看到这件事,第一反应都是“河南人不行”或者“南阳人素质低”,还编出了各种阴阳怪气的段子。


如果有人试着为河南人辩护几句,他们还会说“别洗白了,河南人素质就是低”。


那些偷窃财物的村民固然活该被骂,但如果上升到“全体河南人就是怎样怎样”,不仅是地域歧视,更是极其肤浅。


因为类似的事情,在人类社会中数不胜数,背后其实有着很复杂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原因,一味地指责河南人,对河南人并不公平,也无助于事情的解决。


今天,书单君就试着为河南人辩护几句吧。



#02

不分国内国外
哄抢事件都在发生
-  

在网上随便搜一下,会发现类似的“哄抢”事件并不在少数。


江苏镇江,一处水果摊,摊主暂时离开,结果30箱水果被路人全部搬走。



广西防城港市,一辆装满榴莲的船只侧翻,榴莲全部掉到海里,被冲上海滩,周围的村民都跑来打捞,哪怕警方一再劝阻也无济于事。



你说这是中国人素质不高?别急,外国的案例也不少。


在美国,一辆运钞车在行驶途中,车门突然打开,里面的17.5万美元飞出,超过15辆车停下,哄抢这些钱。


警方呼吁捡到钱的人马上归还,但17.5万美元只追回了4400美元。



美国费城,大量群众直接闯入商店,把货架上的商品一扫而光。


美国有很多超市,甚至要用加强玻璃和铁锁,把商品保护起来。


甚至,“零元购”这个词语,就是起源于美国。


英国伦敦,一场马拉松赛中,附近20个居民跑过来,把供给运动员的矿泉水私自偷走。


有人用大塑料袋装,有人带着孩子一起来搬,还有人用手推车直接搬走一捆矿泉水。



前法国骚乱,超过2000辆车被砸,引发了4000起火灾,很多商家都被洗劫一空。



很多人说“仓禀实而知礼节”,河南人穷,所以不懂礼节,但这些欧美发达国家,群众也穷不了哪里去,同样哄抢财物。


列举这些事例,并不是为迷笛音乐节上的盗窃事件辩解,更不是说“别人都做了,所以我们也可以做”。


我只想说,类似的哄抢事件真的不分民族、不分国界,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并不能以此就上升到“河南人素质不行”。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03

羊群效应之下
所有人难以幸免
-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位货车司机,你的货车不小心侧翻,货物散落一地,你觉得你的货物会不会被周围的人哄抢而光?


不管你的回答是“会”还是“不会”,其实都不准确,因为你的货物会不会被哄抢,只是取决于一件事——


第一个做出反应的人,到底是怎么做的。


如果第一个做出反应的人,喊的是“乡亲们,有便宜捡了,不捡白不捡”,那么这批货物大概率就没了;


但如果这个人说的是,“这司机挺可怜的,大家跟我来,帮这位司机把他的东西收好”,那么这批货物就能保住。


这背后,其实是人类一个刻在骨髓里的本能,“羊群效应”。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很多行为都是靠着模仿他人而来的,为了融入群体,我们总会无意识地和群体保持一致。


特别是一件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很多人其实是处于迷茫状态,他们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所有人都在观望,等待别人做出反应,这样自己就可以跟随着群体一起行动,维系自己的安全感。


这时候,只要有一个人跳出来,第一个决定要怎么做,其他人就会松一口气,认为“我找到组织了”,纷纷跟着他去走。


对于群体中的个体来说,做的事情正确与否,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和群体的行动一致。


南京江宁,一辆满载可乐的货车在拐弯时,把车上的可乐洒落了一大半,跟着后面的小轿车司机最先反应过来,帮着收拾可乐。


周围的行人也纷纷过来帮忙,很快把可乐都找了回来,车上的3吨可乐一罐没少。


浙江湖州,一辆小轿车和电动车发生碰撞,电动车上的2人被卷入车底,驾驶员立马下车求救。


一个外卖小哥首先停了下来,试图把车抬起来。


紧接着,过往的司机、路上的行人,大家纷纷跑过来帮忙抬车,仅用54秒就把2人救了出来。



而这一次的迷笛音乐节盗窃事件,起因就是有人发视频说“音乐节结束了,东西没人要了,大家快去拿”。


大家一看,有人带头呼吁去拿了,那我也去拿,不拿白不拿。


哪怕有人出来劝阻,他们也不会停下来,因为他们想的是,“别人都能拿,为什么我不能拿?”


相似的场景,有些时候会变成“哄抢财物”,有些时候会变成“见义勇为”,最大的区别,其实就是“领头羊的反应”。


这一点,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就已经有过详细介绍: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发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


作者勒庞在当时就意识到,群体非常容易被煽动,但既可以往好的方面煽动,也可以往坏的方向煽动,一切只取决于外界的环境如何。



说白了,我们绝大部分的人,不是什么好人,也不是什么坏人,就是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


我们骨子里面,会有一种非理性,总想着融入环境“随大流”,如果发现自己和群体的大部分人不一样,就会备受压力,担心被边缘化,觉得没有安全感。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总是会无意识地放弃自己的想法,努力和群体一致,这就是“从众”。


明明不想闯红灯,但看到别人都闯红灯,自己还站在原地等绿灯,就觉得自己很傻,便跟着闯红灯了;



看到一家餐厅,本来不想进去,但发现里面人潮汹涌,就也想进去看看。


这和道德无关,和对错无关,这就是人的本性,因此光靠道德上的批判,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的。


将其归因于“某个地方的人素质低”,更是无稽之谈。


问题的关键,还是完善法治,把犯罪的人一网打尽,不能有“法不责众”的想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在群体里产生的“平庸之恶”。



#04

河南人好样的!
-  

仔细想想,还是挺替河南同胞不值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窝粥,少部分人做了坏事,最后恶名要让全体河南人来承担。


这次迷笛音乐节,南阳人民都做了不少努力,但最后都淹没在舆论里面,无人理会。


书记和市长,亲自到火车站迎接客人;


全市都是指示牌、海报;免费雨衣、免费公交专线;15个免费停车场上万个免费停车位;


每隔几米就是志愿者,所有的景区半价。


当地老百姓辛辛苦苦,竭尽全力打造好这次音乐节,想趁这次机会出圈,让家乡像淄博一样打响名堂,促进家乡发展。



但这些努力,最后都化为泡影。


盗窃事件发生后,南阳警方很快出动,把盗窃者都抓捕归案,财物也在追缴之中。


但网络上各种对于河南人地域歧视的段子,恐怕依然会持续下去。


以前就有这样的段子:


十个河南九个骗,总部设在驻马店;


九个河南八个偷,机关总部在郑州。


对于河南人,大家的普遍印象就是“偷井盖”、“不爱洗澡”。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河南人做错了什么,立马会被全网疯传,但河南人做的好事,就没什么人会知道。


但中原之地,人才辈出,古道热肠的河南人,其实真的做了不少好事。


之前疫情期间,河南人出粮食、捐蔬菜,捐赠数量都是最多的。


全国爱心捐款总额,河南人也是高居榜首。




不仅如此,河南是全国户籍人口最多的省份,为全国各地输出了最多的劳动力资源;


河南更是粮食大省,2022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1357亿斤,仅次于黑龙江省,用全国十六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全国十分之一人口,保障了全国人民的粮食安全。


可以说,国家这几十年的经济腾飞,河南出粮食出人力,功劳确实不小。


总有人觉得河南落后、土,只会种地,比不上沿海省份先进,但河南人守的,不是老旧的思维,而是国家18亿亩耕地的红线,是全中国人吃饭的饭碗。


有人说:河南之于中国,就像中国之于世界。


河南最辉煌的唐宋朝代,中国也处于世界的顶峰;


但河南失落的这些年,中国也在世界失落了许多年。


河南,是中原之地,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


河南人虽然没有什么资源去宣传自己,但每一个河南人都在默默努力,用憨厚又有点笨拙的方式,去扭转外界对于河南人的偏见。


所以,我们也不要带着老眼光去看待河南了,哪怕里面发生过一些不好的事情,但也不能代表所有的河南人。


抛开地域歧视和粗俗的段子吧,你会发现,河南人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相处的。




 -END-

撰稿:唐一

主编:左页

图片来源:《人间课堂

《胜者即正义》,部分来源于网络。

 

 精选阅读 



​​​

​​​

​​​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老海归给首长会诊不是网友动了南阳的蛋糕,是小偷砸了南阳的碗血槽姐最新后续:河南的记者们太不懂事了!迷笛音乐节, 卑微的南阳遭遇了致命的短板南阳为“迷笛”事件致歉:已归还身份证79张、电脑3台、手机17部5131 血壮山河之武汉会战 信罗战役 4我在南阳迷笛音乐节,现实很魔幻如何看待河南南阳迷笛音乐节盗窃事件?昙花一现的刘队长迷笛官方称南阳盗窃案件落实65起【冯站长说安全】2023年10月5日南阳迷笛音乐节这事儿,我来说说迷笛因“偷盗”事件梦碎南阳,音乐节与地方文旅绑定成“双刃剑”?多伦多大统华这次真的过分了!黑松露蛋糕!腌笃鲜月饼!爆浆黑刺冰皮等“排队王”全上架...《花信风之立秋》南阳迷笛事件背后的当代困境河南很难,南阳更难!又一个梦闹大了!交警持棍击倒电动车车主,事件真相曝光,处理来了!南阳为“迷笛”事件致歉!已归还身份证79张、电脑3台、手机17部……中国音乐节偷窃事件引热议:这次网络暴力,河南人又被骂了?河南很难,南阳很难南阳官方通报“迷笛”事件云南人这次真的急红眼了!南阳通报中原迷笛音乐节有关情况,失物认领方法→迷笛和南阳,非得把自己作死吗?我用ChatGPT帮南阳迷笛写了封道歉信国庆档复盘、许家印刑拘、南阳迷笛、大同霸凌等100G全光网点亮教育数字化转型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网升级实践迷笛音乐劫 南阳苦落泪大反转!冤狱16载,刚获补偿就被击毙 警方公布真相!网友:这次不冤!关于迷笛盗窃事件,我来为南阳洗洗地震惊!男生花重金寻找女友出轨酒店+妻子出轨十几次事件真相从典韦在河南南阳被偷走双戟说起南阳迷笛音乐节偷窃事件引热议:这次网络暴力,河南人又被骂了?河南很难,南阳更难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