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半年,得出三个结论
2月24日凌晨,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大军进入乌克兰,乌克兰抵抗。俄乌冲突爆发。
半年过去了,战事在继续,也没人能预计战争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结束。
战争中成为难民的乌克兰人 (图片来源:npr.org)
这是二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战事。这种规模的冲突,半年时间不算长,但也可以从中看出其深远影响。
根据半年的事态变化,目前起码可得出三个比较宏观的结论。
一,战争短期内结束的可能性不大;
二,欧洲铁幕再次垂下,美国拾回信心;
三,战争增加了冷战的可能性。
战争短期内不会结束
尽管俄罗斯方面没有明确表述发起这次行动的目的,但外界普遍认俄罗斯最初目的是通过闪电战,拿下基辅,推翻泽连斯基政府,并起码占领乌克兰东部和南部。
这个目标没有实现,但乌克兰遭到巨大损失:家园被毁,上千万人逃离家园,几百万人成为国际难民,更不用说在战争中死去的军人和平民。经济方面,乌克兰总理7月份曾表示,受战争影响,乌克兰GDP今年预计会下降35%;世界银行估计到2023年底,乌克兰将有5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战争中被毁的乌克兰人的家园 (图片来源:uacrisis.org)
不过,乌克兰顶住最初的压力后,西方的经援和军援源源不断。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这种相持短期内不会结束,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从战场上看,俄罗斯兵力和装备在数量上仍占优势,但想推进也很困难,乌克兰虽然能抵抗俄军攻势,但想反攻也不容易。
从战略目标看,双方立场也相距更远。乌克兰方面表示,不仅要收复南部的赫尔松地区、东部的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地区,而且要夺回克里米亚;俄罗斯虽然没有提出停战条件,但绝不会退出乌东地区,更不会放弃克里米亚半岛。
只要俄乌谈不拢,乌克兰的后盾美国和欧洲(特别是东欧国家)也愿意看到俄罗斯被拖入战争的泥潭,短期内不会提出让乌克兰“以土地换和平”。
所以,正在调停的联合国也好,土耳其也罢,调停目的只是减少战争带来的其他伤害,比如粮食出口,比如核设施的安全。停火暂时还只是一种长远建议。
这种状况下,几个月内结束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小。至于会不会持续几年,那要看战场上和俄乌国内的承受力,尤其是俄罗斯。
另外一点,俄罗斯官方曾表示,乌克兰和俄罗斯关系密切,普京更撰文称俄乌实为一家。但这次冲突显然说明,乌克兰大多数人不这么认为。而俄罗斯要想恢复冷战后几十年来对乌克兰政治的影响力,恐怕也很难。
在乌克兰行动的俄罗斯武装人员 (图片来源:nytimes.com)
欧洲秩序调整 美国重拾“信心”
俄乌冲突对欧洲的影响,最明显的是欧洲多国对俄罗斯的态度。
过去十来年,欧洲多数国家认为,俄罗斯是冷战后欧洲秩序的一个威胁,但具体对俄罗斯态度上有差别。波罗的海和东欧诸多小国戒心甚重,西欧老牌国家认为不必如此惊慌,希望用经济合作来限制俄罗斯。
但俄乌冲突后,欧洲不少国家态度有很大变化,东欧诸国(匈牙利除外)对俄罗斯更强硬;德国变得“反俄”,追加军费开支,承诺从2024年开始每年国防开支占GDP的2%以上;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境内在冲突前夕已经增加了北约驻军;瑞典、芬兰也放弃多年的军事中立政策,申请加入北约。
也就是说,俄乌冲突让东欧多国和西欧国家一起,在反俄方面更加一致。欧洲政治版图出现变化。
分割欧洲的铁幕再一次垂下。和1946年丘吉尔说“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垂下”时相比,这次铁幕朝东移了不少。1946年冷战的铁幕垂下时,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都在苏联一边;这一次,他们都在铁幕的西边,在俄罗斯的对立面。
这可以看成是冷战后欧洲秩序的一次大调整。实力雄厚的德国,在这次调整后可能会在欧洲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慰问士兵 (图片来源:usip.org)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冷战铁幕垂下时,铁幕西边的西欧在军事上严重依赖美国。在持续几十年的和平发展之后,这次铁幕垂下时,铁幕西边的欧洲还是严重依赖美国!
俄乌冲突是战后欧洲大陆最大规模的战争。但是战事发展半年,人们清晰看到,支持乌克兰抵抗俄罗斯出力最多、发挥作用最大的,是隔着半个地球的美国。
从2月24日到7月1日,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金额高达240亿美元;而欧洲援助最多的英国,大概45亿美元,其次是波兰,大约19亿美元。而在整个七月,欧洲几大强国没有追加对乌克兰的军援。
美国的武器也给乌克兰巨大帮助,特别是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给人印象是,美国援助的几套海马斯(高机动性多管火箭发射系统),就让乌克兰改变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可见在乌克兰战场上与俄罗斯对抗的西方,主要就是美国。而美国也借此重拾在西方阵营中的威望。
过去几年,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以及对盟友的敲打,令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出现问题,拜登上台后在阿富汗撤军导致的混乱画面,也让美国丢脸。但俄乌冲突后,美国政府借机重新团结北约,并且巩固自己的老大地位。
欧洲大概也发现,和冷战时期、冷战后时期一样,欧洲大陆出重大安全挑战时,他们还是仰仗美国才能获得安全感。
全球范围内意识形态对立难解
冲突已经半年,但对抗双方对冲突背后的原因的解释,依然是大相径庭。
在乌克兰和西方看来,俄罗斯之所以发起这次军事行动,是因为普京和他的铁杆支持者想恢复历史上俄罗斯帝国的影响。
他们认为,在普京看来,俄罗斯周边的国家,特别是历史上和俄罗斯人有密切关系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应该听命于俄罗斯,甚至和俄罗斯合并。必要时将不惜采取军事行动,还是用一两百年前的手段。
俄罗斯以保护乌克兰境内俄罗斯族人利益为由出兵,也让波罗的海三国担心,俄罗斯会同样的借口,威胁到他们的安全。
因此西方认为,战争的原因是俄罗斯在帝国情结的趋势下,试图用武力改变欧洲政治秩序。必须强硬对抗俄罗斯。
俄罗斯方面的理由则是,在俄罗斯和西方缺乏互信的情况下,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应该有缓冲地带,特别是与俄关系密切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地区,但美国主导的西方无视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和安全,欧盟不断东扩,北约不断东扩,导致俄罗斯退无可退,才不得不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这种对原因的争论,背后其实涉及到更多的理念认识问题。比如国际政治秩序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可不可以用武力改变国际秩序的问题,国家安全界定的问题等等。
正因为与理念有关,所以立场不同,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同,而且双方都坚信自己正确,无法说服对方。
泽连斯基和普京 (图片来源:apnews.com)
这些问题不仅俄乌之间有,全球别的地方也有。
美国主导的西方,实际上也要借这次俄乌战争,强化西方的理念,强化美国在全球各地主导的秩序。
有不少分析认为,俄乌冲突带来的国际后果之一,就是有关国际关系方面的一些意识形态的对立会加强。而俄乌冲突半年来的情况也说明,美国主导的西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力图迫使其他国家在这一对立中站队。这当然会让一些地区的出现新冷战的风险急剧增加。
可见,俄乌冲突不仅短期内不会结束,而且对欧洲、对世界其他地区政治生态都会产生巨大影响。这也难怪,全世界都在观察俄乌冲突,记观察笔记,希望从中得到启发或教训。(钱克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