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但狠毒”:简析俄乌冲突中的“蝴蝶雷”
据俄罗斯卫星社7月28日报道,乌克兰“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国土防御指挥部”发布消息称,乌军在当天凌晨发动的三次炮击中,向顿涅茨克多座城市的居民区发射了大量“花瓣”(又称“蝴蝶雷”)反人员地雷,给当地居民生活造成了重大隐患。这种地雷是被1999年正式生效的《渥太华禁雷公约》所明令禁止使用的,那么“蝴蝶雷”和普通地雷相比究竟有何不同?又为何会造成极大危害?本文就此为您解析。
何为“蝴蝶雷”?外形奇特但潜在杀伤力大
此次在俄乌冲突新闻中亮相的“蝴蝶雷”的正式名称是PFM-1反人员杀伤地雷(下文简称“蝴蝶雷”),由苏联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研发,一枚PFM-1地雷的长宽高分别仅有120毫米、20毫米和61毫米,也就和日常生活中的打火机差不多大,就是长度上要略长一些,全重也仅有75克(相当于2个打火机的重量),是全球现役所有地雷中尺寸最小的。此外,“蝴蝶雷”(俄媒也有称呼“花瓣雷”或“绿鹦鹉”)这个绰号也是因其独特的外观,外形酷似蝴蝶的片翼翅膀而得来。
但千万别被它的小尺寸和奇特外形所迷惑,实际“蝴蝶雷”是一种设计理念上十分凶残的伪装型诡雷,它对敌方人员的潜在杀伤力实际还要强于普通型地雷。“蝴蝶雷”看似奇特的外形内部实际装有37克液体炸药。这类诡雷会利用各种方式进行伪装或者改装,其外形上采用了绿色或土黄色涂装(可根据作战需要更换颜色),一旦布设到草丛或沙石中就很难被发现,使它们在外观上根本不像传统地雷,会降低人们的警惕性,甚至还会产生好奇心,但当敌军士兵或者平民触碰这种诡雷时,就会突然引发爆炸,造成自身伤亡。
▲“蝴蝶雷”与打火机尺寸对比图,可见两者尺寸基本相当。(俄罗斯红星电视台网站)
“蝴蝶雷”在布设方式上通常采用远程多管火箭炮(布雷火箭弹)投射,因为这种布设方式最为快速有效。以一辆BM-27“飓风”自行多管火箭炮为例,在20秒内可以齐射16枚9M27K3布雷火箭弹,每枚火箭弹备有12组共312颗“蝴蝶雷”,这意味着一辆“飓风”一次齐射就可以向40千米外的目标区域布设4992颗“蝴蝶雷”,而“飓风”多以旅级单位投入作战,一次齐射就能布设万枚“蝴蝶雷”,能一次性封锁相当于数个足球场的大面积区域,防止敌方大型步兵集群推进。
▲乌军BM-27“飓风”自行多管火箭炮部队齐射。(乌克兰国防部网站)
从扫雷机器人到“滚轮胎”:全面扫除“蝴蝶雷”难上加难
尽管有国际公约明令禁止使用,但“蝴蝶雷”仍多次出现在战场上,今年的俄乌冲突中也不例外。
早在今年3月份,乌克兰军方就开始向顿涅茨克地区的多座城市大量布设各种地雷,其中利西昌斯克市和亚西诺瓦塔亚市的市区内就布设了大量“蝴蝶雷”。在7月30日晚,乌军就使用了上文提到的“飓风”多管火箭炮向顿涅茨克市区布设了大量“蝴蝶雷”。8月2日,据当地媒体报道称,乌军在半小时内再次炮击了顿涅茨克市的居民区,再次投放了“蝴蝶雷”。这种地雷已对顿涅斯克市内的大批市民的人身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从当地市民用手机拍摄的视频来看,街道上、院子里甚至绿地里到处都是土黄色或绿色的“蝴蝶雷”,甚至有“不明真相”的市民想将“蝴蝶雷”作为纪念品带回家,所幸被周围人及时劝阻,截至目前已有多人受伤。
▲今年5月,顿涅茨克市居民拍摄的散落在市区内的“蝴蝶雷”(红圈)。(俄罗斯红星电视台网站)
为了扫清“蝴蝶雷”,当地的顿涅茨克亲俄民兵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从直接出动坦克或装甲车用履带或轮胎直接碾压引爆(“蝴蝶雷”的威力不足以炸断坦克履带),再到民兵使用步枪射爆(但有时还要顾及流弹或跳弹,不能经常使用),甚至当地居民直接用绳子系上汽车轮胎或铁栏杆,朝“蝴蝶雷”砸过去或“滚轮胎”引爆等等,但效果并不理想。据俄罗斯卫星社8月1日报道,为协助当地民兵,俄军“国际排雷行动中心”的扫雷工兵部队开始进入顿涅茨克市区进行排雷作业,还出动了现役最新的“天王星-6”装甲扫雷机器人,后者还在前部加装了专用扫雷滚筒,用于“碾爆”行进路径上的地雷。俄军“专业人员+专业设备”的加入,能大幅提升当地市区的扫雷效率和安全性,但面对大量散落在各处的“蝴蝶雷”,要想完全扫清仍需要很长时间。
▲8月1日,俄军出动“天王星-6”扫雷机器人在顿涅茨克市区内扫雷视频截图。(俄罗斯红星电视台)
乌军开始在市区等人口密集区域使用“蝴蝶雷”这类无差别杀伤性武器,标志着俄乌冲突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此举会造成大量(潜在性)平民伤亡,无疑是反人道行为,却无利于扭转战局。关于后续战事进展,仍需人们持续关注。
▲顿涅茨克市民用滚轮胎“土法扫雷”视频截图,但这种方法效果有限。(俄罗斯红星电视台网站)
监制 | 李颖
审核 | 董磊
编辑 | 许海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