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深度 | 10岁考大学,35岁啃老,只因父母一个决定,天才折翅

深度 | 10岁考大学,35岁啃老,只因父母一个决定,天才折翅

公众号新闻

作者:蝎子号;
本文来源:公众号“蓝橡树”(ID: blue_oak)



越聪明的孩子,越容易被优秀所累,被天才局限?


比起信马由缰的超前学习,这些“特别聪明”的孩子,更需要的是拉住他们的缰绳,感受更多元世界,挖掘生命的广度,找到自己真正的内心所爱。今天小队长带大家看两个鸡娃案例。希望这届父母能得到一些启示....


作者:蝎子号。


........................................

前几天看了九派新闻拍摄关于“16岁读博士神童张炘炀现状”的短视频,感受五味杂陈。



在短片的剪辑上,导演将他几句令人感到不适的表达,放在了非常醒目的位置。


“靠父母。”
“还有父母的父母。”
“父母不愿意怎么办?不愿意也得愿意。”
“父母还欠我一套房,市值1000万。”


一个高分低能、无共情能力、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巨婴形象,跃然而出。


再加上其他一些细节。


比如张炘炀目前没有固定工作、对(躺平)现状满意、没有做出一篇真正的论文、父母定期给他打钱补贴生活、卡里余额所剩无几……

28岁的张炘炀,人生高光时刻发生在10岁,那一年他考大学,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神童,而后16岁考上北京航空航天的博士,8年后毕业,至今一事无成。

这是被“神童光环”拖累的人生?还是自我厌弃的借口?或者另有隐情?

张炘炀提及李白,颇有怀才不遇的意味

对于这位“神童”的评价,我还跟朋友发生了几句争执。

朋友看完视频,评价说:

自己没本事,怨爹怨娘怨环境,高分低能的巨婴。……一定要出国才有前途吗?一定要有房才能幸运和成功?很多人白手起家,自己买房,学历没他高也成功了,他为什么不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这话听着耳熟吗?一种“李佳琦”上身的味道。

说说我的结论。

我很同情张炘炀,对一些现实问题的看法上,他有种自以为是的”人间清醒“,这源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是他处于迷茫期无可奈何的结论。

这不是张炘炀一个人的问题,这是千万奋斗不得志的青年人,对残酷现实的无声反抗。

但,这绝不代表张炘炀人生的失败。

他才28岁,就像视频末尾他老师对他的鼓励:“你还没有起飞,谈何陨落……人生才刚开始,有人50岁才拿到博士学位。”


至于张炘炀跟父母的关系,我也引用一位网友评价:

他的父母用他的童年,满足了自己无知的虚荣,到了该自己努力支持孩子的时候又退缩。在这种畸形教育之下,他能活成这样,自食其力,已经足够厉害了。


真神童,也经不得催熟

在采访视频中,记者问张炘炀,你觉得自己是不是神童?



张炘炀回答:“我认为不是。”

张炘炀的理由是,网上有很多智商测试题,他测下来的结果都在140上下。身边的小朋友,很多智力都不逊于自己。

张炘炀说:“我现在已经不是最小的本科生,也不是最小的硕士生,马上也会有比我更小的博士生了。”

记者又问他,你觉得你跟韦东奕、柳智宇这个层次的神童相比,自己如何。

张炘炀说:我觉得我跟他们水准相当,稍许低一些。

关于张炘炀是不是神童,他的大学老师给出了相对客观的回答。

张跃辉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曾在张炘炀的本科期间教了他三门课。“成绩非常好,一般都是第一名,到了大三就考上了研究生,要提前毕业。”


当时,另一位教授给张炘炀联系了德国的大学,要把他送到德国去培养,“(德国)对天才的培养,比我们更好一些。”

但张炘炀最终没能去成德国,因为当时张炘炀年仅13岁,还达不到德国大学14岁独立入学的最低要求。

学校劝张的父母再等一年,可父母不愿等,坚持让张炘炀毕业读研,又一次刷新最小研究生的记录。


张炘炀8年才博士毕业,还差点毕不了业。前面超前抢跑的债,在博士期间都得还出来,但失去的童年已经无法重来。


从这些经历来看,毫无疑问张炘炀是个难得一见的神童,是人群中千万分之一拥有极高天赋的人。


只是这样的天才——在某一领域极其出色,却在其他领域相对迟钝。那一点智商的拔尖或许在学校时管用,但根本不足以应对成人社会的座座山峰。


遇到了懂教育规律的父母,他或许能成为另一个韦神;但一旦偏废短板,再加上各种错误的决策,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也就不足为奇。

对父母的怨恨,
成为他摆烂人生的正当理由

从过去的报道可以看出,张炘炀对父母的怨恨由来已久,这种怨恨成为他「摆烂」人生的正当理由。

作为成年人,我们当然要尽力走出父母阴影,而不是一味埋冤原生家庭。但回看张炘炀的经历,几段人生决策中,父母起到的关键作用,却又不得不对他产生同情。

故事比较长,这里简单分享2个关键点。

1. 超前抢跑的代价。

小学时,张炘炀一直跳级,但是到了初中成绩就很差了,几乎是倒数的水平,勉强上了高中仍算不得优秀。


虽然10岁考上的大学,但张炘炀的考分只有505分,再加50分,555分还是考不上985的大学。所以,张炘炀的第一学历是一所不入流的二本。

这时候哪怕再等2年,等张炘炀考上一所还不错的985学校,他的科研经历或许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他的心智也足够成熟到可以跨入大学校园。



放弃去德国留学,留在北京的决定,是父母又一次瞎指挥。

当时张炘炀13岁,不争一年朝夕,他就能抓住去德国深造的机会。但或许是为了刷新最小研究生的记录,他不得不放弃那次机会。

“如果不是他爹妈那么拎不清,现在他家就会有一个11岁考上985,14岁赴德国留学读博的儿子,以及一套当时几百万但现在一两千万的北京房产。”网友评论说。

2. 他是全家人的希望。

“父母把梦想加在我身上,所以他们应该为此努力。”

这句话,是当年张炘炀以论文答辩为由,要挟父母在北京买房,回答媒体提问时给出的回答。听起来有点刺耳,但不无道理。

从童年开始,张炘炀就成了全家人的希望,父母的生活都是围着他转,他背负了不该是这个年龄孩子该背负的压力。

当他10岁上大学,来到北京,早慧的他强烈感受到自己跟当地同学的差距。他那时候已经知道自己对家庭意味着什么。要求父母买房,为他立足北京做些什么。

“本来最希望我留在北京的是你们,你们应该为此努力。”十几年前,张炘炀在媒体上对父母喊话。

如今记者问他:“当时说,不买房子就不读博士是认真的吗?”

张炘炀笑说:“显然不是认真的。双方都做了妥协,我的妥协更大一些。”


凭借一些云淡风轻的话语,我就意识到很多媒体上对他的评价都来自误读。

张炘炀的传奇,是超前抢跑的结果。但人生并不会因为“抢跑”而一路精彩,快进的人生剥夺了孩子的童年为代价,这些“债”,最终都是要还的。

现在谈失败的人生还太早

“有北京户口、有北京房产。这是我12年前对成功的定义。而现在,我是四海为家,在哪都挺好的。”

“我对现在的状态很满意,无业一身轻。”


看起来,张炘炀是一个无欲无求躺平啃老族了,但有一句话透露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他说:“如果要说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我到现在还没有做出一篇真正的好论文,在学术上不够成功,是我的一种遗憾。”

认识张炘炀20年的老师张跃辉,将他的变化看在眼里——他过去时一个有想法就大胆说出来的初生牛犊、少年天才,略有狂妄但不无才华。现在经历了太多挫折,处于迷茫时期。

科研有多难,转轨多不容易。不是一句轻飘飘的“你要努力、你要振作”就能柳暗花明的,否则人生就太容易了,更何况张炘炀是从小被曝光在媒体视线中的“天才”。

至今,张跃辉依然看好张炘炀的能力,他对着镜头说:“即便在数学的领域江郎才尽了,也可以去做生意,千万不要躺平。”


老师的两句鼓励的话,真的很打动人。

他还说:“你本来就没有起飞,谈什么陨落?他也许是一个可以行程万里的飞机,但你没有出跑道,还在跑道上滑行。有很多大领导、大学者,50岁才拿到博士学位,张炘炀到50岁还有20几年,他绝对有时间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最后来说说,张炘炀的父母是如何把孩子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以及对广大家长有哪些启示。

1.克服自己的“家长欲”,承认自己的局限性

“我不知道别人的父母怎么样,但我觉得我父母对我的控制欲超出了正常的范围。”

2022年,父母还试图对张炘炀的职业规划提意见,此时已经博士毕业的张炘炀,其认知水平显然已经是父母无法企及的高度了。


“他们明明什么都不懂还在指手画脚。”张炘炀说出了困扰他几十年的心里话。

画家陈丹青说:中国家长一个很大的课题,就是学会控制住自己的“家长欲”。不要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不要太拿一个孩子当孩子,不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断能力。

张炘炀成名成才关键期年纪太小,很难对家长说“不”,也确实很难独当一面,加上父母的控制欲很强,造成了一步错步步错的结果。

这时候如果父母能做到该照顾时照顾,该退出时退出,该让孩子独立做判断的时候放手,故事也许会不太一样。

这对父母格局的要求就非常高,毕竟不是每个父母都能接住一个超级资优的儿童。

2.愿你一生勇敢,不负聪明

郝景芳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愿你一生勇敢,不负聪明》,她作为一个资优生,竞赛生,回顾自己成长和学习的经历,说出了很多资优生共同存在的人生困境。

即:混淆了对“成功”的感觉和对事物本身的感觉。

就是说,在习惯性夺取“成绩第一”的这座山头时,错过了享受纯粹的过程的体验。“不能沉心感受事物,是任何领域无法精进的最大障碍。”

张炘炀身上,也能看到对成功、对刷新天才记录追逐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热爱和初心的那种迷茫。

视频中张炘炀也透露:跳级是他要跳的,他也知道自己从小就聪明,知道自己天赋过人,父母的推波助澜令他越发策马狂奔。

但这个时候,反而要慢一点,再慢一点,要拉一拉缰绳。郝景芳说“聪明会阻碍真正的勇敢。”过度追逐跳级、名校、超前学习,其实降低了天才们的自由度,让他们在一条道上越走越窄。

越是聪明的孩子,越容易被优秀所累。这是追溯几乎所有“伤仲永”故事共同的根源。

The End


小队长后记:

设想一下,如果张同学当年选择的是出国留学,也许有很大机会突破父母认知的局限性。现在的他会不会过着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其实这个道理,在美剧《小谢尔顿》里,就已经有了。当小谢尔顿想立刻上大学时,他的父母并没有因为他能给家庭带来荣耀而要求他快马加鞭,而是担心他生活无法自理,心痛孩子太小可能会在大学集体受到排挤。



华人家庭经常会忽略到情感经营的重要性,而更看重眼前的功和名。然而,在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尊重孩子的决定,不鸡娃反而会让孩子通过自己遇到的各种事情,逐步完善认知,而越来越强大。

如今,“摆烂”的张炘炀正在努力拒绝“天才”的标签,正在努力跳出成功学的桎梏。

也许,这样的松弛感,反而会使他破茧成蝶。然而就算无法一鸣惊人,做个快乐的普通人,又何妨呢?

*本文为吃货转载文章,
仅为传递、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行为的建议。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了!

快加星标,找好吃的不迷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哭瞎!因为政府的这个决定,澳人或将面临天价机票!潜在涨幅高达500%!伤孩子最深的养育方式,父母一无所知,孩子泪流满面神童变巨婴? 10岁考大学的他, 却一事无成...祸从口出!加拿大男子嘲笑好友啃老,对方被惹怒飙车!最终落了个终身瘫痪...高三生请注意!想考大学,这些机会不容错过!又一起,玉林2岁女童疑因父母吵架,被父亲从5楼扔下摔死,到底还有多少孩子被自己的父母害死?关于林徽因,宾夕法尼亚大学宣布一个决定全球“啃老”愈演愈烈 美国父母每月平均给成年子女近千美元!“全职儿女”被热议,给父母打工解决就业和养老老有所养!这些国家可以带着父母一起移民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18年后现状令人唏嘘:无业啃老,卡里剩几千块……父母一张嘴,可能决定孩子的命运(深度好文)第十一朵玫瑰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当初的这个决定,让我敲开藤校大门!日本大使馆:在华日本人别大声说日语,谨言慎行!“第一天排了183立方米”…日本做出一个决定今年中秋节我花了十万块钱,做了一个决定【荐】作家鲁稚送给父母一把打开孩子写作之门的钥匙放学后,想要孩子学习高度自律,父母一定要“管住嘴”立秋“讲道理、发脾气”是逼孩子读书的下策,上策在这里,父母一学就会质疑啃老,理解啃老,回家啃老了耶~是时候来纠正了,关于林徽因,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宣布一个决定。40岁还在家啃老!兄弟俩犹如“巨婴” 75岁老妈怒告上法庭 下逐客令莫等闲啊,舞蹁跹人到中年,才发现父母一直给我“唱双簧”天呐,我有多后悔10月前的那个决定!34岁考编上岸,只为逃离故乡 | 人间想要孩子学习高度自律,父母一定要“管住嘴” | 伴读福建夫妻收养了一个女弃婴,长大后带回家个男朋友,养女父母一看却傻眼了美丽奎尔公园知名中餐厅相继倒闭,悉尼唐人街如今成了这个样子!于是,市政府做了一个决定…10 岁上大学,28 岁摆烂啃老,「神童陨落」是对所有父母的警告奇人异事汇 李德的真实身份深度|16岁考上大学的昔日神童,如今现状令人唏嘘...中秋节我花了十万块钱,做了一个决定付得起首付,还不起房贷!澳女花$4.6万做了一个决定!和狗同吃住,数日不洗澡!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