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肽生物:创新多肽递药系统,PDC技术助力肿瘤化药精准靶向
“创新是我的终身爱好。”智肽生物创始人董志超在访谈一开始,就强调了这点,“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我的母校第二军医大学从事八年教学科研,这份工作使得我创新的理念一直贯穿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董志超曾在复星医药担任副总裁,负责张江创新研发基地的建立,曾在多家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制药企业担任董事长、总经理(CEO)等职务,曾负责二十多个药物从立项、研发到市场销售的全过程。
对于创业,董志超感叹,这除了自身对医药行业的热爱,还因为从技术进步的角度看,看到了多肽创新药物的发展前景。董志超联系了在多肽药物领域有多年研发经验的陈昌发博士,他在多肽的环化、化学修饰改善多肽稳定性、成药性方面经验丰富,曾负责及参与多个多肽药物、微生物药物、重组蛋白药物设计开发工作,主持及合作完成国家及地方课题17项,多个项目成功转化。
在陈昌发博士的协助下,董志超在2021年8月成立了上海智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肽生物),公司联合创始人还包括在小核酸(siRNA)药物研制领域有着二十余年研发经验的季爱民博士。公司专注于新技术与多肽创新药技术平台的搭建,并拥有多肽小分子偶联物(PDC)知识产权和多肽siRNA偶联物知识产权。
智肽生物成立于“中国医药创新热土”张江,董志超自2001年首次在张江建立公司至今20年,深受张江的创新创业氛围感染,他表示“在张江,我们每天‘满血复活’。”
什么是PDC?
火热的技术交易与无限的想象空间
PDC(Peptide-Drug Conjugate)即多肽偶联药物,相比较目前热门的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PDC分子量更小,更不易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与抗体生产的复杂工艺过程相比,PDC更易合成与纯化,有效降低大规模生产的成本等优势,且生产更易标准化, 其已逐步开始成为下一代靶向药物开发浪潮中的杰出候选者。
针对ADC在临床使用中的挑战,PDC相比ADC具有更准确靶向性,更好的治疗窗口及安全性。
PDC与ADC的比较优势
基于药物发现、规模生产及临床优势,PDC技术已经在多方面取得进展,通过AI设计及化学修饰且成药性更好的靶向多肽可以与蛋白质、多肽、抗体、核酸、小分子(抗肿瘤、免疫调节剂)、核素等偶联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从临床使用上看,PDC几乎可以涵盖肿瘤、肿瘤免疫、抗感染、呼吸、罕见病等领域。
另一方面,诸多药企大厂Novartis、AZ、Roche等都已开始PDC布局,多肽类的创新技术公司Peptidream、Bicycle等技术领先公司更是与制药大厂展开在基因治疗、肿瘤化疗、肿瘤免疫等多方面合作,预示了多肽靶向技术未来的无限可能。
目前,PDC及多肽的发展大多处于临床阶段,面临着各种技术的挑战,从以上PDC的技术特征及与当今快速发展的ADC的比较,尤其是合成生物学、靶蛋白晶体结构的进一步明确等技术进步的推动,预示PDC会进入更快发展阶段。
以PDC为抓手,搭建肿瘤化疗靶向治疗、联合用药等三大业务管线
就目前来看,肿瘤领域还有着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虽然医疗界前沿抗癌疗法如细胞治疗、免疫治疗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绝大多数肿瘤的一线治疗还是化疗。然而,肿瘤化疗却有着许多公认的弊端,首当其冲的便是容易对正常组织细胞产生毒副作用。
为什么化疗药物会对正常组织器官产生杀伤,智肽生物创始人董志超解释,这正是由于化疗药物缺乏靶向性。而这就是智肽生物看到的机会,可以利用PDC技术研发具有靶向性的化疗药物。
从PDC的结构组成我们可以看到,靶向肽可以作为靶向肿瘤的“导航系统”,连接子另一端的则可以连接抗肿瘤的化疗药物,从而实现化疗药物的靶向自导。智肽生物选择连接的抗肿瘤药物是已经获批上市通过临床充分验证的成熟化疗药物,而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公司对“靶向肽”的精准设计。
通过靶点验证、靶向肽筛选、成药性研究、纯化工艺控制等步骤,智肽生物启动了两个能够靶向肿瘤表面的特异性抗原的靶向肽研究,目前第一个靶点已完成PDC先导化合物,并已开始生物学活性试验;第二个靶点已完成靶向肽的筛选,拟合成PDC。同时,公司还建立了靶向肽的快速筛选平台。
第二个业务方向,智肽生物基于多肽药物设计,针对肿瘤转移和耐药性,开发联合疗法。公司通过蛋白晶体结构和AI算法,开发能够与肿瘤耐药性相关的蛋白(酶)共价结合的多肽药物,从而解决肿瘤转移及耐药等问题。该多肽药物也主要针对一线疗法进行联用。
第三个业务布局方向,智肽生物将针对罕见病、抗病毒治疗等,进行补体抑制剂开发,这也是一种创新的活性多肽,能够治疗那些因为补体过度激活导致的罕见病。补体由一系列的蛋白质组成,属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
公司将建立起多肽递药系统的技术平台,专注成为以核心技术为主导的产品开发公司,并构建全市场合作体系;还可以为国内外基因治疗、核素、蛋白类等企业设计“制导”型多肽。
与多所科研院所合作,
注重企业制度建设与文化发展
虽然成立时间短短不足一年,但是智肽生物在研发上的推进却很快,在2021年完成初步靶点验证后,公司目前已经和上海医工院多肽团队、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大学转化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五家顶尖的研究院所合作,共同推进多肽药物的设计与开发。并且首选两个靶点的成药性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另一方面,董志超强调公司注重组织制度与文化的建设,在企业成立初期应用“N-1”、“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一当十,一专多能”等用人规则,为初创企业走向成功企业奠定文化基础。同时公司也与恺思俱乐部(中科院生命科学体系的校友组织)及国外创研公司有着密切的合作,集聚优秀专业年轻人,吸纳人才。
在最近上海疫情防控期间,董志超告诉动脉网,团队坚持线上工作,关注AACR信息,先后签署多个合同协议并发表/编辑专文多篇,同时进行新形势下的战略调整的思考。
据悉,智肽生物也将启动了首轮社会公开融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旗下两个核心靶点多肽药物的开发,争取两年内完成IND;同时,推进其他管线及其靶点验证;团队扩建等。
想要联系文章作者、报道企业、投资机构,或咨询动脉网商务合作,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联系动脉网V+助手,我们将尽快为您服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