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闪闪的“二世祖”
现今的中国有一万多名资产超过2亿的富豪,他们的子女常被俗称为“二世祖”。关于他们,人们常常传颂着各种轶闻趣事,充满着羡慕和热议。一些媒体也热衷于报道他们的奢侈生活,似乎财富能带来一切“潇洒”。
然而,相对于十三亿多的中国人口和四亿多的年轻人而言,一万多的“二世祖”实在微不足道,并没有普遍性。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一个原则来报道他们:如果他们做了对社会有害的事情,我们应该批评和谴责;如果他们做了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我们应该表扬和支持;否则,我们可以选择不关注他们。
在中国,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群体,不仅仅是关注“二世祖”们开什么车、养什么宠物或者交往多少次对象。媒体应该扮演社会的监督者角色,过度追逐名人已经够让人讨厌了,如果再频繁无端地关注“二世祖”,那媒体的角色就有问题了。
由于“二世祖”的存在,对于“富二代”的定义变得模糊不清。如果不包括“二世祖”,一般认为“富二代”是那些家境富裕,实现愿望相对容易的年轻人,比如出国留学、购买汽车、买房结婚等。
他们的消费倾向通常偏向高档甚至奢侈。与“二世祖”相似,他们也拥有名车,家庭资产分为有形和隐形两部分,有形的已经相当可观,而隐形的财富则难以估计,甚至他们的父母也不清楚。
一位研究生曾感慨地说:“老师,比起那些‘富二代’,我们这些学生即使回到省城谋生,房价也是个大问题。
但我认识的另一位大学生,一开始刚谈恋爱,双方父母就给他们在北京买了三居室,还分别一套。一结婚,就会得到一辆好车。无论北京的房价再高,他们都不觉得贵!” 这样的人被称为“富二代”。
不难看出,这些“富二代”生活中几乎不会出现“缺钱”这个问题。他们的家庭背景通常是中等私企老板、国企高管,或者是官员。
如果是官员,家庭的隐形财富更难以估量。他们一边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边羡慕着“二世祖”,常常试图在社会上展现自己的生活方式,与后者比拼“富贵”。
对于那些父母是国企高管或实权派官员的“富二代”,社会应该予以关注。因为这些家庭中,不乏对现行体制有着深刻影响并积极捍卫体制利益的人。当他们步入中年,具有优势和话语权时,我们将见证他们是站在利益集团一方,还是站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一方,这令人拭目以待。
如果我们期望他们成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支持者,那么就需要从现在开始,用公平和正义的文化来影响他们。
然而,就我所知,中国对于文化和人文思想影响力的培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对“富二代”如此,对广大年轻人也是如此。
因此,我们对未来的“富二代”应该感到担忧。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中会有一些拥有社会良知的可敬之人,但他们可能会寥寥无几。
在中国,像这样的“富二代”可能不止一两千万人。这还不包括那些文化娱乐界的超级成功人士的子女,他们的人数有限,无需特别讨论。
中产阶层家庭的子女
在任何国家,中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几乎都是中产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个情况更为特殊。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除了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外,一般大学教授的生活水平虽然比城市居民高,但也不算富裕。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家庭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他们成为了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如今,一般的大学教授的薪水可能是中等以上的。如果家庭有两位大学教授,那么收入甚至可以高于百万元,这还不包括他们的住房和其他福利。
与大学教授相似,中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也受益于这一情况。因此,他们的子女可以被称为“中产阶层子女”。
中产阶层子女通常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机会出国留学,或者在国内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的父母通常关心教育,为了子女的未来付出了很多,所以对自己的子女有很高的期望。
虽然他们的生活水平一般高于一般人,但通常没有“富二代”那么奢侈。他们可能会买一辆中档车,住在城市中等居住区的房子里,拥有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
与“富二代”不同,中产阶层子女的家庭一般不是国家的利益相关者,也不太可能在政治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的生活方式更接近普通人,更注重家庭、教育和职业。
当然,也有一些中产阶层子女会走上社会活动的道路,参与公益事业、社会活动,但他们的影响力通常较有限。
乡村大学生的心路历程
身处美丽宜居、方便交通的南方乡村的大学生或已经踏入职场的年轻人,对于繁华都市的困惑似乎相对较轻。这不是因为他们的农村父母期望不高,相反,他们的家人通常对子女的未来没有过多苛求。
这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并不给予他们过多的压力。无论他们选择在城市扎根、建立家庭,还是决定回到省城工作,父母都会感到满足。即使他们最终回到附近的县城谋得一份工作,父母也不会有太大的失望。
农民家长很少会对上了大学的子女说:“我们寄托于你,期望你结束家族世代务农的命运!”他们明白,这并不是高等教育的必然目标。
他们供养子女读大学,唯一的期望是子女将来的生活要比他们好。大多数农民父母是无私的,他们对土地的依赖比对子女的期望还要多。
因此,这些有幸在富裕的乡村或小城镇有着家的大学生和年轻人,对于自己的人生状况通常比城市中的同龄人更加乐观。因为他们永远都有一个后路,那就是他们的故乡。
只要家庭和睦,故乡的大门永远为他们敞开,家人永远欢迎他们回家。因此,即使他们在城市里住在简陋的集装箱居住区,南方已经有不少年轻人住在改造的集装箱中,他们也能坚持下去。
他们为了在城市里奋斗,甚至年复一年地在城市中漂泊,这完全是他们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的期望无关。如果他们感到劳累,通常会回家休息,调整一段时间。
然而,在城市中生活的城市中产阶级或贫困家庭的年轻人,却没有一个像家园这样的避风港。他们没有一个可以回去的地方,没有一个家门口可以坐下来回忆儿时的美好时光,这种缺失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
无论是大学校园里的学子,还是城市中的临时工作者或季节性打工者,如果他们的家庭在偏远贫困的农村,那么他们的处境与上述年轻人完全相反。
即使只是在假期里回到家乡一次,也会充满忧愁的温馨,充满幸福的心情。对于这些年轻打工者,最终总会有回家的一天。
但大学毕业生回到家乡,常常没有太多意义,无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家庭。他们甚至回不到省城或县城,因为那里的工作机会几乎不适合他们,农村也不会直接雇佣大学毕业生。
所以,当他们宣誓“不放弃,绝不放弃”留在城市的决心时,我们应该理解,整个社会都应该理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当代中国,年轻人有让人失望的一面,但也有值得期待的一面。
总的来说,中国社会中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家庭和子女,他们的生活方式、教育背景和影响力各不相同。
虽然“二世祖”和“富二代”在媒体上频繁曝光,但不要忽视了其他中产阶层子女,他们也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贡献,构建了多元化的中国社会。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机遇塑造了不同的人生轨迹,这也是中国社会多样性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