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武汉后,工资降了一半。
每个人都要做一些影响你一生的决定,很多人想鼓起勇气回到武汉,却因为工作、房子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得不仅仅怀有一个“保持关注”的心态。希望通过我的经历,给你更多的勇气,去作出这个“艰难的决定”。
01
我2010年本科毕业于武汉一所普通二本高校武汉纺织大学,在校时,追随严学长共同创立了校园it组织“千里it学会”,得到了不少锻炼机会,以至于我们在毕业时都能拿到一份还不错的offer。毕业时,他去了创业板大牛网宿科技,我则去了社交鼻祖51.com,半年后机缘巧合又跳槽到了当年红极一时的人人网。
那年的人人网,可谓热得发烫。在陈一舟的精巧包装之下,人人网借着中国的facebook+linkedin+groupon概念登陆纽交所,市值攀上76亿美金的高峰。我有幸成为了一只风口上的猪,负责人人网android官方客户端的产品。
那一年可以算是移动互联网元年,微信才刚刚问世,各种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出现,大公司应届生起步价12k,靠谱点的android和ios程序员跳槽就翻番……而我,则在这一年里将人人的android客户端日活直接从10万做到了接近500万。
无论是吃了人口红利还是享受了公司融完巨资后的推广力度,这个成绩在那个时间点上依然是空前的,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种奖项和加薪。粗略统计了下,在人人的那1年零11个月里,一共加了4次薪,季度考评基本是S和A两个档换着来,所谓的春风得意可能就是如此吧。
02
连续的疯狂加班之后,我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13年年初做完一个海外项目之后,我开始出现间歇性心悸的状况,多方求医后也没有结果,医生只说是心理压力过大,并无器质性问题,除了主动减压之外无从治疗。刚开始我还能挺一挺,可到后来我几乎无法连续碰方案超过2小时了,随之而来的是失眠、盗汗等更加严重的症状。
而另一方面,女友研究生即将毕业,女友和我都是武汉本地人,她的家里已经为她在武汉谋好一份大专老师的体制内工作并给了我明确的暗示:我俩如果要修成正果,我就必须要回武汉发展了。
双重压力之下,我几乎不得不开始关注武汉的机会了。
那段时间里,聊了2家公司——盛天网络和风行网,由于经历和盛天并没有太多业务上的交集,他们就随便开了一个并无太多诚意的薪资;而风行由于是总部在北京,并且武汉研发中心是他们首次开辟的外埠研发中心,所以开的价码还算是ok的。
但即便是如此,总的年薪水平依然比在北京时要少了一半……在继续了解一些新的机会之后,我发现这可能已然是武汉的最高水准了。多方权衡之下,我最终决定选择风行网。
在提交离职申请之后,vp找我进行了促膝长谈,以他多年的职场经验告诉我,我现在正处于职场发展的巅峰期,再扛过一个阶段,人生阶层都会完全不一样。并给出了一个令人无法拒绝的挽留条件——薪资double+安排女友在北京的工作。我思考再三还是谢绝了这份挽留,其实最担心的还是以我现在的状态恐怕要辜负掉这份厚重的期望,不如给大家都留下一个最美好的回忆。
03
回武汉之后,我依然拿出了我在北京工作的劲头,只是,再也用不了那么多力气了…在北京,每天工作14个小时比较正常,而在武汉,工作10个小时就妥妥算加班了,这就是整个城市的氛围。随着工作强度的降低,身体上的毛病逐渐都褪去了,1年之后也与女友顺利成婚。
而随着业务越来越熟练以及职位的上升,我自由时间也更多了。每天上午9点30分上班,下午6点准时下班,上班时间的工作和北京并无二异。春夏时节下班后一般还能看到太阳落山,在北京是从来没看到过的。
下班后我可以选择做的事情比较多,有游泳,打篮球,健身,练吉他,打英雄联盟,打ps4等等,没有一个好的规划真的是会很纠结。周末呢,有时候会参加一些行业聚会或者和一些传统行业的老板聊聊互联网项目,空闲的时候则按个摩,看个电影,打打游戏什么的,虽然没有朋友圈里同事们那么精彩,但也是乐得逍遥。
财务上呢,虽说收入减半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生活品质。当年武汉的房价还不像现在这么夸张,一套小三房也就首付20来万,月供3k多,公积金就足以无压力cover掉了。有房之后就没有存款压力了,再加上武汉整体的物价还是略低于北京,实际生活品质反而是比北京要高了。
04
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放在今天来讲其实是人无压力,必有焦虑。我也一样,在武汉轻松的环境中却开始感觉到一丝丝不安——我就这么开始养老了?钱多事少离家近就是我可以不上进的理由?
我相信很多从一线回汉的同僚会有这种感觉,紧绷后的松弛带给我们的并不是全身心的放松,而是一种对于未来的恐慌和焦虑。别无选择的我只能听由时间来给我答案,而结果是令人欣慰的。在慢节奏的4年里,我的团队在公司保持了名列前茅的绩效水准,与此同时我个人也获得了完全不输于一线的成长速度。
这首先要归功于我的老东家风行网。风行网是一家低调而务实的公司,创始人罗江春和唐柯都是技术出身,不善于资本运作和市场炒作,但在产品和技术上却有很高的造诣。
我入职风行后,正值唐总给产品技术团队全面推行精益创业和敏捷开发的方法论,我则负责带领武汉团队用精益创业的方式来完成公司对ott(智能电视)赛道的布局。精益创业的核心是用mvp(最小可验证模型)来验证真实的用户需求,对于ott这种硬件产品,市场化的验证成为不可能的选项,于是访谈法和观察法称为我们的重要方式。
做这个项目的半年里,我带领着团队风里来雨里去,走遍江城做用户调研,一共深度采访了近200名智能电视的核心用户群体,采集了近300小时的用研音像资料,整理了二十多万字的用研报告。而正是这300小时的深度用研过程,让我对做互联网产品有了脱胎换骨的认知。以北京的节奏做互联网产品,流程就是头脑风暴碰idea—竞品分析—产品设计—研发—测试—上线,上个线才知道产品行不行,不行了再继续回头重复这个流程。
因为要快,因为大家可以加班,每个人都觉得这个流程很合理。却不知这种至少1个月迭代周期的产品,用精益的方式可能1天就能验证它是一个不可行的假设,并且在这种mvp的验证过程中,我们还能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以更加可控的方式去贴近成功。
通过长期对精益创业的践行,我们在业务上总能做到更专业的认知以及整个项目团队更高度的共识,这其实是不加班的关键所在。前者让我们少走弯路,能尽快的往目标贴近;后者则让我们团队配合效率更高。在这样一种轻松而高效的环境里,我带领的武汉产品团队成长得很快,以至于后来的手游项目、ott视频应用项目、以及拆分到百视通之后的VR项目都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
至此,回汉第4个年头,薪酬已上浮150%,成为公司同岗级中唯一一名30岁以下的选手,应该来说成长速度并没有跑输一线。
05
个人的职业发展,其实跟地域的关系并不是很大,更多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程度和对于所在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可度、契合度。在企业文化上,曾经的风行算是一家好公司,注重员工的成长和方法论的运用,尊重员工的选择,搭建高度自组织的团队等等……也因此在15年发力ott的时候,能够将武汉腾讯的一众T3级别的高手挖至麾下。
但武汉有如此文化的公司实在是太少,了解的仅有石墨文档、Thoughtworks有此等氛围,而以某直播独角兽为首的众互联网公司甚至在大肆鼓吹加班文化。个人认为,加班可以是公司发展时期的需要,但一个卓越的公司绝不应该让它成为自己的文化,因为它是低效的代名词。
一个公司,它不仅仅是需要体量大、名气大,它同时要能够输出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它才能够配得上腾讯之于深圳、阿里之于杭州这样的地位,才能成之为一个城市的产业名片。
武汉与武汉的企业,需要文化与价值观的的重塑,更需要自己的名片!
搞嵌入式的为什么一定要学RTOS?
双非本科拿到了4个offer,该怎么选?希望大家给点意见。
AD、PADS、Cadence各有什么优势?
为什么别选计算机专业?
这种情况,你会不会离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