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破产重整!威马变“危马”?最新回应
“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的竞争阶段已经不再是依靠一两个爆款车就可以活下去,企业需要持续的现金流和可用于市场竞争的现金储备,拼的是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质量、规模、体系能力等。
01
威马汽车申请破产重整
曾与蔚来、小鹏、理想合称“新势力四小龙”的威马汽车已经走到了破产边缘。
10月9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马汽车”)申请破产重整,申请人正是威马汽车自己,办理法院为上海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图源: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
10月10日,威马汽车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份告知函。威马汽车表示,法院已于今年10月7日受理了公司的预重整申请,公司此举“希望通过调整企业战略,解决财务债务问题,获得投资人参与重构和发展等展开积极自救”。
威马汽车称,预重整将引入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投资人,以实现威马的重生,“威马不会躺平,更不会倒下”。威马汽车的发展走势,又一次引发了市场的热议。
9月25日,威马汽车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股权被执行的企业为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约40.4亿元人民币,冻结期限自2023年9月20日至2026年9月19日。
据不完全统计,威马汽车存在20多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约6亿元,且该公司所持多家公司股权已被冻结。
02
人去楼空,创始人已“出走”国外?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久未露面的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沈晖被传出已“人在海外 ”,威马巨额资产也被冻结。
9月10日,沈晖回应“出走”国外传闻时表示“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然后纽约。好事多磨,静待花开”,似乎对外暗示威马还没倒!
今年9月,《证券日报》记者曾经实地走访威马汽车上海总部,彼时公司总部大厦已经人去楼空,包括保安等工作人员在内,现场人员也不过五六人,而这里最高峰时员工曾经超过千人。而记者通过威马汽车官网,找到其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4S网点,原网点也于今年5月被改造成一家咖啡厅。
对于青浦区的威马汽车大厦“人去楼空、大门紧闭”的传闻,威马汽车在职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实,我们只是搬家了,并非网传的‘人去楼空’,现在团队已经不在原威马汽车大厦办公了。”不过,对方并未详细透露威马汽车究竟迁往了何处。
有消息称,威马汽车此次搬家是因长期拖欠租金,总部大楼被物业方收回。记者翻阅上海虹桥国际商务区招商平台发现,威马汽车大厦所在园区的整层楼租金平均约为每天每平方米3.5~4.5元左右。粗略计算,威马汽车大厦每年大楼租金约在1700万~2200万元,这还不包括每月每平方米30元的物业费。
此外,威马汽车还陷入了“欠薪”传闻。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期还有一份流传于网络的文件显示,威马汽车无故拖欠248名员工2023年2月至5月期间工资报酬共计约1339万元,已由上海市青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行政处理决定,要求威马汽车方面在收到这一行政处理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补发所欠员工全额工资。
一名接近威马汽车的相关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透露,目前公司只留下少部分员工留守,很多员工希望能借此机会讨回欠薪。
对于公司目前困境的成因,威马汽车官方的解释是:“近年来,因受疫情影响,资本市场不景气、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及获取经营发展资金受挫等客观原因影响,威马陷入了经营困境。”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则认为,威马汽车旗下产品一直以来缺少创新,公司主打“性价比”,产品价格在15万元左右,随着新能源汽车竞争逐渐加剧,威马逐渐成为低端品牌,失去了向上发展的潜力,“另一方面,威马的市场营销也有问题,公司最初不愿意在广告上花钱,说是要让利给消费者,这使其错过了早期市场推广的红利期。当公司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已经有点为时已晚,后面开发的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车卖得也不好。”
“威马长期把核心技术外包,以前一直跟百度合作搞自动驾驶。重整之后,威马还是需要自主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才能形成竞争力。”张翔如是说。
03
逐渐掉队,直至退出新势力一线行列
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5年的威马汽车,是国内最早一批造车新势力之一。创始人沈晖30岁便出任世界头部汽车零部件公司博格华纳中国区总经理;2007年任菲亚特中国区总裁;2010年,沈晖担任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等职位,还主导了“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
在最初“互联网造车”饱受争议的时候,沈晖也是威马汽车融资的招牌。从A轮融资开始,威马汽车总计融资超过350亿元,超过蔚来、小鹏、理想上市前的融资。
2020年9月,威马汽车宣布完成100亿元D轮融资,由上海国资投资平台和上汽集团联合领投,百度与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继续参与此轮融资,湖北长江产业基金、苏州昆山产业基金、湖南衡阳国有投资平台、安徽合肥产业基金、国投创益产业基金、广州金融控股集团等国有产业投资者跟投。2021年10月,威马汽车再次完成超3亿美元D+轮融资,由信德集团、电讯盈科领投,广发信德跟投。
与“蔚小理”早期选择代工生产的模式不同,威马汽车一开始就自建工厂生产,先后在浙江温州、湖北黄冈建立了制造基地,总产能约25万辆。
威马汽车在2019年便达成了16876辆新能源车的年度销量,位列彼时造车新势力销量排行榜第二。
不过近两年来,威马汽车逐渐掉队。2022年,威马汽车交付约2.95万辆。这一年,理想、蔚来、小鹏交付量纷纷突破10万大关,其中理想2022年交付新车13.32万辆,蔚来汽车交付量达12.25万辆,小鹏汽车交付量12.08万辆。
2022年初,威马汽车在各大新势力疯狂拼交付的大背景下,其竟然调整生产线并控制产品销量,理由是为提高建议零售价做准备。威马汽车的经营思路让外界直呼看不懂。
“威马汽车选择了建工厂这样前置资产的做法。这一布局花费的资金确实会多一些,但是威马在其他方面的资金投放十分谨慎。即使到现在也很难下结论说建工厂这样的模式就是错误的,只能说公司上市、产品推出节奏等一些时间节点没有踩对。”一位去年离职的威马汽车员工李枫(化名)对《每日经济新闻》说。
同年10月,威马汽车资金问题开始发酵,一封来自沈晖向全员发布的内部信显示,2022年威马汽车不仅受到多地疫情影响,还面临着供应链的巨大挑战,原材料成本急剧上升、供货不及时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威马汽车的生产经营。
今年1月12日,沈晖在微博上用“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来形容威马的困境。他随后宣布,2023年威马要通过“开源”“涨价”“节流”活下去。
威马汽车采取了一系列降本措施,包括M4及以上级别管理者主动降薪,发放50%基本工资;其他员工发放70%基本工资;调整公司发薪日;本年度不再发放额外奖金(第13薪)、留任奖金(第14薪)及年终奖,暂停发放购车补贴。
但目前来看,上述举措并未让威马汽车走出财务危机,在高强度、高烈度的新能源竞争环境下,威马汽车已奄奄一息。
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的竞争阶段已经不再是依靠一两个爆款车就可以活下去,企业需要持续的现金流和可用于市场竞争的现金储备,拼的是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质量、规模、体系能力等。
“造车新势力一直以来以亏损来冲销量的模式肯定是有问题的,包括威马也是,我认为整个行业都有问题,大家竞争的方式就是持续烧钱,以亏损冲销量模式难持续。”2022年11月,沈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蔚来卖一辆11.5万亏损,威马跟小鹏差不多,每辆车亏损5万~6万元,零跑亏损4万多,都是财报的数字。如果行业要健康发展,一定要盈利。公司要持续经营就要盈利、要开源节流。如果‘开源’是亏的,不如缓一缓,先把价值链理顺。”
04
IPO之路一波三折
在造车所需的巨大资金缺口背景下,威马汽车一直在寻求IPO。不过,威马汽车的IPO之路也是异常坎坷。
早在2020年9月,威马汽车与中信建投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抢滩“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2021年1月,证监会上海证监局发布公告称,威马汽车已具备辅导验收及科创板上市的申请条件。按照规定,威马汽车本该公布招股书,但最终不了了之。
随后威马汽车转战港股,2022年6月,根据港交所发布的文件,威马汽车已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招银国际和中银国际。后续也没有了消息。
威马汽车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三年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人民币44.45亿元、50.84亿元以及82.05亿元,三年间共计亏损人民币174亿元。2021年,威马汽车实际已资不抵债,其净资产为人民币-205亿元。可见其对资金的渴求程度。
在正常的IPO路子上市无望之后,威马又动了借壳的心思。
2023年1月,威马汽车宣布与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00860.HK)达成协议,Apollo出行拟20.2亿美元收购威马汽车,业内人士认为,本次交易威马汽车欲通过Apollo出行完成借壳上市。而在今年9月10日,威马汽车宣布终止本次交易。
据红星新闻报道,2023年1月12日威马宣布通过反向收购(RTO)登陆港交所消息当天,沈晖在其个人微博上表示,原本这笔重大收购完成后,威马汽车有望完成“借壳”上市。
Apollo出行的公告意味着此前深陷泥沼的威马汽车失去了港股上市的机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威马汽车反向借壳失败早有端倪。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认为,威马通过借壳登陆港股的可能性不大,“借壳上市或者通过被收购上市也就是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在美股市场比较常见。为了吸引上市公司,港交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借鉴纳斯达克,给需要融资的企业提供上市渠道。但目前港交所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太少,上市机制也不是太健全。”
近年来威马汽车持续出现各种负面传闻,深陷裁员、债务、股权冻结等风波,但公司也并未放弃通过各种方式寻求“自救”。
今年9月11日,美股上市公司开心汽车(KXIN.US)宣布,和威马汽车签署非约束性并购意向书,计划以增发新股的方式,并购威马汽车股东持有的100%股权。
截至目前,本次合作仍然没有进一步的官方动态。
来源 | 《商学院》杂志综合自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网、21世纪经济报道、NBD汽车、红星新闻
封面 | 视觉中国
编辑 | 吴蒙
校对 | 袁海鸣
版权声明:“商学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18513373688,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8513373688。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