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牛娃“保命指南”:高一托福110+,报十几个社团,每天都在“焦虑”还能做点啥……
👆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尽在“真选”,欢迎关注~
☆
Zhenxuan
教育思考
「北京四中」——帝都响当当的牛校。
那里的孩子到底如何学习?他们卷不卷?每天的时间怎样安排?压力大不大……
单单成绩好就算牛娃了?——你可能完全低估了名校孩子们的“野心”。
进入北京四中后,我常常被人认为是“典型的牛娃”,但这样的称谓听多了,我也难免自问: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牛娃?我算是吗?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某种单一的定义,事实上它涵盖了学术、兴趣培养、竞争、抗挫力等多个方面。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我想跟大家聊一聊我自己在这所公立学校国际部高一的生活、心理和学习过程,也可以深挖一下我心中“何为牛娃”的答案。
△北京四中国际部的文化节活动(图片来自北京四中国际校区公众平台)进入北京四中,
我以为大家都在卷?其实……
我今年九月份刚刚成为北京四中国际部的学生,作为第一梯队的公立学校国际部,在入学之前,说实话我的压力很大。
当然,这跟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有关。我的学年目标比较学术化,主要是在高一时托福成绩大约能达到110,GPA过关,考两门AP。
整个高中三年,我希望能够在保证标化GPA都说得过去的情况下,寻找到自己的目标院校、专业和以后的人生规划以及实现梦想的方法。而当我意识到我以后的同学们都会是特别优秀的人,我就开始焦虑:自己的目标是不是定得有些简单了?
开学以后,我在和新同学们的聊天过程中,也了解了一些他们的目标,令我惊奇的是,很少一部分人提到关于标化成绩的事情,大部分的同学最看重的反而是生活和学习的整个过程,以及在过程中的各样收获。
比如我有一位参加数学竞赛选修课的朋友,她表示她的目标只是尝试一下自己一直都不是很擅长的科目,克服对数学的恐惧,超越原来的自己,并不是为了拿奖写在简历上才参加的。
这些目标看似硬核,背后逻辑却“非常自我”,在跟他们聊完之后我开始重新思考:
对于我们国际学生来说,高一真的就得早早地把自己困在成绩和申请里吗?
其实刚刚进入国际教育体系,距离申请还有两年整,我是不是可以多探索一些?以人生体验和多方面发展为主线,寻找自己真正的热爱和方向。
也许这不仅是对自己很好的一个抉择,更是美国大学在申请中想要看到的申请者的表现。
美国教育的最大特点不正是通才博雅教育吗?相比于一进大学就要选定目标专业的其他体系,我们有更多时间探索内心与未来。面对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更应该兼顾标化、GPA以及兴趣探索。
所以现在,我的目标变成了在标化过得去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去享受人生经验,发展个人喜好,并达到身心上的well-being。
△图片来自北京四中国际校区公众平台自建形而上学社团,当“鸟撞”志愿者
用饥渴的态度去尝试更多
当我确立目标之后,就自然而然地发现,原来北京四中国际部的各种选修必修课的设置,目标就是——让我们看得更多,思考得更多。
如果你一门心思只想着卷成绩,可能会错过太多拓展眼界的课程和风景。
比如,对于关注语言学习的同学,学校开设了一周六节的外教授课,课上一般讲外国的古典名著和文学著作。
刚开学的一个月,我们就讲了英文版的亚里士多德的《尼克马克伦理学》,并且逐句分析论证手法,当然,你可以仅仅因为想要提高托福成绩来上这门课,但同样,如果你愿意用一种享受的心态来看它,那它就是一次你对“善、道德与幸福感”——这些人类体验的透彻凝视。
除此之外,我们的选修课也都是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未来目标和兴趣方向在做选择。今年开设了PreAP物理,生化实验,人文研讨会,鼎石研讨会和北京大运河研究这几个主题,我选修了鼎石研讨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
在这门选修课里,我们可以共同阅读大家感兴趣的话题的文章,继而在课上讨论相关内容,授课的最终的目标,是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对于拓展视野和扩大知识面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所以学术的部分,你要说卷吧,课程的目录很多,但并没有要求你都去学,这很像是你进入一个知识预备极其丰沛的图书馆,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而在兴趣活动这块,我特别喜欢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因为它们都有极强的人文关怀的属性,而且社团活动的占比,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真的非常重。我们有很多选修课,活动和社团。
👇滑动看学校的社团和兴趣小组名单👇
△图片来自BHSFIC学生发展公众平台
所有学校活动组织里,最受欢迎的大概就是学生会了,根据朋友的说法,感觉学生会是一个很锻炼能力的地方,不仅可以扩大人脉关系,还可以锻炼组织能力,领导力和与人相处的一些小的技巧,这些在不管是未来的大学申请还是生活中都有用处。但是我没有报名学生会,因为这些benefits并不是现在的我需要的。
我对一些志愿活动更感兴趣,比如线上支教。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教偏远地区的孩子和盲童自己擅长的学科;也有非常另类的护鸟行动——就是观察大楼上有没有因为反光导致鸟类撞在上面……
△图片来自BHSFIC学生发展公众平台我到现在为止已经参与了十多个社团,我觉得北京四中的社团,最大的特色就是——非常民主。
我们甚至可以选择自建学校里没有的社团,自己去运作、扩张自己的社团。就在前几周,我和另外一位同学一拍即合,决定建立「形而上学社团」,到现在已经有五十多位来自各个年级的同学加入,并且在微信群和线下都有了积极的讨论。
这种运作社团的经验对我来说非常宝贵,它带给我许多财富,比如它让我明白:不管自己的爱好多小众,我都应该有“能够找到同类”的信念,我也获得了一份宝贵的实践经验,就是如何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大做强,我想它对我未来的发展会很有帮助。
所以我一定要建议大家,与其和同学们死命地卷成绩,不如想想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有些爱好或许非常冷门,但不要害怕去宣传或者跟别人说,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社团,因为做了这些,你真的会得到归属感和尊重。
牛校也有「保命指南」?
我特别推荐的学习方法
虽然我很想说,名校并不卷,所有的同学都在各行其是,但本质是,大家都在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上跟自己较劲儿,其实所谓的成功,不就是不停地跟自己较劲儿,然后战胜自己吗?
所以,为了能赢过自己,我也常常被问到学习方法,我觉得在高中国际部和在初中甚至小学的学习方法并没有很多的差异。可能只是更需要一些时间规划能力以平衡学习和活动。
我一般在早自习的时候会制定每天、每周的学习计划,确保覆盖所有科目和任务。
将学习时间合理分配特别重要!包括复习、做作业、阅读和自主学习时间都可以规划进来。
我们除了周五以外其他时间都会有两个小时的晚自习,在晚自习上的效率是最高的,因为你周围的同学也都在学,有了氛围的话其实自己也是更容易自律的。
不要等到考试前才开始复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复习习惯,定期回顾课程内容,制作复习笔记,做练习题。
虽然国际项目不需要像中考高考一样的刷题,但熟悉题型对于透彻理解知识非常重要,尤其是理科。
有的时候老师可能不太会给题目让我们练手,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我学会了利用图书馆、教育网站等多种渠道来获取更多信息和资料,不仅限于教科书。
在Google上有理科的练习网站,只要搜教材的名字就可以查到;托福的话也可以在TPO上找到相关的题目;
而且我觉得最好用的英语写作检查软件其实是Grammarly,真的特别好用,它会告诉你你的语法错误,特别仔细的帮你检查每句话,包括你的大小写,时态和语序、搭配问题。在一些你其实写对了但是表达不地道的句子上他还会标上更native的说法。
还有就是chatgpt,这个网站其实在一些方面是很有用的,但是就要注意千万不要完全让chatgpt帮你写作业,因为这属于剽窃和学术作弊行为。在美国大学里会特别看重这两项,所以要在现在养成可以用Ai,但不要依赖于Ai的习惯,不然以后到了大学很容易有问题。
所以在北京四中学习,你绝对需要付出努力、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自律精神,但仅仅有这些或许还不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乐观态度也特别重要,因为学术成功不仅仅是成绩,还包括个人成长和对知识的热爱。
最后我想说,如果成绩只是标配的话,那么真正的牛娃,是那些充分了解并且认识自己的人。
本期福利
欢迎加入真棒之选亲子群,我们定期分享国际教育最新讯息与资源,今日入群福利:《普林斯顿大学必修课》整理文件,欢迎扫码入群领取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