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个又大又甜的桃,总共分几步?
2022 年 8 月 22 日晚上 9 点半,杨欣闻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
他是北京市平谷区马坊镇的「绿养道合作社」的负责人,过去十多年里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种桃,如果你吃过闻名遐迩的「平谷大桃」,其中有一些可能就是经他的手卖出去的。
■ 杨欣闻和他的平谷大桃 张慧明|摄
八月正是桃子成熟的季节,杨欣闻和他的同事们从早到晚都在忙。清晨天刚亮,农户们已经在桃林里穿梭,把采下来的桃子运往合作社的仓库,等待统一收购。
■ 待收购的鲜桃 图片来自受访者
绿养道合作社的采购员从早上六点开始工作,他们一组六七个人,需要跟来兼职的农户一起挑出坏果,留下品相好的桃子,按大小分等级包装,然后装车、准备配送,就这样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他们用来装桃子的车,每车能装 5000 斤,两三个小时就能装满一车,然后发往全国各地。
■ 合作社成员在卸采购回来的桃子 张慧明|摄
「我们的桃主要在网上卖,现在全年销量能有 30 多万单,每箱 5 - 6 斤的桃,平均每天要发货 2000 - 3000 箱,合作社的员工却不到 20 人,所以仓库分拣、打包的其实都是兼职的桃农,他们摘完桃就到仓库来工作。」杨欣闻说:「平时每天至少有 20 个人到仓库来干活,现在到旺季了,光是分拣打包的村民就需要 100 多人。」
■ 当地农户根据桃子大小对应分拣装箱 张慧明|摄
疫情对平谷大桃销售似乎影响不大,自 2020 年以来,杨欣闻和他的合作社一共卖出了1500 多吨桃,产值达到 3000 万元,农户的收入不减反增。现在,绿养道合作社有 10 多个合作桃园,300多户合作农户,附近村子里两到三口人的家庭,种桃每年能收入 15 - 20 万元,还有兼职收入。很难想象,在最初成立合作社的时候,他联系了 20 位农户,其中只有 5 - 6 位愿意跟他合作,而且赚少亏多。
「我是云南丽江人,1983 年出生,家在一个大山沟里,种地为生。大学我考到了北京,之后就一直留在这里了。」2006 年,平谷大桃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是北京市第一个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同一年,腼腆的杨欣闻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来到平谷区马坊镇梨羊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因为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大学学的农学,第一份工作也是在农村,所以认识了很多农民。他们都特别朴实,我也学到了很多,加上喜欢农业,所以3年任期满了之后,我就留了下来。」说到本行,杨欣闻开始神采飞扬;「平谷这个地方特别适合种桃,因为它三面环山,水系独立,气候环境都非常好。我们的桃园就在两条河中间,从燕山山脉下来的沙壤土形成了一个冲击平原,这块地上种出来的桃子,个头大、颜色艳,甜度高。平谷有白桃、油桃、黄桃、蟠桃四个系列,共 218 个品种的桃,全年 3 - 10 月都是桃季,我们的桃为什么特别呢,因为只有在平谷这 15 万亩果园里种出来的桃才能叫平谷大桃。」
2010 年,出于对种桃事业的热情,杨欣闻和几个合伙人出资 20 万成立了「绿养道合作社」,开始尝试在网上卖平谷大桃。但由于当时合作的农户少、产量小,也没有钱宣传,合作社在刚起步时很难找到客户。另外,2010 年代还没有快递公司愿意接收生鲜产品,所以绿养道合作社的网店每天只能卖出两三单,而且仅限于北京市内。杨欣闻和他的同事们带着小推车坐公交车,去北京市送货,单程至少一个半小时,一趟来回就要大半天,就这样送了一年。
「第二年我们就开始想办法,先是找了几家快递,跟他们承诺坏了我们包赔,这样才陆续有快递公司开始收件,配送总算不是问题了。」但万事开头难,杨欣闻解决了配送问题,开始有更多客户了,仓储却又成问题:当时他们没有仓库,只能从地里摘了桃子当场分拣,一旦遇到雨天,就没办法采收。于是,2012 年他们又投资建了仓库和冷库,又过了三年,合作社终于开始盈利了,从那时起,杨欣闻开始找更多的销售渠道,每发现一个新的平台,他都想试试。
■ 邮政快递每天都来收货 张慧明|摄
2019 年,绿养道合作社入驻拼多多,两年之内,他们的旗舰店就排到了拼多多品质排行榜第一名。
「其实我们基本不做宣传,因为桃的品质好,所以大多数客户都是老客户,每年桃季都来买。而且拼多多这个平台本身自带互动属性,平时总有朋友让你帮忙点赞或者砍一刀之类的,一来二去流量就大了,找我们买桃的人也越来越多。」拼多多的「拼购+产地直发」模式让需求变得稳定,合作社因此能跟果农达成长期合作,每年 8 月的拼多多「超级农货节」还能让处于销售旺季的各地农产品再火一波,绿养道合作社也将筹备加入农货节活动、将平谷大桃送到更多消费者的手中。随着客户数量增加,附近几个村子的果农都变成了杨欣闻的合作对象。有人替他算过:前两年绿养道合作社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000 万元,今年又更高,能达到 1500 - 2000 万元,因为除了桃,他们现在还有了别的产品。
■ 合作社的冷库里贮存着待配送的大桃 张慧明|摄
「其实平谷这边一直有个问题,就是它有很多桃树,每年修剪下来的桃枝也会特别多,这些桃枝不能焚烧,也不能乱堆放,所以过去是造成了一些环境问题的。但是后来我们想了个办法,把桃枝粉碎,发酵做成基质用来种植食用菌,这样一来,就可以当成废物有效利用了。我们从 4 年前开始实验这个方法,最近 2 年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现在,平谷的农户从 3 月到 10 月种桃,过了最忙的夏季,他们在 8 月还能种上赤松茸,等 10 月桃季过去,赤松茸就能收成第一茬,再过几个月,来年桃花开之前,赤松茸又能收成第二茬。就这样,杨欣闻和他的团队把一年排得满满当当,农户的收入增加,团队也发展出了新的业务方向。
■ 用桃木屑做成的食用菌基质 图片来自受访者
2022年,绿养道合作社和中化集团蓝星科技合作「博士农场」项目,现在平谷共有 43 个博士农场,每个农场都有一位博士或其团队进驻、经营农场,他们的研发成果「木醋液」已经投入使用。
桃木经过高温处理后会产生木醋,木醋有三大功效:第一,改良土壤,防止板结硬化;第二,促进植物对氮的吸收,增强肥力;第三,驱虫,除异味。木醋液的使用可以代替农药,以更天然、安全的方式预防真菌及虫害、增加平谷大桃产量。
■ 木醋液也在合作社的水果玉米实验田里使用 图片来自受访者
杨欣闻觉得博士农场的博士们特别了不起,他们愿意来到相对简陋的农村环境里办公、实验,帮助农村发展,这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我感觉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好,各种资源越来越充足,社会分工和资源合作的也越来越多。比如说之前我们送货都要自己跑,现在有货拉拉,或者有快递公司;又比如说之前我们打药,需要自己背着药桶打,现在就有无人机。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现代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大家都省事了。」一个桃子从开花结果到送进消费者的手里,每一个流程都有人精确把控,种桃的人再也不用守在乡间的路边,等着零散客人来买了。
杨欣闻说,他每天都很开心,没什么烦恼,因为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只有一点让他为难,那就是种桃和其他产业一样,也面临着老龄化、用工荒的问题。随着年轻人升学、离开平谷去大城市打拼,留下来种桃的人也在流失。本地的桃农平均年龄已经 60 多岁,虽然他们老当益壮,80 岁的老大爷也能清早起来摘几百斤桃,用三轮车拉着去仓库卖,但这些桃农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技术,还是需要更多人来继承。
■ 80岁的桃农查露宽和他的桃园 张慧明|摄
杨欣闻一直在琢磨怎么把老桃农的技术传承下来,近几年,绿养道合作社尝试过跟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农学院合作,把一些优秀的学生带到田间,请有经验的桃农来做理论指导,但农村的条件还是太艰苦了,留住人才有一定难度。
「现在国家提倡发展农业现代化,我们也用了很多科学技术手段来降低用工成本、填补老龄化带来的人才空缺。」杨欣闻说:「但我们有一些非常优秀的桃农,他们手中有很重要的种桃技术,岁月不饶人,我希望能把他们的技术传承下去。如果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欢迎来告诉我。」
故事FM
故事FM 是一档亲历者自述的声音节目
↙ 点击「阅读原文」,讲出你的故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