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心理学家:原生家庭有5个层级,许多父母只停在第二层

心理学家:原生家庭有5个层级,许多父母只停在第二层

公众号新闻


作者:暖心
来源公众号: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鲁稚的阳台  编辑


武志红老师在一段访谈视频里谈到一个关于:什么样的父母是“好父母”的话题。

他说:好父母需要具备容器一样的力量。

并指出:孩子是焦虑的制造者,而父母是焦虑的化解者,这些是命运一般的力量,会将父母分为五个层级来决定孩子的未来。

五个层级分别是:下下签、中下签、中签、中上签、上上签。

这五个层级,所对应的每一种教育,终将给孩子带来不同的人生。

01

第一层:下下签

爱打骂的父母,最终让孩子成为“暴力者”

武志红老师说:这是最糟糕的层级,是孩子命运的下下签。

父母经常野蛮、粗暴地侵入孩子的心理空间,不断给孩子制造创伤。

比如:严重的打孩子、骂孩子,总是脾气暴躁,用情绪来处理问题。

心理学专家杰尔·莱特说:

情绪不稳定的父母,最容易养出两类孩子:

一是形成讨好人格,失去自我

长期生活在创伤环境下的孩子,本能地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讨好。

因为害怕再次的伤害,只好努力变成父母喜欢的样子。

二是脾气暴躁,形成反社会人格

动不动就发怒,总是控制不住用暴力伤害他人。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的热播电影《我经过风暴》。

电影里的丈夫陈均从小就生活在家暴之下。

他的母亲常年被家暴。

而母亲将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在他的身上,动不动就打骂他。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母亲知道儿媳妇要和陈均离婚,二话不说就踢翻陈均手里的面条,还不停地嘲讽他。

陈均吓得畏畏缩缩地站在一边不吭声。

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最初是从家中学习到用暴力来解决人与人、团体或国家之间的冲突。所有解决问题、恶化问题、制造问题的策略,都是从家庭学来的。”

就像陈均,在暴力的环境下,学会了用拳头解决问题。

虽然他一次次地挣扎、后悔,却无法摆脱原生家庭的命运,不仅让家庭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也在渐渐摧毁一双儿女:

儿子“继承”了陈均的暴力,在学校殴打同学,还意识不到打人不对。

女儿价值观被扭曲,被同学欺负,认为挨打就是爱。

孩子是父母最忠实的“情绪接收器”,毫无遗漏地承载着我们一次次失控的恶果。

父母任何情况的怒吼、打骂,都可能成为扎向孩子心头的一根根钢针,让孩子未来的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02

第二层:中下签

焦虑的父母,养出抑郁的孩

这一层级的父母:没有严重的攻击,却让孩子陷入无休止的痛苦中。

因为父母很擅长“精神暴力”。

前段时间,“妈妈偷走女儿录取通知书”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

本来已经被“中央戏剧学院”的录取的佳佳,在开学前却被妈妈偷走她的通知书。

妈妈还将她的各类证件和银行卡全部偷走,只留下了一张写着“对不起”的字条。

细究原因才发现,佳佳从小到大都被妈妈“控制”着。

不准她住校,即使学校离家很远,妈妈也要在学校边上租房子陪读。

不允许她出去玩,导致整个初中佳佳都没有再交朋友。

这一次更是因为妈妈想让她念师范而做出的惊人之举。

佳佳说:在母亲无死角的控制和监视之下,她这17年的人生一直都活得小心翼翼,一点自由都没有。

这样的爱真的让人窒息。

美国作家爱德华说过: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专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讲民主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人生。

很多父母嘴上总是对孩子说着“为你好”、“我爱你”,心里却想的是“这样做”、“听我的”。

还不停地伸长双手,想牢牢掌控孩子的一切。了,殊不知,这对孩子来说就是毁灭性的伤害。

网上有一个女孩说:从小到大都没为自己活过。

学习必须名列前茅,高中被父母逼着放弃喜欢的舞蹈,高考志愿要填父母喜欢的金融,大学选修了中国文学,被父母以“全无价值”一句话替代,即使再努力也得不到认可。

倍感压抑的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曾经很多次坐在宿舍的窗台上考虑要不要跳下去。

爱如果不能得体退出,就会变成控制,它会慢慢掏空孩子的需求,令他压抑、痛苦,最后慢慢被逼疯。

最终,孩子变得,空乏又孤独,依赖又叛逆,在父母的极限拉扯中不断地逃离。

03

第三层:中签

与孩子建立边界感,给他独立的人格

武志红老师说:中签是一个家庭最稳固的局面。

父母既没有用暴力孩子,也没有习惯性地向孩子传递焦虑,孩子能安放于他自己的人生,应对他生活中的挑战。

简短地来说就是“边界感”,与孩子相处保持适当的距离,给予他独立并且不被侵犯的空间。

这样的孩子既能依赖父母,同时还会给孩子带来两种好处。

一是:健康的自我观念

如果父母能清楚地告诉孩子“你的事,我的事”,孩子就会有清晰的边界:你的归你,我的归我。

例如:

有人向孩子借东西,会让孩子潜意识里会有“我的东西,我有选择权”观念,对不喜欢或者为难的事会拒绝。

对于别人未经同意拿走自己的东西;别人有伤害自己的行为,都可以做到坦坦荡荡要求对方道歉。

这样的孩子大胆、会拒绝,绝不会讨好他人。

二是:有主见,独立

一个没有边界感的父母,嘴里会经常说“不可以、不行、不准”。

这样的话,久了以后,孩子什么事都只敢听父母的。其实,每个孩子都不希望父母过多的去干涉自己的生活。

本身,孩子在2岁之后,会经历一个重要的敏感期,即“自我意识敏感期”。

这时候,父母如果能学着尊重孩子,只要是对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决定。

时间久了以后他就会胆大地为自己做决定,也会越来越有主见。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孩子在“工作”中才能成长,才能更好地发展其心智。

教育就应该打造一个以孩子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成长世界”。

04

第四层:中上签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给他满满的安全感

这一层级的父母,会拥有较好的“情绪价值”。

父母不会向孩子制造焦虑,而且还会成为孩子的容器,接纳孩子的负面行为。

日本喜剧界泰斗岛田洋七在《佐贺的超级阿嫲》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细节:

小主人公昭广,体育很好,但是文化成绩却一直平平。

有一天,他捧着十分惨淡的成绩单回到了家,他愧疚地对外婆说:“阿嬷,全是一分、二分,对不起。”

可是外婆却说:“成绩单上只要不是0就好了,1分2分的,加在一起就有5分啦!”

昭广问:“不同科目的成绩也能加在一起吗?”

外婆表情认真、果断地说:“人生就是总和力。”

昭广当时还不完全理解外婆的意思,但外婆乐观的人生态度,巧妙地化解了昭广内心的焦虑和痛苦。

阿嬷就是这样一位能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的家长。

当父母拥有较好的情绪价值,通常都有这些行为:

善于回应孩子;


会经常夸赞表扬孩子;


会善于去观察孩子好的一面;


他们能调节愤怒的情绪,让孩子感到安全感;


他们对孩子充满了包容、关注、支持和安抚。

就像上面的那位外婆,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焦虑,首先的回应是安慰和鼓励,让孩子看到希望。

研究表明:当父母能够接受和容纳孩子的情感,尤其是悲伤、愤怒等负面情绪时,孩子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更有能力管理自己的行为。 

如果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父母给予孩子的总是积极、阳光、正面的回应;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回应孩子时,就会很自然地去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

孩子有了父母的关注,内心会有满满的安全感,性格也会乐观自信和勇敢。

父母的“情绪价值”就是孩子未来竞争力。

05

第五层:上上签

成长型父母,让孩子充满崇拜感

有一位来自北大的心理学博士,他在讲述了自己初中时,不仅沉迷于网络游戏,还叛逆逃学,成绩一落千丈。

面对他的叛逆,父亲并没有打骂他,仅仅做了这几件事,就让他幡然醒悟。

第一件事:全家断网,培养孩子的自律

为了帮儿子戒掉网瘾,父亲断掉了全家的网络、电视,为了以身作则,他还戒掉了手机。

儿子在房间里写作业,他就在房间外面看书。

第二件事:花时间陪读,时刻关注儿子情绪

从初中到高中毕业这个阶段,孩子的压力大,情绪也很不稳定,他就一点一点有耐心地帮儿子梳理困难,经常鼓励他,成为他坚强的后盾。

第三件事:父亲不断学习,努力栽培自己

父亲在陪读期间,学习了如何教育孩子;

每天睡前和儿子分享所学;

把孩子当成朋友,平等交流,从不一味地说教;

不断地看书,希望能和儿子同频道交流,提高自己的同时又去正面影响到孩子。

在父亲这番努力下,奕戈终于重新爱上了学习,步入了正轨。

真正高层次的父母都懂得,教育孩子“先自教,再影响”。

他们懂得:

不去充当孩子的监督者和操控者的角色,而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伙伴。

他们不会逼着孩子取得好成绩,而更关心孩子的生命状态,是否开心、自信,并经常给予孩子鼓励。

作家刘娜曾说过一段话,非常赞同:

所谓管教,是先自管,而后管人;

家教,是先自教,而后教子;

正能,是先正己,而后辐射后代。

这样的父母本身就是一种榜样力量,透过方方面面渗透给孩子。

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会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努力,从而激发孩子的斗志,最终孩子将父母当成模范去学习。

06


看过这样一段话:

父母,是孩子的宿命。

你的认知和行为决定了孩子未来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每个父母都想成为孩子人生的摆渡人,那就要用爱为孩子筑起桥梁,这是孩子通往未来的路。

父母要学会:

把情绪收一收,释放你的温柔,让孩子带着光看世界;

给孩子的成长松一松,让他过得自由又依赖;

多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做“发光体”去影响孩子走向优秀。

父母只有成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领者和影响者,孩子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会朝着美好的未来努力前行。


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转载仅限微信公众平台,需要请联系授权。


▍往期回顾

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这14张图告诉你真相

你被原生家庭伤害,最好的疗愈不是原谅父母,而是接纳自己

心理学家马斯洛: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并不是一个人的宿命!

加利·斯梅尔:我们对情绪的6个误解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密苏里大学,心理学相关项目多到挑花眼(上)| ABA硕士/咨询心理学硕博/教育心理学硕博等项目介绍【书影婆娑】读书会第43期:原生家庭学习心理学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丨0基础心理学入门课程早鸟价最后1天咏无花果那些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女孩,现在还好吗?| 测一测原生家庭带给你怎样的伤痛协和心理学家:孩子大脑发展最好的营养剂, 第一是运动, 第二种你想不到细分专业解析:发展心理学vs.教育心理学|iWanna资讯你在亲密关系中吵的架,其实是在还原生家庭欠的“债”教育心理学全美第二,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下)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工硕博项目我们能否打破原生家庭这个「魔咒」?心理学专业必看!英国心理学TOP院校竟是这几所!今年A-Level要求也有提高!细分专业:教育心理学 vs.学校心理学|iWanna资讯看了李子柒和清华男生的故事,我顿悟了原生家庭最大的秘密全职儿女:是回到父母的襁褓,还是对原生家庭的突围?|故事FM学习心理学是我对自己最好的投资丨0基础心理学入门课程5个迹象,证明你受过原生家庭的伤害学习心理学是我对自己最好的投资|0基础心理学入门课程2023第二届中国留学生家庭心理健康高峰论坛史上巨变!澳洲多地学校即将大改!许多父母无法接受,与正常生活违背?!上海海滩走失女童一家系原生家庭,曾尝试丢弃女童为谣言【冯站长说安全】2023年10月7日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 | 心理咨询和咨询师教育/咨询心理学/人类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硕博项目介绍第九章 政府公权力的组织运作 (全文)许多人迁居德州,许多人也搬离德州揭秘学校心理学:比临床心理更注重教育,比教育心理更注重实践(上) | 对话心理人我的一位好友---Irene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埋怨原生家庭?盖有时代印戳的日记洛杉矶华裔女子惨遭丈夫分尸,父母皆失踪!丈夫原生家庭大有来头全职儿女:是回到父母的襁褓,还是对原生家庭的突围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顶尖公立研究型大学|咨询师教育/心理学/人类发展/学校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硕博项目介绍“本科不是心理学,如何跨专业申请心理学?”2001-2007真是国剧经典爆发的年代/贞观之治百位诺奖得主母校,芝加哥大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心理学与商科/社会工作领导力的五个层级“花日薪3000,给自己租了7位母亲后,我顿悟了原生家庭最大的骗局”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