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20年后,我才明白:无力爱孩子,太正常了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观看直播↓
作者丨岁月静好
编辑丨晴川
问你一个问题。
某天,你的孩子问你:“妈妈,你说人生是来享受世间的美好和幸福的,可是我感受不到。妈妈你为啥生我出来受苦?”
你作何反应?
我的反应是:大脑当机,僵在那里。
因为,这“致命”一问,让我营造的“美好”世界,瞬间坍塌。
“绝不动手打他,我一定要好好爱他!”
我是一个有着20年抑郁史的妈妈,有着不堪回首的童年经历。
十一二岁开始频繁地自残,也自杀过几次。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十四岁,我在ICU昏迷了一个星期,才被抢救回来。
那时候的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就是不想活。
十五岁时,我偶然在杂志上看到抑郁症相关的文章,隐约觉得自己就是抑郁症,于是拿了家里200块去了医院,我被确诊为中重度抑郁。
这些年,反复发作,反复治疗,反复做心理咨询。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将来我有了孩子,绝不让他重蹈我的覆辙。
所以怀孕后,我抚摸着肚子期待:
他一定要是个男孩,身强体壮,有能力按自己的想法走自己的路;
他要阳光、快乐、博学、多才;
他要比我过得幸福、精彩。
我暗暗发誓:绝对不会动手打他,一定要好好爱他。
生产的过程并不顺利,四天三夜,才把儿子生下来,看着小小的他,我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等身体恢复差不多了,我便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儿子身上。
到什么程度呢?
每天定时定量给儿子喝水;
开始吃辅食时,吃不到我满意的量,就重新做,重新喂给他。
这样的高压管控下,儿子变得抗拒喝水和吃饭。
我呢,从未想过原因,脑子里只有一件事:每天必须喝够水,吃够饭。
儿子三四岁时,我要求他每次喝水必须喝够200ml,每顿饭要营养均衡,大概一顿饭要吃一块鸡蛋大小的肉、青菜小半碗、主食100克、半个苹果或梨、200ml牛奶。
喝不够量,吃不够量,我就各种威逼利诱、软硬兼施,要是他反抗得厉害,我直接上手打。
除了严格管控儿子的吃喝,学习和兴趣爱好,我更是抓得紧。
一岁半,上早教班;
两岁半,上各种兴趣班。
我感觉那时候我都魔障了,只要听到有人说“上XX课程,可以训练孩子XX能力”,我二话不说就去报名。
他的时间被我排得满满当当,每天都被我强拉硬拽去上各种课。
学习就更不用说了,我用最严格的标准要求他。
刚上幼儿园中班,儿子就得学写字、背单词、做数学题。
遇到不会的题或不会写的字,我只教一遍,第二遍还不会,就得接受我的惩罚。
可能有人会问,孩子那么小,你对他要求这么严格,甚至动手打,你怎么忍心?
这个问题我问过自己无数遍,我不是不心疼他,可是,我要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又有什么错呢?人总是要付出才有收获啊!
“以后习惯了,懂事了,就明白我的苦心了。”我这样安慰自己。
可事实上,哪有什么习惯和懂事,只是孩子在委屈自己,成全我罢了。
“妈妈,你为啥生我出来受苦?”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承受不住这么多痛苦,开始频繁出现“问题”。
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儿子直接把脚放桌子上,老师让他放下来也不听,直接顶撞老师:“你别管我,我就不听你的!”
而我的处理方式是:在接送他去幼儿园的路上不断嘱咐他要好好表现,到幼儿园门口再让他重复一遍我的话。
如此几天后,老师跟我反应“他还是老样子”,我直接炸了,狠狠训了他一顿。
上了小学之后,儿子的“问题”更加严重。
他在学校的表现让我震惊:
英语课上,他旁若无人地画画,老师没收笔和本,他就拿出新的继续画,老师再没收,他就再拿新的,直到他所有的东西都被没收了;
数学课上,他坚持戴着帽子,老师让他摘下来,他根本不听,一定要戴;
体育课上,他经常调皮捣蛋,做些危险动作,干扰其他同学;
音乐课上,他持续发出怪声,让老师没法教其他孩子唱歌。
……
很多时候,课上到一半,任课老师就会忍无可忍把儿子带到班主任那告状,说他影响课堂秩序。
然后,班主任就会给我打电话:“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家长要好好教导,一年级不管,以后更管不住。”
我呢,连连称是,保证好好管教。
接儿子放学回家后,我一通说教,叫他务必守规矩,听老师的话。
可这样的教导怎么会有用呢?
只能把孩子推得更远,让他的“问题”更严重:
上课完全坐不住、大喊大叫、在教室里乱写乱画、不听任何老师说任何话。
现在想来,儿子身上的所有“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
我把自己“寄生”在他身上,通过他去弥补儿时的遗憾,完成儿时的愿望,说白了,就是让儿子替我活出我理想的生活。
尹建莉老师说:“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找到自己,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就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幸福。”
而我做了相反的事,让孩子承受了本不该他承受的痛苦。
我永远记得,儿子跟我说出“妈妈,你说人生来是享受世间美好和幸福的,可是我感受不到,你为啥生我出来受苦”这句话时,犹如五雷轰顶的感觉。
他才不到7岁,竟然不想活了!
“妈妈,你每走出的一步,都是我的第一步”
明明想给儿子一个幸福无忧的童年,但伤他最深的,恰恰是我。
出于对我自己残缺生命的弥补,无意识地把我和父母的关系,代入到我跟儿子的关系中。
然后我就陷入到自责里,脑子里充斥着“我不是好妈妈”“我害了儿子”“抑郁症就不该生孩子”这些话。
以及:“我该如何帮助他?”
然后我发现,仅凭我自己,非常难。
如果不借助外界的力量,我非但帮不了儿子,还可能跟他一起陷入更深的困境。
刷各大平台教育类视频、阅读各类育儿书、报家长训练营、找心理咨询师……
实用好用的方法很多,但我始终没找到能够完全触动我内心的内容,直到刷到球爸的短视频,里边的每句话都能说到我心里。
连续几天,我都泡在他的直播间里,听他讲,听学过课程的妈妈们讲,每次听完,不知不觉间都会流眼泪。
“这就是能够把我和儿子拉出‘泥潭’的人!”我对自己说。
接下来,我报名了球爸的情绪营、买了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课进行系统地学习。
也许你会问,怎么会转变如此之快,一下子就改变了教育方式?
我的回答是:我真正看到他的绝望,看到了经由我带给他的痛苦。
有一天,我跟儿子走在路上,他牵着我的手低声说着什么。仔细一听,他说的是:“你每走出的一步,都是我的第一步。”
7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谁当妈都会觉得震撼吧。
是谁让他如此痛苦?
是我啊,他的生活都是我给的!只有我改变,他才不会如此痛苦。
无力爱孩子,很正常
在球爸那,我学到的第一件事,不是如何正确地爱孩子,也不是如何帮助孩子,而是如何爱我自己、关注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我恍然,对啊,如果我很匮乏,我不开心,我很脆弱,就没有力气去爱孩子。之前,我自以为为他好、爱他的行为,都是控制。我要给我的孩子爱与自由,就得先用爱与自由养育自己。
在球爸和老师们的帮助下,我一点一点去感受自己,尊重自己的选择,离自己更近一些。
这个功课很难,不会一蹴而就,我也是跟随球爸反复练习了很久,才逐渐学会爱自己。
接纳自我,斩断投射,打开自我,这条路我走了三十多年。
接下来,神奇的事发生了。
我慢慢卸下了对儿子的期待,不再每天盯着他学习、上兴趣班、吃饭喝水,而是慢慢放松了心态,允许他做自己想做的事,这要是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
当然,这不是说,我一下子就能完全给予孩子爱和自由了,这是一个反复碰撞,不断复盘调整的过程。
有一次,儿子玩卡片,扔的满地都是,然后就去玩其他的玩具了。
我告诉他:“不玩了就要放回盒子里。”
儿子装作没听见,继续玩玩具。
火气瞬间就上头,张口就想训斥儿子,但想起球爸说的“回归现实”,我马上忍住,开始梳理情绪:保持房间整洁是我的需求,玩玩具是孩子的需求。看到房间乱生气,是我的情绪。有情绪很正常,我可以跟孩子主动表达我的需求。
安抚好了我自己,我就对儿子说:
“妈妈看到满地都是卡片,房间有些乱,我走路会不方便。我跟你说你没有回应我,我觉得没有得到尊重,有些生气。”
儿子认真地听我说完,回应到:“妈妈,我一会儿还玩卡片,玩完我会收起来的。”
我点点头表示同意,接着去干自己的事了。
等我再进房间,儿子已经把卡片放进盒子里,地上干干净净。
陪伴孩子,陪伴自己
孩子的创伤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当然也不会在一夜之间被治愈。
去年的这个时候,儿子的状态不太好,很消沉。为了让他对生活、对成长有所期待,我俩一口气写下了,在他20岁之前想要去的地方。
写着写着,我俩发现,有些地方现在就能去,不必非要等到儿子再长大几岁。
我俩开始了一拍脑门就走的日子。去哪个地方、去什么景点、坐什么交通工具、入住哪个酒店都由儿子决定(经济能承受的范围内)。
于是:
我们一起坐了超级慢的绿皮火车,从天津坐到平遥古城,途中遇到了地震,好在有惊无险,但也坐了20多个小时才到目的地。儿子不哭不闹,该干什么干什么,比我这个大人还要镇定;
爬泰山那次正好下小雨,我说“坐索道吧”,儿子拒绝了“爬山爬山,坐索道还有啥意思”。我一想也是,便同意了。那天,我俩用了8小时爬到了山顶,看着儿子露出灿烂的笑脸,我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去钟南山那次,我俩一路爬一路欣赏。山里的动物不怎么怕人,我们看到很粗的菜花蛇、特别大个的蝉、超漂亮的蓝尾石龙子,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彩色昆虫。儿子很兴奋,一路跟我谈天说地,特别高兴;
去鸣沙山也特别有意思,我们先爬上山顶,然后把包扔下去,人再滚下去。这在以前,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但现在,我跟儿子都很享受当下的快乐。
旅行中,儿子逐渐开朗起来,他主动跟我学如何用导航、跟陌生人聊天、跟纪念品店老板砍价……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疫情之后,我们去了十四个城市,慢慢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欣赏自然风光。
我没有刻意地去做出什么改变,只是陪伴着儿子,我俩的关系却在悄悄变化。
他会跟我一起做旅行计划,一起回顾曾经去过的地方、吃过的东西、遇到的趣事……
不知从何时开始,他会主动跑过来抱着我撒娇:“妈妈,我好爱你呀!”
而且,他变得越来越“任性”和“脆弱”。
他开始跟我发脾气、拒绝我的要求、比以前爱哭……
我有些奇怪,问过球爸后才知道,这是因为我对他的爱和陪伴让他有安全感,他明白即便自己表达了想法,妈妈也不会怪他,疼了委屈了,更可以奔向妈妈的怀抱寻求安慰。
球爸说,稳稳接住他。
而我,接住了。
先爱自己,再爱孩子
现在的儿子,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也会在需要帮助时跟我求助。
这学期刚开学不久,他回家跟我说体育老师太凶了,导致他不太想上课,希望我能跟体育老师沟通一下。
我询问了具体情况后,安抚他:“儿子你放心,你该上课就上课,剩下的事妈妈来跟老师谈。”
接下来,我跟体育老师进行了沟通。
老师说孩子相对去年是很有进步的,只是技能和规则意识要注意些。
我表示可以在家帮助孩子提高,也希望老师多鼓励鼓励孩子。
总得来说沟通比较有效,儿子在体育课上的表现越来越好了,也没再说过体育老师凶。在一次体育课后,体育老师专门找到班主任,夸儿子有进步,然后班主任老师打电话给我,整整表扬了儿子五分钟。
接儿子放学回家时,我表扬了他。
他笑了,我也笑了。
曾经无意中读到一句话:“为人父母是噩梦还是幸福?”
儿子给出了回答:“是幸福。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都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虽然,父母不能陪孩子一生,孩子却会陪父母一生。”
瞬间泪崩。
最后,我想跟大家再分享几句。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父母也无法给孩子一个完美的童年。
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带有原生家庭的创伤,也可能无意识地把父母对自己的伤害,复制延续到孩子身上。
意识到这点后,很难不去自责,但自责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改变。
先爱自己,先呵护自己,才有力量去爱孩子,去呵护孩子,从而斩断伤害的轮回。
不念过往,不惧将来,活在当下。
来球爸直播间,预约直播
听球爸讲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直播课》
尹建莉父母学堂副总裁
儿促会家庭教育委员会特聘专家
球爸
为你破解家庭教育密码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