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森林卖没卖,打官司也要讲清楚
出品|虎嗅ESG组
作者|袁加息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055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平台ESG、林业碳汇
10月16日最高法的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一个特别的判例,事关一个自媒体触碰了蚂蚁集团的底线。
案情大概是,一个自媒体在2021年5月发文称,蚂蚁把知名的“蚂蚁森林”当作碳汇卖给重污染企业,“帮助重污染企业污染环境”。审理法院认定,这是对蚂蚁集团和“蚂蚁森林”公益项目名誉权的侵害。
最高法宣传这个案例的意图,在于打击自媒体编造虚假信息、侵害民营企业声誉的现象。
但案子也涉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蚂蚁有没有把蚂蚁森林卖掉,有这么事关重大吗?在现行的制度上讲,“把森林碳汇卖给高排放企业”是天经地义的,蚂蚁没有卖,也有很多企业卖。
蚂蚁森林究竟为什么“不容出卖”?
卖了“不值”
问题在当时也有很多讨论。那篇自媒体文章引发舆论反应之后,蚂蚁森林的负责人就在微博上做出的两点回应,简单讲是:一、蚂蚁森林是纯公益项目,集团不从中谋求任何资金收益;二、蚂蚁森林种的树不属于蚂蚁,属于国家和社会。
但随着这两年蚂蚁的ESG工作进展和披露信息增多,如今我们知道,在蚂蚁森林高风亮节的态度背后,也是经过一些利弊权衡的。用最为直白的话说:卖掉森林,蚂蚁虽能得到一点碳汇的钱,但同时会承担更沉重的成本。
有碳交易专家计算过,蚂蚁森林每年产生的碳汇,价值大概在为数百万元。而蚂蚁森林在2020年的投入是7.6亿元。如果蚂蚁为了碳汇的蝇头微利而把森林卖作碳汇,将至少让蚂蚁陷入三个难以自辩的困境中。
第一个困境,即“卖碳”的舆论风险,已经在本文开头的这场官司中体现出来了。
虽然林业碳汇是受到国际和国内官方认可的,但是这也未能完全洗脱林业碳汇的争议。即,一些重排放的企业会通过购买林业碳汇,来为自己洗绿。对于蚂蚁来说,这种争议当然是不染指为好。
此外,蚂蚁森林主要位于西北沙漠和大河上游,“固碳”只是植树目的的一小部分,更大的价值在于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等。如果单单把碳的价值兑现,让外界看到,这也有自降身价的意味。
梭梭树没有很多固碳的量,相比之下,治沙的价值更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卖森林,就涉嫌“把用户善举据为己有”
蚂蚁想规避的第二个坑,关乎一个ESG原则:平台用户的善举,算不算平台的善举?
蚂蚁集团的CSO(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彭翼捷曾在6月的ESG沟通会上表示,集团认为“平台ESG”是不完全等同于一般企业ESG的,并且一直在思考平台ESG是什么。
而蚂蚁就森林的一贯表态——蚂蚁森林的树不属于蚂蚁,蚂蚁只是平台的提供者——显然是在平台角色上做出了抉择。
我们可以问几个类似的问题:一个电商平台上的主播为农产品带货,算不算电商也助农了?一个视频平台的账号发布了支持残疾人的视频,算不算视频平台也助残了?
这种问题不会有非黑即白的回答。平台通常会给用户的公益行为一些支持(比如给些流量、建个频道),从而多少算自己“助力”了用户的善举。但这种涉嫌“把用户善举据为己有”的平台行为,多多少少令人感觉道理不顺。
而蚂蚁直说“蚂蚁森林的树不属于蚂蚁”,明智地选择坚守原则,不淌这一池浑水。
蚂蚁森林的碳计算,并不完全严谨
蚂蚁不卖森林,要规避的第三个坑在于科学依据不足。
提倡绿色生活方式、种树,它们本身都是好事。不过,你真的以为,一次线下支付行为能收5g“绿色能量”,于是3000次支付宝扫码的减碳量真的等于一棵梭梭树?
严格说来,你在蚂蚁森林app上看似像是收集减碳,但蚂蚁给它们的名头是“绿色能量”而非“碳量”,而“绿色能量”背后的计量方法学,并不完全遵循碳交易的计量规则。
所以蚂蚁解释说“蚂蚁森林是纯公益”,你点击那些“5g”“10g”的小泡泡,蚂蚁为你种树。但如果你认真把它看作一个科学的碳汇闭环,这就误解了。蚂蚁不卖森林,也避免了在这件事上解释不清,陷入麻烦。
根据蚂蚁给出的解释,线下支付、扫码点单、电子发表等行为,可以省下一些纸质的单据,从而是减碳行为。而网购火车票、线上生活缴费,让你避免了坐车去线下的营业点交易,也是减碳的。
上面提到的这些“数字生活”的习惯养成,的确离不开支付宝工具多年来的推动。但在严谨的碳测算逻辑上,如果全社会人人都这么做,“基线”提上来了,那么这些事就不能算作减碳行为了。
如今你的每次刷支付宝、网购火车票,即便它们不再算是减碳行为,但蚂蚁依然奖励你“绿色能量”,并且兢兢业业去种树。蚂蚁毕竟也把“蚂蚁森林”当作运营工具,想留住你这个用户。但在这里,“蚂蚁森林到底是谁种的”,这个问题就更暧昧了。总之,不把森林变现,大家就都相安无事。
蚂蚁森林不是亏本买卖
由于上面提到的这些原因,如果把蚂蚁森林用作碳汇去交易,将产生很多隐性的代价,对于蚂蚁集团是得不偿失的。
但即便不谈公益和ESG的逻辑,在商言商,蚂蚁森林也不是亏本买卖。
蚂蚁森林目前的“种树攻略”显示,有46种绿色生活场景可以为你带来绿色能量。这些场景,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支付、消费、出行、金融行为、租房等等。
图:蚂蚁森林种树攻略
蚂蚁可以在每个场景上给你打一个绿色生活的分值。场景,往往对应着支付宝平台掌握着你在相应场景里使用的数字化工具。支付宝知道你今天骑了单车、坐了公交、逛了商场、给电车充了电,等等。在这种“全知”能力背后,支付宝近年来力推平台开放,把各类政务民生、本地生活的服务集合到支付宝上。这使得支付宝成为官方定义中的“一站式数字生活平台”。
支付宝上的种种数字服务,对用户生活的渗透程度越高,它的平台效应就越强,拥有的数据就越丰富。这构成了蚂蚁集团作为数字金融巨头的底层实力。
蚂蚁集团拿出其中的一部分数据,可以做出“蚂蚁森林”这个产品。而它拿出另一部分数据,又可以做出芝麻信用、农民免担保贷款、小微企业绿色贷款,或者别的种种产品。在此之上,蚂蚁森林也是一个很好的用户促活手段。
蚂蚁森林的情况,或许意味着C端碳数据的直接变现还难以实现。但是B端的碳数据就好办一些了。蚂蚁集团在2021年9月推出了一个名为“碳矩阵”的SaaS服务,给企业做碳盘查和管理。不过集团至今未透露“碳矩阵”的企业用户规模。
即便存在变现难的问题,蚂蚁在绿色低碳数据上的优势,会继续吸引着整个生态向平台上聚集。新的绿色服务要放在支付宝上,新的用户来到支付宝,并且继续产生更多的数据。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