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海老局
如果说中美之间的科技竞赛是一场足球,那么上半场的开始哨音,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吹响的。从2018年开始到2023年下半年结束,上半场的绝大多数时间里,美国选手们都保持着强势的进攻态势,三天一个禁令,五天一个制裁,打法异常蛮横激烈,对我方一位华姓主力球员进行各种滑铲和拉扯,一度试图以“造犯规”的方式将其红牌罚下。我方选手则主打一个严防死守,任你怎么冲锋怎么进攻,我自岿然不动——顶着对方势大力沉的一轮轮攻势,硬是维持住了整个阵型,虽然控球时间不如对方,甚至一度被对方攻入了禁区,但好在最后也没有丢球。终于,在上半场的最后一分钟里,我方酝酿许久的一次攻势终于成功突破了对方的防线——Mate60系列突然上市——对方残酷无情的攻势并没有打垮我方的战斗意志,甚至那个被对方集体针对的主力球员不仅没有变得畏畏缩缩,反而靠着漂亮的盘带和过人击穿了对方的防线,冲到了禁区里。现在,这一场横跨太平洋的科技竞赛,已经进入了下半场。站在2023年10月下旬这个节点上,我们可以认为:从2018年到现在,美国在科技竞赛里一系列攻势行动已经在事实层面上宣告破产了。理由很简单:长达五年一系列封锁和制裁并没有锁死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进步,甚至侧面上证明了中国科技行业的进步——以前没人信我们能造出来7nm芯片,但现在,不信也得信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系列封锁、制裁就是那“忧患”。标志性事件,就是搭载麒麟芯片的华为Mate60系列的发布。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美国的所有操作归纳起来就两类:第一,制裁和封锁,削弱对方的能量,禁止我方企业获得先进技术。具体表现是不断扩大的实体清单,拉上各国企业开始对中国科技产业用户搞禁售。第二,投资和立法,增强己方的能量,加强美国本土的技术实力。具体表现就是各种高科技法案和逼着台积电到美国开厂。理论上来说,这个套路是满足美国利益诉求的。但现实中,却未必。现实中的对手不会乖乖听你的话,现实里的对手会有各种防御手段,会借力打力乃至打太极拳,在现实博弈的催化下,很可能最后反倒打了自己脸的。第一,美国空前强势的制裁和封锁,刺激出了我们的“底线思维”。本来没觉得自主可控的半导体产业有多重要,对方这么一闹,我们算是看清楚了它的重要性。第二,美国的种种操作,帮我们完成了“队伍教育”。半导体行业在2018年之前一直都是一个不怎么受大众关注的行业,但现在不得了了,人民群众都知道这东西的意义了。长远来看,以后又会有多少年轻人会在上大学和考研的时候报考集成电路专业?投融资上,2017年之前,半导体行业其实一直都不是特别受重视。那个时代,互联网项目才是热门选择——最高峰的2017年,半导体行业的投融资事件才60起。然后,2018年来了,美国人开始动手了,中国的半导体融资同时开始爆发,从2018年的90起涨到了2021年的232起。人员上,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显示:2017年开始,中国半导体从业人员的数量开始暴涨,2019年的从业者人数比2018年多了11%。巨大的市场,高水平的教育,海量的资金,自上而下的坚决意志…….最后的结果就是:Mate60系列发布,我们已经有自己造7nm芯片的实力了。对中国本土的科技企业来说,以后到底是买国产的7nm芯片还是买进口的呢?其实美国人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问题是,这是一个有些“阳谋”色彩的博弈——任你怎么选都没用,因为结果已经注定了。如果你不下大力气去封锁,中国企业就会顺藤摸瓜直接攻过来——2018年,华为的出货量逼近苹果,2019年华为出货量已经反超了苹果,假如没有种种制裁,华为这几年的发展只怕会更令人惊艳。但如果你真的下了大力气去封锁,中国企业虽然会在短时间内受挫,但没多久又会缓过劲儿来和你血拼,而且这次可是不用再依赖你了。2020、2021、2022连着三年,华为手机出货量被打击得连连下滑,但现在,Mate60系列的激活量已经超过了同期的iPhone15。因此,只要脑子里还是只有“制裁和不制裁”的二极管思维,就绕不开这个“怎么选都有错”的死结——因为中国的市场和产业规模太大了,并不是一个能轻松按下去的对手。于是,美国的新套路来了,也就是所谓的“小院高墙”(small yard, high fence)。不得不说,“小院高墙”的战术还是很有意思——所谓“小院高墙”,意思就是以极端强力的措施去管控某几个关键领域的技术。但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小院高墙”的潜台词——小院外面的东西,是可以放开的。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对我们也是一种“阳谋”——对方在利用自己多年来打造的成熟产业链给我们设局——这个局的核心,是成本优势。一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客观现实是:大陆芯片的良品率确实还没那么高,大陆芯片的产量也没那么大,两个因素叠加起来就是大陆芯片的成本其实是很高的,而良率高产量大且成本低的那个在海峡对岸。如果继续坚持原来的制裁和封锁,那么中国科技企业会倾向于选择更安全可控的大陆芯片,成本高低相比之下就没那么重要了。而如果搞“小院高墙”,那么大多数中国科技企业就没必要追求安全可控了,成本就成了大问题。因此,“小院高墙”战术的打法就是:在AI等核心领域,继续严防死守,竖起高墙,严格管控技术。在其他领域,放松管制,利用成熟产业链的高良率低成本优势,用类似“倾销”的手段进行竞争。具体的表现就是最近的几个新闻:第一,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在10月17日宣布,进一步加强先进计算芯片和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对华出口限制——对AI领域极为重要的英伟达A800/H800/L40S等GPU有可能会被禁止出售给中国,甚至有消息称连游戏玩家需要的4090显卡也被卡了——至少目前4090的价格已经暴涨了。除此之外,还要求来自中国大陆/中国澳门的订单时,生产芯片的晶圆厂需要检查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是否超过500亿个(因为A100的晶体管数量大约540亿)。第二,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还宣布将13家中国公司加入实体清单——几乎都是中国在GPU行业的翘楚——壁仞、摩尔线程、光线云、超燃半导体。显然,AI以及AI相关的算力基础GPU已经被加入了“小院高墙”全家桶。就在GPU管控措施的前几天,美国商务部宣布三星和海力士在中国大陆的工厂是“VEU”(经验证最终用户)——也就是说,三星和海力士的中国工厂经过美国官方的审批后,可以获得购买某些设备的总体授权,不必“一事一议”地分别单独申请。同样,台积电在大陆的工厂也被允许使用含有美国技术的制造设备。三星、海力士、台积电相继获得授权,叠在一起看就是:之前怕大陆的芯片发展,所以卡你们的装备与技术,让大陆没办法从你们这获得支援。现在大陆芯片发展起来了,我就给你们松绑了,你们几个上去拦着大陆的企业吧。说穿了还是那句话:中国搞不出来的东西我就严防死守,中国搞出来了我就低价占领市场。摆在我们面前的核心问题是:在扛住了上半场急风骤雨的攻势后,身处下半场的我们要如何面临对方“小院高墙”的战术?或者更简单一点:中国企业可以攻破技术壁垒吗?中国企业可以经受市场竞争嘛?其实对于我们来说,不论是之前的策略还是现在的策略,坚持高端芯片的自主可控都是必须的——这是一切的基础。这个就不多说了,对方眼瞅着就要禁售高端计算卡,我们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投入。第二,“小院之外”,灵活利用对方的“低成本”优势。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这世界这么大,用芯片的地方有很多。对方搞低成本优势,那么对于中国诸多制造业企业来说也是个重大利好消息——我可以在某些领域就利用你的低成本优势,用对方的芯片,把中国产品的性价比做到一个新的高度,然后在国际市场上大杀特杀。对方只要敢不降价,中国企业就可以拿“采购大陆芯片”来讨价还价。而且良品率这个东西是可以提高的。只要中国企业一直在生产,我们就能一直提高良品率。长期来看,对方的成本优势也未必有那么牢不可破。高端芯片国产化能够让我们跑通“终端品牌反哺晶圆厂,晶圆厂反哺设备厂”这条路线,让中国半导体行业从庞大的本土消费市场里获得大量的资金支持。在质量过关、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大家还是要多多支持国产。本文经星海情报局(微信号:junwu2333)授权转载。我们关注“中国制造”的星辰大海之路,转载请联系(ID:junwu2333)授权。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格上财富:十五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