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当我们重返公共,有哪些人文城市新发现?

当我们重返公共,有哪些人文城市新发现?

摄影







我们的城市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空间?在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人类学家项飙看来,首先是有“人”的存在。有了你和我和他,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地带,才构成了立体的、有意义的空间。


2020年,三联人文城市奖创立,关注的正是人对于城市的意义。两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榕说,人是有血有肉、千差万别的生灵。为人建造的理想城市,需要足够宽容,足以配得上最基本的多样、复杂、琐细和深邃。


城市是人相聚的空间,人也因为公共空间而聚集到一起。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说,这就像人们坐在影院中看电影,大家相聚于公共空间,又在共同的时空中获得了不同的经验。








哲学家阿甘本曾经焦虑于在社会的发展中,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再也没有可以转化为经验的东西了。从2022年开始,三联人文城市联合策展人崔灿灿共同发起了“小城之春”。12位艺术家、建筑师、导演、音乐人重返故乡,以新的眼光重新观看自己或他人的小城。2023年,凝结了这些观看的展览从深圳启程,到达了昆明和太原,在每一次的落地中试图回应困扰当代人的普遍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精神归处在何方?



“小城之春”巡展现场

← 左滑查看更多



在过去三年,我们体验了公共空间的弹性和多义。入围本届奖项“城市空间奖”子奖项的苏州河驿站,将苏州河普陀段的三个空间进行了重构。武宁路桥下驿站利用的是桥洞下限狭长场地,让这里变成了城市的看台和小型音乐现场,在特殊时期,更成为城市里的小小庇护所。


我们也目睹了数字空间日益成为我们生活的平行世界,虚拟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体验城市的方式。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终审、伦敦设计博物馆名誉馆长迪耶·萨迪奇(Deyan Sudjic)说,城市正变成网络上的“打卡”和照片。他提醒我们,这种趋势会影响建筑,也会让我们丧失创造“微妙”空间的能力。


所谓“微妙”,是指我们的城市不仅需要标志性建筑,也需要社区和家,需要切实可感的“附近”。在今年春天,三联人文城市与人类学家项飙和共同发起了“你好,陌生人”系列节目。正如项飙所说,“看见陌生人,看见附近,看见自己,看见社会。这个看见,是存在的一个基础,是生活的一种能力。”



“你好,陌生人”系列节目

← 左滑查看更多



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互,也在为设计和建筑提出新的命题。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提名人、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发起人、趣城工作室创始人张宇星说,如今,塑造一个具有混合性的城市地点,已经超越了之前我们对城市空间的理解。他将其定义为“新的城市能量点”。


一些新的项目正将这些模糊的动向和感受变成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入围本届三联人文城市“社区营造奖”子奖项的DNA数字游民公社,网罗是一群数字游民,他们的到来又激活了安吉茶乡的乡村。与此同时,人们在网络社会中构建日常的社会交往,有了新的社群关系和公共体验。入围“城市创新奖”子奖项的上海文旅局“建筑可阅读”项目,将上海的历史建筑搬到了线上,让城市漫步亦可在网上进行。




摄影:Zekai Zhu



从第一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的主题“重建联结”到2022年第一届三联人文城市季的“跨越边界”,我们共同经历了人作为主动的生命体,面对日益变化的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应对能力,不断提出新的处理方式的过程。


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以“流动的公共”为主题,希望在经历了个体感受和情感的变化后,在多重空间的交叠中发现具有存续性和生命力的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我们将在城市化存量转型的当下继续追问,什么样的城市称得上一座“人”的城市?







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延续了人文、公共、创新、美学的评奖维度,以创造未来城市形态、促进公共生活的舒适与完整性、提升城市与市民的审美意识、满足人们生活的尊严、平等与价值感为衡量标准。从人与场所、人与建筑、人与社区、人与自然、人与城市活力这五大维度展开,设置五个子奖项:公共空间奖、建筑贡献奖、社区营造奖、生态友好奖、城市创新奖,并设一个组委会特别奖。


2023年5月,65位城市、建筑及人文领域代表人士针对五个子奖项进行了提名,最终产生有效提名项目192个。6月至7月,10位建筑及规划界权威专家组成初审团,每位评审对单个子奖项进行独立投票,经由指定计票机构普华永道中天对票数进行统计,产生每个子奖项的前五名(含并列)、共计27个入围项目。






金威啤酒厂改造

苏州河滨水

公共空间外滩段

文里·松阳三庙

文化交流中心

苏州河驿站

黄涌市集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

曾孝濂美术馆

嘉兴火车站

丁蜀成校






曹杨百禧公园

南京小西湖街区

衢州礼贤未来社区

安置房

番禺市桥先锋社区

微改造

DNA数字游民公社






“福道”-福州城市森林步道

黔东南地区

木构建筑更新计划

深圳荷水文化基地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新校区

高明对川茶庄园

第19届国际

植物学大会纪念园

“山下美术馆“-林家杨梅大棚






艺术在樵山——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2022

第九届深港双城双年展

中国建筑遗产三部曲——

《楼》《厂》《乡》

“建筑可阅读”——

上海文旅融合创新实践项目

福州烟台山城市复兴











五个子奖项、27个入围项目体现了城市更新的多样性,也在不同层面以多种方式呼应了本届三联人文城市奖“流动的公共”的主题。入围项目中,既有传统的单体建筑项目,也有对老厂房、城镇旧空间的更新、非典型公共空间的改造,更有建筑历史影像、城市传播事件这类概念型内容。针对老旧街区和社区的改造中,小尺度见微知著、多主体共同参与成为显著的趋势。


在这些项目的细微之处,处处可以看到“人”的痕迹:蔓延百公里的城市绿道,宽度和坡度可以让轮椅通行无阻;一个落地乡镇的艺术节,吸引到超过百名当地居民担任志愿者,构成了艺术节中没有编号的“流动艺术作品”。


7月到9月,7位建筑及文化界权威专家组成的终审团对27个入围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及终评。为保证奖项的公平公正,普华永道中天作为指定独立计票机构,负责统计和复核选票的工作,终评统计结果将在颁奖典礼前对外保密。


10月26日,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将在成都举行,现场将揭晓五个子奖项的最终得主,并颁发组委会特别奖。









“T.I.M.E”既代表了英文中“时间”的概念,也可以拆结为数个不同的单词——T是Teleportation(心灵传动)和Temperature(温度);I是本我,亦是重要(Important)的时刻;M是Memory(记忆)和Mind(心智);E是Energy(能量)和Emotional(感性)。在时间和空间的延续中,温度、情感、记忆因而产生。


谢欣舞蹈剧场将以舞剧《静地回升》片段为颁奖盛典拉开序幕。这是一部关于记忆与时间交错的舞蹈作品,从个体出发,舞者 在舞台的方寸中丈量着生命的宽度,亦在有限的时间中呈现了人之能量的无限。







10.26

T.I.M.E

人文城市颁奖盛典



时间:

地点:



主持:


致辞:


颁奖典礼:




颁奖嘉宾:




艺术展演:

19:30-21:30

成都 中国-欧洲中心 云端剧场

天府五街1577号B1层


瑶淼


李鸿谷/ 张永和/ 周星


公共空间奖/ 建筑贡献奖/ 生态友好奖/ 城市创新奖/ 社区营造奖/ 组委会特别奖


张永和/ 戴锦华/ 周榕/ 汪民安/ 

李晓江/ 刘家琨/ 朱锫/ 李兴钢/

何健翔/ 李存东/ 李鸿谷


谢欣舞蹈剧场/ 费俊/ 刘㔻/ 张安定/ 四方馆当代肢体剧场/ 猿始移动跑酷俱乐部









10月26日下午14:00,人文城市年度论坛“城市与我们:流动的公共”,将是对本届人文城市奖主题的深度阐释。论坛邀请来自建筑领域、艺术界和人文学科的演讲嘉宾,从自身不同的学科背景和观察视角出发,探讨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与公共性,更探讨在城市中“人”如何显影。







10.26

城市与我们:流动的公共

人文城市年度论坛




时间:


地点:



嘉宾:









14:00-17:00


成都 中国-欧洲中心 天府音乐厅

天府五街1577号B1层


戴锦华|打开电影与城市的方式

张永和|建筑师责与权的当代突围

汪民安|褶子城市的消失

李晓江|城市中“人”的显影

费   俊|身体与媒体

周   榕|我们的城市体感度从何而来?

项   飙|公共性是一种情不自禁

小   河|是什么,让我们一次次地回到小城?



主持:


演出:

贾冬婷


小河与寻谣计划乐队







主办:

三联人文城市

三联人文城市是三联生活传媒于2020年创立的内容品牌。以第一届人文城市奖为起点,确立了奇数年举办人文城市奖、偶数年举办人文城市季的双年模式,希冀在中国城市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节点上,推动公众启蒙,激发公众参与,促进未来中国城市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


项目统筹:贾冬婷

项目执行:潘鸿/ 宋洋/ 王菲宇/

              袁潇雪/ 俞冰如/ 吴小霜



指定独立计票机构: 


普华永道中天

负责统计和复核选票的工作,

终审统计结果将在颁奖典礼前对外保密。



艺术展演: 


艺术总监:费俊

总导演:范东鹏

舞美设计:张鵾鹏

灯光设计:黄祎

典礼音乐:邹卓辰

多媒体设计:某集体ART+TECH


开场表演《静地回升》选段

编导:谢欣

作曲:王宇波

服装设计:李昆

舞者:马思源/ 樊小芸/ 陈雅琳/ 胡海晴/ 覃琳皓/ 徐均恺/ 李宇/ 刘瑜褀/ 黄勇兢/ 张歌雨/ 张妍


当代剧场融合展演

编导:王怀立

声音表演:刘㔻/ 张安定

舞者:达月琪/ 洪若尘/ 任媛媛/ 钟喜英/ 王怀立/ 孙颢芳

跑酷演员:何意瑜/ 蒋鑫/ 杜强


小河与寻谣乐队

小提琴:朱玥

贝斯:狄冰瑜

鼓手:DANA KENDALL

中阮/ 主唱:小河



主题短片: 


导演:赵致远

制片/ 摄影助理:白若萱/ 王庆雯

摄影:刘志琪

音乐:王瑞

声音:曹羊

后期特效:庞明昊



视觉设计:



城市漫游共创机构:


合作媒体: 


新闻媒体平台


建筑城市媒体


文化艺术媒体






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以“流动的公共”为主题,希望在经历了个体感受和情感的变化后,我们能以更主动的观察和发问,在城市中创造出新的、具有能量的公共空间,在多重空间的交叠中发现具有存续性、生命力的公共领域,以此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城市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



奖项设置:


公共空间奖(人与场所)

旨在表彰体现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公平、提升城市公共生活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包含建筑/规划等实体空间实践。

 

建筑贡献奖(人与建筑)

旨在表彰出色的建筑单体或群体设计,通过建筑本身及其赋予的空间功能,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甚至带动区域或城市整体人文发展,可以是新建、改建或修复的建筑项目。

 

社区营造奖(人与社区)

旨在表彰有规模的、对居民共同生活具有启发意义的营造活动,可以包含社区空间营造、社区环境治理与社群运营等社区实践。

 

生态友好奖(人与自然)

旨在表彰尊重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城市实际发展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设计实践/技术研究,包含生态修复、绿色建筑、城市景观等。

 

城市创新奖(人与城市活力)

旨在表彰在城市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上积极探索的、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项目,包含空间设计、公共艺术、城市事件等实体或非实体项目;或者积极寻求更好城市人居生活,为解决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等城市问题而做出创新探索的长效实践。



评奖范畴:


2020年7月1日-2023年3月31日内建成的、在中国境内的实体或非实体项目,包括建筑单体、景观空间、生态系统、社区营造、创新实践以及非实体的城市公共性事件和系统解决方案。



评奖维度:


人文 HUMANITY

贴近城市生活,尊重真实需求


公共 PUBLIC

促进公共生活的舒适与完整性,激发大众的参与,满足人们生活的尊严、平等与价值感


创新 INNOVATION

开拓未来的愿景,为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


美学 ESTHETICS

唤起丰富生活和文化的想象力,影响城市与市民的审美意识



评奖流程:


2023年4月-5月

评奖启动,提名团提名


2023年6月

初审团针对提名项目进行投票,评选出入围项目


2023年7月-9月

终审团针对入围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2023年9月

终审团终评会


2023年10月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成都


组委会:

主办方三联生活传媒代表


组委会主席:李鸿谷

组委会成员:贾冬婷/ 李伟/ 吴琪/ 曾焱



提名团:(按拼音首字母排列)

各领域代表人士


陈楸帆/ 陈文/ 崔灿灿/ 董功/ 董灏/ 段煜婷/ 何健翔/ 何勍/ 何哲/ 何志森/ 姜珺/ 姜宇辉/ 金秋野/ 雎安奇/李迪华/ 李涵/ 李虎/ 李伦/ 李翔宁/ 李晓鸿/ 李振华/梁琛/ 梁永安/ 龙瀛/ 刘珩/ 刘悦来/ 柳亦春/ 鲁安东/马泷/ 马寅/ 毛继鸿/ 毛尖/ 倪阳/ 聂荣庆/ 庞伟/ 宋壮壮/ 沈志军/ 苏丹/ 孙海霆/ 孙莉/ 孙倩/ 唐克扬/ 陶冶/ 童明/ 汪莎/ 王辉/ 王南/ 王子耕/ 吴洪亮/ 夏至/ 严飞/ 严明丹/ 闫士杰/ 姚东梅/ 易海贝/ 易立明/ 章明/ 赵元超/ 支文军/ 朱竞翔/ 朱小地/ 庄慎/ 张宇星/ 左靖/ btr



初审团:(按拼音首字母排列)

建筑及规划界权威专家


高世名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胡如珊 | 如恩设计研究室创始合伙人

李晓江 | 中国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李兴钢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刘家琨 |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马岩松 | MAD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孟建民 |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建国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志强 |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   锫 |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教授,耶鲁大学客座教授



终审团:

建筑及文化界权威专家


终审团主席

张永和 | 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MIT荣休教授


终审团成员

迪耶·萨迪奇(Deyan Sudjic)| 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名誉馆长

戴锦华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汪民安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项   飙 | 人类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周   榕 | 当代建筑及城市评论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李鸿谷 | 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三联人文城市

三联人文城市是三联生活传媒于2020年创立的内容品牌。

以第一届人文城市奖为起点,确立了奇数年举办人文城市奖、偶数年举办人文城市季的双年模式,希冀在中国城市化从量变到质变的节点上,推动公众启蒙,激发公众参与,促进未来中国城市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


2021年,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启动。

全球疫情背景下,以“重建联结” 为主题,来思考和回应社交隔离之后,如何回到人与人的交往和关联。


2022年,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季启动。

应对城市的数字化和公共空间的网络化趋势,设定主题为“跨越边界”。进一步探索了多元创新的形式和内容,试验性地激发新一代的建筑师、城市管理者及公众来参与人文城市的建构。


2023年,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启动。


如同种下一颗种子,人文城市奖及人文城市季孕育起一个以“人文城市”为IP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为起点,三联人文城市希冀联合更多元的参与者,共同培育人文城市共同体的生根发芽。


三联人文城市,以“人” 为尺度,

关注我们的城市与城市中的我们。



联络方式

官方公众号:@城市家City+

官方视频号:@城市家City+

官方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网站:http://city.lifeweek.com.cn/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法国房市全面亮红灯!还有哪些人买得起?当我们谈论已故艺术家时,我们会谈论什么?| 经济学人文化上海人在日本|“阔别”将近两年,当我再次重返上海重返公平:AACE督促美国各大学恢复哈佛案裁决中的择优录取中国药闻会客厅|慢性胃炎有哪些症状?常用药物有哪些?【房产】法国房市全面亮红灯!还有哪些人买得起?20余位学术名师:用人文大智慧感悟人生(上海交大人文艺术研修班)《奥本海默》:当我们仰望星空,我们在仰望什么【齐风猎作品】家是一本只有用心灵才能读懂的书「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人文艺术研修班第五期」招生简章当我们决定爱一个人时,我们在决定做这10件事|日签“精细化雕琢城市新空间,品质化建设焕新城市”2023“上海-东京”中日城市管理精细化研讨会顺利召开从书展集章谈起:当我们收藏“无用之物”时,我们在想什么?| 编辑部聊天室数学专业就业选择有哪些方向?同学们简历投递方向有哪些?当我们谈论出海本地化,我们在谈论什么?丨10年出海人分享当我们谈自我认知时,我们谈些什么?当我们在谈论2024年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吃货的任性, 偶尔为之还是OK的:Red‘s Eats, Wiscasset, Maine当漫游成为日常,重新发现我们的城市这些城市犯罪率居然这么高!美国最危险的10座城市有哪些?当我们亏损时,我们在想什么?红色日记 9.21-30疫情后的首个黄金周来了,让我们重新过出盛世的味道来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结果揭晓!当我们「审判」许知远时,我们在审判什么最美的遇见(1)此生难忘初教时来自第一三共,默沙东220亿美元引进3款ADC人文城市奖第二年,我们在期待什么?|三联人文城市奖特别报道绿林里有一条小溪(4)公共场所有哪些经常用的东西,其实很危险?!中国空间站第五批实验样品正展开研究 空间辐射暴露实验有哪些新发现?光棍康德对婚姻的总结:当我需要女人时,我养不起她们;当我养得起时,我不需要了。当我们说起神经网络的等变性,我们在谈论什么?公共场所有哪些经常用的东西,其实很危险2023 三联人文城市奖揭晓:西扎、都市实践、UAL等团队获奖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