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舱「芯」战事
座舱智能化,正在进入算力升级的新周期。
9月19日,全球首台AI汽车机器人极越01正式下线并开启预订,预售价25.99万元起。这款车型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中国本土车企首发搭载高通第四代座舱计算芯片(8295)。
相比于目前市场主流的高通8155平台,5纳米制程的8295,整体AI算力也达到了30TOPS(8155为8TOPS),并且GPU性能相比8155提升两倍,3D渲染能力提升3倍。
这意味着,在传统座舱智能化基础上,8295可以更好的支持多模态交互、电子外后视镜、AR-HUD、后座娱乐,同时,多余的算力还可以支持低阶辅助驾驶,比如支持舱泊一体功能。
而对于成本敏感的车型,高通第四代平台还提供8255芯片作为可选项。两颗芯片,大体上各项参数都差不多,某些参数8255更强,而有的参数则是8295更强一些。
同时,头部座舱系统供应商也已经整装待发。10月20日,德赛西威宣布,搭载高通8255芯片的G9SH(高性能座舱域控平台)正式发布。
按照该公司的说法,相比于成本更高的8295,8255同样具备高算力、可迭代,多样化生态融合等特点,可向汽车制造商提供兼具高性能和成本优势的解决方案。
同时,G9SH智能座舱域控平台围绕芯片与算法深度开发,集成了德赛西威全栈自研的泊车、投影及外置功放等智能软件算法,支持沉浸式车内游戏以及舱泊一体等智驾功能。
目前,德赛西威是高通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座舱系统Tier1合作伙伴,8155平台域控制器出货量也排名前列。此前,德赛西威和高通基于骁龙8295共同打造了第四代旗舰级智能座舱,也将在2024年第一季度量产。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包括吉利、极氪、理想、零跑、蔚来、小米、小鹏等多家中国车企已经计划或即将量产搭载8295平台。同时,部分中低配车型或将启用8255平台。
不过,对于市场来说,可选项也在增多。毕竟对于车企来说,既要满足不同价位车型的成本差异化,同时也需要在市场同质化的背景下,在同等性能的前提下,储备差异化的平台方案。
本周,亿咖通科技宣布,吉利与奔驰的合资品牌Smart将成为全球率先搭载AMD V2000芯片的智能纯电汽车品牌,而目前特斯拉MCU3搭载的是AMD上一代的V1000系列芯片。
这是继英特尔之后,基于X86架构芯片在汽车行业的又一次巅峰时刻。官方介绍,V2000处理器系列基于突破性的 “Zen 2” x86核心架构,基于7nm制程工艺和优化的高性能Radeon显卡。
而亿咖通除了马卡鲁(ECARX Makalu)计算平台,另一个名为安托拉·计算平台则是搭载芯擎科技的7nm国产高性能座舱SoC,可提供100K DMIPS的算力和900G FLOPS的图形渲染能力,集成了高性能可编程NPU。
从目前的性能指标来看,安托拉和马卡鲁两个计算平台分别对标高通8155、8295,甚至在一些参数上,还有领先的优势。
其中,今年开始,“龍鹰一号”也将陆续在红旗、吉利等多款车型量产上车。此外,芯擎科技也完成了包括东软、德赛西威、博世、LG、亿咖通等座舱赛道龙头企业在内的合作落地。
芯擎科技董事兼CEO汪凯表示,今年将有几十万片“龍鷹一号”芯片交付客户。此外,公司正在研发的产品包括下一代智能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和车载中央处理器芯片。
随着高算力芯片的持续推出,智能座舱的域控架构规模化落地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带动相关系统供应商持续收益。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6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中控娱乐系统交付856.13万辆,前装标配渗透率已经超过90%,达到92.13%。
其中,座舱域控制器标配交付117.67万辆,同比增长67.98%(前装搭载率突破10%,达到12.66%),成为未来几年的主要增量市场;同时,舱泊一体、舱驾一体等多种形态开始落地。
在车企端,目前,蔚来、小鹏、理想等少数新势力,已经完成了软件自研、硬件设计+代工的模式。不过,对于大部分车企来说,由于品牌、车型及平台化项目较多,第三方供应商仍有巨大的软硬件增量机会。
同时,座舱域控制器的竞争,也已经从早期的纯硬件设计(包括OS、BSP、中间件等底软开发),逐步延伸至芯片(自研)、多模态人机交互、上层融合功能开发等更多高价值业务新周期。
比如,作为国内最早实现第一代座舱域控架构系统交付的供应商之一,东软集团的智能座舱平台出货量已经达到百万台以上的规模,客户包括吉利、红旗、奇瑞等。今年,该公司也首发量产高通第四代智能座舱平台。
此外,东软C⁵整车人机交互平台,以东软智能车载软件为核心,可插拔硬件设计为载体,基于灵活的软硬件架构设计,依托软件高复用、高融合的特性,能够从底层解决智能化统筹总控和各单元数据的传输和链接,实现数据定义场景、立体安全防护、用户体验焕新。
在硬件方面,通过模块化可重组、可插拔架构,实现平台算力灵活伸缩,大大缩短硬件迭代周期,帮助车企客户节约开发成本。
同时,凭借东软在软件领域的丰富开发经验,围绕SOA架构(自主研发虚拟化技术),支持集成AVM、AR导航、DMS、OMS等高算力算法,支持丰富的云服务,可集成丰富车载应用生态。
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持续获得比亚迪、吉利、长安、一汽、上汽、长城、零跑、奥迪等众多车厂的定点订单,整体出货量持续提升,并在中国车厂出海的车载量产业务(全球导航OneCoreGo®)方面也持续放量。
此外,博泰车联网基于8295打造全新一代擎感智能座舱平台,面向下一代SOA架构、驾舱一体以及基于中央控制器的多域融合等产品,预计2024年搭载全新车型量产落地。
此前,博泰基于高通8155的智能座舱域控系统解决方案已获得十余款车型项目的定点量产,包括东风岚图、哪吒、以及一家国内头部民营汽车企业与两家海外汽车制造商。
在软件部分,博泰自主研发了业内领先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擎AI、车联网操作系统—擎OS、智能云平台交互系统—擎CLOUD、智能地图交互系统—擎MAP,以及擎Vehicle-data。
接下来三年内,智能座舱的搭载量还将持续保持上升的态势,并且逐步向中低端车型渗透。与此同时,在成本、功能需求等要求下,车企对于智能座舱芯片的使用将呈现多元化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智能座舱进入了关键的计算平台“替换升级”和“降本增效”的叠加周期。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这将是中国本土智能座舱产业链企业的绝佳“窗口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