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问题上,不能放弃消费者主权公众号新闻2023-10-26 14:10文丨漫天雪今天看到“菁城子”老师写的一篇文章《小学生必须对老师鞠躬,这很没必要》(见次条)。文中说,现在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要求学生见任何老师的第一面,应当鞠躬,上下课、点名、课上发言、与老师交谈,都应起立。他还举了一个自家孩子的例子:“我家孩子所在的小学,学生每天早晨进校,都得向校门口的老师行鞠躬礼,进校学生实在太多,以至于需要排队鞠躬,再鱼贯入校”。“鞠躬要深弯腰,如果随便敷衍,很可能被揪回来行礼。”菁城子老师批评这种做法,认为这不仅毫无必要——师生人格是平等的,而不应该存在这种尊卑等级——而且会培养孩子们的卑顺意识,消灭孩子们的个性化和独立人格,培养学生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伪。这些年校园里的规矩日渐增多,并不是什么好现象。完全同意菁城子老师的观点。我还想“借题发挥”一阵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家长或者受教者本人,向学校和老师购买教育服务。家长花钱了,是消费者;学校,以及它的员工——教师,是供给者。双方是平等互惠的交换关系。教师提供教育服务,家长付钱给他,天经地义;教得不好,家长不给他金钱投票,天经地义;学校这家供给者和它的员工尊重消费者,天经地义。所以真要谈尊重,教师首先应当尊重学生,要不是他们的家长有这样的需求,连教师这个职业都不会有;要不是家长付费,他就没有工资可拿。尊师重教的传统挺好的,但那是对知识精英群体发自内心的一种敬仰,对教给自己知识和技能的老师的一种谦卑和自愿的听从,因为这样做对自己是有利的。而不是强制性地要求“尊重”。那玩意能叫尊重吗?那只是慑于淫威不得不低头而已,学生不会信,老师他自己信吗?强制的“尊重”,结果没别的,只会增加孩子们的憎恶和蔑视,培养的是孩子们道德上的虚伪,未来只会更加鄙薄这个群体。一种商品和服务,有需求就有供给。学校就像市场上所有的企业,都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存在的。教师这个职业,跟所有职业一样,是劳动分工的结果,它一点都不特殊,既不高尚也不卑贱。凡是通过诚实服务造福消费者的人,都值得尊重。教师并不是什么灵魂工程师、蜡烛、春蚕、园丁,它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职业的一种,他没那么大的能耐可以“修理灵魂”。把各种道德符号加诸其身,不过是一种PUA术,把这些人架在火上烤——你看你都快成神了,再谈钱不就俗了吗?这种道德绑架的做法,才是对教师的最大不尊重,其实就是想把他们当奴隶,只准工作和奉献,不准谈钱。再说,老师千千万,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值得尊重。我就完全不尊重我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因为他有暴力倾向,恃强凌弱打遍我们班所有男生。尊重必须是自己通过行动赢得的,一个人因为是某种职业就要求别人尊重,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家长和学生是消费者,学校和教师是供给者;老师就是一种职业分工,一点都不特殊,没必要也不应该强行要求别人的尊重。都把这个关系摆正了捋顺了,才不会拧巴。要求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把这个场景换一下,你马上就发现其中的荒谬。你到饭店吃饭,会对着服务员一通鞠躬才能进去吗?你去理发店,会对着托尼老师90°鞠躬,否则就不给你理吗?你去商场,门口是一排小姐姐向你鞠躬,欢迎光临,生怕你不光临。你去k歌洗脚,“二楼贵宾五位”,鞠躬如捣蒜,恨不得把你叫爷。马云为我们提供了如此便利的生活和超低的物价,你见哪个消费者给他鞠一个躬吗?不但不会,反而会骂他做得不够好,有些人甚至还要把他挂路灯。为啥?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就是“爷”,谁不把消费者伺候好了,谁就是死路一条。想想看,如果是私立学校,出台这样的规定的结局是什么?它活不过明天的。再说了,如果真是私立的,它是绝对不会出台这种规定的。私立学校,最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他们清楚地知道到底谁在养活他们。为什么到了学校就成这副模样了?因为学校是公办的,老师的工资不是你发的,而是财政给发的——尽管那也是你纳税的,他们是最大的公务员群体。既然是公立的,那么这些公有财产的代管人,就可以在这些公有财产上设立规则,你不按它的规矩办,它就不让你用;而且到处都是公立的,到哪儿都一样,你没得选。既然他的工资不是直接来源于你,你决定不了人家任何东西,人家何必尊重你呢?这时候消费者主权就被篡夺了。公立教育的消费者是谁呢?是政府。谁给钱谁就是爷,那学校当然要听国家的。所以其目标本来就不是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而是满足国家的需求,那就是培养顺从、忠诚、对权威言听计从的棋子,说得好听点,就是培养国家需要的栋梁,永远只有工具意义,唯独把孩子不当成一个人。因此建立一种等级分明、尊卑有序、服从命令的秩序,就是其必要的手段。谁是消费者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因为正是消费者决定了谁来生产、生产什么、怎么生产和以什么样的质量生产。市场经济,就是消费者权主权的制度。而公办的东西,“消费者”是国家,所以就听从国家的命令,无视真正的消费者的需求。改开之前,人们一切东西都凭票供应。要搞到某种票证,你必须与权力靠拢,奴颜婢膝;搞到了拿去供销社买东西,你也不一定能买到,因为卖不卖又不影响人家一毛钱收入。所以何止是给人家鞠躬,恨不得叫人家一声爷,人家还带理不理。把这个过程代入公立学校,是一模一样的。为了让你孩子上公立学校,求人送礼托关系;上了,继续求人送礼托关系;不但孩子见了老师要毕恭毕敬,你见了老师也得点头哈腰。所以,民众天天呼吁公立学校,把私立学校视为洪水猛兽,其实就是放弃自己的消费者主权,将其交给一个主宰一切的中央计划机构来管理,把所有学校都变成“教育供销社”,那么结局必然就是这样。公办的东西质次价高,教育医疗也不例外。人,总要为自己的观念买单。而老师这个群体,同样是推动公立教育的关键力量。并不能把对老师进行道德绑架纯粹归结于上面的力量,“管制俘获”理论在这里也是适用的。当一个群体在权力的保护下获得了垄断利益的时候,他们就被管制俘获了,成了管制的热情支持者,因为这样做可以依靠权力的力量排除竞争,让他们独享垄断收益。每个行业都是如此。企业会呼吁加强管制,提高准入标准,借助权力将竞争者排除出局。教师是最大的公务员团体,他们自己其实也乐意被架上“道德高地”。中国虽然没有教师工会,但是教师就是一个庞大的利益共同体,他们有维护自己的权威、地位和收入的最强大动力。严格的学校审批条件和教师资格准入标准,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由此可以实现“道德物质双丰收”。所以公立学校的老师,是阻挠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最大力量,就像国企员工是阻挠国企改革的最大力量一样。越是那些差劲的老师,越是阻挠教育改革,因为一旦市场化了,消费者会端掉他们的饭碗。因此现在要推进教育市场化的改革,首要的就是要改变民众的观念,让人们认识到,多一种选择,总是好事,对自己有利,不能放弃自己的消费者主权任人摆布;其次,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教育事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这将为消费者提供多元的选择,打破利益的藩篱,同时释放巨大的市场活力,安排无数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第三,减少国家对教育的税金资助,这是一种逆向的再分配,是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支付,是穷人向富人的转移支付;也正是这种补贴,让公立学校取得了不公平的地位,挤压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第四,把教育的权利还给家庭,回归教育的本质。人们需要教育服务,并不能得出教育必须由国家垄断提供、且“义务教育”这一结论。教育是家庭的事,是每个人自己的事。题图:Nikolo Balkanski上一篇:这样的国家,经济能好吗?《货币与信用理论》精读一、核心目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并不区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这个问题上,凯恩斯学派的处理方式明显是分裂的,即使是芝加哥学派,把这个问题区分为价格理论和货币理论,同样是出现了一些逻辑矛盾。所以有必要对奥地利学派,尤其是米塞斯对于货币的认识系统学习梳理一下。这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我的一块不足。所以这次重新解读一遍米塞斯的《货币与信用理论》,是一个再次重新回炉的过程,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精读,一起精进。二、精读方式1、按照精读讲义能够出版的要求打磨稿件,初步计划是50讲,每讲4000字左右。2、视频:初步计划每一讲解决三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做成一个短视频3、音频:此前马骏老师解读过《货币与信用理论》这本书,音频以赠送的形式送给购买本书讲解的读者。4、讲义:讲义会以文字形式放在小鹅通上5、直播:收集问题,集中答疑直播,初步计划一周一次6、社群:主要是微信群交流三、更新时间每周更新一讲,50周50讲。7月23日(周天)开始更新,如遇困难则顺延。四、适合人群有一定经济学基础,对货币及其相关理论和问题感兴趣,有志于做深入学习和探讨的人。五、优惠办法1、超值赠送:* 董子云老师带你精读许尔斯曼的《货币生产的伦理》* 马骏老师带你精读米塞斯《货币与信用理论》* 李兴宏老师带你精读赫伯纳《纯时间偏好利息理论》(以上三门课程均与货币有关,音频+讲义形式,在新的课程内打包赠送,购买即可学习)2、学员优惠:凡是购买过一课经济学课程的同学,均可获得100元优惠券。扫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加入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