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房价,将再次让你大吃一惊!
作为人们生活和投资的关键领域,房地产的价格波动和政策调整一直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弦。
最近,央行降低了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并实施了认房不认贷政策,这引发了房地产市场的重大变化和广泛讨论。
那么,房地产市场隐藏了哪些规律和未来趋势呢?我们是否正处于一场大调整的前夜?未来一年的房价会有怎样的变化?
专家预测,2024年的房价可能会出乎意料,建议大家做好应对“退潮”的准备。
一、政策变革,房价仍下行
2023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对住房信贷政策进行了调整。
对于购房者来说,第一套商品房的首付比例不低于20%,第二套商品房不低于30%。同时,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也有所上调。
这一政策被认为是近年来最大的降息措施,旨在支持刚性需求、缓解库存压力、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此外,自2023年9月1日起,国家实施了认房不认贷政策,即已有住房且无贷款记录的家庭,在购买第二套商品房时可按第一套商品房贷款标准执行。
这一政策有助于提高购买力,增加交易活动,缓解供需矛盾。
尽管这两项政策在短期内刺激了市场,一些城市出现了抢购现象,但从长远来看,它们并未改变市场的基本面。
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着供应过剩、库存高企、去杠杆压力和金融风险等多重问题。政策文件也明确指出,各地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调控,不会放松对楼市的控制。
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房价仍处于下行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8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15个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环比上涨,而55个城市的价格下跌或持平;与去年同期相比,18个城市上涨,52个城市下跌或持平。
2、专家观点:国内房地产存量严重,14亿人或无法居住
房价下跌的根本原因是国内房地产存量严重过剩。
根据经济学家任泽平在《中国住房库存计算:过剩或短缺》报告中指出,截至2018年底,中国城市存量房地产多达3.11亿套,远远超过1978年的3100万套,增长了9倍之多。
如果以每套房住3人计算,这3.11亿套房子足以容纳9.33亿人,而中国城市常住人口不到8亿。
可见,房屋资源的过剩问题在2018年就已经显现,而房地产业继续增长使得这一问题日益严重。
这还没有考虑到其他类型的房地产,如小产权房、闲置房、商业房和办公室等。
据有关机构估计,中国总建筑面积约为700亿平方米,其中约有1/4的房屋处于闲置状态。根据中国人均住房面积约为35平方米的标准,这些“空置”房屋足够容纳2亿人。
这些空置房屋不仅浪费了宝贵资源,还引发了市场担忧和不安。高空置率意味着供需不平衡和房价压力,同时也意味着资金的闲置、低回报率和金融风险。
专家认为,中国目前的住房过剩主要是由于过去十年的高速建设和投机所致,而不是人口老龄化或生育率下降等结构性因素引起的。
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政策收紧、去杠杆化、金融风险防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住房过剩问题将逐渐显现,并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3、从2024年开始,房价可能会出人意料
在这种背景下,明年的房价可能会出人意料。专家们预测,从2024年开始,可能会迎来“退潮”期。这一观点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首先,从供应角度来看,土地供应紧张、建设成本上升、环境保护限制等因素,未来新建和竣工面积将减少。
根据中原房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2023年1月至8月,全国40个主要城市的新建建筑面积同比下降11.7%,竣工面积同比下降8.4%。这意味着未来住房供应将减少,对房价形成一定支撑。
其次,从需求方面来看,人口增长放缓、城市化率提高、收入增长减缓、购房意愿下降等因素将导致未来住房需求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1月至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9.2%,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6.4%。
这表明市场的购买力和消费信心都在下降,对房价造成了一定压力。
最后,从金融角度来看,房地产融资将受到限制,因为央行的货币政策稳定中性,银行信贷政策收紧,房地产金融监管加强,资本市场波动。
根据央行数据,2023年1月至8月,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5%,低于去年同期的15.2%;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6%,低于去年同期的8.2%。
这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来源和流动性都在下降,对房价产生了一定影响。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未来房价走势将受到供需和金融的共同影响。供给方面,由于新建工程和竣工面积的减少,住房供应将减少,对房价形成一定支撑。
需求方面,由于人口增长放缓、城市化率提高、收入增长减缓、购房意愿下降等因素,住房需求也会减少,对房价造成一定压力。
金融方面,由于货币政策稳定中性、信贷政策收紧、金融监管加强、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房地产融资也将受到限制,对房价产生一定影响。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这只是对明年房价走势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权威机构或专家的意见。房地产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走势。
因此,在购买或投资房地产时,请务必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实际需求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同时要注意风险防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