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鸡娃不如鸡自己:我的中产父母自己读硕士去了

鸡娃不如鸡自己:我的中产父母自己读硕士去了

公众号新闻

今年9月,40多岁的重庆人麦地,拿到了香港都会大学环保研究理学硕士的offer,他心里既有惊喜,也有担忧。

人到中年,再拾起书本,继而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立足,像是一条通关打怪之路。这并非坦途,身处其中,麦地难免会怀疑、反复掂量。


进了新生群,麦地才发现,原来跟自己一样的中年人不在少数,其中大多是中年女性,来自广东、福建等地。同学们戏称,这个环保研究专业,都成宝妈专业了。


这些远赴香港的中年人,当然不只是为了自我提升,更是为了家中的孩子。就像麦地这样,他选择换一种方式,给两个小孩的未来教育铺路。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奔赴了一条“鸡娃不如鸡自己”的赛道。

女儿今年高一了,麦地必须作出选择。


他在重庆经营着一家内容服务公司,大女儿就读于当地一所公立学校的国际部。尽管有出外读书的打算,但麦地衡量了一下家里的经济状况,与欧美国家相比,香港的花费会稍低,所以,他把目标定在了香港。


《小舍得》剧照


随后,他从小红书上刷到不少中介的帖子,介绍了去香港的好处,其中包括大学本地生学费优惠的情况。麦地告诉南风窗记者,综合考虑一番,他决定,不如自己先到香港进修,拿到临时身份证,然后再接两个小孩过去。


麦地是70年代生人,成长在一个小乡村,随后通过努力一步步走到县城和大城市,读完大专,出来工作后,他通过函授的方式,完成本科学习,拿到了毕业证。


对比起身边的同龄人,他的学历不算差,但是在申请硕士的路上,选择面依然很窄。他告诉我们:“我只有大专函授的本科单证,英语基础不太好,年龄也比较大,可以选择的科目不多。”


结合其多年的媒体工作经历,最初他申请的是香港都会大学的创意与写作专业,这个专业学费低,只要10万港币,是他的第一选择,但是却没有通过。


赶在秋季入学前,他换了一个学费更高、一年需要18万港币的专业——环保研究理学硕士,最终,在2023年9月份,他成功拿到录取通知书。


加进新生群后,麦地发现,不少同学都是为了孩子来读书的妈妈。群体众多,他们也把这个专业戏称为“宝妈专业”,其中很多来自广东、福建等省份。


从网络上不少用户发布的帖子来看,香港都会大学是不少父母进修的首选。


香港都会大学 /  图源:香港都会大学官方微博


这所位于香港九龙城何文田的学校,是香港八大以外唯一的公立大学,像工商管理、环保研究等专业不仅不需要雅思成绩,而且用中文授课,申请难度较低。


对另一名港漂妈妈Lilian来说,她最初并没有要到外地读书的念头。她有多年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经验,小孩也在国际学校就读,一家三口生活安稳平顺。


直到有一次,一位新加坡好朋友跟她聊天,提到孩子在那边读书的经历,她听得心动了。


两家人的小孩,年龄只相差半个月,经历比较相似。朋友提到,新加坡的教育比较国际化,而且压力不那么大,这些跟她在北京感受到的压力有明显的差别。


Lilian对我们表示:“我们其实崇尚快乐教育,不希望给小孩太多压力,虽然学校老师也不错,但是整个大环境驱使人变得越来越卷。”


而且,在北京生活多年的Lilian,北京户口一直没有拿到,这样最后可能无法参加北京高考。


在这种情况下,小孩的升学机会有限,他们必须在两个年龄段作出选择,转回原籍:一次是五年级,一次是初二。


Lilian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女儿插班的思考  / 受访者供图


原本只想按部就班回原籍的Lilian,听说了朋友的经历后,也希望改变教育环境。她先是报名了新加坡学校的考试,当地规定,学生如果能通过考试入学,家长可以以陪读签证的方式留下。


在基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女儿的考试没有通过,“也许是巧合,要是真的通过了我现在走的是另一条路了。”


失去了新加坡的机会后,她跟自己的香港保险代理人聊天时得知,香港也是一个选择。于是,她找到了合适的中介,花了九万块钱,在2022年拿到了香港都会大学MBA专业的offer。

如今,经过接近一年的授课,Lilian将要拿到毕业证书了。


在她拿到临时身份证后,就开始考虑小孩的转学事情,并打听了不少学校的插班情况,今年9月份,女儿也来到了香港插班小学就读。


从北京来到香港,最初,女儿表现出不习惯,“不想上学”,她仔细问了女儿原因,发现语言确实是一个阻碍,即使学校的老师有给小孩准备翻译,而学校里的一切都是全新的。


《小舍得》剧照


好在,女儿适应过程也很快,Lilian发现香港的家校交流方式很特别,“这里没有各种家长群、通知群,孩子自己的作业会记录在手册里,老师会阶段性地写下评语和签字,更强调孩子独立完成,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这里很多小孩四年级以上就自己独立上学了,有一个原因是香港的学校离家里不会太远,大家都是独立地排队坐校巴,让小孩自己完成上下学,所以家长有家长的生活,孩子有自己的学习,大家相互不影响。”


在一个多月的插班生活里,女儿的适应能力也让Lilian惊讶,“她现在已经能听懂广东话了,语言天赋比我想的还要好。”


她告诉我们,在香港生活说不清是谁依赖谁,他们互相都在学习、适应这座城市,她也认可香港的教育理念,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像小升初的成绩,由三次考试取平均分,更科学,不会一考定终生。”


“女儿从未提过回去北京的事,所以我想,内心里她已经做出了选择。”


Lilian因为小孩还小就意识到“拿身份”的重要性,较早实现了过渡。而更多的家长是即使有这个念头,也仍然在观望。因为,留给家长们的现实问题,相当复杂。


Lilian较早意识到了“拿身份”的重要性  /  受访者供图


拿到offer以后,麦地最大的忐忑在于:“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在重庆的公司业务进入正轨,他得以前去香港,灵活上课。但是,首先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租房。他向南风窗记者介绍到:“我看了一下,房租最便宜也要一万左右,一年的开支也要十多万,没有租房不行,申请不了受养人签证。”


更复杂的问题在于续签。在香港进修的续签模式是2+3+3,除了第一个两年,后续续签需要有工作签证,“万一断签了怎么办?小孩也读不了书,这是我们这个群体最担忧的问题。”


顺利拿到硕士资格,只是漫漫长路第一关。


对于父母们来说,去香港读硕士,有的是为了孩子的境外升学,有的则考虑获得永居身份后,让孩子参加内地的港澳联考,以较低的分数考回内地高校。


有小红书用户称,这个赛道比较适合“普娃”,“能给家里的普娃铺铺路,让他不用在高考的路上孤军奋战。”


到了香港,未来做什么工作?麦地做了一番调查。

“像我们这个群体,有一个就业趋势是,去保险公司应聘,卖保险,他们会保证解决续签问题,但是要完成什么业绩、达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我想这也是不容易的。”


《小别离》剧照


他同时也在考虑,能否继续进修读博士,“为了继续走下去,可能也会逼着自己再继续读下去”。


选择去香港读书,他跟女儿有过一次聊天,“现在其实很感谢我的大女儿,虽然当初是为了她申请的研究生,反过来想,如果不是这个机会,我也不可能在这个年纪去读一年书,扩充我的见闻。”


麦地对南风窗记者说:“像我身边都是40多岁、接近50岁的人,他们都在规划退休生活和躺平了,小孩读书也就顺其自然,我这个年纪还能接受新鲜事物,其实挺不容易的。”


关于毕业后留港的计划,一开始Lilian计划的是做自媒体或者创业,现在经过这一年的经历,她又有了新的打算,“我想试试找工作,现在内地到香港开分公司的企业很多,我更懂内地的交流方式。不确定能不能找到,但是想先迈出这一步。”


对于这些初来乍到的中年家长来说,未来充满了不确定,这条路注定艰难。


《小舍得》剧照


暂时还没有完整的数据统计,这群到香港读书的父母群体有多大,目前来看依然是小众选择。


疫情后,香港增加了吸纳人才的步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比如2023年开放的——申请手续较为简单、而且最受关注的“高才通”计划,面向三类特定条件的人群开放,其中条件之一、“毕业于世界百强大学”的门槛相对较低,只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申请成功率相当高。


截至今年五月底的数据,相关入境计划共有8.4万宗申请,批出数量为4.9万宗,政府官员表示:“计划受外地人才欢迎的程度,远超当局预期”。


社交媒体上,活跃的中介也在催化这股热潮。不少到港读书的父母都有提到,他们最初是看到小红书平台上的帖子,萌生了这个念头。


但是,中介往往会“简化”流程,难题避而不谈。比如,永居身份需要经历数次续签,每次续签都要经历租房审查、工作签证等审核,这些中介往往会有意无意忽略掉。最后,只剩下一句句直接而吸引力极强的话语:“现在进修绝对是红利期,性价比最高”“一切都要未雨绸缪,规划要趁早”“错过了这波福利,下次不知道又会是何时了”。


回想起最初被中介的帖子吸引,麦地能感觉到一丝“掉到坑里”的况味。“中介只告诉你红利,却避而不谈背后的成本、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光是租房成本这一项其实就不低。”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有人说香港是天堂,有人说是地狱。有人说好不容易给孩子换了一条赛道,结果又走上了更卷的道路。如果你觉得这条路值得,那就去拼杀。”


Lilian也提到,在社交媒体平台,中介们那一套话术翻来覆去,“我不刷这些,我更喜欢在上面分享自己真实的经历。”


Lilian在香港街头/受访者供图


她此前接受采访的内容也曾经被中介提到放到帖子里,“我有尝试过投诉,但没有成功。”


为了申请到香港读书的资格,也有中介表示,能承诺提供虚假的成绩,帮忙通过面试的选项。但 Lilian认为没必要冒这个险,“在香港生活,遵守规则是很重要的事情,不要想着做得不偿失的事。”


新的生活正在展开,这些“港漂”的中年父母,最终是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新的未来。

本文系授权发布, From 南风窗,微信号:SouthReviews。关注它,能让你听到更多真话,多一分对世界的理解。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中元节拜鬼神--调寄《定風波》解析火热的香港移民和留学——40岁的我去香港读硕士了 港村生活大分享北上广的中产有点惨,鸡娃的尽头可能是临时工Woody Allen\'s World and the Audience\'s Reality黄春菊,平平淡淡76岁阿诺史瓦辛格精壮身材走样 嫌弃自己:真的好糟无AP无硬核竞赛进哈佛,牛娃妈妈首次公布申请细节:我靠的是“鸡自己”窒息!36岁副高博士去某院面试,竟被群嘲:这年纪了还没个高分SCI!?MIT中国博士去世!北大学霸死因成谜,自杀还是实验室爆炸?文学城管理层与技术人员年入百万的深圳中产父母,养不起一个留学娃?国际法学院 2024年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细则致自己:永远不要活得像个落难者超40万一年!英国中产父母大声哀嚎:学费涨到快崩溃了……不再鸡娃,中产父母自己跑去香港读硕士博士去三流高校后的认识误区: 我的论文比老教师多, 我比他们厉害!中产父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娃长大后远不如自己今日实习|Google数据科学家实习项目开启,在读硕士可申请!我身边中产的鸡娃方向都变了!终于明白:鸡娃到最后,真不如鸡自己……去香港读研的中产妈妈:通过鸡自己,帮孩子摆脱高考内卷....🤥假如碰到小时候的自己:76岁史瓦辛格精壮身材走样,嫌弃自己:真的好糟!跟风卷夏校,12天花9万,中产父母交了多少“智商税”?中产父母“鸡娃”天花板:把自己“鸡”到海外读博鸡娃不能保证娃成功,但有这两项本事,娃一定活得不错加了30个家长群,准备500万留学?这届中产父母焦虑起来太吓人了!去了英国才知道,喝水会秃头;去了夏威夷才知道,女人不穿bra;去了珠峰才知道,路标是尸体...教资报考人数过千万,为何还要引导"双一流"硕士去当老师?Angelababy家长群曝光背后,是多少被逼疯的中产父母Angelababy微信群曝光背后,是多少被逼疯的中产父母中国家长,鸡娃还不如鸡自己《破晓东方》张嘉益、刘涛、李泽锋/迟浩田上将后来升为国防部长放弃百万年薪去香港读“一年水硕”,深圳妈大实话:鸡自己给娃换条教育赛道…重磅丨大湾区家长看过来:中产父母国际教育难题,这次我们帮你一站解决!鸡娃号主自己会鸡娃吗?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