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产父母“鸡娃”天花板:把自己“鸡”到海外读博

中产父母“鸡娃”天花板:把自己“鸡”到海外读博

社会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这些年,“鸡娃不如鸡自己”的论调很流行,网上冒出不少爹妈“鸡”自己的典范。比如:辅导孩子做作业,自己考出教师资格证;陪孩子练琴,自己完成钢琴等级考试;还有重回校园提升自己学历的……

我见过鸡娃最狠的一批猛人,是为了给下一代彻底换一个成长环境,把自己“鸡”到国外求学的家长。


他们通常有以下特征:

1.有应试教育的天分,曾通过读书升学获得体面工作、阶层上升等;

2.家境一般,无法投资移民或自费出国读书;

3.强烈渴望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环境,但经济实力又不允许。


于是,他们开始鸡自己,在30多岁的“高龄”,把自己“鸡”到拿着奖学金到海外深造。以下是这样两个人的经历。



文|静思

编辑|王海燕


安楠,34岁,电子工程博士,来美6年

“读书和考试的苦,就让我来吃吧”

2018年,刚过完30岁生日不久的我和老婆落地美国纽约肯尼迪机场,我来读书,她以伴侣身份以陪读。那时候,距离我们产生出国念头,刚好两年。

我和老婆都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从各自的老家考到大城市,一路求学、找工作、攒积蓄,在两边父母的帮助下贷款买下上海的房子。

在上海,我和老婆分别在一家科研机构和一家世界五百强外企工作,如果按部就班走下去,我们应该会成为媒体上定义的中产家庭:生个孩子、父母帮忙带娃、我俩“醉心”工作、攒钱再贷款,换学区房、鸡娃……

但发生了两件事情,改变了我们原本该走的路径。


《小舍得》剧照

第一,我的职业遇到了危机。

在科研院所工作,想晋升,除了论资排辈外,学历很重要。当时我老板五十多岁,因为年代原因,只靠大学本科学历,就成为了正高级研究员。但到了我们这一代,要得到这一职称,起码需要博士学历+足够的项目经验+海外镀金1-2年+十几年的“熬”。

我是硕士毕业,想报考本单位的博士生,但招生名额有限制,能否录取,除了成绩(科研院所实在不缺考试人才),你的上司是否支持你、愿意帮你争取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我的老板并不想帮我,这意味着我拿不到博士学历,在本单位的职业天花板会相当低。

我向老婆抱怨没能拿到当年的博士生名额时,她说了一句:都是读博,为啥一定要读这个“土博”?咱们可以去海外读啊!


《人世间》剧照

她在外企工作,同事里不乏“海归”,受环境影响,自然而然就说出了这句话。其实她只是随口一提,我心里却泛起了涟漪,也许真的可以试试读个“洋博”?

但当时考虑到,我俩已经在上海买房、工作稳定、都是独生子女,申海外博不一定能成功,即使成功,读博也至少要五六年,于是出国这件事仅限于在我脑子里转了转,我们并没有付诸行动。

但有了孩子后,另一件事让我下定了决心,那就是想到我堂姐因为鸡娃,把孩子鸡成了重度抑郁。

堂姐和我一样,也是出生于小地方,通过学习改变了命运。学生时代的她成绩好、心气也高,通过读书、工作、结婚、生子,成了一名北京顺义妈妈。我那时没有孩子,对补习班、兴趣班、育儿知识不甚了解,但每每和堂姐聊天、或者听父母说起她,永远都是堂姐的女儿多优秀,比如三岁就开始学英文、四岁会背几十首古诗、五岁开始学小提琴和围棋、六岁入学前已经熟记乘法口诀表……

《陪你一起长大》剧照

总之,小侄女成了一个缩小版的堂姐,属于“别人家的孩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学期间一直闪闪发光的小侄女,到了中学,突然之间不仅成绩稳步下滑,而且打心眼里厌恶学习。

一开始堂姐以为是准青春期的叛逆作祟,但后来小侄女开始用小刀划自己胳膊自残、和父母吵架时一度要从窗台跳楼。堂姐才意识到,女儿心理有问题。跑了几家医院后,被诊断出重度抑郁,医生建议服药、休学。

这件事不仅击垮了侄女和堂姐,也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算是有应试天赋的人,捱过了高考、考研的苦,但我的孩子能捱过吗?我能控制自己,不给孩子过重的学业压力吗?

回想起来,我见到的侄女,从童年开始就像一个职场人,朝九晚五,周末和节假日辗转于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听堂姐说,他们全家暑假去旅行,她都会准备一个专门的行李箱,用来放女儿路上要读的书、做的卷子、背的单词,还有不离身的小提琴。

虽然我的童年,也为学习吃了不少苦,但至少还可以爬树、掏鸟窝、和同学打架、偷菜,但我的孩子能拥有这样的童年吗?

《陪你一起长大》剧照

侄女的抑郁症在休学两年后有所好转,后来考了一所二本学校,毕业后去英国读了硕士。无论如何,旁观堂姐家的教育,让我下定了决心要去国外读书。

但我和老婆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上海的房子首付已掏空我们自己和双方父母的积蓄,我们已经没有经济实力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去海外读硕士,而且我又希望能够留在国外,让孩子在国外的教育环境下长大,至少小的时候轻松一些。

于是我和老婆决定“一步到位”,申请美国的博士项目。我们的考虑是,一方面美国好学校多,申请成功的概率大一些;另一方面,读博的时间长,更容易找工作,更方便我们这样的人留下来拿身份。

于是,从2016年底开始,我一边上班、一边准备托福和GRE考试,周末和节假日都泡在图书馆。考了两次托福、两次GRE,分数达标后我开始查学校、写文书、联系教授询问是否招博士生。完全没有申请经验的我,第一年只投了5所学校,惨遭全拒。

第二年,我和老婆衡量了一下家里的经济状况后,我辞掉了工作,开始全力申请。在三刷托福、查找了上百所高校、写了20所学校的申请文书、给上百位教授发邮件、获得了5所高校的面试后,我拿到了4所美国高校的录取,选择了排名最高的一所学校(中国学生还是难逃排名的诱惑)

《初来乍到》剧照

现在,我已经博士毕业,在美找到了工作。孩子今年读小学、老二正在老婆肚子里等待出生。作为一代移民,这期间吃的苦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其实在美国也难逃鸡娃的现实,尤其是华裔多的地方,和同龄人聊起,三五句之内必然就能扯到孩子教育上:报了什么班、上的哪所学校、评分如何、要不要考虑私校?国内的学而思开到了我居住的城市,据说报班名额很快就被抢光。

可能鸡娃是当下全世界的主旋律吧,你——尤其是从考试那条路“杀”出来、得到过学历带来的身份转变的人——到何处都会对孩子的学业忧心忡忡。

《小舍得》剧照
但至少,如果你不是虎妈那种父母,这里的选择总会多一些,家长和孩子在心理上的焦虑和疲惫也会少一些。我35岁以前的人生,全都是在为学习和考试吃苦,那就让学习的苦只给我一个人吃好了。我和老婆没有家产给孩子们继承,那就努力给他们多一点选择吧。


Lynn Xie,35岁,药学博士,来美4年

“换个赛道,孩子可以不那么苦”

过去的这个周末,我和老公两天都陪着九岁的儿子泡在了冰球比赛上。

比赛在另一座城市,周六周日,我们三个人都是早上六点多起床,开车两小时赶往比赛现场,然后就是看他打比赛,吃便餐,再驱车回家。

儿子六岁开始学冰球,三年来,有很多次我们全家的周末都是这样度过的。从某种角度看,我们家也在鸡娃:周末两个大人围着孩子转,儿子的周末不是在训练就是比赛。

但我如果说,这些苦和累都是儿子自己的选择,他是为了冰球自愿放弃周末的playdate、放弃和同伴玩耍的,是不是又觉得,这不算鸡娃了?

《哇!冰球》剧照

我和孩子他爸都是头脑比四肢发达的应试教育选手,非常不擅长体育。可没想到,儿子第一次和同学去冰球场玩时,就展现出了优秀的平衡性和灵活性,他和冰球的缘分也就此结下。

我不知道儿子将来会不会走职业路线,冰球能不能为他的升学加分,这些我都没想过。但看到这三年来,他能找到热爱的东西,并愿意为之努力,我就觉得当初辞掉医院的工作、申请出国留学值得了。

我和老公都是医务系统的职工,我在麻醉科,他在医保部。儿子三岁时,我来美国进修了一年。初来乍到,觉得美国也不咋行,机场破破烂烂、城市脏乱差、买东西不方便、吃的也不习惯,哪儿哪儿都不顺眼。

《初来乍到》剧照

我当时是带着儿子一起来的,他当时刚到上幼儿园的年纪,我就在美国的出租房附近,找了一家公立幼儿园,想给他练练英语、打个底子。我原本担心儿子语言不通、适应不好,没想到他上幼儿园(pre k)一周,就开心得不得了,反而不喜欢在家待了。

我问他幼儿园啥好?

儿子说,好玩。

我能理解儿子口中的“好玩”是什么意思。

《摩登家庭》剧照

我们选的这间幼儿园是家庭式的,由一个带花园的house改装而成,大约有20名学生,分为两班,每个班有两名老师。学校面积不大,但图书室、厨房、洗衣房、厕所,户外滑梯、沙池、小单车场地、小篮球架等运动设施也一应俱全。所有的场地和设施都挺陈旧,但也都很干净。

儿子不会英文,但语言却没有成为他的障碍,因为学校的教育是寓教于乐,比如教颜色时每个孩子手上都糊满颜料,在桌子上随便涂,玩够了再一起清洗,学校还会让孩子们用枯枝、棉花、麦圈这些小东西做手工,创意无限。而美国学校的户外运动又特别多,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每天会至少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运动,这对精力旺盛的儿子简直再好不过。

幼儿园还会发动家长人脉,请各职业的家长来学校讲述他们的职业:消防员妈妈会穿着消防服、牙医爸爸会带来儿童牙线、警察会带着猎犬……这些“实战”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远甚于书本中的“纸上谈兵”。儿子说,上学日每天都是happy day。

一年后,我们要回国前,老师和全班同学还给儿子做了手工礼物、全班合影,儿子哭得稀里哗啦,那些礼物至今他还留着。

《摩登家庭》剧照

回国后,我周围接触的多是医生家庭,非常重视孩子教育。如今,教育部门规定,幼儿园要“去小学化”,幼儿园不教拼音、识字、计算。但学校不教,可不意味着孩子不学,我周围的家庭里,不少孩子从四五岁开始就备考小学,除了画画、游泳,还有英语、珠算课、思维课程、古文课、加至少一门乐器,越来越卷,以至于我周末想在小区给儿子找个同龄玩伴都困难。

看到这个局面,我和老公开始讨论,要不要出国读书、给孩子换个环境。

我是985本硕毕业、老公是211本科毕业,论学习和考试能力,出国留学的主力必定在我。而这就意味着,我要辞掉医生这个光鲜的饭碗,从背单词开始,一步步重新走一遍考学路。不过我在国外进修时,认识了一些教授、博士生,对申请这件事有大概了解,算是一点优势。

整个申请中,我遇到最大的阻碍不是考试、写文书或者面试,而是两边父母的强烈反对。他们无法接受我丢掉这么好的工作,去做一件没有保障的事情,也接受不了我们这个年纪还去折腾。以及,他们还担心,我们真的成功了,两边老人的养老怎么办?同时,如果我申请失败,工作怎么办、生活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

但我和老公还是顶着这些压力,完成了申请(那时老公还在上班),并成功拿到我之前进修的那所高校药学博士的录取。

《人世间》剧照

然后就是我带着儿子先来美国,一边读书、一边安顿生活;八个月后,老公办理好离职手续、出租掉房子(房租还月供)、打包了行李过来与我和儿子团聚。

他过来后,一段时间内很迷茫,不知道能干什么,因为他的身份不能在这边工作。后来老公上了一段时间的语言班,开始在学校蹭课听,并决定务实点,申请个计算机硕士好找工作。这里要感谢我公婆,帮我们出资了部分学费。

我今年35岁,读博三,儿子九岁,读三年级,他在这边的学校适应得很好。我每个月的博士工资供全家日常开销,老公硕士毕业后就业环境不太景气,加上他又是半路转码,学校也一般,所以收入略低于行业平均薪资,但也可以勉强负担儿子的冰球爱好。

如今,“鸡娃”已经成为这届父母当下的头等大事,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范本。那些打破“壁垒”、另辟蹊径,通过自己去海外读书作为跳板,为孩子换取一个相对轻松的教育环境的大龄留学者,也不过用自己的人生,赌孩子一个未来。







排版:布雷克 / 审核:同同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重磅丨大湾区家长看过来:中产父母国际教育难题,这次我们帮你一站解决!“反时尚”天花板,始祖鸟也要IPO了太卷了!温哥华华人家长越来越“鸡娃”,这篇成长秘笈刷屏朋友圈!超过40万一年!英国中产父母大声哀嚎:学费涨到快崩溃了……40岁的中年人,集体恶补国学,无心插柳发现弯道“鸡娃”之路...不考公不结婚不生娃,她大概是“江浙沪独生女”天花板Angelababy微信群曝光背后,是多少被逼疯的中产父母我身边中产的鸡娃方向都变了!终于明白:鸡娃到最后,真不如鸡自己……魔都妈妈课外花费百万都在“鸡”什么?斯坦福AMC教练、科创竞赛专家、顶级辩论教练、平和牛娃妈的“高端鸡娃局”来了!糕妈:坚持不“鸡娃”的我,差点被这件事整崩溃!今天分享点过来人的经验冰点播客|开学了,还“鸡娃”吗?糕妈:年糕升四年级了!坚持不“鸡娃”的底气,是这件事给的超40万一年!英国中产父母大声哀嚎:学费涨到快崩溃了……“鸡娃”到崩溃看心理医生,三娃妈举家逃离魔都,竟然在马来西亚发现留学“新蓝海”跟风卷夏校,12天花9万,中产父母交了多少“智商税”?相聚多伦多(十三)无可奈何花落去不再鸡娃,中产父母自己跑去香港读硕士中产妈妈香港读研:想要帮娃摆脱内卷,不如先“鸡”自己高铁直达的“晒秋”天花板!红柿黄叶、白墙黛瓦的仙气古村,国风秋日顶流,超详细攻略送上!Angelababy家长群曝光背后,是多少被逼疯的中产父母加了30个家长群,准备500万留学?这届中产父母焦虑起来太吓人了!度假加勒比 (六) 聖馬丁(St. Maarten)上海“养娃费用”全国第一!体制内外“鸡娃”费用盘点!鸡娃不如鸡自己:我的中产父母自己读硕士去了飓风: 希拉里八十四年后再现加州!面子工程的恶果两首合唱:《梅花赋》&《斯卡布罗集市》魔都名校妈鸡娃到心梗住院!“大脑诺贝尔奖”得主新书:你“鸡娃”的方式可能在给孩子拖后腿…年入百万的深圳中产父母,养不起一个留学娃?我是第一代“鸡娃”受害者,也是受益者中产父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娃长大后远不如自己国内“避寒”天花板:游客不足三亚的1%,比万宁小众,被余华疯狂点赞,均温25℃,严重被低估了......一个“鸡娃”被母亲控制的前半生:因为学习不好,我妈要带我跳楼40+海淀爸爸,在“鸡娃”路上选择考教资美国名校申请捷径!中国热衷“学习鸡娃”,美国热衷“体育鸡娃”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