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魔都名校妈鸡娃到心梗住院!“大脑诺贝尔奖”得主新书:你“鸡娃”的方式可能在给孩子拖后腿…

魔都名校妈鸡娃到心梗住院!“大脑诺贝尔奖”得主新书:你“鸡娃”的方式可能在给孩子拖后腿…

教育

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案例,让我感慨:鸡娃鸡到脑出血,真的不是玩笑。

朋友F妈家是一个男孩, 孩子比较菜,老妈也比较鸡。怎么说呢,从一年级开始鸡娃,还曾氪金十几万补习小托福……当然了,一开始她鸡娃也是鸡出效果的,比如小托福过850,比如从某菜小插班进了魔都知名的B校。

但今年她孩子进入青春期,叛逆了,不给鸡了。过去2个月里面,F妈连着进了两次医院,一次是着急孩子的成绩,心梗进了医院;另一次是和孩子推搡,骨折进了医院……

哎~原来当妈不仅操心费钱,还有生命危险啊!

而最近读到一本“大脑诺贝尔奖”得主的新书,却让我更加感慨:原来并不是娃儿不能鸡,而是我们绝大部分中国家长,可能鸡错了方法!

首先。鸡娃并不是一件坏事儿,而且还有最佳鸡娃时间:

  • 原来孩子的大脑是“学习机器”,每秒钟都伴随着几百万突触的产生和消失,随年龄增长大脑的可塑性大大下降;

  • 青春期前都是学外语最佳时间,17岁后语法学习能力“断崖下跌”;

  • 人多接受一年教育,智商就提高1-3分;

  • 会说双语的人,年老后得阿兹海默症的概率也会小……

但也是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现在家长、学校的很多“鸡娃方法”其实都“鸡错了”。比如--

“考试”其实特别不利于孩子学习;

网课的学习效率会大幅度降低,因为“眼神交流”对教育至关重要;

睡觉对于学习很关键,因为巩固所学知识基本靠它,连人工智能都需要“睡觉”……

这本书《精准学习》,英文名就叫做“我们是如何学习的”(How we learn),作者是著名的“神经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大脑奖得主,法国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

它的背后,其实是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的诞生——“教育神经科学”,顾名思义,研究的主题就是:人在学习时,大脑发生了什么?从大脑的角度,怎样的学习才更有效率?怎样的学习是无效的?

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迪昂院士还应邀来揭了牌。

我看完书后感叹,其实脑科学家们在过去这些年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发现了很多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方式,更发现了很多我们一直以来沿袭的学习方式其实是低效的,可是这些成果却还迟迟没有被广大父母所知悉,实在太遗憾了!

于是,我赶紧把这本书里最“劲爆”的部分总结出来,带给大家。

学习支柱I:注意

为什么网课的效率低?

原来学习中“眼神交流”那么重要!

前些年特别流行“磨耳朵”,也即播放大量英语音频给学龄前孩子听,或者让孩子早早开始看英文原版动画片。

这些行为到底有没有效果呢?其实科学家早就做过实验,发现很可能是白费功夫。

比如,他们让一个9个月大的美国孩子跟中国成人互动几周,发现美国孩子可以学会很多只有中文中才有的音素,但让这个孩子通过看一段高清的视频来学习,那么即使接触到的语言刺激数量相同,他也学不会汉语发音。

原因在于,学习的前提是“注意到”。如果没有注意,那无论看了、听了多少信息,都是“知识不进脑子”。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球队和大猩猩”的著名实验吧,给一群观众播放一段球队比赛的视频,事先给他们布置任务——计算白队的进球数,途中,研究者故意安排了一个穿大猩猩服装的人走到球场正中央捶了捶胸口。

等看完视频,问这些观众有没有注意到大猩猩,他们因为集中注意力在计算进球数,完全对“显眼包”大猩猩视而不见。

放到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日常教育上,就是:“眼神交流”对于学习特别重要,你用眼神、手势或者语调来强调希望孩子学某项东西,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比如让一个一岁多的孩子看到老师面带微笑地转向物体A,然后对物体B一脸嫌弃,因为老师跟孩子没有任何眼神交流,孩子就只会认为,这位老师个人喜欢物体A、不喜欢物体B。

可是如果老师先看看孩子,再去对物体A和B做出喜欢和讨厌的表情,孩子就马上能“学会”:物体A令人喜欢,物体B令人厌恶;后续一个陌生人请孩子给他一个物体,孩子就会把A而不是B给他。仅仅是“一个眼神”,就能造成这么大的不同!

这么一说,我就对网课的低效恍然大悟了:由于缺乏眼神交流,不就等于是切断了人类的“自然教学能力”嘛!

如果是认知能力接近成人的高中生还好,对于小孩子而言,要他们在网课上自动注意老师要讲的内容,也太难为他们了吧!

除去眼神交流,教师知道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也特别重要。

人类有一种“大概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的特异功能,叫做“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教师和学生对彼此都能形成“心理理论”,教师不断思考学生目前的知识和技能达到了什么程度,会犯什么错误,并基于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而学生一旦知道老师“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他们就会把老师的每一个动作都理解为正在试图向他们传授新知识,这样就形成了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学生的知识技能得以快速增加。

看来,好的教育关系可不仅是“学知识”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这一方面可以让老师放心:AI机器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的眼神交流、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 另一方面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不关注孩子目前的知识和期望,那简直比AI机器人还不如呀!    



学习支柱II:主动

 “中等生”学不好的原因居然在这里

把两只非常小的小猫关在一个非常单调的环境里——一个大圆筒,壁上贴着竖条纹。

两只小猫都用绳子被拴在圆筒中间的转盘上,不同的是,其中一只小猫脖子上的绳子很长,可以自由地在圆筒里摸摸弄弄,到处探索,而另一只小猫脖子上的绳子很短,只能呆着转盘上跟着第一只小猫的脚步旋转,自己没法动……

三个月以后,猜猜发生了什么?

第一只“主动探索”的小猫发展出了正常的视觉能力,而第二只只能“被动学习”的小猫视觉能力发展受阻,根本没办法通过最基本的测试。

这就是“主动”的魔力。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一个被动接受外界信息的有机体,基本上无法学到任何东西。

一定要主动参与,把学到的知识和概念用自己的词汇或想法重述出来,拿着学到的新知识去跟世界互动和应用……才能做到有效的学习。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心有余悸地想起了传统学校的课堂——简直是“被动学习”的典型代表:老师站在讲台上“满堂灌”,和下面的孩子毫无互动,孩子们在台下两眼放空,除去几个学霸,大部分早已神游太虚……怪不得“中等生”的学习效率那么低!

那么,该怎样才能把孩子在学校里的无效“被动学习”变成有效“主动学习”呢?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做改变。


方法一
 增加孩子学知识时的“加工深度” 

大家可能都看过“布鲁姆认知金字塔”,最底层的是记忆,中层的是应用,最高层的是创造。

现在很多国际化学校、非传统的学校爱用的探究式学习、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PBL等等方法,都可以让孩子在“布鲁姆金字塔”上爬升到应用甚至创造级别,增加学习的加工深度。

前不久国家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花一定时间用于跨学科主题化学习、项目式学习,也是认识到这些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方法二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作者在书中说,孩子天生就是拥有好奇心、渴望学习的,但非常遗憾的是,很多学校成了“毁灭孩子好奇心”的场所。

学校通常分层做得不够,给一个班上的所有学生提供的都是同样的内容,优秀的学生感到无聊,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则会感到挫败,自然失去了好奇心;或者孩子好奇的时候被“惩罚”了,比如课堂上提出问题或者尝试参与,却被教师斥责,他很快就会学会抑制好奇心,不再参与课堂学习。

尤为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老师或家长“教得太多”也会抑制孩子的学习。

MIT科学家做过实验:

把一个藏着各种有趣喇叭、玩具、音乐盒的装置给孩子,什么都不介绍,他们会立刻好奇地开始探索这个装置,直到找到大部分好玩的功能为止。

而如果你把装置给孩子时说:“我来教你怎么玩这个玩具”,然后给孩子展示其中的一种功能(比如音乐盒),孩子反而就不怎么探索了,他们会假定,老师已经解释了所有的东西,自然也没有必要继续进行探索了。    


学习支柱III:犯错

为什么“考试”会给孩子学习拖后腿,

“测试”却对他们学习有帮助?

脑科学家对“学习”的定义是:大脑形成外部世界的“心理模型”,并且不停地根据外界反馈调整这个模型,让它更加符合真实情况。

学习,就是为了降低世界的不确定性。

比如,你戴上一副不符合自己眼镜度数的高度近视镜,然后去拿东西,一开始会出现偏差,因为你大脑对于外部世界的“心理模型”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但你迅速做出调整,试了几次以后,你的动作会变得越来越精准,最后,你戴着眼镜也能像不戴眼镜时那样熟练地拿到东西。

可以看到,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并及时得到对错误的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大脑一开始形成的心理模型很有可能是错的或者不确定的,而发现自己的预测是错误的以后,就能根据反馈调整错误,最终形成正确的心理模型。

既然犯错这么重要,那为什么我们都这么讨厌“犯错”呢?其实是因为,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在学校里,“犯错”后得到的反馈质量,实在太糟糕了。

好的反馈,需要准确、及时,而且是中性的。可是在学校里,考试后你得到的是一个简单的分数总和,它包括了很多不同来源的错误,既没有说服你犯错误的原因,也没有说明如何去改正。

而且,分数通常会推迟好几天才发布,大部分学生早就忘了自己当初答错题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了。

更不用说,分数和排名对于少数成绩特别好的同学来说是一种鼓励,对大部分“中等生”却令人沮丧,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排名,不会想到自己又学习了多少新的东西,而是会觉得:数学还是80分,名次还是25名,跟上次比一点进步都没有!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考试和排名更是焦虑和压力的来源。

对人类和动物进行的大量研究证实,焦虑和压力会极大地阻碍学习能力。当小鼠处于恐惧状态时,它们负责学习和记忆的海马神经元会失去可塑性,没办法做任何改变,也无法学习东西。

那么,如果考试分数是一种糟糕的反馈,我们该怎么给孩子好的反馈呢?答案就是:不看最终成绩和排名的即时测试。它被称为retrieval practice(提取练习),已被证实是最有效的教育策略之一,可以使长期学习的效果最大化。

“提取练习”很简单,比如你背了10个英语单词,背完后做个关于这10个单词的小测试,或者试着在脑子里把这10个单词和含义都想起来,就算是提取练习了。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研究:

让第一组人花8个时段去学习,第二组人只花4个时段去学习,中间穿插4次测试,结果发现,第二组人只花了一半的时间学习,效果却比第一组人还好,是真正的“事半功倍”。



无睡眠,不学习

学习支柱IV:巩固

睡觉有多重要呢?一句话总结:连做人工智能的科学家都在让机器人“睡觉”了。

当然,机器人不会觉得累,但睡眠的重要性可不只有休息,它更重要的功能在于——“巩固学到的东西”。没有睡眠,人类的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

当年研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科学家们就发现,人学了一项东西以后过几小时会逐渐遗忘,可是在睡眠期间并不会遗忘。

不仅如此,学到的知识在睡眠期间还会记得更牢、理解得更深,就好像你在睡梦中一直在“自动复习”。

后来,科学家们用精确研究大脑活动的核磁共振技术去监测大鼠的睡眠,发现大鼠的大脑会在梦中用“20倍速”快速回放它们在白天的活动!

人类的睡眠也是一样,比如你头一天学习了使用操纵杆,在接下来的晚上,参与这种感觉运动学习的脑顶叶的慢波睡眠的频率和强度就会增加,而且这种增加强度越大,第二天的表现就会越好。

这么看来,如果为了让孩子多学习一会儿、多写一些作业而缩短睡眠时间,实在是得不偿失。

事实上,实验已经发现,一旦第一节课被推迟半小时到1小时,青少年上学的出勤率、课堂注意力都会提高,甚至成绩也会提高。

美国儿科学会强烈建议把推迟早上上学时间作为应对青少年肥胖、抑郁甚至交通事故的有效措施。

家长们如果有意,不妨把相关论文发给孩子的学校,呼吁他们为了提高成绩,推迟上学时间吧!



你的“鸡娃”方法在给孩子拖后腿吗?

总的来说,学习有“四大支柱”——注意、主动参与、犯错和反馈、巩固。

根据前面提到的最新脑科学知识,我也帮大家总结了几条家庭教育、择校方面的原则,家长们可以对照下自己的做法,看是否“鸡错了”。


原则一
 利用好孩子的“敏感期” 

魔都家长对外语学习的执着是正确的,孩子越早接触外语越容易学会地道口音,也更容易习得语法。同样,如果让孩子多和外教互动、去海外的真实场景练习外语,也能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但很多“沉浸式外语学习”的行为其实是无用功,比如前面提到的研究证明,让孩子被动地接触很多外语视频音频,并不能获得外语能力。

因此如果在童年早期缺乏和外教真人互动机会,家长们也不必太纠结,毕竟,青春期以前都是学习外语的最佳时间呀~



原则二
 给孩子选择环境、课程丰富,分层做得好的学校 

探究式学习、小组讨论、PBL比较多的学校,自然对孩子主动学习有帮助。但家长也要注意,现在的学校是“人均PBL”,而很多教育学研究都发现,这些新的学习方法对老师要求特别高,如果做得不好,也是浪费时间。

那么怎么判断学校的相关活动是否高含金量呢?这里给出一个比较“简单粗暴”的标准:看孩子是否觉得有挑战。

如果孩子虽然对学校的探究式学习、PBL感到兴致勃勃,但也感到这些任务并不简单,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去查资料、反复修改、和同学开会讨论,那么这样的学习多半是有效的,反之,如果孩子觉得PBL像“放假”或者“过节”一样轻松好玩,那么多半就只是浪费时间了。



原则三
 不用考试来惩罚孩子,而是能给孩子高质量的反馈 

在“考试”这个方面,显然“一考定终身”的传统应试教育是最不利于学习的。

很多采用美式课程或IBDP课程的学校,平时成绩甚至每一次作业都非常重要,可能会计入最后的GPA,影响大学申请,这就让学生们对于每一次考试和作业都很重视。这样的设置无疑有助于学生经常复习与运用知识,获得准时、详细的反馈。

当然,对于考试这件事,最重要的还是家长放宽心,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收获和学习到的新东西上面,才能给孩子减压,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原则四
 一定要保证孩子的睡眠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睡眠,哪怕是让他们多睡一小会儿也是好的,因此,那句老话“离家最近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是完全正确的,到了高中阶段,不妨就去学校住宿吧。

如果孩子很晚还做不完作业,很多家长可能会坚持让孩子熬夜做,但到了该睡觉的时间就“作业熔断”,这样不仅对孩子身体健康有好处,也更能保证学习效果呢!


本期福利

留言区分享你对本文的看法,我们会精选点赞最多的3个留言赠送一本《精准学习》,下周五开奖~

11月25日(周六)下午14:00
北京线下活动
👇更多详情扫码咨询小助手👇

11月21日(周二) 晚上19:30  “数学强”“双母语” 还会“自鸡”的牛娃都是怎么培养的?


点赞&在看,及时收到推送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林毅夫:我为什么常常说“我不会得诺贝尔奖”千帆过尽,“鸡娃”的重点应该在哪里?移民政策显著!2023年诺贝尔奖美国得主一半以上是移民我身边中产的鸡娃方向都变了!终于明白:鸡娃到最后,真不如鸡自己……中产父母“鸡娃”天花板:把自己“鸡”到海外读博上海“养娃费用”全国第一!体制内外“鸡娃”费用盘点!一个“鸡娃”被母亲控制的前半生:因为学习不好,我妈要带我跳楼我是第一代“鸡娃”受害者,也是受益者太卷了!温哥华华人家长越来越“鸡娃”,这篇成长秘笈刷屏朋友圈!40+海淀爸爸,在“鸡娃”路上选择考教资光纤通信之父:诺贝尔奖得主高锟第一批摇号进魔都名校的中等生,3年后怎么样了?唐诺:你以为诺贝尔奖很准确?最好的作家他们几乎一个个漏过 | 专访重磅!2023诺贝尔奖揭晓!诺贝尔奖得主最多大学竟然是……盘点17家由诺贝尔奖得主创办的生物医药公司!红色日记 参军体检 12.1-2040岁的中年人,集体恶补国学,无心插柳发现弯道“鸡娃”之路...劲球头奖飙至14亿美元!历任“大奖”得主现场领奖情绪激动专访“雨果奖”得主海漄:当银行打工人因写科幻小说一夜爆火全球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12所大学“鸡娃”到崩溃看心理医生,三娃妈举家逃离魔都,竟然在马来西亚发现留学“新蓝海”54 索命幡晨跑---来美二十年纪念55 梅花印2023年诺贝尔奖美国得主竟是这类人群?第一批摇号进魔都名校的中等生,三年后怎么样了?那个被宾大解雇的诺贝尔奖得主:“我是屠夫女儿,也能改变世界”又一个打工人,拿走科幻“诺贝尔奖”重磅!2023年诺贝尔奖颁布,她年薪5万,爸爸卖猪肉,被名校辞退,却救了世界....劳东燕:性别平等是社会性的问题 ,诺贝尔奖得主考里科的人生是最好的回答|二湘空间苹果辱华照片与新电影截图糕妈:坚持不“鸡娃”的我,差点被这件事整崩溃!今天分享点过来人的经验那个被宾大解雇的诺贝尔奖得主:妈妈改变世界,女儿创造奇迹孩子长身体的发力期,千万不能拖后腿!一口有菜有饭营养足,比吃饱更重要的是这个2023年诺贝尔奖公布,今年第1个犹太裔诺奖得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