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大城市办事为什么大家不愿意找关系?
今天在某乎看到一个问题,在一线大城市办事大家为什么不愿意找关系?
底下一堆人上来吹牛B,大概意思就是大城市关系其实才是最重要的,你觉得不用找关系说明你没混好,没有进入大城市的核心圈层。
我个人落户了广州,也买了房,收入也还行,勉强算是前10%,应该算是进入了大城市的核心圈层了。
我的亲身经历和他们说的不太一样。
不是说大城市需要找关系办事,或者不需要找关系办事。
而是中国人对「找关系」这件事,分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种人做任何事都喜欢找关系,原因出发点主要就是想省钱。
另一种人则认为找关系是就得花钱,而且要花大钱。
举个例子,我有个阿姨,去市医院看病从不挂号,都是找主任或者找亲戚小伙在里面上班的带她进去,每次都这样,为什么?就是为了省那点挂号费。
从小到大我遇到的所有人找关系,本质目的都是为了省钱。
比如好的学校要收3000块择校费,当年的3000块相当于普通工薪阶层一年的积蓄。
找关系,就是为了省这3000块择校费。
然后到了上海,广州这类大城市。
某乎有个答主也这么回答:
那是大部分人找不到而已,上海体制内科长子女进徐汇四大公办都有路子,也不花钱。也能巧合的摇进热门民办。我还见过苏州的某人买了热门的楼盘只交定金,住进去好几年才补齐首付,开发商也不敢催。
这个就还是用「小城镇逻辑」来套大城市的做法。
什么叫「小城镇逻辑」下的人际关系?
小城镇逻辑的本质,就是用宗族,血缘,亲属,师生和同事这几种常见的人际关系,进行勒索绑架。
大家发现没有,在小城镇,你和他人的关系有很多种,唯独没有朋友。
宗族,亲戚,师生,同事,这4大关系都不沾边,全部都排除以后,最后剩下的,才是朋友。
所以朋友在普通话,在大城市语境里,就显得很正常,很合理。
但是在小地方,在方言语义里,就显得很肮脏,黑暗,复杂,来路不明,不三不四。
是排除了宗族,亲戚,师生,同事等所有稳定的长期关系后,剩下的不三不四来路不明的人,才只能尴尬的介绍一声,叫朋友。
所以在小城市里所谓的找关系,其实主要就是依托亲戚宗族血缘师生同事的长期联系,来进行一种绑架勒索,图的就是省钱。
你是我亲戚,你在医院上班,我不交挂号费你带我过去一下,以后你有事我也能帮个忙,哪怕我自己一坨屎,工作对你毫无帮助,但我是你亲戚,亲戚体面你总得顾及下。
某乎答主说的进四大公办不花钱,买房子只交定金。
本质上也是这种小地方的low B逻辑。
你觉得在大城市不用找关系说明你没混好,没有进入大城市的核心圈层。
这句话的本质,也是小城镇low B逻辑。
但是它说的也没多大错。
因为你不是大城市本地人,你在北上广深没有亲属,宗族,师生,等铁关系。
尤其是同事关系,这个纽带在大城市被彻底打碎了。
小地方的同事基本都是同一个单位的往往见面是一辈子,大城市同事谁TM稀罕你,SB明天就被裁掉的垃圾,谁TM跟你是人际关系啊,有多远滚多远。
同事关系被打散了,亲属血缘也没有了,所以你在大城市当然就感觉没有所谓找关系的存在。
当然如果你在大城市有比较过硬的师生关系,那么你还是会发现,找关系确实管用。
比如我在北上广深的某一些三甲医院,看病不需要挂号,不需要排队,不需要预约,直接去看即可。
因为我有些大学的好哥们好同学,在医院里当副主任。
但我一般从不找这类关系。
这就是大城市人际关系的本质,和小城镇low B完全不同的地方。
在大城市里找关系,意味着成本高昂,甚至要下血本。
我花30块钱app挂个号的事情,找同学关系,逢年过节就得送礼,这礼金远不止30块钱,都够我直接挂号教授了。
而且我自己预约教授,和他带我去看教授,得到的结果没啥区别。
所以核心的关键就在这里:
小地方走正规渠道的成本,比你找关系的成本要高,所以你认为关系很重要,凡事都要找关系。
但是大城市反过来,找关系的成本远大于走正规渠道,所以大家都懒得找关系。
这个跟核心圈层没有任何关系。
你在大城市定居了,想择校,去好的明星学校,你要找关系。
在小地方和大城市,找关系目的手段就完全不同了。
在小地方找关系,就是想减免所谓的择校费。
但是在大城市往往不是。
大城市找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进入这个学校,在学校明确不收择校费的前提下,能否花大价钱,把子女办进去入学。
如果学校明文规定择校费XX万,你找关系,不仅不省钱,反而花费更多。
这才是不同地方找关系的本质区别。
前文里说的:
上海一个科长,就可以明星学校随便上不花钱,
苏州热门楼盘只交定金,随便住,也没人敢催。
这件事首先就不太可能是真的,
其次哪怕他是真的,
那么这个科长,也一定会付出比择校费,购房钱,多出很多的代价。
多到他某年一定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走正规渠道,而是随便乱搞。
在小地方,通过找关系可以省钱。
在大城市找关系=大出血和高昂成本。
这才是大城市关系的本质。
-end-
更多精彩观点,欢迎点击关注
欢迎大家把我设置为星标置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