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作品画的是恐鹤(Phorusrhacos longissimus)——一种百万年前占领了南美洲的骇鸟。|H. SANTIAGO DRUETTA
6600万年前,当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并非所有恐龙都灭绝了。骇鸟,一种长着羽毛的恐龙,自侏罗纪起兴旺繁衍,也从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其中一些比其他种类更像恐龙,也更为可怖。
5300万年到1.8万年前,骇鸟这种肉食性鸟类在南美洲草原上逡巡。这种不会飞的鸟类在广阔的史前平原上昂首阔步,有一些甚至高过3米。它们追逐着猎物,用长而带钩的喙将大块的肉撕开。如今,借助新近发现的骇鸟足迹,古生物学家对猎手们追捕猎物的主要手段形成了更好的了解。距今600万年的足迹提示我们,部分这类巨鸟可能把猎物踹倒然后钉在地上,这种行径类似于伶盗龙(Velociraptor)之类的早期恐龙。《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最近发表文章描述了这些足迹。这是第一组被确证的骇鸟脚印,出土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位于大西洋边上的里奥内格罗组(Río Negro Formation),不太容易被发现。每天,潮水都会两次漫上包含足印的岩层。在确认化石的过程中,表面的沙子被清除后,完整的骇鸟足迹显露了出来。|RICARDO MELCHOR近距离观察这些被命名为“里奥内格纳·波佐萨拉登西斯”(Rionegrina pozosaladensis)的骇鸟脚印,可以看到朝着右侧的明显的中部脚趾痕迹。|RICARDO MELCHOR
“这意味着足印化石正被缓慢地摧毁。”论文第一作者、阿根廷拉潘帕国立大学古生物学家里卡多·梅尔乔(Ricardo Melchor)说。保护区护林员安德烈斯·乌罗阿(Andres Ulloa)首先发现了这些足迹,并告知了梅尔乔。2022年,一队科学家来到这里,考察揭秘这些骇人鸟类留下的古老足迹。起初还不清楚究竟是哪一物种留下了这些足印。化石形成的那段时间里,许多类似的凶猛鸟类在南美洲游荡,从与骇鸟血缘最相近的现代鸟类叫鹤体型差不多的小个子物种,到比鸵鸟还高的庞然大物都有。这些足印甚至可能是一个从未发现过其骸骨的物种留下的。将足印与之前发现过的骇鸟骨骼化石进行比较后,人们发现,留下足印的动物身高可能达到1.67米,也许是某种更大鸟类的幼鸟。“我认为很可能就是骇鸟留下了这些足迹。”未参与这项新研究的化石足迹专家丽莎·巴克利(Lisa Buckley)说,“它们的表现与骇鸟足骨高度匹配。”就像骸骨化石一样,化石足迹也会得到命名。梅尔乔与同事根据足迹出土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地质细节,将其命名为“Rionegrina pozosaladensis”,表示其为里奥内格罗省波佐萨拉多市发现的物种遗迹。截至发现这些足迹之前,研究骇鸟足部的古生物学家还不能确定它们到底是靠三个脚趾落地平衡体重,还是只用两个脚趾站立,而把第三趾抬离地面。这些足迹提供了关键证据:留下脚印的动物只用两个脚趾保持平衡。巴克利说,这一发现帮助证实了一个结论:这类鸟以两趾足奔跑,第三趾用来固定住猎物。如今的鸵鸟就使用两趾足行走和奔跑,而如伶盗龙(Velociraptor)和恐爪龙(Deinonychus)等非鸟类恐龙也以双趾行走出名,它们会将第三趾抬离地面,以保证邪恶的利爪不在移动中受损。新发现的骇鸟足迹显示,其第三趾部分贴近脚跟,但所留下的痕迹比其他两根短得多。这只鸟将大部分体重放在了中趾上,外侧的脚趾作为支撑,内侧的脚趾似乎一直抬离地面,专家把这种姿势称为二趾足。研究人员在报告中写道,这类趾型的出现为先前研究中有关骇鸟跑得很快的结论作了补充。它们与鸵鸟很类似,股骨较短,小腿与足部骨头较长。这种骨骼结构使得奔跑周期中的每一部分所需复位时间更短,功能上允许腿部实现更大运动幅度,因此步幅也更大。这幅钢笔插画根据Rionegrina pozosaladensis脚印描绘了右爪可能的形态。|H. SANTIAGO DRUETTA骇鸟足部解剖构造还显示出与叫鹤与非鸟类恐龙(如恐爪龙)的相似性。叫鹤常使用爪子捕获小型爬行动物。“这些足迹支持了一种观点:足迹的主人擅长奔跑,它利用这种优势追捕猎物,然后把它们钉在地里。”梅尔乔说。这种鸟很可能会踢倒较小的猎物,然后刺穿它们,固定住尸体,用又大又弯的喙将肉一片一片撕下来。“这些猎物可能是现代的水豚、滨鸟在那个时期的近亲,或者是地懒的幼体。”梅尔乔说。某些骇鸟一直被认为是熟练的巨型动物捕猎者,但这一新发现改变了古生物学家对于这种鸟类禀赋的认识。巴克利说:“我们这些科学家——作为关注灭绝大型食肉动物的人,一直希望骇鸟如我们心中所想那样,是猎杀大型食草动物的凶猛掠食者。”但这些足迹表明,是大量的小型猎物保证了骇鸟长期成功存活。“我不认为一只骇鸟会用鸟嘴对付啮齿动物或其他兔子大小的哺乳动物,”巴克利说,“因为它的爪子就足以把它们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