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在黑天鹅的冲击之下,很多城市被打乱了发展步伐,然而随着宏观大环境的改善,不少城市已经缓过来了,比如武汉。还有一些城市没能缓过来,典型如特大城市东莞。(按照最新住建部公布的数据口径,东莞已经晋升为了超大城市,但住建部的数据每年变化很大,参考价值不大,本号仍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权威数据为准,东莞仍是特大城市。)当然,让东莞难以缓过来的,不只是黑天鹅留下的后遗症,还有产业外溢压力叠加产业转型压力。今年上半年,东莞的GDP增速只有1.5%,在24个万亿GDP城市与广东21个城市中均倒数第一。
而最新发布的前三季度数据,依旧没有摆脱倒数第一的席位。
2023年前三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为8118.72亿元,同比增长2.0%。第一个,2%的增速在24个万亿GDP城市中倒数第一。第二个,东莞前三季度GDP相较于去年同期的增量只有117.54亿元,同样位列倒数第一。第三个,与省内其他兄弟相比,东莞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增速倒数第一,跑得最慢。
扫黄之前,东莞除了是“世界工厂”外,还是“大保健之都”,十里花场有诨名。2014年扫黄之后,东莞的酒店服务业以及与之形成的上下游产业链条遭受较大冲击。2006-2010年东莞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率为16.04%,2011-2015年降为8.34%,其中2014年为6.30%。当年东莞的GDP增速也从2013年的9.8%下降至7.8%。当年佛山、福州、泉州、济南、西安、合肥、东莞、南通8个腰部城市本可以同时晋级万亿城市,但黑天鹅对东莞的出口冲击过大,导致东莞全年GDP增速只有1.1%,晋级时间被迫推迟至2021年。
作为明星地级市,东莞这座城市的气质,有两个标签:工业、出口。工业是东莞经济的基石,作为制造业重镇,东莞的工业增加值去年高达6244亿元,位居全国第九,是全国工业十强城市之一。
2022年深圳的出口高达21944.8亿元,稳坐中国外贸第一城宝座。上海、苏州、东莞、宁波、广州、金华、北京、佛山、青岛位居前十。同时,深圳也是全国外贸顺差最大的城市,去年的外贸顺差高达7152.1亿元。东莞的外贸顺差4553.6亿元,位居全国第4,高于佛山。
正因为外贸出口规模大,东莞在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来了非常强烈的外向型,对外贸依赖度非常高。2022年,东莞出口总额9240.1亿元,其与GDP之比被视作外贸依赖度,高达82.5%,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浙江金华。工业与出口,既是东莞的标签,也是东莞经济的命根子。第二产业(广义制造业)增加值为4488.59亿元,同比下降0.3%。同时,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69.87亿元,同比下降3.6%。广义制造业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均是负数。更重要的是,东莞的支柱产业也在负增长。数据显示,东莞主打主打产业与支柱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5%。2021年东莞的计算机、通信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11037亿元,是东莞7个千亿产业之一,也是东莞工业实力的名片。
而且,这一产业不仅是东莞最能打的产业,其在全国的排名也仅次于深圳和苏州,位居全国第三。深圳计算机、通信与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21年产值24361亿元,苏州为12096亿元。主打产业负增长,这直接施压东莞。事实上,从东莞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来看,东莞的主打产业,这些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下降趋势非常明显。
以手机产量来看,东莞是全国手机制造基地,这里曾经一年生产过4亿台手机,但是这一产量在2019年见顶之后逐渐下滑。
去年东莞的手机产量只有19761.67万台,相比于巅峰时期,下降了一半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东莞的进出口额9518.9亿元,下跌了12.8%。其中出口6364.5亿元,下降了13%。这里面有大环境因素,毕竟这两个数据全国整体都是如此。但是很奇怪的一点是,深圳在这两方面的表现与东莞截然相反。
前三季度出口增速高达17.7%,出口额17946亿元。
按理来说,作为深圳的小弟,东莞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紧跟深圳步伐。都是三来一补起家,积累原始资本与技术,然后走向了仿造(山寨),期间进一步积累资本与技术,最终走向制造,然后走向智造。但是,我们会发现,越到后面东莞越难跟上。表面上东莞与深圳都是工业强城,但是深圳已经是科技驱动经济发展,东莞本质上仍是代工厂,产品的科技含量并不高。一言以蔽之,东莞的产业结构不如深圳扎实,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金量不如深圳厚实。这是在全国出口疲软之下,东莞跟随大势,深圳则逆向生长的重要原因。
东莞需要赋能
东莞过去几十年发展的三大助攻力量,第一是自身,第二是深圳,第三是台商。东莞凭借民营经济的乐土,培育了相当一批本土工业企业,这是东莞自身产业结构不断蝶变升级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东莞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紧靠深圳,不断享受着深圳的产业与企业外溢的红利。
2016年开始,由于深圳房价与房租不断高企,大幅提升了深圳的营商成本,对深圳开启了挤出效应。而作为临近深圳的、营商成本低的东莞、惠州便成为深圳产业外溢的直接享受者,尤其是产业配套更加完善的东莞,成为深圳制造业企业更加青睐之地。2016年,华为终端落户松山湖后,华为供应商软通动力、华勤通讯,华为软件服务商中软国际、易宝软件等上下游企业相继进驻松山湖。除此之外,深圳的蓝思科技、大疆、康佳、顺丰、欧菲光等一批行业巨头纷纷在东莞建设基地。公开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深圳外溢产业中的超40%被东莞承接。
第三助力,则是外资,这与苏州、无锡等很多工业城市一样。但是,从数据可以看到,过去几年东莞的外资在快速减弱。2007年东莞当年实际利用外资50.4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之后一路下滑,到2012年止跌上升,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54.68亿美元,再创创下历史新高。
而之后则一路快速下滑,2021年只有14.5亿美元。来源:东莞2022年统计年鉴
这些外资中,按照引进方式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占比最大。按照地区划分,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则占比最重。
来源:东莞2022年统计年鉴
换句话说,港商与台商是东莞过去几十年经济快速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然而,从数据可以看到,来自香港的资金从2015年的37.3亿美元减少至2021年的9.44亿美元。来自台湾的资金从2015年的10.02亿美元减少至2021年的1.25亿美元。
第一,要应对中美博弈之下的产业转移,努力提升自身的营商环境,留住企业,培育企业。
第二,利用目前的技术优势,并借力深圳,快速实现自身的产业转向,增强自身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
针对第三点,今年9月份,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给予世界工厂东莞一个新头衔、新任务:努力将东莞打造成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社会人文交流的新枢纽、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这是国务院发布的文件,也是厦门之后,第二个获批的城市。东莞能否实现锐变,能否走出水逆期,能否成长为真正的科技工业强城,就看这三件事情能否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