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费天价留学澳洲,大量留学生能力被质疑,薪资并无优势!工作数年难回本,这群人到底图什么?!
前言
近年来,留学生的能力被不断质疑,一部分人讽刺道:在国内考不起好大学的都留学了。也有留学生自己感慨,留学花了那么多钱,看着自己的工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本”。
当然,不可否认什么人都有,就像国内大学有好有坏,学生成绩有的优异,有的却挂科不断,人和人之间都有区别。
可从雇主的视角出发,因为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特有经历,留学生普遍具备了一些明显且突出的特点。
能力
个人和集体能力优秀
01
每个学生的专业不同,很难从学术知识上讨论这个问题,但留学生在综合能力上有相当大的优势。
澳洲大学很注重个人能力(Intrapersonal Skill)、集体能力(Interpersonal Skill),以及时间管理能力和精益求精的习惯,会潜移默化的、随时随地的培养。
每学期刚开学的时候人人都会拿到交任务(Assignment)的时间表,会被明确告知每个科目各有几篇论文/报告/测试/演讲、分别占多少分数、选题范围等等。然后学生们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安排时间,按时完成任务。
如果错过了最后递交日期,并且也没有证据证明你拥有生死攸关的理由,那么,一分都拿不到,一般情况下只能挂科重修了......如果时间安排太仓促,质量不过关那也很难及格,对不起,重修吧。
总之,在这种“折磨”下毕业出来的学生很难会有拖延症,一般都是提前完成任务并不断修改调整测试。在工作中的体现是更加有契约意识和职业操守,在许多行业,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沟通能力
集体能力也十分重要,如何共情,如何最快培养默契、如何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和优势发挥最大价值,如何自信且从容的表达自己并让周围的人心里都舒服。其中最重要的是“沟通能力” ,也就是表达和倾听的能力,重要性经常被国内教育忽视。
而进入工作便会发现它有多么重要!直接决定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然就需要去面对无数个“我以为你觉得”的无用功情况。
为了培养团队意识,除了有专门的课程进行演练、观察和分析,澳洲大学的任务也分为个人任务和集体任务(Group Assignment),而一般集体任务分值占比更大,周期更长,经常需要分阶段完成。除了中途退出,或几乎无参与无贡献等情况外,都需要一个小组的成员荣辱与共,最后的分数也是相同的。
心态
强大的抗压能力
02
澳洲大学很注重的个人能力主要包括情绪管理能力、自信心、抗压能力,也就是人的心态。
标准上,澳洲大学一学期修4门课,每节课都有两个主要任务,一周一节大课(Lecture/Seminar)一节小课(Tutorial/Lab/Studio)。
大部分科目小课都有作业,并且占学分,虽占比不大,但也能直接决定你的段位,C(Credit)的同学如果期期都认真完成可能总分能拿D(Distinction),D的就会成为HD(High Distinction)。
如果不占学分便会记考勤,科学类专业如果缺席两节便会无法通关,情节轻的有机会领取额外任务,一般是几千字的论文,情节重的直接判不及格重修。
并且4门科目的 assignment 最后递交日期大概率都会被安排在相邻的两周内。被学生们戏称为“生存周”可能要面对的情形是刚完成了一篇论文马上要在另外一堂课上演讲,并且还要交第三门课的报告,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
所以,表现优秀的学生必须具有抗压能力和优秀的时间管理能力,以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从容心态。
并且对于母语不是英文的留学生来说也要随时要做好“丢脸”的觉悟。面对似懂非懂的言论,想说却又不太敢说的想法,完全没听说过的本土事件等等,必须要心态平和地逐渐适应和克服,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行事风格
刨根究底的实干派
03
说到留学生的形式风格,那必然和大学和澳洲大学考试的评分标准分不开。澳洲大学的期末考试(Final)如何能拿到高分?
就论文类型的考试来说,一般是给考生十个以内的题目,从中选择大约半数,在2或3个小时内作答,对于没有标准答案的测试如何取得高分?并不是看辞藻的华丽、篇幅的长短,而是看考生理解透彻的程度。
答题时,需要结合案例把你对知识点透彻的理解展示出来,理解的多深?多广?是否会灵活应用?这些才是评分的标准。
对于答题型考试也是如此,主要考题都很具实用性,能否与实际情况结合,能否准确代表学生的水平都是一份考题成功与否的指标。
在这种教育理念中培育出来的学生会对重要的知识点滚瓜烂熟,张口就来,并且在工作中更加在意具体落实的方法。
会第一时间分析提案的可执行性,也很具行动力。可能会在你提出一种假设后的几秒内就列出十几个待确定选项来提前规避潜在不确定因素,以保证项目在任何阶段都具备可行性。所以,普遍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搜索能力、自学能力都很强。
同学的水平
早早脱离“学生思维”
04
澳洲大学本科学生不少人都已有多年工作经验,研究生更为明显,尤其是在“八大”,不少专业的研究生录取标准对工作经验有硬性要求。
他们大多并不是为了“学历好看”去读书,而是实实在在地为了人生中更多的可能性。不少人是结合自身经验,由实际就业需求或人生目标去做出选择。
课堂上能听到他们对自己工作经验的分享和讨论,对待课堂和老师的态度也脱离了“学生思维”,不卑不亢、畅所欲言。在这样的环境下,就算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也会逼自己踏出舒适圈。
目前,很多关于留学的讨论也都在苦苦纠结为何如此高昂的留学费用却换不来等比的工资,很多人觉得不划算。
那么,就要看看自己人生的追求是什么?是财富、影响力、自我价值、更多的贡献,还是活过的意义。
毕竟,教育的目的从来都不只在于换取财富......
↑ 滑 动 查 看 更 多 图 片,扫码观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