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现在的企业家,都在爬一种很新的山

现在的企业家,都在爬一种很新的山

公众号新闻


如果问什么职业最爱登山,除了特种兵大学生,那一定就是企业家。


从两次登顶珠峰的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到三次登顶珠峰的北京中坤投资集团创始人黄怒波,再到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搜狐CEO张朝阳、易居中国首席财务官程立澜、华耐家居集团董事长贾锋、探路者联合创始人王静……热爱登山的企业家,一双手都数不过来。


但比起普通人爬山,企业家们似乎在爬一种很新的山。


只有一两千米的泰山、华山等山峰,企业家们都不屑一“爬”。他们专攻七八千米的高峰,执着于登顶珠穆朗玛峰等世界之最,期望登顶所有处于世界背脊上的高峰。


中国企业家们,为什么如此热爱登山?



同样都是登山,

企业家怎么就不一样



最近几年,全国上下兴起了“户外运动热”。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经超过4亿人,到2025年,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1]。


这其中,登山作为高要求的硬核运动,是诸多户外运动项目中备受欢迎的宠儿。


DT研究院数据显示,超过60%的户外运动爱好者都曾参与过徒步或者登山。旅游圈内也掀起了一股“登山热”[2]。携程数据显示,2020年,徒步登山游尤其受到用户喜爱,徒步登山订单量相比2019年增长150%[3]。


在日益壮大的登山爱好者群体中,有一群不得不提的“领头羊”:各行各业的商业大亨。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写道:“全世界各国的企业家群体中,最爱爬山的一族就是中国的企业家。”


事实上,早在这股登山热潮兴起的20年前,万科的王石、搜狐的张朝阳、探路者的王静等著名企业家就已经走上了攀山之路。


时至今日,比起夜爬泰山“当场倒地”的大学生们,爱登山的企业家们才是真正的“特种兵”。


登山爱好者正在攀登雪山 / 图虫创意


企业家们爬的山,往往都是几千米海拔甚至是世界最高峰。王石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大最高峰,包括世界之最珠穆朗玛峰、南极最高峰文森峰、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澳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山……类似的,张朝阳登上过四姑娘山、珠穆朗玛峰;王静则登顶过八千多米的马纳斯鲁峰、希夏邦马峰等世界之巅。


这些最高峰的攀登过程往往需要耗费几天甚至几十天,这对体力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例如,诸多企业家执着登顶的珠穆朗玛峰,通常需要30-40天抵达大本营,再花5-7天从大本营登上世界之巅。即便是国家体育总局的登山队,也需要足足3-4天才能从5200米的大本营登上珠峰最高点[4]。


此外,还需要花上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做足准备工作,这要求攀登者有足够的耐力。二十年前,王石为了冲击珠峰,花了六年的时间攀登了13座雪山,包括两座7000米以上的雪山,以使自己的身体适应高原缺氧的环境[5]。


企业家的身份,要求他们必须具有强体力支持。不仅马云、马化腾常常工作到凌晨不下班,北大数据显示,即便只是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们,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也高达58小时,如果按照每周5天工作来算,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1.6小时[6]。


为应对高强度的工作,体能训练不可或缺。有登山从业者发现,参与登山的企业家群体普遍比较自律,身体素质强,登山前大多从事过跑步、马拉松、铁人三项,因此是登山运动的最佳人选[7]。


然而体力只是登山的基本身体要求;登山者真正必备的素质,是挑战危险的勇气。


登山项目背后的高危险性非常人所想。据中国登山协会统计,2000年以后,登山事故总数不断增长,2016年,共有64人在登山户外运动中死亡[8]。今年春季,仅仅珠穆朗玛峰南坡的死亡人数就已达到6人[9]。


 珠峰大本营里驻扎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好手 / 图虫创意


登山过程中,登山者不仅要接受来自严寒、缺氧、风雪交加等极端环境的考验,还要攀爬那些近乎垂直的悬崖峭壁,随时面临滑坠风险。近年来,随着登山人数增加,珠穆朗玛峰等高峰顶端出现了拥堵情况,登山者需要在极限环境中等待数小时,他们暴露在危险中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


但即便如此,企业大亨们也一直行走在登山的坎坷之路上。


因为登山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一项运动,还蕴涵着一种企业家的精神。



登山的精髓,是企业家精神



“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一百年前,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曾如是说道。


对于很多人来说,山,代表着自然雕刻下难以逾越的物理高度。山就在那里,等待着人们卯足劲对其发起挑战,从这个层面上讲,登山,实际上是与自然的一场博弈。


而对于企业家来说,山的意象远不止于此。在他们眼中,山,不仅代表着物理海拔,更象征着未曾翻越的心理高度。而后者,是企业家们热爱登山的关键词,也是他们一直在路上的永久动力。


换句话说,登山,是企业家们和自我的一次对决。


例如,王石曾表示,在登山途中,自己不止一次与死亡擦肩,但是自己已经真正坦然地接受人生无常。如今已经72岁的他不久前曾称,要在81岁的时候第三次攀登珠峰,挑战最年长者登顶珠峰的世界纪录,也再一次挑战自我[10]。


珠穆朗玛峰攀登途中,登山者需通过窄小的吊桥 / 图虫创意


低温、缺氧、体力透支……在种种困难面前,正是超越自我的愿望,使企业家们一次次勇敢投身于这场与自我搏斗的冒险。


而这,也正体现了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冒险、创新、有担当。


正如登山时永远不知道明天是否能登顶,创业起家、运管企业也充满了未知数与不确定性。为确保每一步突出重围,企业家既要知己知彼,又要不断尝试踏出安全区,寻找市场未有的新的增长点。


而为了完成这场冒险,企业家们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顽强挑战。


登山是如此,管理企业更是如此。制订目标、规划步骤、提出方案、注重细节,从前期的准备到最终登顶,每一步都需要在计划之中。只有步步为营,进行严谨、缜密的总结与规划,才能最终登上世界之巅。


北京中坤投资集团创始人黄怒波曾三次登顶珠峰、完成七大洲高峰的攀登并徒步到达南北极点。在他看来,登顶的秘诀有两点:一是要有一切可控的方案,二则是要强调组织纪律——这与管理公司几乎如出一辙[11]。


登顶经历似乎在启示众人:人在山的面前如此渺小,但只要肯坚持,就没有克服不了的东西;同理,在往后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困难也能够一步步被拆解。


登山与管理企业都需要不断挑战自我与超越极限 / 图虫创意


一次次登顶的成功,象征着一次次的征服与超越,这也成为了企业家们在商务桌上谈判的底气。登山赋予企业家不同常人的体力与意志力,使得他们具备傲视群雄的资本。


与此同时,登山也是一种内心的释放。企业家们面对社会、市场以及营商方面的压力,也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家人。因此需要找到释放的出口。


登山的冒险,是他们自我的一种释放,是在一次次对自我的试探中,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念与持续冒险的勇气。



登顶之外,一种放弃的勇气



如今,登山早已不再是一项名利场里的运动。越来越多普通人加入企业家的队伍,开启攀登高山、寻找自我的旅程。


作为中国登山第一人的张梁,曾经也只是一名中国农业银行的普通员工。2000年左右,张梁接触到了登山这项户外运动。白雪皑皑的高峰在张梁眼中是一种神秘的存在,不满足于循规蹈矩的生活的他,对绵延雪山产生了向往之情,希望前去一探究竟。


此后18年间,张梁登顶了25座雪山,是国内第一位完成“14+7+2”成就的登山家:他登顶了全世界所有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七大洲的所有最高峰,并且以徒步的方式抵达南北极点,完成了人类登山探险的终极梦想。


张梁,中国登山第一人 / OPPO Find N3拍摄


对张梁而言,登山不仅仅在于拓宽自身边界、释放自我,更在于在登山中体验浓缩的人生智慧——其中之一,便是放弃的勇气。


登山几十年间,虽已有多次成功登顶,但由于种种原因,张梁放弃登顶的经历更是数不胜数。在一次次放弃冲顶的经历过后,张梁明白了:下撤比冲顶更难,在唾手可得的成功面前懂得放弃,需要更大的勇气。


如今,在实现了“14+7+2”的梦想之后,张梁将自己的人生目标转移到了儿子张彧身上。他希望用OPPO Find N3手机记录下与孩子一起登山的故事,也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打开彼此的内心,让儿子体味更多的人生哲理。


张梁与儿子张彧在湖边漫步 / OPPO Find N3拍摄


此前,由于一直奔波于登山的路途之间,张梁大约半年才会回家一次,和家里人的联系也几乎寥寥,长久以往,他与儿子变得越来越陌生。


登山,成为父子破冰的出口。



点击上方视频,即可观看)


这一次,张梁带着张彧来到了云南省香格里拉境内的哈巴雪山。


然而,在登顶当天的凌晨,雪山风雨交加,每走一步都面临着滑倒的危险。如同20年间不断遇到的困境一般,撤退与否,成为摆在张梁与儿子面前的问题。


张梁再次选择了下撤。在他看来,登山并不只是为了登顶,即便最终无缘顶峰,儿子也能从中了解登山,懂得登山的真谛——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勇气,以及那些哈苏人像镜头捕捉到的,沿途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


放弃登顶后的第二天,笼罩在哈巴雪山的云雾逐渐散去,这似乎也在预示着这对父子之间的某种改变。


远处的哈巴雪山云雾逐渐散去 / OPPO Find N3拍摄


张梁与儿子张彧用OPPO手机记录下这一美好的时刻,身后的湖泊映出皑皑白雪,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细腻画质和丰富色彩。


张梁与儿子用OPPO Find N3记录下雨过天晴的时刻 / 视频截图


选择OPPO Find N3,是因为张梁在其中看到了大胆、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从Find N1到如今的N3,OPPO折叠屏手机的更新迭代,也是在步步攀登技术的高峰。从第一阶段消灭折痕,第二阶段追求减重,到第三阶段全面的旗舰体验,OPPO Find N3正在攀升至折叠屏手机的新高度。


在OPPO Find N3专业哈苏人像模式的见证下,张梁与儿子张彧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对于张彧来说,他不仅更加了解登山这项运动,也更加懂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而对父亲张梁来说,这是一次对20多年登山之路的回望,也是一场和儿子之间的心灵对话。


张梁与儿子张彧正望向远处的哈巴雪山 / OPPO Find N3拍摄


哈苏相机,始终致力于捕捉传奇。人类首次登月的第一张照片就诞生于哈苏之下,玛丽莲梦露在世间留下的最后倩影被哈苏捕捉,摇滚名将滚石乐队的多张专辑封面由哈苏拍摄,乔布斯那张最为著名的黑白肖像照也出自哈苏镜头……无数位传奇人物的经典瞬间,都曾被哈苏相机所定格。


而这一次,OPPO Find N3的哈苏人像模式用真实细腻的色彩,还原致敬每一个平凡者的传奇时刻。


哈苏镜头下的张梁父子 / OPPO Find N3拍摄


登山者们一次次翻越心灵的高峰,去靠近他人,也去超越自我。而OPPO Find N3,也无时无刻不在捕捉着他们贴近彼此、热烈生活的所有人生瞬间。


登顶,是一种传奇。而即便未曾登顶,始终尽力攀登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在OPPO Find N3的镜头下,绘出不平凡的传奇色彩。




[1] 新华社. (2022.11.11). 总规模将超三万亿 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勾画新蓝图.

[2] DT研究院. (2023). 2023户外运动报告.

[3] 携程黑板报. (2021). 2021年,旅游消费改变了什么?

[4] 中新体坛. (2023). 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难?

[5] 北京晚报. (2019). 王石新书分享2008年至今重大事件,讲述登山时经历“回光返照”.

[6] 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 (2021). 2021年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调查报告.

[7] 中国新闻周刊. (2019). 这笔危险的生意,让想做“王石”的人挤满了珠峰.

[8] 澎湃新闻. (2017). 登山户外死亡人数增长45.4%,晴天事故率竟远高恶劣天气.

[9] 环球网. (2023). 2023年春季登山季攀登珠峰死亡人数达6人.

[10] 澎湃新闻. (2023). 王石:要继续挑战自我,计划81岁第三次登顶珠峰.

[11] 中新经纬. (2021). 独家对话黄怒波:做企业家和登珠峰都是挑战不确定性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编辑 | 维尼斯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沙特,正在举国玩一种很新的时尚国际企业家再次聚首上海,陈吉宁会见新老朋友,共同展望第35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年更UP主回归B站?一种很新的天猫双11打开方式!红色日记 两周年 8.1-31校友风采丨陈登雨:在公司内部“创业”的企业家精神和 GPT-4 聊天,一种很新的隐私泄露方式「唤醒」NPC,这家融资过亿的国内创企在做一种很新的游戏一百一十七 老实人“闺蜜报老年旅行团后脱单了...”哈哈哈哈哈哈一种很新的恋爱方式!!段永平:好的企业和企业家都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投资健康是企业家最应践行的“长期主义”,《2023版中国企业家健康绿皮书》发布一种很新的养鱼方式大爷在遛一种很新的弯好的企业家,不要喜静厌动一百一十八 书生气渣男周一围,在塌一种很新的房“小香风+羽绒服”才是秋冬王炸!一种很新的贵气穿搭!粉笔科技张小龙:我不是网红,是天生的企业家丨36氪专访旧金山,在经历一种很新的“空城”中式健康餐,一种很新的“人类泔水”这群大学生,在“玩”一种很新的马拉松《长鼓咚咚敲起来》&《指望》共享定位“躲猫猫”走红:年轻人在玩一种很新的游戏于东来:国内没有真正健康的企业家,更多是英雄式企业12个国家30位顶尖国际企业家齐聚上海!第35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今天举行6001 血壮山河之随枣会战 “和平运动 ”1AI在玩一种很新的艺术,700万网友在线围观,ControlNet又立功了维密新广告,在玩一种很新的性感吉森大学:正在尝试一种很新的跨学科专业《坚如磐石》:为什么影视剧里的企业家大多是坏人?卷不动又躺不平?建议你试试这种很新的工作——郑永年:我们要先做好人才机制,才能出现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今日最佳:在玩一种很新的舞狮。在玩一种很新的跷跷板解析|为什么全球的企业家如此关心生成式人工智能?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