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你们干的好事?公众号新闻2023-11-06 13:11作者丨燕梳楼这阶段关于学校的舆情非常多。今天上午天津助学金事件公布调查结果,认定反映情况不属实,舍友高消费为勤工俭学或亲属所赠。评论几乎一边倒的表达了质疑和不信任。其中第一条是这么写的,赢得了高达1.5万个点赞,这就是人心向背。公众为什么逢公必疑?除了该校去典型的自己查自己,是否建档立卡等关键信息一句不提,反而认为高消费来自勤工俭学,既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常识。更重要的是,鼠头鸭脖事件对公信力带来的破坏后劲太大了。换句话说,那个面对镜头公开撒谎指鼠为鸭的江局长一天不处理,这种脆弱的公信力就一天难以拾起。昨天写金鸡奖影帝影后忘了说,颁奖名单上应该给这位江局长留个位置,梁朝伟演的再好也有剧本,人家这可是本色出演,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今天继续关注教育领域。最近关于学校的种种变形动作,说明我们的理念和机制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亟待调整和革新。新华社刚刚批评过消失的课间10分钟现象,广东徐闻就出现了要求学生集体戴头盔上下学的奇葩规定。骑车要带,坐车要戴,连步行也要戴。于是乎早晚上下学高峰大街小巷全是五颜六色的小蛋壳,此起彼伏蔚为壮观。如果是骑车上下学要求戴头盔我不仅理解,而且大力支持。但坐汽车甚至步行都要戴头盔是什么逻辑?防鸟拉屎吗?根据当地教育局的解释,是因为学校难以具体区分学生上下学到底是坐电动或摩托车来的,还是坐汽车或步行来的。索性干脆就一刀切,要求所有学生必须统一佩戴头盔上下学,否则不允许进校园。学校每天会安排执勤队长在门口检查,发现没有戴头盔的,直接扣除孩子和所在班级的分。对于我们成年来说扣点分无所谓,但对于孩子来说那就是大事,就很容易受到同学歧视和排挤,如果扣分影响到班主任考核,还有可能引发老师的批评和反感。所以家长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认为学校越俎代庖,管多了。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理解,但没有强制学生交通规范的权力,更没有这个必要。而且,学生在上下学路上有没有戴头盔,你怎么监督?只在进校前检查有没有戴,是不是一种形式主义?只要求学生戴,老师校长不戴,这不是双标吗?更重要的是,学校还有利益输送的嫌疑。有网友表示,这种强制要求的背后,是不是校长小舅子就是卖头盔的?小姨子是不是经营着学校小卖部?交通安全应该是交管部门的事情,不是学校和老师的义务。虽然初衷是好的,都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但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增加了压力。如果按此逻辑,是不是上课和吃饭时也把头盔带着。呼吸和喝水也要办个证,防止呛着噎着。凡事得有限度,一旦失去边界就过犹不及。这起闹剧,再次暴露出教育领域僵化执行、刻板教条的形式主义有多严重。我此前就说过,所有的形式主义,背后都有着官僚主义的影子。其危害不仅仅是当时当下,而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一个民族的未来。一个完全行政化的教育环境,是培养不出大师的,更培养不出经天纬地之才。最近央媒痛批的“课间圈养”现象也是这种现象的直接反映。以前下课铃一响孩子们就像鸟儿一样飞出教室开心玩耍,现在除了喝水和上厕所,哪儿也不能去。不仅如此,还有的学校对课堂10分钟作出详细规定,包括活动种类、来回路线、声音大小等等,并与班主任的扣罚挂钩,美其名曰为学生安全“负责”。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爱玩爱动奔跑跳跃本来就是他们的天性,也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方式,现在直接圈养在教室里,成了温室“花朵”。如果连课间10分钟都不能保证,又如何培养出极具探索精神的星辰大海?什么都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其实不就是“一禁了之”的懒政思维么?这种怕麻烦一刀切的做法,不仅简单粗暴因噎废食,更是有违自然规律和教育本质。圈养的孩子,不可能成为纵横驰骋的天之骄子。当然,学校也很委屈。臣妾不想,但臣妾不敢。就比如此次头盔事件中的主角学校,他们说这是上级要求的,全市都在执行。而当地教育部门则甩锅说“文件不具体,落实有疑惑”。显然,这是行政干扰教育的典型案例,但绝不是孤例。交通安全的责任主体不在学校,同样催收医保卡、反诈APP、核酸打疫苗这些工作也不在学校,更不能把压力传递给学生和家长。这些年家校矛盾频频冲突,表面上看是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对立,实际上老师所背负的压力家长知之甚少,她们也是受害者。前两天我写过郑州23岁女教师因不堪压力跳楼自杀的评论,引发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鸣。她们普遍的的感受是,现在想纯粹的当个教师已经很难了。各种非教学任务与考核指标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学校的行政化色彩越来越浓,官僚化习气越来越重,让怀着梦想的教师们在疲于奔命的道路上越滑越远。与其说形式主义害死人,不如说是官僚主义压死人。这是机械化执行所产生的严重副作用,不仅进了校园,也渗透到各行各业。甚至连军队训练都自降难度,以前我们当兵时每天两个5公里,单双杠能干到七八练习,还经常搞个夜间五十公里突袭,现在听说难度都下降了。为什么?因为怕担责任啊,一出安全事故就追责。出事追责不正常吗,追的是防护措施不到位的人为责任,又不是意外责任,如果都怕担责而因噎废食,那还教什么育打什么仗?所以,这种过度谨慎甚至严重变形的条条框框必须要引发高层重视,尽快纠偏。看似“很负责任”,实则上是最大的不负责。历史反复证明,释放市场活力,激发社会创造力的最好理念就是不折腾,不包办,不搞运动。不要再折腾教育啦,把权力还给学校,把课堂还给老师,把童年还给孩子吧。否则干的好事再多,群众也不领情,没好气的甩下一句:看看,这就是你们干的好事?!- End - 位卑未敢忘忧国!@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为防失联,请添加作者微信:Y2023-2053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