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全是大俗话)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有书”,加⭐星标⭐不迷路
来源 | 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常言道:
“唯有人品,可立一生。”
人品,是修身的第一要义,是交友的黄金法则。
一个人才华再好,背景再深,情商再高,也不如过硬的人品。
关于人品修炼,心术好坏,老祖宗以下这8句大俗话,早就说透了!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译文:
天地之间,第一等的好人品,往往是靠读书获得的。
感悟:
苏轼写道: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书中既有多如繁星的知识见解,也有先哲谦卑的智慧德行。
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打开我们的眼界,提升我们的思维。
当你读的书足够多,你的思想觉悟和价值三观就会变得足够高。
即便尚未功成名就,在日复一日的浸染中,也早已改变气质,升华品格。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
译文:
一个人的人品之所以不高,总是因为没办法将“利”字看破。
感悟:
《史记》中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追求自身的利益,实现自己的欲望,是大多数人的本性。
但为人处世,利益当先,便是本末倒置,必将失了人品口碑。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唯有见利不忘义,恪守心中的底线、原则、立场。
厚道多于精明,坦诚多过算计,看破利益的真相,看重做人的品行,才是人间大道。
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
译文:
一个人说话如果虚伪不实,那他的人品心性表现得再崇高,也会让人心生质疑。
感悟:
子曰:
“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
意思是,要想看清一个人,先要看他说了什么。
言为心声,倘若巧言令色,伪装和善,言不其实。
那么,他表面装得再品洁高雅,真正的人品也令人怀疑。
因为品行出众的人,往往言而有物,言而有信,谈吐自然,说话靠谱,让人如沐春风。
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
译文:
与其教自己的孩子追求荣华富贵,不如传授他们立身处世的品行。
感悟:
《诗经》中说: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父母长辈留下的德行修养,是给后代子孙最好的礼物。
荣华富贵,身外之物,过分追求,只会丢了本心,走了歪路。
教会孩子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轻财物得失,重品行教养。
唯有如此,才能让人欣赏尊重,信赖信服,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
鸟随鸾凤飞能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译文:
鸟儿追随凤凰会飞得更高更远,人和贤良者为伍,人品也会自然提高。
感悟:
常言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个人的品德高下,自然而然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
和品行低下的人来往,你会被同化感染,拉低下限。
和品高德厚的人深交,你会见贤思齐,遇见更好的自己。
所以,一定要擦亮眼睛,择良而交,择善而友,和滋养你的人在一起。
才以气雄,品由心定。
译文:
人的才华是因气质称雄,人的品格是由心性决定。
感悟:
王阳明说: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心外无物,你的品性德行,全然是由你的内心世界而定。
你若心性宽厚,心地善良,心胸宽广,人品自然出众。
反之,心若不正,少有良知,少守规矩,必然人品不高。
修心,是一生的修行,时时明心见性,扫去尘埃,方可品格端方,行稳致远。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译文:
凡事学会知足,内心就会感到惬意,做人没有欲求,品行自然高尚。
感悟:
《格言联璧》中说: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贪念缠人,欲壑难填,索求过盛,必将陷入人性的深渊。
你会因此做出危险的举动,干出荒谬的事情,迷失本心,丧失品行。
人生在世,凡事有度,欲望亦是如此,过则为灾。
只有学会淡看身外之物,精简自己的欲望,才能通往心境的平和,抵达人品的高地。
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译文:
人品修行到最高处,言谈举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是回归本心而已。
感悟:
常言道: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所谓最好的人品,不过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做。
没有矫揉造作的博人眼球,只有润物无声的恰到好处。
他们有着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人前人后,慎独律己,都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内不愧于心,知行合一,让人舒心,更让人放心。
有书君精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