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人在线围观「诱奸幼女」直播,笑称年纪越小越好骗!他们屡屡得手的原因,让父母后背发凉
关注十月呵护
继去年3月,#国内版N号房调查,800万会员在线观看大量儿童不雅视频#事件被曝出后,今年7月,又曝出一个被称为“秘密花园”的色情网站。
里边涉及大量未成年人淫秽、色情视频。
更令人气愤的是,其中幼童(不分性别)受侵犯的视频比例非常大,甚至有2、3岁的孩子!
而这还不是最恶劣的。
事件发酵后,博主@梁州Zz也曝出了一个名为“小白菜”的聊天群。
该群专门诱骗未成年少女,活跃度极高,人数多达5万。
在群里他们会互相分享:如何诱拐未成年少女给他们发裸照,甚至约出来上床。
“年纪越小越好骗
越缺爱越好骗”
“小白菜”,是他们对16岁以下未成年少女的统称。
他们的惯用手段,是假扮成知心哥哥,用换情头、打语音、给女孩儿们100块钱左右的礼物等方式,诱骗小白菜和他们处对象。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之后他们还会进行泯灭人性的“调教”。
例如让女孩给他们拍私密照片、裸聊,引诱女孩儿们出来发泄自己的私欲……
明知涉嫌犯罪,依旧挡不住他们卑劣的欲望。
因为怕女孩怀孕,就一直让她们吃避孕药。
有的人甚至会用3000~500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自己“钓到手”的小白菜。
从寻求猎物,到调教、捕获,再到见面“收网”的全过程,他们都会在群里图文直播。
他们很清楚的知道,大部分愿意主动把照片发给他们的女孩儿,是因为原生家庭有问题而极其缺爱,有些女孩儿甚至有抑郁症。
所以在遇到这些年纪较大的男性的时候,以为自己找到了家庭无法给予她们的缺失的“爱情”,就将自己全盘托出。
可是这群“人”仍在继续,甚至以此为突破口,称“年纪越小越好骗,越缺爱越好骗”。
有些还堂而皇之的给出建议:养大就当童养媳,熬过两年,十八岁就可以放她出去帮你赚钱。
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小白菜”的故事在网上引起关注后,很多网友站出来“现身说法”。
有一个女孩就投稿称,自己也曾经有过和“小白菜”们一样的遭遇。
未成年的时候因为好奇心和性教育不到位,下载了一些社交软件。
在这些软件上,就有人用甜言蜜语,诱骗她发私密照片。
菌菌想,这样的事肯定不是个例。
而这一切的源头除了情感的缺失、青春期的叛逆,最主要的还是性教育的缺乏。
性教育
不等于性行为教育
有的人认为孩子还太小,不懂这些。
且不说这样的思想,是否会给坏人可乘之机。
即便是身边的哥哥、弟弟,也需要家长提防着。
因为性教育的缺失,当孩子慢慢长大性意识出现,这反而会激起他们的探索欲,做出一些无法想象的事情。
博主@DarcyK7前不久在微博爆料,说在高铁上有一男童不断抚摸妹妹的身体,还将头塞到妹妹下体狂闻。
而家长在一旁,并没有出面制止。
这不禁让菌菌怒火中烧,小孩子不懂事难道大人也不懂吗?
家长在看到小男孩的行为之后,没有阻止他不可以这样,反而是任由小男孩对妹妹上下其手。
想来平时可能也没有教小男孩,不可以触碰别人的隐私部位,更没有教给妹妹,不可以让别人触碰自己的隐私部位!
这难道不是家长的严重失职?
就像投稿人所讲,这正是家庭性教育缺失的表现。
而反观网友的留言,好像大家小时候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大多数孩子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就像那个小女孩一样,以为是同她玩。
但长大明白过来后,就是无尽的委屈,因为没有人告诉过他们这是不好的行为。
菌菌相信,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只是不知道如何给孩子讲。
有家长坦言:害怕用力过猛反而激起孩子的好奇心。
有这样困扰的家长,肯定不止寥寥数人。
其实大家是走进了一个误区,性教育不等于性行为教育。
性教育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爱的教育,它涉及生理、心理、道德等多个层面。
孩子的性教育应该从出生就开始了,要安全的、有计划的进行。
而不是今天看完一篇文章,感到害怕就给孩子讲两句,过后又被抛之脑后……
这里菌菌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做了一张图,希望能帮到各位家长。
每当菌菌曝光一些负面的新闻时,总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出现。
有人说这么负面的新闻就不要写了。
有人说太恶心了不想看这些。
也有人说这要靠政府,我们知道没用。
还有人说我没孩子跟我无关/我的孩子不会这样……
菌菌想说,恶行不会因为捂住眼睛而消失,但会因为曝光而减少。
性侵、自杀、暴力伤害……这个世界,几乎时刻发生着血泪交缠的故事。
难道我们不听不看不关注,这些事件就不存在了吗?
压根不会!虚假的和谐终究会被打破。
如果恶性事件不被人知道,坏人得不到惩罚,那么恶就会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滋生。
最后带来的,也许是「更大的恶」。
菌菌相信身处阴暗的人,最怕见光,也相信再微小的力量,聚集在一起也能把黑暗照亮。
作为家长,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是我们的责任。
不是每个人生来就会做父母,但我们可以学着做一对合格的、不让孩子受伤害的父母。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每一位家长,转发出去,保护孩子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责编:小楊
撰文:十月菌
插画:十月呵护漫画组
题图来源: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