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止吃冰淇淋的孩子反而不健康!背后的原因,你绝对想不到
有多少妈妈夏天总会被孩子缠着买冰淇淋的,举个手让晨妈看看🙋🏻♀️🙋🏻♀️🙋🏻♀️
其实不仅是你们,就连蛋蛋和菲菲也几乎是一到外面,就要缠着我给他们买冷饮。
买吧,是担心这样是不是太纵容他们,轻易就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可不买吧,看着他们可怜兮兮的模样,又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太严苛了。
夏天究竟能不能给孩子买冰淇淋?这成为了难倒众多老母亲的“世纪难题”。
今天,晨妈就给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也分享一点我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前两天和孩子逛街,路上看到一个小男孩拿到冰淇淋后,将巧克力舔的满嘴都是,一边舔一边笑嘻嘻地咧着个嘴。
那种心满意足的样子,就好像拥有了全世界。
不得不说,冰淇淋的魔力相较于手机、平板,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啥一个小小的,几口就吃完的冰淇淋对孩子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这就要从生理方面来说了。
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冰淇淋都是高脂高糖的“垃圾食品”。
当孩子摄入这类食品或者产生想吃冰淇淋的想法时,他们的大脑会随之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和内啡肽。
而多巴胺又是“快乐”的代名词,因此孩子们一旦吃下去就能得到充分的愉悦感与满足感。
不仅如此,你有没有发现,如果把“冰淇淋”当做给孩子的奖励,他们的动力就会空前高涨?
这同样是多巴胺与内啡肽的功劳,当大脑分泌这两种化学物质后,孩子便会得到激励,并随之产生能量与动力。
昆凌就曾分享过一个真实故事👇
有一次她和周杰伦带孩子坐飞机,为了不让孩子哭闹,周杰伦就对孩子说:
如果你上飞机乖乖的,我会请空姐给你一个冰淇淋。
而孩子为了得到这个冰淇淋奖励,果然全程都表现得非常乖巧。
足以可见,孩子渴望冰淇淋,完全是大脑所分泌出来的化学物质在起作用,也是天性使然。
当然,如果我们利用好孩子的这个“天性”,其实完全可以偶尔给孩子吃一根当做奖励,也可以激励他更好地完成任务或目标。
说到这,肯定有父母会质疑:
吃冰的肯定会损伤孩子肠胃,而且给孩子吃惯了,以后都要奖励怎么办?
这两点考虑都没错,但且听晨妈一一解释。
首先,孩子究竟能不能吃冰,晨妈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谈及过几次。
除了1岁以内,或者脾胃本就不好,容易的积食的孩子不能吃冰淇淋外,正常5、6岁的娃,只要注意频率和食用量,都是可以吃的。
晨妈记得蛋蛋4岁多的时候,就会在夏天缠着我买冷饮。
一开始我也是坚决拒绝,但看了一些科普,知道孩子其实可以吃这些后,我便每次都会和他先做好约定,一人一半,之后再买给他吃。
包括黄磊的女儿,同样对冰淇淋有着很深的执念,甚至长大后的理想是当一个卖冰淇淋的人
面对女儿的要求,黄磊并没有完全拒绝,而是在家里准备好现成的冰淇淋,每次只给女儿吃一小口。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女儿一度认为正常的冰淇淋就该是那么大,因此每次都吃的很满足。
愿望被满足的孩子,不仅心情愉悦,心灵上也获得了充分的滋养。
再反观那些同样渴望冰淇淋,但却长期被压抑天性的孩子呢?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5岁了,还不知道冰淇淋什么味儿,真的好吗?#
下面有一条高赞回答,来自一个从小就被父母约束不让吃冰淇淋的女孩:
自从不受父母管制后,我就疯狂吃冰淇淋和各种零食。
现在吃已经不是为了享受美食,完全是以前我妈不让我吃,现在她管不了我了,我爱吃什么吃什么。
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吧。
父母完全不让孩子吃冰淇淋,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着想,但反而有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健康”!
心理学上有一种“潘多拉效应”——越禁止,越能激起孩子的渴望。
这种效应也被著名的“白熊实验”所证实。
实验中的17名测试者全程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
不要想某个特定的事物(比如一只“白熊”)。
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的测试者都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白熊”。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越不让孩子干什么,他们越会绞尽脑汁地想去做这件事。
当你直接告诉孩子不准吃的时候,孩子大脑里浮现的是一堆美味的冰淇淋形象,从而更馋冰淇淋,也愈发坚定了“一定要吃到”的想法。
这种想法的可怕之处更在于,当孩子长大,不再受父母控制的时候,他们便会报复性地“反击”。
例如:大量购买冰淇淋,哪怕吃到胃痛也要继续。
这对于孩子来说,既伤身又伤心,而父母和孩子的距离也会在一次次拒绝中,被不断拉远。
因此,冰淇淋绝非洪水猛兽,关键仍在于父母如何理性对待孩子合理范围内的要求。
直接拒绝孩子,任由他撒泼打滚固然简单,但智慧型的父母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去扼制孩子的天性。
因为他们深知,这样做只会适得其,让孩子对未知的事物愈加渴望,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了解爱吃冰淇淋是孩子天性以及过分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所带来的危害后,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想吃冰淇淋的要求呢?
晨妈先跟大家分享一个“48小时不偷吃巧克力”实验。
研究者分别给了100名实验者一人一盒巧克力,并要求他们在48小时内不要偷吃。
而在这100名实验者中,有那么一部分人,预先了解过“白熊”实验。
也就是说:
这部分人深知,当自己越被强迫不要去做某件事情时,自己反而越想去做。
于是,他们为了达成不偷吃巧克力的目标,干脆放弃“控制自己去想吃巧克力”的思维。
结果表明,他们对巧克力的欲望明显比那些没有预先了解过“白熊实验”的人要少得多。
这个道理同样可以运用在控制孩子吃冰淇淋这件事上。
“冰淇淋”就相当于两个实验中的“白熊”和“巧克力”。
我们越跟孩子说“别吃冰淇淋”,他们越会想方设法,缠着你买;
相反,如果我们不明令禁止孩子吃,而是提前与孩子做好约定:比如2天吃一次,一次半根。
他们反而可以摆脱“白熊实验”的控制,在约定外的时间尽量少的产生“想吃冰淇淋”的想法。
这就是“接纳”的力量,你接纳了孩子正常的生理需求和情绪诉求,他们自然会少些胡搅蛮缠。
当然,即使跟孩子提前做好约定,也会出现孩子不遵守约定,贪吃的情况,那我们就需要引导孩子,将孩子对冰淇淋的渴望转移到他的身体感受上。
比如跟孩子说:
嗯,听你这么说,妈妈也感受到冰淇淋的美味了,冰冰的,甜甜的,咱们一起再感受到那种味道好不好?
除了语言上的引导,你还可以“戏精上身”,和孩子一起模仿、表演吃冰淇淋的样子。
这么一套流程下来,大部分的孩子都不会再执着于吃冰淇淋这件事上。
如果孩子继续哭哭闹闹,那我们也不要心软破了约定,或者觉得不耐烦直接不理孩子,呵斥孩子。
应当给予孩子一个拥抱,并告诉他,妈妈知道你现在非常想吃冰淇淋,想吃的都哭了。
比起强行让孩子控制吃冰淇淋的想法,这些合理接纳孩子想法及情绪的招数,反而会有用的多。
“吃过百味的孩子不会只惦记糖果,见过世界的孩子也不会只计较眼前的一块饼干。”
尽管只是一根小小的冰淇淋,但若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甚至影响亲子关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