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艺术圈里有一位女性艺术家十分惹人瞩目,她的名字叫童文敏。今年的几个当代艺术大展中常能看到她的身影,比如年中的时候,ELLE中国举办的35周年特展,她是受邀的女性艺术家其中之一;2022-2023“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获奖艺术家,并且是得奖者中唯一一位女性艺术家。她已经在很多地方举办过个展,各类艺术活动也是邀约不断。
更早的2018年,她获得了艺术圈颇具分量的“2018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大奖”,成为当代艺术领域最闪耀的青年女性艺术家。那时,她只有29岁。
所以,童文敏是谁?为什么年轻的她可以在艺术领域里取得如此成就?她的作品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仿佛与怪诞、特立独行、博人眼球相关,实际上,它是一门严肃的艺术流派。因为它能产生比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作品更强大的心理冲击力和感官影响力,在所有的艺术流派中,行为艺术往往能带动最强烈的观众反应。全球范围内最出圈的其中一场行为艺术来自“行为艺术教母”的塞尔维亚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2010年5月,她在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 (MoMA) 表演了“艺术家在场”(The Artist Is Present) 。在这场行为艺术中,她静静地坐在椅子上长达750个小时,一动不动,一言不发,观众们排队入场,轮流坐在她对面,她就凝视着一位又一位参观者的眼睛。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很多参观者因此哭泣、悲痛,还有不少人晕眩、甚至呕吐,观众的反应之大令人震惊。表演的最后几天,人们哭泣着整夜排队,当她完成最终表演时,全场起立鼓掌15分钟。这是一场经典的行为艺术表演,它的经典之处在于艺术家通过最质朴最简单的方式,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最剧烈的情感,以至于有摄影师记录下了每一个观众的面部表情,这些表情汇集起来也成为了艺术的某种表达。还有我们熟知的小野洋子,她曾是英国披头士乐队的约翰·列侬的妻子,但她同时也是一位激浪派行为艺术家,把自己的人生体验与行为艺术相结合。▲她和约翰·列侬举办的“流行音乐圈史上最古怪的婚礼”,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的反战意识。媒体报道:1969年3月,他们在直布罗陀岩石前举行婚礼,列侬像展示奖杯一样展示结婚证书,婚礼持续了10分钟,随后二人乘私人飞机返回巴黎开始蜜月。当时正值越南战争,他们的蜜月最终变成了一首和平颂歌,他们7天没有起床,被称为“和平卧床”。两个人自愿隔离,并邀请媒体参加。小野和列侬在床单下接待了记者,他们互相拥抱,穿着白色睡衣,周围环绕着鲜花、一把吉他和写着“头发和平”和“床和平”的标语。小野洋子说“人们应该停止战斗并躺在床上。”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得出,行为艺术是极为特殊的,它的优势同时也是它的劣势,因为——行为艺术的核心在于现场感受,以艺术家的身体与大众、环境和情感做最直接的互动,它太难被复制、保存,更易遭受误解(虽然这种行为与情绪也被包含在艺术作品的表达里)。即使在全球范围内,行为艺术都是长期被“边缘化”的,并不那么被主流市场所接受,自然也少有能产生持续商业价值的行为艺术家。但如今颇受瞩目的童文敏,却似乎是那个例外。她做了什么呢?1989年生于中国重庆的她,201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本是一个油画家,却半途改行,成了当代最著名的青年行为艺术家。她自述是读了波伏娃的《第二性》,开始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女性身份,进而开始了行为艺术的探索,觉得“行为是最直接也是最开放的方式”。和许多行为艺术作品不同的是,她的作品更广博、更诗意,不单单局限于人类本身的挣扎,也并没有摧残身体等极端状况,而是把更多的思考投入进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她的大部分作品会通过录像的形式被保存、展出。我们可以欣赏一下她的代表作品。2019年创作的《海浪》,童文敏孤身一人在无人的海滩,任由身体被海浪卷来卷去,海浪塑造了她身体的造型,同时,她的身体也在海浪里得到了重生。长达近20分钟的行为艺术,观众们普遍的感受是:又孤独又自由。▲《海浪》,2019,行为,金之岛,马来西亚,单频录像(彩色,无声),19'46"2016年的《放风》,童文敏来到寸草不生的西北黄土高原,满眼是苍茫和萧条。“在一个没有名字的荒芜的山上,我弯下身,头发连接了9根黑色的线,线绑在山上的石头上,放风。”这段视频首先足够有趣,其次又足够怪异,细细欣赏,又会发现城市女性与苍茫群山的独特反差感,成为童文敏的代表作之一。▲《放风》,2016,行为,中国青海,单频录像(彩色,有声),5'14"还有她艺术生涯里很出圈的一组作品,2019年的《爬行》。
▲《爬行》,2019,行为,日本、德国、意大利、中国,三频录像(彩色,有声),22'48",19'55",25'02"有感于福岛核污染事件,童文敏去日本福岛考察。她感慨,人不能居住,但是植物长得特别茂盛,甚至还有新的物种诞生,“你会感到人只是这个自然世界的一小部分”。这激发了她的灵感,她把四肢绑上树枝,然后爬行,从日本,到德国,到中国,爬行了很多地方,把自己变成了全新的“物种”,同时,她的爬行本身也成为人类追问自己与环境终极关系的一种隐喻。童文敏一直在探索自然风土对人类的影响,她一次次把自己变成自然中的一个符号、一种生物、一种动态的能量,她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人们的思绪回归到最朴素而充满诗意的世界中。《绞杀》,2022,行为,静帧,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单频录像(彩色,无声),14'39"《拂过》,2022,行为,静帧,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单频录像(彩色,有声),2'50"《眩晕》,2017,行为,静帧,中国成都,单频录像(彩色,有声),3'47"用草皮缝制一件衣服,感受人体与大地最亲密的触感……《草坪》,2018,行为,静帧,中国重庆中梁村,单频录像(彩色,无声),5'58"如果你要问,童文敏为什么会成为当代最闪耀的青年女性行为艺术家?也许因为她身上始终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充沛的想象力,她常以细腻诗意的视角,讲述自然与人文空间中,人是如何存在、人与环境的关系。而这一点,每个现代人都有共鸣。把自己抛进更宏大的环境里,通过身体的感知,令那些长期生活在都市丛林感知变得麻木的当代人也开始变得敏锐一点了,柔软一点了,开始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风土有更深刻的认识了。去探索、去创想、去激发新的灵感,这就是童文敏行为艺术的内核所在。▲2019年,空白空间,童文敏首次个展“祖母绿”,观众正在静静欣赏她的作品。童文敏最近一个深深打动我的创作是《三江源— —水的三种形态》。这个作品还挺特别的,童文敏在路易十三的邀请下,前往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三江源,这里滋育了漫长悠久的华夏文明,是自然与人文交汇共生的源头。这个命题听起来非常宏大,但作为观赏作品的人,我们却能感受到某种亲切又触及灵魂的触动。三江源神圣而神秘,有着丰富的生态形式,与珍贵的自然力量,童文敏在这次作品中,同样“不走寻常路”。她将身体介入到渗透万物的冰川、雨水与河流中,以最直接的身体感官从源头探寻生命的缘起,探索水是怎样与生命互渗互生。在童文敏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在三江源,水并不是一个孤立且单一的元素,而是混合在三江源的各个区域,“在山上,在河里,也在空中”。她独自一人攀上白雪皑皑的阿尼玛卿雪山,这座雪山的名字藏语里意为“雪山的爷爷”,是当地牧民、牛羊以及各种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庞大的雪山与渺小的人类形成鲜明对比,更让人觉得宇宙博大,心怀敬畏。《雨水》则拍摄于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她在雨水最为珍贵的沙漠中独自行走,头上顶着陶罐以收集不同天气和自然环境中的水,最后饮尽。
以人的感官为笔触,我们可以想象出如此环境中生长的动物与植物是如何生存下来,又拥有怎样的生命能量。
而作品《河流》中,童文敏来到陕北高原的生命之河无定河,以不同的身躯姿态,让肢体浸入河流。但无论人类试图如何改变河流的方向,河水依旧奔流不息,不会因为任何事物停止。
通过最直接纯粹的感官接触,我们从一个更新颖的艺术性的视角看待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正是千里之外的雪山哺育了城市里的人,自然的馈赠孕育出繁华的现代文明,千秋百岁才会不止奔流。
童文敏的这件作品,也是路易十三《再造100年》艺术计划第三篇章“薪传说”里相当重要的一件作品,而它也被陈列在上海星美术馆的 “薪传说”同名展览中。
说到路易十三启动的《再造100年》艺术计划,这个项目从2014启动,至今已经9个年头了。我自己也在一直关注着这个艺术计划,与其它艺术类项目相比,《再造100年》最特别的一点是,它一直专注于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以往的篇章中,像缂丝、昆曲等非遗技艺都在艺术家们的诠释下重新焕发新意。路易十三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支持,让独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实现了旧与新的融合。这一次的第三篇章“薪传说”,取名也有深意。“薪”指的是灵感的薪火,“薪传”代表传承(Heritage),三个字读起来又像是“新传说”(New legend)。▲路易十三《再造100年》艺术计划第三篇章“薪传说”开幕仪式
这种传承不仅是技艺传承,而是从艺术家的个体经验和视点出发,所以这一篇章挖掘了非常多有潜力有实力又有想法的艺术家。包括像童文敏所代表的不那么主流的行为艺术,也正得益于路易十三超前于时代的艺术敏锐度,才让更多人认识到“行为艺术”的魅力。是啊,艺术家们多么宝贵,他们勇敢又孤独,可他们为这个世界带来那么多不一样的、令人思绪激荡的、有趣的精神体验,这又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除了童文敏,在这一次的路易十三《再造100年》的第三篇章“薪传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艺术家,像是摄影师、独立动画导演、装置艺术家、新锐艺术家团体等等。艺术形式也丰富多样,第三篇章一共有5站,每一站会有一位(组)当代艺术家探寻非遗文化或者自然风土,最终浓缩成五组风格、主题、构思、类型截然不同的作品。和童文敏的作品一样,它们都将陈列在 “薪传说”同题展览中,实在是艺术圈的盛事。《再造100年》第三篇章“薪传说”,最直观的感受是你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一个百年对于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或许是模糊的,但在艺术计划中,我们会发现时间并非静止,我们始终被上一个百年遗存下的印记影响,同时当下所创造与传承的,也会是下一个百年的开端。艺术家们的作用就是用一种凝练的手法,把百年故事变成一件作品,每个观众都会对它产生自己的解读,进而对文化的传承、艺术的传承有着更深刻的感触。路易十三也将不同的创作愿景与灵感故事总结成五个章节——船承、镌永、韵育、源流与根生,往时代与文化的深处钻研,往更广的天地奔去,这些作品彼此独立,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连接。像是《船承》篇,当代艺术家吴达新探索的是“泉州福船”。要知道,在旧航海时代,中国的水密隔舱福船是世界上最先进航海船只,郑和下西洋时就使用了“福船”。福船很神奇,木制结构,全凭自然规律和人工打造,一艘船就能远渡重洋。所以,一只只“福船”,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造船技艺的高峰,更凝练着中国人敢为人先的精神。这次《船承》篇探访的工匠,已经是造船世家第十一代传人,百年之后又百年,一代代人始终围绕着一艘船生根发芽,这无疑就是最震撼人心的力量。艺术家也有独特的视角,吴达新是福建泉州人,是福船人的后代,对于一代代的“讨海人”有更切身的感触。他说“福船不仅在其形,更在其神”,所以他决定把古塔、福船及德化古瓷片融汇在作品中,既有东方含蓄内敛的思想,也有对当代艺术的融合,是很大气磅礴的一件作品。《镌永》篇里,独立动画导演雷磊就探访了扬州雕版印刷工艺。在活字印刷术风靡之后,扬州的雕版印刷术是全国闻名的,因为他们的雕版有一种生动的精气神,不仅忠于原迹,还能刻出自己独特的力量。这次《镌永》的艺术家雷磊探访到国家级雕版印刷代表性传承人陈时义,“十三岁那年,我随父亲学艺,一把拳刀,一块木板,一坐就是一整天”。匠人匠心,精益求精,令人赞叹。
雷磊作为独立导演,当然也有自己的创意与激情,他直接将雕版字拓印在电影胶片中,形成一件新旧碰撞、中西融合的非常有趣的作品。《韵育》篇章则邀请当代艺术团体“啾小组”(Jiū Society)探访粤剧风采。粤剧曾经是广东地区主流的戏剧形式,后来经过文化融合和历史演进,粤剧现在已经是一个分支庞大的艺术流派。当然,作为一种“古老”的戏剧形式,它所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让当代的年轻人接受并且喜爱它,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啾小组”的四个年轻人有着Z世代的天马行空,他们希望用自己的视角,重新审视粤剧,也为传统粤剧艺术发声。他们根据《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经典故事,改编成现代都市情感的三部曲,分别命名为《桃园三兄弟》《武松逗虎》及《乌及乌》。有点戏谑,有点荒诞,但更多的是年轻人精神世界与古老传统文化的新的融合,那些古老的故事、遥远的唱腔,在四位创作者的手中,重新拥有了年轻的活力。除了对人文匠心的探寻,《再造100年》第三篇章“薪传说”还带领艺术家们领略了奇绝的自然风土。上文中提到的童文敏探访三江源诞生的《源流》是其一,探寻华夏文明母亲河黄河的源头,落笔于东方。与之有着巧妙对应的另一作品,是《根生》篇章是五部曲的压轴,摄影师李孟夏与路易十三一起前往西方,去了法国干邑地区核心地带大香槟区,同样也是路易十三传奇的诞生地。▲路易十三现任首席酿酒大师巴蒂斯特·卢瓦索(Baptiste Loiseau)。当摄影师来到干邑,触摸到干邑的土地,感受到干邑的风土,亲眼看到“白垩色的土壤”和“修剪葡萄枝的匠人的双手”时,大概会对琥珀色的“生命之水”有更直观更深入的感受。“在干邑,我想用饱和的暖色调,类似印刷和胶片质感的粗颗粒,呈现出一种经典怀旧的影像风格,因为这里既有自然的质朴,也有匠人的睿智;既是美丽天真的童话,也是真实厚重的史诗。”
通过艺术家李孟夏的影像,以不同以往的视角凝视新与旧交织的世界,阳光土壤历经时光馈赠才得以呈现如今的风土,酿酒大师与从业者将工艺代代相传。置身于路易十三的奇迹之旅会发现,我们当下得以享用的,是上一个百年传承的馈赠,而创作不仅仅是为了当下,而是为了下一个百年留下一份奇迹之礼。所以,在这次展览的展出作品中,我们还看到了一份路易十三精心打造的“奇迹之礼“——LOUIS XIII Rare Cask 42.1,也即是天蕴42.1。天蕴42.1这一重磅之作,也被称为“路易十三的极致表达”。从设计上就感受得出它的极致尊贵,耀黑奢华的酒樽,肃雅临世的造型,犹如一座辉耀奇迹世界的航标。它的品质同样尊贵,天蕴系列很大程度代表路易十三的奇迹馈赠,同样也将“薪传说”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对于路易十三首席酿酒大师来说,探寻到一桶天蕴臻酿的机遇可能花一辈子都难遇。▲天蕴43.8由前任酿酒大师皮埃雷特·特里谢(Pierrette Trichet)于2004年发现,天蕴42.6则于2009年由巴蒂斯特与皮埃雷特共同发现。而今,路易十三的天蕴42.1则由路易十三第五代首席酿酒大师巴蒂斯特·卢瓦索(Baptiste Loiseau)探索发现。天蕴系列极大程度代表了路易十三的品牌精神,它的品质依靠大自然赋予,但同时又需要卓越匠人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传承。路易十三历代传承的核心,就是在法国干邑格洛莱家族庄园的路易十三酒窖紧密排列的蒂尔肯橡木桶,每一只蒂尔肯橡木桶均由法国橡树制作,它们的生命已经跨越世纪,如今正步入成熟。时间和自然的力量赋予路易十三无可取代的核心品质,在蒂尔肯橡木桶里,形成了生命之水醇厚的琥珀色调,以及纷呈馥郁的芳香。伴随着生命之水陈酿历程的不同阶段,天蕴42.1诞生了,这支天蕴42.1有更独特的芬芳,而酒精含量达到超出预期的42.1%,品质更精粹醇厚。而它同样是自然风土的杰作,正如巴蒂斯特·卢瓦索说:“发现天蕴42.1的过程中,我没有依赖于科学法则,而是遵循自己的直觉。我唤醒了内心深处的记忆。”正所谓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自然,而这世间所有珍贵的事物也都是自然力量最淳朴的反应。天蕴42.1启幕的时候,正好是前作天蕴42.6面世十年,所以它也承载着路易十三品牌的时代意义。从外观上看,它的尊贵特性一览无余,耀黑酒樽由欧洲一流工艺制造商巴卡拉的大师工匠手工打造;每支酒樽拥有宝石般的光泽饰面,后来才知道,吹制酒樽的过程更是精益求精:当达到特定温度,20名大师工匠需齐心协力,精准把握极其短暂的时机,完成50余项复杂的手工操作。▲酒樽成型后,瓶颈镀以白金,并以珍稀金属铑妆点于此。此外,瓶颈精细雕刻了源自法国皇室百合花造型的四瓣图案。也许,这是我们能够感受历史与时光滋味、拥有绝妙艺术体验的途径之一。有人说,所谓艺术就是巨大的晚霞,是一个时代所有美好事物的燔祭。我们可以理解为,时间向前流动,总有人要做点什么,留住那些真正辉煌而珍贵的东西,并不断地呵护它们,为它们赋予崭新的生机,令世人领略它们的深邃与不可取替。所以,让我们去欣赏艺术、拥有艺术吧,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一场行为,亦或是一樽凝结自然力量的生命之水。就个体而言,艺术能帮助每一个人释放掉平常在现实里不能忍受的东西;就时代而言,艺术是用最巧妙、最坚持、最终极的态度,保留了时代里的所有极致的辉煌和平凡。
作者:伊莎贝拉
责任编辑:阿碗
出品:蓝小姐和黄小姐
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