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我走过的路、见过的人、读过的书
观点 / 刘润 主笔 / 二蔓
我一直坚定地相信,只有在走过这么多的路、见过这么多的人、读过这么多的书之后,我才终于能有足够的底气对你说:
欢迎你来到,2023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的现场!
从2021年开始,我决定,每年都要办一场年度演讲。
因为很多企业为下一年做年度规划的时间,都在每年的11、12月份。所以,我们也把“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定在了每年10月的最后一个周六。
每年的这一天,我都会用至少4个小时的时间,来仔细和你分享我们在过去一年看到的那些变化、见到的那些达尔文雀,为企业家、创业者、管理者,还有渴望成长的个人,带去一些决策依据和思维启发。
我坚信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所以,我必须交出一份足够有价值的内容。否则,凭什么说它能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凭什么说它能为个人提供思维启发。
但是,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它足够有价值呢?
我经常说,商业顾问,有两样极其重要的工作。一个是思考,另一个是寻找。而寻找,比思考重要得多。
坐在办公室里,是论不出什么道的。一定要参与到真实的商业世界里去。见真实的企业,和真实的企业家、创业者、管理者交流,回答那些真实存在的问题。要用11个月的时间,疯狂输入。再用一整个十月的闭关时间,提炼精华。最终提炼出来的4个小时的输出,才能有足够的分量和密度。
在9月25日晚上的刘润读书会,我也做了我在闭关之前的最后一场直播,分享了我在之前11个月里的输入。主题就叫:《2023,我走过的路、见过的人、读过的书》。
今天,我也把直播中的一部分内容梳理成文章,分享给你。相信能给你一些启发。
假如,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我的工作内容的话。我想,那一定就是:出差。
有同学问过我,润总,你这样每天跑来跑去,不辛苦吗?
每年,我都给自己设定了120天的出差时间,用来保证那些“0距离”的输入。算上花在路上的时间,这个时间会达到183天以上。
说不辛苦,那是假的。但是,如果没有站在暴雨里感受过风险,没有踏入江水里感受过寒冷,没有和一线的创业者、管理者、企业家交流,凭什么和大家讨论商业世界的生生不息。
所以,虽然我一年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出差,也因此减少了和同事们交流的时间,但我还是要坚持。因为,如果有一天我的好奇心消失了,探索欲消失了,如果有一天我觉得自己坐在办公室里,刷刷视频看看新闻就能指点江山了,我的职业生涯也就结束了。
那么,这120天的时间,都用在什么地方了呢?
其中的一部分,属于问道中国。
我会花上一些时间,和问道中国小组的企业家成员们,去那些我觉得特别值得学习的企业,和他们的创始人、高管交流。我要亲眼去看,亲耳去听,亲手去调研。很多东西,不到现场去,你是看不到、发现不了的。
今年的8月份,我就和20多位来自电商、教育、服装、餐饮、游戏等等行业的企业家去了一趟合肥,参访了三只羊网络、科大讯飞、阳光新能源,了解了他们到底在高速变化的商业世界里做了些什么。
回来之后,我就可以分析他们的战略,解构他们的组织,仔细研究,寻找他们之所以能适合这个时代的突变基因,解密商业进化的密码,知道他们到底做对了些什么。这些基因密码,一定对创业者、企业家、管理者,以及所有对商业、甚至自身职业生涯感兴趣的同学们,都有巨大启发。
但是,光去参访成功的大型企业,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看这些企业,我很容易就会得出“岁月静好”、“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结论。
我还得去看看那些基数更为庞大的中小企业。
所以,再要有一部分,属于黑马私董会。
私董会的一个小组,大约会有20名左右的成员。我会和成员们互相分享信息,聊聊这件事你怎么想,我怎么看,来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这样的信息密度,也会相对更高。
这个时候,成员们讨论的内容,可能就和大型企业截然不同了。这些内容,可能是流程影响了组织的灵活性怎么办、组织在关键时刻招不到人怎么办、原材料的成本太高了怎么办。
更重要的是,私董会提供了一个互相陪伴、一起成长的“场”。这个“场”,会帮助我训练对商业的真实体感,和对世界的实际感知。
但是,有了问道中国和黑马私董会的输入,可能还是不够。因为我一个人的理解,仍然是片面的。一家之言,总是有失偏颇的。
我还得去向更有智慧的老师们请教。
可是,老师们都很忙。在咨询这个行业内,也没有一个类似于“行业协会”的存在。我很难有机会向老师们学习,和老师们面对面坐下来交流。怎么办?
所以,再有8天,属于季度盛宴。
从今年开始,每个季度,我都会邀请几位行业内权威知名的老师,和我一起,用两天时间,做主题分享。每位老师,都会针对当下的形势,给出自己精华的思考。
来到现场的同学,就能接触到频率、密度更高的闭门分享。而我自己,也能获得大量高质量的输入。
问道中国,黑马私董会,季度盛宴。这样算下来,就已经要花去大半的时间了。剩下的时间,我会交给那些相对不容易提前确定好的输入。
这些输入,可能是演讲、讲座、活动、访问等等。这些时间,会用来了解某些行业独有的问题、某些企业迷茫的现状、某些用户对企业的反馈等等。
我就把自己,当成是一块海绵,扔在这120天里。
疯狂吸水,疯狂吸水。
但是,120天,和11个月,仍然有差距。剩下的这些时间呢,要用来做什么?
刨去陪伴家人、睡眠、帮助团队成长这些必要的时间,剩下的,大多用在了3个地方。
1)读书。
我个人的读书方法是,像须鲸一样。
须鲸是怎么吃东西的?大嘴一张,管它是浮游生物小鱼小虾还是海水,先把所有东西吞进体内。然后有用的东西消化吸收,没用的东西喷出体外。
通过阅读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样。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知识,先大量输入。然后把有用的知识,挂在你的认知之树上。一开始,你的认知之树可能只是一颗小树苗。但随着你大量学习,你的认知之树就会越来越茂密,长成参天大树。
那怎么去大量输入呢?
我自己采取的方法,是在得到上听书或者听课。我每年在得到上听课的时间,不少于1000小时。当然,这还不包括我写课、输出的时间。我听课的速度,是2倍速。也就是每年仅仅从得到,我就要获取2000小时的输入。
快速大量地听完之后,你会发现,虽然有些东西对你的价值不大,但因为量大,总能在你脑海里遗留下很多有营养的东西,跟你原有的知识结构不断产生勾连。让你的知识体系变得越来越完整。
但是,我没有那么多大块大块的时间能用来读书,怎么办?
学会用一些零碎的时间。比如,刘润读书会的嘉宾分享,我大多是在飞机上听完的。也正是为了能听到嘉宾分享,我会尽可能地选择有WiFi的东航。再比如,得到的课程,我大多是在去机场的路上听完的。得到上几乎所有的课,我都买了,都听了。
虽然我不知道哪本书能给我带来哪些价值,但是,哪怕是一本讲我从来不感兴趣的领域的书,也就可能给我巨大的启发。比如,我之前听熊逸老师讲《资治通鉴》。让我自己读,我可能永远都不会拿起《资治通鉴》。但是我在熊逸老师讲的时候,就获得了非常大的启发。有一集内容是讲水攻,借助水的势能来攻城。我就获得了一个启迪:战争的本质,是对能量的运用。谁掌握了更多的能量,谁就更容易赢得战争。我们在商业上经常说的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其实本质上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大量地听,大量地听。走路去上班的时间可以听,去机场地路上可以听,早上洗漱吃饭地时候也可以听。就算有时候走神了也没关系,继续往下听。因为最重要的不是听到每一个字,而是大量输入,让知识穿过你的身体。当各种各样的知识穿过你身体的时候,你就会获得一些在你预料之外的收获。
你会发现,所有这些和新知识的相遇,其实都是久别重逢。
2)读报告。
我的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
这个文件夹里,是我每天都要读的报告。有的来自麦肯锡,有的来自德勤,有的来自波士顿咨询。我就每天一边读,一边加,确保报告的数量能维持在大约1400份的量级。
为什么要读这么多的报告呢,不枯燥吗?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请问,在今天的中国宠物市场,是养猫的人更多,还是养狗的人更多?
如果我生活在一个身边的人大多养狗的环境里,我可能就会很轻易地得出一个结论:养狗的人更多。养猫同理。但是,报告会告诉我,养猫的人更多。而之所以会更多,是猫不需要遛、比狗吃得少等等理由的叠加。
“感觉”这个词,是商业顾问的大忌。
报告,就是来打破这种大忌的。
3)进化岛。
进化岛,是我们唯一的一个付费社群。也是一个持续经营了5年多的老业务。在这个社群里,有上万名岛民。有的来自教培行业,有的来自互联网行业,有的是创业者,有的是职场人。他们会每天在进化岛上提问、交流、学习。
我每天也会尽可能多地回答其中的一些提问,和岛民们一起交流。
这个动作,也很重要。因为我能看到,商业世界里的人们都在关心哪些问题,困惑哪些问题。比如,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我们的工作,多巴胺营销为什么突然火了,个人IP该怎么做,等等等等。
而这些问题,其实也就是我需要在年度演讲中一一解答的问题。
问道中国,黑马私董会,季度盛宴。读书,读报告,进化岛。这是我能想到的,比较全面的输入方式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会彻底闭关。不上班,不开会,不见客户。什么都不干。只干一件事:
把这11个月以来的输入,打磨成一份4个小时的输出。
那么,这11个月以来,我都输入了一些什么呢?
太多太多了。它们现在,都还在我的大脑里。有点乱,有点乱。我试着先挑出一些,分享给你。就一点点,只能一点点。
从哪里开始呢?就从,问道中国开始吧。
今年问道中国合肥站的第一天,我们去到了三只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见到了“疯狂小杨哥”。
我第一次“见”到他们,是在抖音上。主播是两个95年出生的双胞胎兄弟,大杨哥和小杨哥。哥俩在带货。我心想,刷到了,就看看吧。可没想到的是,足足看了一个多小时,也没划出来。
这太可怕了。你想想看,刷抖音,刷抖音,就是看一下,刷一下。但我刷到了小杨哥的直播间,居然就不刷了,一直看,一直看,看了一个多小时也没走。
他们的内容,做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就特别想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
可是,刚到三只羊网络,我就吃了一惊。
为什么?我原本以为,这么好看的直播间,应该是全副武装的吧?专业的灯光、相机、吊轨,甚至导演、编剧、策划,都得有吧?可到了现场一看,我才知道,哪有这么复杂。
整个直播间里,就是那么一台手机,两个人。
大杨哥和小杨哥,就对着这台手机,一直一直地讲,一场一场地播。如果走进直播间,你就只能看到他们两兄弟在围着一台手机转。那个场面,甚至是有一点点简陋。
可是,为什么不把直播间弄得更气派一些呢?为什么不多准备一些专业的设备呢?
小杨哥告诉我,用户,才是最重要的。灯光也好,背景也好,画质也好,其实没那么重要。用户想要的,是更好的产品,更好的内容,更多的互动。有了这些,用户自然就愿意留在直播间。
在小杨哥的直播间里,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喜剧。有时搞怪,有时逗乐。这种快乐,才是直播间的灵魂。就算是带货,也得想尽办法做出各种节目效果,让人忍不住的开心。他们给自己定下的使命,也是传递快乐。
而为了能更好地传递这份快乐,他们还做了一件事:直播切片授权。
什么是直播切片授权?
直播的内容,太好看了。于是就有人把他们直播的内容录制下来,剪辑成短视频发布到网上。这样,发布的人就能以很小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流量。
可是,这不就是盗版吗?
小杨哥却告诉我,直播的内容再好看,也就是那么两三个小时的生命周期。如果用户喜欢看的话,为什么不能让这些内容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呢?
结果,那些剪辑直播内容的人,不仅没有收到起诉,小杨哥甚至还会去给这些直播切片点赞、留言、推广、授权。唯一的请求是,在短视频下挂上商品链接。
这还得了。不用自己琢磨内容了,直接剪辑小杨哥的直播录像,就能赚钱。很快就有好多人来找小杨哥了。于是,小杨哥又专门设置了一条筛选标准:残疾人优先,失业的宝妈优先,待业的学生优先。
这就相当于是从自己的佣金里拿出了一部分,来帮助别人。
2022年,一共有11000多人获得了三只羊网络的切片授权,并通过小杨哥的内容获得了人均17000元的收入。这样算下来,就是2个多亿。但是,内容的生命周期大大延长了,卖出去的货也更多了。
多了多少?和你分享一个数字,1:9。直播间里卖出去的,是1。直播切片短视频卖出去的,是9。
当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和问道中国的组员们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我想,这就是“福往者福来”吧。我亲眼见到了。
如果坐在办公室里,我只能知道2022年三只羊网络在抖音平台总交易额近60亿元,营业收入8.6亿元,实缴税收2亿元。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0倍,预计全年平台销售规模达150亿元。
真的出来看了,我才知道,这么好的直播电商,竟然是这么做出来的。
离开三只羊网络,问道中国的第二天,我们去到了科大讯飞。
如果说,我们在三只羊网络输入的是快乐和温暖,那么,在科大讯飞,我们输入的就是科技和未来。
说得更准确一点,是教育和医疗的未来。
一直以来,教育和医疗都有一个难以克服的底层矛盾。这个矛盾,是产品和服务的矛盾。
什么意思?
服务的核心,是个性化。最好的教育,一定是1对1的、因材施教的“服务”。但是,“服务”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边际成本太高。医疗也是一样。
所以,越是好的老师,越是好的医生,也就越贵。
那怎么办?
试着把教育和医疗变成产品。产品的核心,是标准化。课程视频,就是对教育的标准化。自检手册,就是对医疗的标准化。但是,“产品”也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效果相对更差。
做成服务,效果好,但价格高。做成产品,价格低,但效果差。这才是教育问题和医疗问题的底层问题。
而在科大讯飞,我看到了这个问题被解决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来自人工智能等技术。
我举个例子。
比如,过去的老师是怎么知道学生的知识水平的?
是通过一场考试知道的。老师要准备试卷,组织考试,批改试卷。光是“批改”这一件事,边际成本就足够高了。
但现在,有了人工智能。把卷子交给机器,就能进行扫描识别,AI马上就能立刻打出分数。这道对,那道错。最终得分,76分。“批改”的边际成本,被大大降低。
但是,光知道哪儿错了,还不够吧?错了,得学会呀。
是的。AI还能显示出,考的是哪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比如,给出一张知识图谱。什么是知识图谱?就是由各个知识点和互相之间的关系,组成的一张大网。这张大网会告诉你,哪一块学得还不够,哪一块还得再加强。
而在每一块知识上,你都可以找到全国顶尖的老师,通过视频的方式来给你讲解。同时,准备一份针对性的加强题,重点攻克。
通过人工智能,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就能随时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和学习的方法。想象一下,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每一个科目上走上这么一圈,那么他在理论上就更有可能达到自己天赋之内的最好水平。
这就是科大讯飞让我们大开眼界的,教育+AI。
那,医疗呢?
在科大讯飞,我们还看到了这样一套技术。他们利用人工智能,对之前累积下来的一些优秀的诊疗数据,进行了集中的学习、分析,做出了一个智能助手。这个智能助手,就能帮助医生分析病因、协助检索。
这样一来,医生的误诊率就有机会大幅降低。
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而同样的逻辑,甚至还能出现在法律行业、咨询行业。只要是“越好就越贵”的行业,都有机会用这个逻辑,重做一遍。
可是,这么了不起的事,是从哪冒出来的?
在参访的过程中,我们还见到了一场特别热闹的活动,是基于火星大模型的大学生创业竞赛。这些参赛者,都在最好的年纪,都来自非常优秀的学府。有中科大的,有上加大的,有哈工大的。他们都在大模型的基础之上,分享着自己的项目。
比如,AI行政助理。把公司的规章制度,丢给它。学完之后,通过办公系统的聊天框和员工们产生连接。每一位员工,尤其是新入职的员工,都可以问AI行政助理关于公司制度的问题。
这些奇思妙想,都很有趣。其中的一些,也许难以实现。但还有一些,也许就能在未来实实在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而科大讯飞,把这些奇思妙想聚在了一起,把中国的未来聚在了一起。
我突然觉得,在家看再多的人工智能报道,可能都不如实实在在地看一眼产品。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看到了教育的未来,看到了医疗的未来,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第三天,我们去到了阳光新能源。
阳光新能源,是新能源行业中,一家表现得非常亮眼的企业。
截止到2023年上半年,阳光新能源开发建设的光伏及风电项目超过了3500万千瓦。根据标普全球的数据,阳光新能源已经连续两年位列光伏电站开发商全球第一。
太厉害了。
在这里,我们输入了两个特别重要的科技趋势。一个,是不断下降的新能源发电成本。另一个,是不断进步的新能源储能技术。我一个一个来说。
先说,不断下降的新能源发电成本。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讲过一个爱迪生和特斯拉的故事。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他手中的直流电,并没能真正地改变世界。为什么?因为直流电,一直没能解决成本的问题。高昂的价格,让“电”这件事成为了少数人的科技。而直到特斯拉的交流电出现,电力才真正推广到了千家万户。
新能源,也是如此。只有成本降下来了,电费才能足够便宜。足够便宜了,用户才会选择使用新能源电力,新能源才能真正地推广开来。如果要用一个定义在准确地衡量这件事,那么这个定义,可能就是“度电成本”。
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新能源发电的度电成本,正在逐渐下降。在今年上半年,煤炭的度电成本为0.58元/kWh,光伏度电成本为0.28元/kWh,光伏+储能度电成本为0.6元/kWh。未来,还会越来越低。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个全新的世界,也意味着一大批的商业机会。
过去,很多企业使用新能源电力,可能是因为政策,可能是因为标准,可能是因为社会责任。但现在,新能源电力给了一个全新的理由:省钱。这个理由,会让企业自发地把传统用电换成新能源电力。而不是依靠外力。
而这个过程,就会产生大量的对生产、配套、维护、升级的需求。需求,会推动着商业机器滚滚向前。
说完了不断下降的新能源发电成本,再来说不断进步的新能源储能技术。
储能,是应用新能源电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光能、风能的发电都不够稳定。一旦没了阳光,少了风,电力供应也就停下了。所以,光是“造”出电还不够,还得“存”住电。
怎么存?
比如,用水库存。水库?水库怎么存?有阳光的时候,用太阳能发电。同时,用剩余的电力驱动水泵,把水抽到水库里。这样太阳能就转化成了水的重力势能。等到晚上没有阳光了,就可以把水放下来,带动发动机发电。
可是,水库该怎么推广啊?于是,又有人想出了新办法:铁块。剩余的电力,转化成铁块的上升。需要用电的时候,让铁块下落。原理类似于水库。这种办法,就是“重力电池”。
但是,它还是太大了,还有别的办法吗?还有,液氮。液氮燃烧产生的热量极高,而且几乎没有温室气体排放,是一种极佳的选择。但是,目前制备液氮的技术,还不够成熟。
那怎么办?还有还有......啊?还有?
你知道吗,我们就这样在现场听得目瞪口呆。
我们总说,科学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可是,它到底是如何进步的,到底走到哪了,现在长什么样了?
嗯。到这儿了。
除了问道中国,我还想和你聊一聊季度盛宴。
在已经结束的春宴、夏宴、秋宴上,我们邀请到了郭强老师、香帅老师、王志纲老师、刘擎老师、管清友老师、李丰老师、张丽俊老师、江南春老师、吴士宏老师、华杉老师、徐弃郁老师,做各自领域内的主题分享。
这些分享,都很有价值。但篇幅有限,我和你分享2句也许立刻就能用上的观点。
第一句话,是我从清华大学资深研究员徐弃郁老师的分享里获得的总结,也是我力求自己要做到的事:少一点阴谋,多一点阳谋。
什么意思?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这么一段讽刺领导发言的段子。
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找到关键问题,关键是问题是什么呢?是我们要找到问题的关键!那么如果我们在关键问题、关键的领域、关键的环节我们找不到那个问题的关键,我们把握不住,抓手不在关键上,那么我们等于就是说无法解决和找不到关键问题,那就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
现实中的不少管理者,也有这种“说话不说全”的习惯。为什么?因为只要说一半,藏一半,就永远保留着解释的空间。只要还能解释得通,就永远没错。
其实,大可不必。错了就错了。隐瞒、掩盖,只会换来低效。
所以,每年的1月1日,我都会通过公众号,发布一份全员邮件。这份邮件里,有我对上一年的详细回顾,和我对下一年的具体期待。
也有不少同学问过我,把这些内部的数字、内容,都公开出去,真的合适吗?在我看来,没什么不合适的。不管说不说,我的看法,我的期待,都是这样。藏着掖着,只会换来猜忌。开诚布公,才能换来信任。
我也建议你,尽可能让组织里的人尽可能的知道所有事情。
因为管理,很大程度上,就是在管理信息。除了一些实在不能说的,比如机密的财务信息等等,其他的尽量都让伙伴们知道。让伙伴们知道这些充足的信息,然后相信他们能做出选择和判断。而且,信息你本来也是藏不住的。你越想藏,反而越会被知道。可以公开的,就都公开吧。
这,就是一种阳谋。
少一点阴谋,多一点阳谋,其实也就是少一些猜测,多一些透明。
第二句话,我是从大观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刘擎老师的分享里获得的总结,也是帮助我更理解自己的一句话:DRD4-7R,是写在基因里的东西。
什么是DRD4-7R?
你可以这样来简单理解一下这个词。人类,在面对各种事物的时候,有两种最基本的选择:留守,和出走。留守,就是尽可能地保持现状,不发生改变。出走,就是想方设法破坏那些已经给定的条件。拥有DRD4-7R基因的人,更偏向于出走,大约占到人类的5-6%。
比如,农业。
阳光,温度,湿度,土地,等等等等,都是大自然给定的条件。更好的土地,培育出更好的作物。合适的季节,播下合适的种子,收获合适的果实。这些,都是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都是悖逆不得的。最多最多,给工具做一点小小的改良。
但是,拥有DRD4-7R基因的人,会选择改变这些条件。于是,人类有了化肥,有了大棚,有了无土培育,有了工业。
再比如,环境。
森林,沙漠,山川,河流,等等等等,都是你选择不了的。靠山就是吃山,靠水就是吃水。山水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不知道。你对你的邻居不满意?那就忍着。你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去啊,我看看你能走多远。
但是,DRD4-7R基因会告诉你,走吧,走吧,出去看看。于是,人类走出了非洲。
很多同学问过我,润总,你觉得我适不适合去创业啊?以前我会说,那要看你有没有找到真正的痛点,有没有与之匹配的能力,能不能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能不能让消费者获益,等等等等。但现在,我可能会说,你可以先看看自己在面对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会不会有出走的想法。
如果你的情绪是抵触,是不安,是先不改变吧。那我会建议你,再好好想一想。
创业,只是一个选项,不是出路。非要去做,不一定会比现在开心的。
说完了问道中国、季度盛宴,最后,我还想再和你聊一聊这种成本更低,也更直接的输入方式。
书。
就像前面说的那样。大部分的书,我都是通过听的方式,让它们穿过我的身体的。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的书,是值得一个字一个字去嚼的。
也和你分享其中的2本好书。
第1本,《AIGC:智能创作时代》,杜雨、张孜铭,中译出版社。
2023年,是人工智能井喷的一年。已经存在了这么多年的人工智能,好像是在“一夜之间”就长大了。昨天,它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儿。今天,他就突然开始上初中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连接主义”(Connectionism)。
什么是“连接主义”?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的发展,走的是一条“逻辑主义”(Logicism)的路线。逻辑主义,简单来说,就是主张用公式、规则等等公理和逻辑体系,来搭建一套人工智能系统。比如,你想学习一门语言,就得知道语法规则吧。“主语+谓语+宾语”,就是一种句子的公式、规则。“我(主语)想要(谓语)吃饭(宾语)”,就符合这种规则。过去的人工智能,就是像这样通过例举各种各样的规则和逻辑,来学习语言。
但你想想,语言是多么微妙,复杂,富有情感。女朋友一个“嗯”字,背后就有八万四千种情绪。规则怎么可能穷举,逻辑怎么可能没有漏洞。而且,你回想一下,你真的是这样来学习语言的吗?真的是先学习的语法吗?
不是的。在学习语法之前,你就已经学会说话了。我们是在一个“环境”里,跟着妈妈咿咿呀呀,跟着爸爸叽叽喳喳,看着看着,听着听着,自然就会说了。
这个“自然就会说了”,其实是因为人脑中的神经元在不断地连接、连接、连接。刺激越多,连接也就越多,直到人脑突然涌现出知识和智慧。今天的人工智能,用的就是这种人脑产生智能的方式。给它一个“环境”,给它足够多的“神经元”,给它大量的数据,让它自己看,自己学,自己感受。
这就叫,连接主义。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人工智能越来越厉害,越来越像个“人”。
这本《AIGC:智能创作时代》,帮我补上了不少关于人工智能的知识盲区。我也建议你能买来读一读。读完之后,也许关于“人工智能会不会产生自己的意识”、“人工智能会取代哪些工作”等等问题,你也会有自己的答案。
第2本,《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杰瑞米·多诺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什么是TED演讲?TED,就是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每年3月,TED大会都会在美国召集众多科学、设计、文学、音乐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分享他们关于技术、社会、人的思考和探索。
而这种演讲的独特之处在于,演讲时间,会被严格地控制在18分钟之内。
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注意力”这种东西,实在是太宝贵了。演讲的内容稍微一发散,观众的注意力就溜走了。所以,TED演讲的第一要求,是演讲者抓住观众注意力的能力。
这也是我对年度演讲的要求。
看过年度演讲的同学应该知道,最终呈现上,我会把内容分成了8个模块,每块半小时。为什么?因为一旦1个模块的主题确定下来,又给了足够的演讲时间,这个模块底下的内容,就特别容易发散。而如果选择了8个模块,就相当于是在倒逼着自己:不管你选了一个多么大的主题,都必须在30分钟的时间里讲完。
可是,当你知道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儿,并且非常兴奋地分享给你的好朋友的时候,你会发现,随口一聊,15分钟就过去了。想在30分钟的时间里,装进海量的内容,其实挺难的。
怎么办?
每一个案例,都必须在3分钟之内讲完,绝对不能花上15分钟去讲,必须让观众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他们想要的所有信息。然后,迅速切换到下个主题。
这本《TED演讲的秘密:18分钟改变世界》,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年度演讲这件事本身。读完之后,也许你就能发现:
2023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还藏着这么多的小心思。
最后的话
2022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一年。
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我们费了不小的功夫,也只在线下开放了几百个座位。也因为座位有限,我们把所有的票,都定成了SVIP。
有好多2021年来到现场,而2022年只能在家看的同学和我说,这和在现场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在现场看的,是一场show。在家看的,是一条视频。还没了和创业者朋友交流的机会。
所以,我也在2022年度演讲的末尾,在无数个名字前,许下了一个愿望:希望明年,你们能在现场。
于是,今年,我们把场地,定在了能够容纳3000名观众的静安体育中心。同时,我们把座位分成了SVIP、VIP、B区、A&C区,并邀请SVIP与特邀嘉宾,在年度演讲结束之后,共赴黄浦江游艇答谢晚宴,来满足不同的期待。
我们,终于能够见面了。
2023,注定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时间的左端,是刚刚走出的旧世界。时间的右端,是扑朔迷离的新世界。
因为扑朔迷离,看不懂,猜不透,所以观望,甚至胡思乱想,失去信心。
但我们坚信,所有的机会,都藏在这些变化里。
越是在巨变之下,越是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10月28日,让我们一起,拨开迷雾,更早看到未来!
请再给我一点时间,把这11个月以来的输入,打磨成一份4个小时的输出。
我们,现场见!
更加详细的活动形式、票务信息、活动规划、伴手礼品等等相关信息,你可以看下面这张长图。
最后的最后,请允许我再一次认真为你介绍一下今年的合作伙伴,他们是:
战略合作伙伴:小鹅通,足力健。
精英合作伙伴:泡泡玛特。
品牌合作伙伴:朝日唯品,腾讯广告,信也科技。
感谢你们。也认真地恳请大家今后看到这些品牌的时候,给予更多信任和喜爱,支持并选择他们。
广 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