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这一代孩子忘了国粹,走,看戏去!
几百年来,说到中华大地上有声有色的一大景观,便是戏曲了。从古至今,从南到北,从乡村到城市,芸芸众生,大多都好这一口。
这个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既是传统审美的结晶,又是历史积淀的遗产;既是地道的民族艺术,又是民众参与度极高的大众艺术,有一下子就能让人着迷的魅力。
但是,现在的孩子离戏曲越来越远,很多孩子没有接触戏曲的机会,就算家长有意识地让孩子去了解戏曲,不少孩子对戏曲别说欣赏了,能不能看懂都成问题。
那这一代孩子,还有必要去了解中国戏曲吗?
其实,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有必要!
因为戏曲的内核,就是给孩子更具象化、更容易接受的人格教育,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
这些经典的戏曲故事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就是因为它们反映了现实,引导孩子追求真、善、美,也告诉孩子什么是假、丑、恶。
它无需说教,就能让孩子理解最基本的道德逻辑,了解中国人的性格基因和文化血脉。这也直接反映到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
现在,戏剧(含戏曲)已经被明确列入义务教育五大艺术课程中,引导学生从能赏析、懂审美,到具备美学常识、坚定文化自信,再到理解他人与自我,弘扬优秀文化。
所以,平时多带孩子看看戏,准是没错的。不过带孩子看戏真的很崩溃,孩子不是好奇心爆棚问个不休,就是提不起兴趣坐立难安。
这些问题,这套高颜值绘本《小孩儿看大戏》全都能解决。它不仅颜值在线,而且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帮助孩子爱看戏,看懂戏,学做人!
全套书五册,均为16开软壳平装,封面使用了250g白卡纸,内文页则是120g胶版纸。纸质柔软细腻,大图大字,减少孩子阅读疲劳。推荐3-6岁的孩子亲子共读,6-8岁的孩子可以自主阅读。
一套全揽中国五大戏曲经典代表作
这套书在选篇上可谓下足了功夫,五册书分别对应了豫剧《花木兰》、越剧《白蛇传》、京剧《霸王别姬》、黄梅戏《牛郎织女》、评剧《铡美案》。
这些剧不仅涵盖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戏曲舞台广为传唱、长盛不衰、家喻户晓的经典曲目,更是适合孩子欣赏的名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中国戏曲的剧目有数百种之多,而真正活到现当代、活在舞台上的也只寥寥数种。只有历史、道德、艺术价值兼具的剧目,才能引起一代代人的心理共鸣,在大浪淘沙中成为民族传统保留剧目。
考虑到这一点,在每册故事结束后,书中都用人物对话的方式轻巧点题,特别适合亲子共读时一起交流,回味并思考戏中让孩子终身受益的道德观。
此外,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这些戏曲也和语文、历史学习相挂钩。
比如《花木兰》,内容可以直接对应上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木兰诗》,了解了戏曲内容后,《木兰诗》一定会背得滚瓜烂熟,文章的意思也了然于胸。
再比如《霸王别姬》,在初中历史教材上,楚汉相争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必考的考点。孩子通过戏曲启蒙了这段历史,后面再学习就会更容易理解。
跟着这套书学传统文化,真的是省时又省力,方方面面都为家长和孩子考虑好了。
沉浸式看三重好戏
超多细节拉近孩子与戏曲的距离
接下来要说重头戏了,也是我对这套书爱不释手的原因,就是这套《小孩儿看大戏》把儿童性和趣味性把握地特别好。
这套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书上直接“搭戏台”,观众、戏曲、故事,三种画面同时展现——原汁原味的戏曲内容,丰富写实的舞台表演,还有插科打诨的观众动态,真正让孩子沉浸其中。
戏曲在书中不再是身居神坛的古板老艺术,孩子看戏看什么,怎么看才能看得懂,在身临其境的图文中一目了然,专治对戏曲不感兴趣的孩子。
当然啦,书中既然有小观众看戏的场景,趣味性也是少不了的。孩子活泼好动,怎么可能安静地看戏呢?对看戏这件事,书中的小观众有不同的反应和表现。
每个孩子都能在书中对号入座,找到代入感,但最终又会不自觉地和书中人物一起经历和思考,沉浸到戏曲的魅力中。
比如在《霸王别姬》中有两个小孩儿对捏糖人特别感兴趣,在书中虽然只出现了四五次,但俩人的戏可足了,甚至还为了抢糖人打闹了起来。
浓浓的“烟火气”,一下子拉进戏曲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中国戏曲之所以丰富,是因为每一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方戏,而这和当地的风俗是分不开的。在《小孩儿看大戏》中,每册书都刻画出了剧种对应的当地风俗,真正贴近戏剧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这些地方生活的大人和小朋友,会有一种融入书中的感觉。
《花木兰》设定在农村的草台子上、《白蛇传》设定在江南水乡的小亭子中、《霸王别姬》设定在北京的戏楼里,《牛郎织女》设定在茶山下的石台子上,《铡美案》设定在现代剧场中。
书中每一个剧都有剧团的名字,代表了当地的特色,《霸王别姬》中叫“胡同京剧团”,《牛郎织女》中叫“油菜花黄梅戏团”······
还有,《霸王别姬》的戏剧表演设定在秋天,商贩们卖的是糖葫芦、驴打滚儿,吹糖人等,还有我们现在随处能见到的快递柜和送外卖小哥。《白蛇传》的表演正值端午节,商贩们卖杨梅、粽子、冰凉的饮料等,人们还会拿些荷叶和蒲扇看戏,还有人在船里看戏呢。
类似这样的细节在书中有很多,甚至前后伏笔呼应多到爆,每次读都有新发现和新惊喜,孩子看100遍也不嫌多,观察力、认知力、专注力一网打尽。
实时讲解搭配文后轻科普
不知不觉了解戏曲的41个小知识
看懂戏才能爱看戏。很多家长买这类书是有顾虑的,担心孩子看不进去相对专业的戏曲科普知识,最后不光啥都记不住,还对戏曲不感兴趣。
这套书采用了全新的轻科普方式——实时讲解+文后科普。
在故事讲述,观众插科打诨时,会实时讲解戏曲知识。这些问题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呈现出孩子第一眼看到戏曲后最真实的反应,解答了孩子看到戏曲后最好奇的问题,每一句都说到了孩子的心坎里,阅读这套书的代入感会非常强。
比如,什么是“青衣”?
为什么霸王项羽的衣服没穿好,袖子一边长一边短?
脸上有“豆腐块”的角色是什么?
······
除此之外,每个故事结束后,还会设置一个科普小板块,从戏曲的起源、道具、服装、乐器等方面讲解,分分钟长知识。
这些戏曲知识都是对照前面的故事来介绍的,有具体的语境和情境,非常容易理解,即使是戏曲小白也能秒懂,比起干巴巴的文字介绍生动活泼了许多,戏曲知识信手拈来。
而书中这些专业知识的严谨度压根不用怀疑:
戏曲部分邀请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表演部部长,和平天使艺术团京昆表演团团长高枫潇审读,同时还对标了戏曲进校园教辅用书《戏曲知识普及读本》。
历史部分邀请《中国历史》教材编写组成员、天津师范历史系鲁鑫老师审读。超多细节都依据考古资料,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有据可查。
一眼沦陷的高颜值绘本
两种画风尽显高级与美感
毫不夸张的说,这套书的每一页都美得不像话,好看到词穷,画面清新质朴,色彩明亮动人。两种画风转换间,不仅突出高级与美感,还尽显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
一种是极具东方美感的传统绘画,还原出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
另一种是笔法细腻的现代彩色铅笔画,展现出观众看戏表演的现实场景。精美、准确、细致,让孩子身临其境。
对绘画熟悉的家长可能了解,画画最难的就是画人物,尤其是人脸,这是非常考验插画师功力的,一不小心就会画丑。这套书的每一个人物都可以仔细放大看,超级憨萌有趣,让人直呼可爱。
另外,这套书是配音频的哟,低年龄段的孩子可以更容易了解书的内容,还能听一下戏曲唱段,阅读起来不费妈!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免费听音频故事。
不管你是希望培养孩子的好品格、启发想象力、培养艺术感,还是希望孩子爱上戏曲,甚至激发对历史、语文学习的兴趣,我都强烈推荐入手这套书!
版式:Xman.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