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从来没有“性格不好”的孩子。

从来没有“性格不好”的孩子。

公众号新闻

作者 | 黎响

编辑 | 张罐子

责编 | 陈沉沉





心理病理学上,提到一个青少年才会被诊断的障碍,叫做「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

 

它的诊断标准有很多条,简单展示其中的一些症状:

 

孩子会经常发脾气,而且愤怒的水平与他们所经历的事件不匹配;

 

孩子对愤怒的控制能力与他的发育水平不匹配,一周至少在家里、学校或其他环境出现3次这样的愤怒行为。


举个简单的例子。

 

小俊的笔被同学碰倒了,他会猛然发怒,要追着对方打。

 

当然,只看上面的描述是无法诊断出病症的,只有精神科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才能做诊断。

 

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因为发现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孩子。

 

而父母也好,其他成人也好,很多时候会将这种愤怒的表现理解为:

 

孩子性格不太好,不太懂分寸。

 

不仅如此,很多父母还会习惯性地将孩子捣蛋、做错事、情绪化等行为,同样理解为是孩子的性格问题:

 

他就是不乖,

他就是不听话,

他就是一个坏孩子……

 

然而,一篇3个月前发表在 Cognition and Emotion 的研究表明:

 

如果父母倾向于将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归因为性格问题或缺陷的话,


那么孩子可能更容易发展出抑郁、焦虑、易攻击的问题。






心理学上,将人们对事件的归因分成两个方面:

 

1、「情境归因」:事件的发生是外部环境导致的。

 

2、「性格归因」:事件的发生是个体性格导致的。

 

例如,一个小孩没有交作业——

 

如果老师使用「情境归因」,那么她会认为:

 

是不是孩子遇到什么问题,所以才来不及做作业。

 

如果老师使用「性格归因」,那么她会认为:

 

肯定是因为这位学生太懒了,所以才没有做作业。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情境归因」与「性格归因」孰优孰劣。

 

只是一个人对他人行为的归因不同,会影响到双方的互动,以及会影响到对方后续的认知和行为。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招募了240多名有5-7岁孩子的父母作为调查对象(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

 

第一步,


让他们看一些关于小孩日常场景的漫画图。

 

例如,孩子在外面玩了一会,新买的滑板车坏了,他伤心地回到家。

 

漫画没有展示出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但需要父母们把这些情境当作是自家孩子遇到的真实情况。

 

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对“这在多大程度上是孩子的性格问题导致的”进行打分。

 

第二步,


让父母再次做出判断,当他们遇到这种问题时,是更倾向使用「情绪拒绝型」的回应方式,还是「情绪疏导型」的回应方式。

 

「情绪拒绝型」的方式体现为:命令孩子不要哭、责怪孩子、威胁要取消孩子的娱乐时间等;

 

「情绪疏导型」的方式体现为:告诉孩子哭是可以的、想办法跟孩子一起把玩具修好等。

 

得到这些父母的教养习惯数据之后,研究人员将其与子女的内化问题(抑郁、焦虑等)和外化问题(攻击性、对立行为)水平联系起来,


主要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父母的「性格归因」越多,孩子的内化和外化问题越严重,且女孩的内化和外化问题更严重;


2、父母对儿童情绪的「性格归因」会导致更多的情绪否定和更少的情绪指导。


3、父母的情绪疏导和情绪指导越少,孩子的问题行为越多,并且男孩的这种关联强于女孩。

 

具体而言就是:

 

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的问题是天生的、改不了的,那么,他们会更容易使用「情绪拒绝」的应对方式。

 

而这可能会给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


像哭、悲伤、愤怒这样的负面情绪是不好的,我不能表达这样的情绪。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法学习如何面对和调节这些情绪。

 

这会导致他们心理适应能力得不到发展——


未来他们遇到问题时,会更加难以处理情绪问题,从而发展出焦虑和抑郁。

 

而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犯错是有别的原因的,那么他们就会更加愿意帮助孩子面对这种情绪震荡,并且跟孩子一起想办法补救。

 

而这会让孩子意识到:


其实这并不是那么严重的事情,我相信自己是有办法解决的。






在很多父母成长的年代里,他们通常接受到的教育是:

 

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要反思自己的问题。

 

这导致的结果是,人不仅容易内耗,情绪也很容易出问题。

 

而看完以上这个研究,如果父母能得到一些小小启示的话,那就是:

 

在某个问题发生后,与其认定孩子天生就是这样的,不如多给他们找找“借口”。

正如未来学家凯文凯利在他的《宝贵的人生建议》一书中讲到:

 

“如果一名年龄小的学生学习吃力,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检查他的视力。”

 

不要什么都归结为孩子智力不高、性格不好。

 

实际上,孩子的问题,并不总都是他们自身的问题,

 

而情绪问题以及他们被教育看待情绪的方式,却会深刻地伴随着他们整个成长的阶段。

 

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当父母的,要始终和他们站在一起,接纳和回应他们的情绪。

 

如此,孩子才会变得更加从容,才能更加稳稳地站在这个世界上。


*citation  

Denham, S. A., Bassett, H. H., & Wyatt, T. (2015). The socialization of emotional competence. In J. E. Grusec, & P. D. Hastings (Eds.), Handbook of socializ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pp. 590–613). The Guilford Press.
Riemens, A., Portengen, C. M., & Endendijk, J. J. (2023). Associations between parental dispositional attributions, dismissing and coaching reactions to children's emotions, and children's problem behaviour moderated by child gender. Cognition & emotion, 37(6), 1057–1073. https://doi.org/10.1080/02699931.2023.2214350
Shaffffer, A., Suveg, C., Thomassin, K., & Bradbury, L. L. (2012). Emotion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family risks: Links to child emotion regulation.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1(6), 917–924. https://doi.org/10.1007/s10826-011-9551-3
「在看」+「转发」愿你拥有从容自信的心态,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航向,实现人生的目标和梦想。

作者,黎响;编辑,张罐子;责编,陈沉沉。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为父母提供专业支持 

 始终与孩子站在一起 

 心理咨询探索养育新视角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好有“性缩力”的床戏,把全网都看萎了…公司招聘员工要求“性格内向、来自农村”,负责人称农村孩子更务实演员李梦:对电影的敬畏心从来没变过“幸福,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我从来没想过,移居日本这件事会“治愈”上下两代人内娱最有“性张力”的男演员,都去哪了?“便利店生意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难做过”从单穿到内搭,这件打底衫可从来没输过!小米从来没有因为成绩差而挨骂过6006 血壮山河之随枣会战 “和平运动 ” 6自律的孩子忙着学习,不自律的孩子忙着内耗从有新币以来,兑换马币从来没这么高过!“资本主义好,社会主义不好”——从民调看社会主义在美国(1)重磅!加拿大要正式走向分裂?!阿尔伯塔省推动“主权法案”!魁北克也从来没停止过想离开...3岁前最伤眼的坏习惯,不是看电视!你却从来没注意到动物学家珍·古道尔纪录片上线:“我从来没有真正地迷失过方向”大爱无疆!纽约母亲捐超3000盎司的冷冻母乳帮助以色列的孩子。从来没有什么“无限责任”刘润:今年的双十一,没有“火爆感”,只有“火药味”。思维导图 | ​​​​​​​​世界上从来没有甲方乙方,只有稀缺的一方裸辞以后:没有“精彩极了”,也没有“糟糕透了”鲍曼:我从来没有被犹太复国主义吸引你以为的孩子的性格缺点,很可能是他幸福和成功的外挂冰淇淋也能做成护手霜?好闻好用,一秒爆水,手从来没那么嫩过第六章第三节 集权反美的习十年澳人多久“啪”一次?最新羞羞报告出炉:这地居民最有“性趣”,有人70多岁每周5次…从来没有如此具体的感受到过一只猴子的悲伤.....习近平莫名其妙视察东北,普京与金正恩会面海参崴,中俄朝可能结盟吗?人间恶魔!美国母亲活活勒死3个亲生孩子。苹果和特斯拉是美国科技的半边天好闪耀!郭碧婷胖了30斤的新图仿佛她从来没垮过!《树梢上的芭蕾》&《爱情花园》“一个没有文章的博士,就像没有子嗣的妃子。”从来没见过!Costco今天的清仓福利真的狠了,飞利浦牙刷都开始清仓了~加拿大最最高法院首次判例:移民官可以因“英语不好”拒绝工签……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