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普通人,怎么就没有无限可能了
近段时间,NASA连续发布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捕捉的星系照片,让我们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远、更深、更清楚地看到太空。
但,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于眼前的生活,仰望星空到底有什么意义?
五十年前,一位名叫玛丽·尤肯达的赞比亚修女曾给NASA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科学副总监恩斯特·史都林格写了一封信,问:“地球上还有孩子在忍受饥饿,你们怎么能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恩斯特·史都林格很快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中他答复道:“通往火星的航行并不能直接提供食物解决饥荒的问题。然而,它所带来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用在火星项目之外,这将产生数倍于原始花费的收益……”
没错,地球是一粒悬于太阳系中的蔚蓝微尘,太空探索可能无法直接解决饥荒、无法应对政治和战争,也无法缓解人们的苦痛。
但除了眼下的困境,人类还有长久的未来和文明,太空探索是希望也是退路,是普罗米修斯的火种也是西西弗斯的巨石。它反复论证着一个人类的真理:渺小的个体也要尽自己所能,伟大地活着。
这大抵就是科技进步给全人类带来的福祉。
具体而言,从小小一部智能手机、无处不在的WiFi网络到增强虚拟现实的VR设备,当下生活方式的演变全然离不开科技,它不仅点燃了个体的创造火花,也拓宽了对于生命体验的边界,拉长人类个体的“年轻跨度”。
“科技让XX成为可能。”
这个万能句式,将科技的奇妙之处一言道尽。拥有无限可能,正是这个时代最迷人的地方。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线上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42亿。他们经历了2G、3G、4G、5G时代,身上带有强烈的“电子原住民”的烙印,接受着最新科技的浸润,也有着对未来探索的热忱与勇气。
作为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原住民,Z世代对此最有发言权。
譬如那个被称为“少年乔布斯”的男孩——@老师好我叫何同学。
“我做了苹果放弃的产品......”此前,因为4年苦等未果,何同学决定自己做一个AirPower,这个“桌子那么大”的AirPower,被何同学称为“AirDesk”。
因为铺满一整张桌子,需要632个线圈,他抛出了让线圈“动起来”的大胆想法。这也让初代AirPower线路过多的问题暴露无遗。而最让这个追求“贼有意思”的少年难以接受的,还是“无聊”二字。
接着,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在无线充电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锁、备忘录、升降桌腿等配置。相比于初代AirDesk,它的花样可不只有中二的名字而已。
比如把“今日任务”投射到“真·桌面”,每当完成一个任务,桌面就亮起绿点;每隔一小时,桌面会亮起绿光,桌子可以上升至设定高度;定时还会提醒喝水,主动把吸附在桌上的水杯“送到”你的面前......
看完何同学的功能演示后,有网友兴奋地表示:我看到了乔布斯!而同样让人惊喜的,还有那个“生活在月球上的男人”。
他乘上“月球上发现神秘小屋”的东风,以“庆祝EDG夺冠”的爆款出圈,不断发布“月球生活vlog”:在月球小镇上种菜、刷短视频、跳刘畊宏健身操......甚至成为第一个上过央视的月球人。
这就是抖音账号@开普勒星人所塑造的虚拟月球人,出自3位年仅24岁的年轻人之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收获了355万粉丝。
太空、探险、虚实结合的画面感,是他们的核心吸引力。就像“开普勒星人”在PICO上线的VR短视频《我国空间站有多大》《看神舟十四号对接》,通过CG技术呈现极其逼真的视觉效果,这正是他们走出的“用技术的方式来做优质内容”的路子。
跟“开普勒星人”一起参观空间站。
究竟是因为年轻才无限可能,还是因为拥有无限可能,才会永远年轻?
他们用行动站到了后者的天平上。
正如何同学那一期AirDesk的视频封面,他对着天花板上的镜头,微笑着张开双臂展示成品。而这个动作,也似乎正是在拥抱这个无限可能的时代。
从自动驾驶、太空旅行到VR虚拟现实等,技术形塑着这个时代,当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那句“技术是人体的延伸”逐渐成为现实,技术之光也让每一个普通人有机会获得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
在爱琴海看日落感受晚风拂面、在土耳其看热气球伴随太阳升起、在斯里兰卡坐小火车环岛、在冰岛看冰川瀑布和极光......旅行博主@黄星星fanfan探索世界的方式很简单——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广袤,领略异域风土人情。
不过,她也清楚地意识到:“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我们可能终其一生也难以抵达。”
身处此地,心通寰宇。从海底两万里到星空与银河,从“很久很久之前”到《三体》结局的“一千八百万年后”,每个热爱旅行的普通人,肯定都在小说中、电影上、游戏里,试图用想象穷尽这些最远的远方。
其实,这个时代的技术,已经不能只靠“想象”了。
于是黄星星戴上VR一体机,开启了一段至今难忘的神奇之旅:哪怕不会潜水,也能轻松潜游海底,与鲨鱼斗智斗勇;哪怕身为普通人,也能在浩渺的太空漫游,遥望蓝色星球。
藉由科技与想象的共振,旅行就这样轻易突破了地缘与时间的挟制。
近几年,在不太确定的生活节奏中,我们总是眼巴巴盼着线下演出的回归,多数时候也只能在网上等一场线上直播演唱会。
但现在,这种“幻想”完全可以突破屏幕限制,实现“超近距离的接触”。
前不久,歌手汪峰举办了个人的首场VR直播演唱会。整个过程中,观众不只停留在“观看”状态。
汪峰VR演唱会。
更准确地说,观众是以空前真实的临场感参与其中。除了你想象得到的舞台视觉特效,还有看似不易实现的——在第一排的VIP位置,与歌手动情处四目相对。
你无需考虑与舞台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必担心与拥挤的人群肩并肩,更不用在视野受阻的无奈下安慰自己“氛围到了”。
因为,“氛围”真的不再只是“到了”。
“VR能够承载我们想象力的实现,你能够凭借想象空间,完成真实舞台所无法完成的细节。”在观看了汪峰VR演唱会之后,音乐博主@三石一声由衷感叹。
从视觉设计、舞台规划,到视角切换、互动方式,甚至是虚拟观众形象的塑造——这一切,怎么不算“在现场”呢?
当“观看一场线下演唱会”变成一件不确定能实现的愿望时,终究还是技术带领我们走出了现状,甚至去向更远的远方。
在这么一个有无限可能的时代,我们这些伸手即可拥抱诸多丰富体验的普通人,也算是吃到了“时代的红利”。
当科技尝试以“想象”的方式抵达远方,它实际上也在促使人类重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探索世界。
我们在新技术VR上看到了机会——满足年轻一代探索“无限可能”的向往,让想象照进现实。
这种能够让个体活出伟大的“无限可能”,也正是驱动PICO实现突破的原动力。
作为全球领先的VR品牌,诞生于2015年的PICO,始终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出众的XR产品。时至今日,PICO旗下的VR产品不仅在互动娱乐、运动休闲、交互观影等消费级场景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在教育、培训、医疗等商用场景下亦有广泛应用。
如今,在加入字节跳动一周年之际,PICO也进入到了品牌发展的全新阶段。9月5日,其正式官宣品牌升级,发布了全新愿景和使命,并将品牌标语确定为“探索无限可能”。
站在VR设备迈向消费级的关键节点,生态的繁荣和愈加成熟的VR技术,让PICO“探索无限可能”的底气越发坚定。
“打造一个更有想象力和生命力的VR内容新世界。”PICO副总裁任利锋在2022砂之盒沉浸艺术季上,表达了对VR世界的美好愿景。
可以说,PICO为不设限、敢尝鲜的年轻一代提供了“探索可能”的新方式。在VR运动、VR视频直播、VR娱乐等场景中,PICO也把“探索”的动作进一步具体化、场景化。
戴上PICO的VR设备,你就可以:
身处客厅,与国际友人来场乒乓球友谊赛,拿起手柄对空气完成扣杀、反拍、旋球等动作,享受酣畅淋漓的运动快感;
躺在床上,进入漫威宇宙、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等3D科幻世界,近距离感受令人震撼的奇幻世界;
窝在沙发里,与爱豆在演唱会中面对面,实时触发特效,为爱豆发弹幕、放烟花、打卡合照......
在VR世界里,你可以是任何人,能见到任何事物,也可以跨越时空去往任何地方。PICO带着全新的品牌使命,在助力消费者释放无限潜能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此外,PICO也启用了更具辨识度的品牌LOGO。更为饱满的小鸟图标形象,辅之以全大写的文字部分,整体扁平化的设计风格,也让PICO的品牌标识更具科技感与国际感。
当我们低头赶路,也不要忘记仰望星空。因为正是这些“仰望星空”的想象,为我们带来了关于人类未来、关于美好生活的无限可能。
想象某天,我们通过VR技术解锁更多生活场景——参展、看球赛、逛博物馆,实现可观、可触、可参与,数字孪生时代便不会遥远。那是一种真正的“未来可期”。
广告合作微信 xzk96818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