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西湖荣誉|选片札记:经由他人,望向自我

西湖荣誉|选片札记:经由他人,望向自我

公众号新闻

本文转自: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西湖荣誉”评优单元旨在挖掘与表彰“有态度的纪录作者”和“有温度的纪录作品”,促进与鼓励纪录片人在创作成长路上的探索与坚持。


大会采用公开征集形式,面向全球的纪录片制作、发行、播放等机构及独立纪录片作者征集2021年1月1日之后制作完成纪录长片(时长60分钟及以上)、纪录短片(时长60分钟以内)。


本年度“西湖荣誉”评优单元共收到来自 6 大洲 96 个国家及地区,共 641 项有效报名。其中,中国制作 284 部,中外合制 18 部,外国制作 339 部;其中,纪录长片 351 部,纪录短片 290 部。


本单元经过初评、复评遴选出入围名单,经由大会学术委员会确认后于大会期间进行终评,最终推选出代表西湖荣誉的纪录片。


“西湖荣誉”评优单元入围片单即将公布,敬请期待。


巡影像间  寻万物相
初审评委



徐玮超

纪录片导演,生于宁夏,长于北京,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纪录片电影制作MFA。2020年制作完成长片处女作《告别十二岁》——关于一群维吾尔族少年在球场上的成长、挫折与遐想。第二部长片《流浪归途》,关于流浪的知识分子沈巍借由直播的浪潮重回社会的故事,正在后期制作。第三部长片《百湾家园》,讲述建筑师马岩松的公共住宅作品百湾家园里不断变化的空间故事,正在进行拍摄。




审片室犹如一个黑洞,灯光暗下时,时空开始褪色,唯有荧幕在不停变化。前一个小时在战损的基辅,下一分钟回到二战前即将在德国解体的包豪斯。一会儿后,又被2011年大海啸的潮水推向吞噬后的日本岩手县。还没有从潮湿的记忆和意识里清醒,我的耳边便响起了90年代上海女子合唱团的青春之歌。当我仍旧错愕岁月在这群女性脸上美妙的雕琢时,又随着洋流穿越了太平洋,出现在了亚马逊河边的一处原始部落,跟随一群赤身的孩子们在森林里奔跑,满眼是游鱼、野果和遍地的蘑菇。森林里充满了光影,却神奇的没有时间。


纪实影像带有着强烈的时间的、地理的和文化政治的特征,但是它们作为碎片形成的洪流却将时空扭曲压缩,渐渐地在审片室的荧幕上变得错乱。意义过载后反倒失去了意义,万国的语言渐渐成为了无意识的声音。我的思想和意志变得愈发困惑疲乏,不知何时、不知何处。但是在荧幕前的眼睛却目不暇接,我的视线被挤出了肉体。脱离了大脑的束缚后,它变得更为自由,或者更接近灵魂。它不加选择地揉进了黑洞里飞速而过的时空碎片,肆意的依附。我的情感在视线和理智之间挣扎,但是当理智被黑洞瓦解时,它失去了保护,只能被迫跟随视线一同穿梭。 


漫游在黑洞里的时空碎片,反复经历人类的镇压与反抗、杀戮与哀哭、死亡与新生、幽默与严肃、意义与虚无、兽性与神性。当人类的过去、当下和未来同时出现时,一切的反复让一切的诘问没有了答案。人的一切本与我遥远,但是在黑洞里,因为我看到了,又深深地与我有关。我即是杀戮者、又是被害人,我既聪明、又愚蠢,大多数时间我活在意识的想象里,不愿感受真实的人。当“看”让我无处遁形时,这种与他人的联系让我惶恐,让我失语。但也在凝视他人的眼睛时,我才如此强烈地感受到了倒影在其中的我的灵魂。 





杨潇

影像艺术工作者。作品《窗台日志》《欢墟》《榴莲榴莲》《动物园》曾在克莱蒙费朗、坦佩雷、釜山、夏威夷、汉堡、科隆、台北、杭州、北京等国际影展或当代艺术空间中展出。另外,他还曾为《路边野餐》《南⽅车站的聚会》等电影担任过分镜师与执行导演,在《秋田》《历历如画》等影片中担任剪辑指导。

不难发现,大陆纪录片仍保有“直接电影”的传统,又受到“新闻专题片”的影响。它们语言意识和问题意识还有待提升,那么在本次审片的大陆纪录片中看到新的视野就显得异常可贵。

 

而海外当代纪录片的趋势是努力挣脱客观主义的方法论。对客观性的挑战激活了创作者不同层面、不同朝向的潜能。随着“大叙事”的破产,不容置疑的客观性成了值得质疑的霸权。另一方面,客观主义无法承载太多思辨空间,而创造出思辨空间反而是多数散文电影的第一要务。更重要的是,在人人都在用手机拍摄的今天,更及时、具体的社会影像材料更易掌握在未经训练的素人手里,那么,职业纪录片导演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作出回应,这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通常来说,“客观”的反面是“表演”。“表演”长期被视作纪录片的禁忌,搬演行为很容易遭到纪录片原教旨的指控。然而我们在若干部海外当代纪录片里看到了明确的表演。“表演”不仅不再是个问题,反而成为了极其重要的身份政治研究路径。在人类学家看来,表演者在早期人类宗教活动中充当着通神的灵媒作用,巫术表演者通常也是部族的政治权威,经由仪式表演,共同体确认边界与规范。可见表演从来都是携带着政治性的人类行为。朱迪斯·巴特勒更是提出,我们的性别等一切身份认同都是通过反复的表演所仪式化的结果。是表演建构了我们的社会身份,我们自然也可以通过表演穿越身份,从而对意识形态装置进行临床诊断。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在气候变暖、能源枯竭、地缘冲突等愈演愈烈的全球危机下,“后人类”、“新物质主义”、“物导向本体论”、“赛博格女性主义”等理论思潮相继受到艺术界的关注和讨论。越来越多艺术家开始实践一场“哥白尼革命”式的生态转向,试图更为彻底的调转以人类作为地球主宰的中心位置,从而以更广阔的尺度重新看待万物。有的纪录片寻找以物观物的影像语言,有的试图将电影的身体(胶片)化作空间博物志的一部分,有的则决然步入天地混沌的非人之境,展开一场对“物托邦”的神话想象。


而对于第三世界的艺术家们来说,“幽灵”才是他们更关心的对象。所谓“幽灵”,正是国家权力妄图抹掉的群体,是处于消失境况的他者,如原住民、酷儿、学运分子、流亡者、异乡人、囚犯。与商业纪录片非常不同,抵抗与骚乱的过程不再是重点,重要的是被放逐的人群在历史传统与现代转型中的悬浮与纠结、荒谬与错位、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互动方式、新的流动轨迹、新的生命美学。

 

在审片的过程中,国际与国内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显著的分野。我相信这种失衡放在任何地区都不例外,我也难免陷入到将欧洲影展作为中心坐标的局限之中。不过,经历了与国际环境三年之久的疏离,我倒是急迫地渴望跳到另一个坐标里反观自身,毕竟疏离并未结束。






杨圆圆

视觉艺术家、电影导演。她的作品常常由纪实素材与档案交织而成,她用影像、摄影、书籍、装置、表演等方式去探讨身份、移民和记忆相关的话题。她的影片曾入选新奥尔良电影节、亚特兰大电影节、卡姆登国际电影节、亚美国际电影节、台湾国际女性影展等。她的首部长片《女人世界》(正在后期中)收到The Gotham、Doc Edge、平遥国际电影展、北京国际电影节、CNEX华人纪录片提案大会等机构或影展的支持。杨圆圆的艺术作品被KADIST基金会收藏,并获得亚洲文化协会和Asymmetry艺术基金会的支持。



在作为IDF初审评委的日子里,我们观看了近200部来自国内外的纪录长片和短片。在疫情的三年封闭之后,我第一次感到世界的窗口再次向我打开,也是第一次如此密集而真切地面对当今人类的困境与痛苦。然而,优秀的纪录片犹如一面面明镜,在黑暗中让人感到力量——从乌克兰战争亲历者的疗愈戏剧、到为印度新闻自由奋斗的媒体人、到格鲁吉亚隐忍与坚定的跨性别爱人、到埃及女性抗争中的顽强母亲。在这些天的观影过程中,我总会忍不住感慨,在世界越发割裂的当下,在杭州依旧能看到这些纪录片,是多么珍贵的体验。


本次观影的国内影片绝大多数作者对纪录片的认知依旧停留在“纯纪录”的层面,缺乏对影像叙事语言的基本认知,观念的创新还有待加强。


另外,短片的重要性似乎在国内被普遍忽视。拍摄一部长片的创作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短片其实是一个绝佳的创作容器,甚至可以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比如一部短片可以作为一部长片的先导创作)。本次看到令人失望的国内短片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制作质量较差的个人创作,另一类是制作精良但极度类型化的短视频、宣传片、网络平台片。


这次我最喜欢的影片之一,是一部批判以色列兵役制的反战纪录片。然而谁也没想到,在我们作为初审评委的最后一日,巴以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坐在观影室的最后一天,想到两国被卷入战争的无辜人民,忍不住落下眼泪,为片中那些被迫卷入战争的无辜以色列少年,更为加沙地带无辜的巴勒斯坦平民。




探索未知  见证历史
复审评委



韩萌

纪录片导演、摄影师。她在中国做了12年的摄影记者,2014-2015年,她获得汉弗莱奖学金项目,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新闻学院学习新闻学。纪录长片 《遥望繁星》于2019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的新人竞赛单元全球首映,并入围第十五届 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长片竞赛单元、One World竞赛单元、DMZ亚洲竞赛单元,获得 Millenium 国际纪录片节及 DOKU 国际电影节最佳长纪录片奖等;纪录片《江南女儿》在洛杉矶亚太电影节和香港亚洲电影节等电影节展映。



现实与虚构、梦想和记忆、荒诞和反思、打碎和重建。在这次IDF的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人类的绝望、无奈、欲望和那些无处安放的爱情。看片时,我常常想,如果再过200年,人类再回望这段时间,影像会成为记忆或某种情绪的载体,让我们去反思和触摸,人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存活在世界上?有的纪录片中,摄影机是批判的工具,有的纪录片中,也是被批判和反思的工具,就如同人类创造着人类文明,同时也创造着荒诞、傲慢和自大。我们不禁会反思,我们该如何在地球上继续生活?

 

同时,我们看到了令人心动的瞬间,那些年轻的爱情被战争打碎时的泪水,和与权利抗争的勇敢,还有那些在大自然里坚守的孤独背影,以及对土地不加掩饰的、朴素的热爱。我相信了,人性中有很多令人温暖、美好、柔软的存在。

 

几部华语作者的作品印象深刻,有的试图突破直接电影的方式,尝试影像探索;有的像极了一名良知的知识分子,立场存在于拒绝采取立场,选择沉默是最深的情感表达。令人期待。


整体看完,我更着迷于具有着思辨话题的影片。尤其是在当下的世界开始支离破碎时,导演的思辨能力显得尤其迷人,除了带给观众情感体验外,我们如何用纪录片来解构当下,又该如何去重建现实?






贾恺

纪录片导演、剪辑,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纪录片作品《游神考》《昨日狂想曲》《遍地乌金》《我最后的秘密》等曾入围日本山形纪录片节、丹麦哥本哈根纪录片节、荷兰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瑞士弗里堡电影节、韩国全州电影节等数十个海内外影展并屡屡获奖;出版有《纪录的乌托邦》(著作)、《弗拉哈迪纪录电影研究》(译著)等书籍多种。



此次观影,题材范围广阔,主题涉及性别身份、个人记忆以及进行中的战争、冲突与社会问题等。而生态议题纪录片给我留下尤其深刻的印象,普遍体现出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对人与环境关系进行审视,对人类文明展开反思,给我启发良多。

 

创作方法上,大量作品偏主观叙事策略,通过明确而直接的个人视角,将宏大社会运动与复杂历史记忆,转换为绵密的私人时间形式,建立起一种诚恳坦率的语调。

 

影像语言凸显创造性。不少作品体现出强烈的语言自觉意识,独特、尖锐、甚至离经叛道,挑衅观众的观影习惯。有些作品诉诸于一种唤起观者亲密而强烈的感知体验的语言形式,有些通过奇异的视角带领我们去探索发现。总体来说,叙事手法趋于复杂,善于在历史档案、家庭录像、个人独白、现场纪录、表演再现等多种异质元素的交融与碰撞中创造情感张力,形成一种有生命力的影像织体。动画、游戏、虚拟现实等手法的广泛运用进一步扩展纪录片的边界,挑战传统认知,激发我们想象。






李博

剪辑师,奥斯卡学院会员。曾获第54届金马奖最佳剪辑,第9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剪辑,第14 届浙江电影凤凰奖最佳剪辑,主要作品有 《塑料王国》《时光机》《孤注》《武汉日夜》等。



听到娄烨说我们都是二流观众,刺激、无奈、羞愧。

 

作为非科班生,我入行始于年轻时对电影模糊的喜爱,十三年前从甘肃到北京,从独立纪录片开始接触影像创作,逐渐体会虚构与非虚构的魅力,一边深入,一边祛媚,一边建构。我很懒惰,平时看片不甚勤奋。本届西湖 IDF 征片几乎涵盖过去两年全球影展的非虚构佳作,实在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看全世界的纪录片人讨论着气候危机、世界战乱、种族平权、性与性别、社会的公正与进步、意识形态的纷争、也看着大家探寻着少年爱情中的理性成分、如何治愈灾难后破碎的心、罪犯权益的保护、规则制定者们的困境,关照具体政策实施过程中个体的处境和感受,探寻传奇故事背后人心中的隐秘角落。在这些影像中我们被质问、被刺伤、被逼着正视和思考,偶而也遭遇欢乐和治愈。我是个蛮纠结的人,经常怀疑当下的自己值不值得某些美好。看了这么多纪录片后,我能做的只是对自己说,别骗自己,要反思,要勇敢一点,相信声画和光影有无限的空间,要思考力度、质感、可能性如何编织,时常提醒自己的原罪和责任,也别忘记自由的味道。






余韬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电影文化与批评的研究教学工作,兼职参与纪录片及剧情短片创作。参与指导的影片《失控的生命》(郭栋梁导演,2017)、《义乌闯客》(杨皓导演,2021)曾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FIRST青年电影展等。



虽然可能显得很“官方”,但还是要感谢IDF。不仅感谢你们邀请我来看片,更感谢你们对维系这个平台的执着和坚持。因为有IDF,观众(尤其是长三角相关专业的学生们)才多了一个接触更多元作品的机会。

 

一周时间,从早到晚,这种看片方式的感受和收获很奇妙。在短时间内集中看世界各国不同年龄、不同经验创作者们的作品,容易在脑海中形成对“整体图景”的把握(虽然也是“以管窥豹”)。这些作品在创作主题和呈现方式上有着明显的趋势,也有着鲜明的特色。比如,我会感觉现在的纪录片创作在主题选择上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一方面指向宏大的人类命运叙事(自然主义、后人类主义题材反复出现);另一方面又指向微观的个体内心世界(私纪录片以更加多元的姿态大量涌现)……同时,纪录片在呈现方式上体现出了对视听本体的回归,以“创意化的视听表意”为亮点的纪录片比例很高。

 

我在写下第二点时,内心其实有一个“比较”。比较的对象是在日常工作以及本次选片中看到的中国纪录片。我们的纪录片创作还停留在以“人物”和“题材”为核心的创作思路上。“真实电影”的观念依旧主宰着我们的创作思维……把中国纪录片放在全球视野当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思维太传统、手法太单一。

 

我在看片过程几次内心情绪非常强烈的情况下,用备忘录写了几句话,在此分享:

 

“对于纪录片创作而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非常核心的问题;另一个需要被关注的问题是‘如何结构表达’。前者指导前期记录和获取素材,后者指导后期剪辑和制作影片。我们应该在其中表现出更积极主动的介入(即便你希望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客观自然的状态)。”

 

“面对当下世界,人们已经不再相信新闻。但我们没有放弃对‘真实’的思考和探求,这是纪录片的价值给予更丰富的信息和视角,向外延伸、向内挖掘,让观众去感受体验,最终建构出自己的理解。”

 

最后一句话:IDF展映的时候,一定要来看,绝对超值!



“西湖荣誉”评优单元入围片单即将公布,敬请期待。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email protected]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FIRST惊喜荐选片单:2023类型电影年度观察第六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西湖荣誉 | 评审委员会阵容公布重新定义中国的流程挖掘,望繁信科技成为先行者英雄所见不同,英雄不问出处——HiShorts! 5周年主竞赛纪录单元初审(选片人)阵容揭晓事关一个已婚男人的声誉|热带一家人(20)艳遇暑期奇遇记:我在夏校寻找自我假期家电市场持续升温,23股全年业绩有望向好哈佛调查六千组中产:要么卷崩自己,要么干翻他人,精英教育深陷囚徒困境逃离萨哈林,他们奔向自由和祖国 | 人间河南老基会“吸储”始末:数亿资金经由个人账户,流入房地产旧金山向自助洗衣店提供回扣计划照看小孩他却专注看球赛,三岁女童一枪轰向自己脑袋。IDF“西湖荣誉”评优单元入围片单公布,许鞍华《诗》中国大陆首映投资人,卷向自媒体成就他人,是最好的内驱力IDF重磅|“西湖荣誉”评优单元入围片单公布新法EB5避坑系列|选择优质项目的方法论与实践(赠投资安全手册)多部国内外重磅作品入围|“西湖荣誉”评优单元片单公布极度危险!涉嫌公交车上枪杀他人,美国17岁少年遭通缉,目前仍在逃……澳洲华男圣诞前丧生车祸,遗体难入土为安 !友人筹款办后事,望其魂归故里拒绝他人,既是技术,也是修炼与世界共生,本届ITG最佳艺术贡献荣誉揭晓(内附荣誉名单)第七届平遥电影展费穆荣誉、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评审公布常年路怒袭击他人,洛杉矶一司机获刑5年2023海南新浪潮青年作者影像展丨入选片单公布彡字源考美国总统拜登父子姓名考与他人的互动,是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做这一件事,开启自我疗愈、温暖他人之旅威廉玛丽学院,拥有“美国母校”的名誉|心理相关项目介绍冰岛雷克雅未克(Reykjavík),地标景点2023手术机器人行业报告:四年融资过百次,逐步迈向自动化、覆盖全流程HiShorts! 5周年主竞赛纪录单元初审(选片人)阵容揭晓社会分工---邪恶与错误的放大器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