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人造真相”泛滥,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人造真相”泛滥,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其他


文 | 李厚辰


没有人会对当前的互联网舆论环境满意,要说这个环境的问题,三天三夜也不可能穷尽。问题既系统又无处不在,让对其分析都难以下手。这基本勾勒出我们面对互联网舆论的态度——彻底失望,放弃治疗。
 
这让跟“舆论素养”有关话题都像是隔靴搔痒,我们遭遇的问题似乎不是个体舆论素养可以挽救的,因为舆论毕竟是个公共概念。一个人自己“明辨真假”,在舆论中“众人皆醉自己独醒”可能会更加痛苦。

但话虽然这样讲,我们也并不是生活在整个互联网中。局部环境,例如你最常使用的微信群组的环境优化,可能就会让我们的感受有很大差异。并且,有时突如其来的争议也很难让人漠视。
 
对我们每日浸淫的环境,持续增进理解是不得不的选择。



01.
你感到环境的整体变化了吗?
 
时间来到2023年下半年,不知你是否感觉到一点异样。对于相对犬儒的人而言,所有对当下的反思和检查,都可以用“早就如此了”的悲观主义论调敷衍过去。但2023年我们所经历和体验的,真的是过去就一直存在的吗?
 
一个发现和感受是,在我们还在讨论“后真相”的时候,后真相这个概念有明确的意涵——因为共同客观真相标准的丧失,导致真相的效力下降,人们更多诉诸于个人经验、情感、立场、信念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些也是我们过去熟悉的,尤其是立场先行,大概是最早互联网舆论中遭遇的情况。
 
那么关于真相或事实呢?过去一贯的情况是片面的事实,这也是常见的,例如在最近的巴以冲突中,双方各自列举对方的残酷事实作为支持自己的根据。除了片面事实外,还有假新闻的泛滥,这些也不是新情况。
 
 
以上是我们过去熟悉的“后真相”范式,其中典型的现象就是“后真相”背景下对话很少,大多情况下双方“各说各话”,形成各式各样的所谓“信息茧房”。但从2022年下半年的很多事件开始,情况起了变化,整个环境不仅是各自针对不同“立场”和“情绪”的表达,似乎环境中开始出现了新的“真相标准”,而“对话”也开始大规模出现了,似乎真假已经有了有足够把握的分辨方式。
 
不过这个方式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当然其中所谓的“真相”也不是确凿的真相。
 
例如,在争议是以色列还是吉哈德导致医院袭击的过程中,主张是以色列袭击的拿出一个铁证,即一位据称是以色列军队发言人的人,在袭击发生前,就错误地发布了以色列袭击医院的信息,随后删除。这个事件证实了医院袭击的“预谋”,因此是以色列进行的。
 
你可能还未意识到,这个例子非常重要,因为里面提供的不是直接的“真相”,而是一种“真相模式”。因为社交媒体误操作,提前发布,或发布时忘记删除部分文案,导致“真相泄漏”成为近年来SNS一种典型的模式,因此这种模式一旦发生,就“戏剧性地”为我们揭露了事实。请注意,这里面“戏剧性地”、“讽刺性地”、“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地”泄露事实是这种互联网新事实模式的关键部分。
 
这种新的“真相”,我们可以称其为“推论真相”,与我们过去所讲的那种直白的真相来进行区别。在过去,我们把直接可以“眼见”的照片、视频,或直接可以统计的简单事实称作真相,例如在法庭上的那种“证物”。

 
但如果是一段证言,除非可以得到其他证据的证实,其效力则要低很多,例如同样的争议中,以色列也声称截获了哈马斯成员关于火箭弹袭击的对话,在对话中直接承认了袭击。但由于这段所谓的截获对话没有任何第三方来证实,很难被算作真相。
 
比证言效力更弱的是“推论”,例如法庭上的一个杀人事件,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只有现场地面的一个凹陷,有人说产生这个凹陷的重量和嫌疑人刚好一样,这在法庭上是个效力很一般的“旁证”,如果只有这一个证据则不可能定罪,且这种“推论”也需要专家证人才可以完成。
 
法庭是一个非常适合还原真相的场所,我们可以通过法庭的证据采信,来对“真相”的强度建立一个基本的标尺,即那些可以“眼见为实”的,一般才被我们称为“真相”。但很显然,不可能进入2023年眼见为实的东西变多了,那我们逐渐见到的言之凿凿的东西,就是“推论真相”了。为什么推论可以被当作真相呢?

02.
更多公理,更多推论
 
从数学和物理的角度,只有一条公理,才能够产生合理的“推论”。实际在媒体环境中也一样,如我上篇文章所述,当某个IP归属地被看作肯定会发出立场偏差的新闻,这就会变成一条“公理”,那么其他事件再发生时,顶着这个IP地址的言论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这就是他们的“推论”了。
 
当然数学和物理的公理依赖严格的证明,舆论场的公理则不同。它不依赖证明,而依赖共识,而共识如何塑造呢?在舆论环境中,很多时候可以依赖重复。
 
过去几年,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共识通过不断重复在舆论场逐渐凝结?比如对某些媒体普遍的不信任;比如举出一个看似的反例就可以得出“双标”的结论,而“双标”是一种揭露虚伪的“金标准”;甚至比如任何情绪表达都代表了发言者被“破防”,而“破防”则代表着他本身的心虚和观点错误;还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发错信息而自我暴露的“真相模式”,一旦未来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真相也就被他自己的愚蠢揭露了。
 
这样的“公理”可以无限列举下去,它们不是在2023年才被发明出来,而是随着不断的重复使用和出现,开始被原本“中立”的网民学习和习惯,成为了不仅在少数同温层可以使用的理据,而开始具有公共性。
 
 
使用这些“公理”的人并非对这些道理完全心悦诚服,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互联网讨论都是一个尽可能花较少时间和功夫随意敷衍的行为,这种“少思考,快回应”的模式,其实更加剧了上述“真相模式”的重复,并加速了它们从互联网讨论中脱颖而出的速度。当其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这些说法将至少统治网络争论的语言现象。
 
而这不过是第一步,这些“推论”成为塑造真相的充分手段,带来的结果是整体环境对“真相”要求的大幅下降,直接证据、多方佐证、信息来源都不再重要和苛刻,推论甚至假设,似乎都足以完成论证和反驳。不知你最近半年是否发现,一些打着“事实”或“深度”的内容,在网上引发巨大关注,其中的论证过程以及对其他言论的反驳却稀薄到令人发指。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仅仅依靠松散“推论”甚至“假设”就可以完成论证和反驳的环境,是公共舆论对“真相”要求的一再降低。
 
公共舆论的“要求”被什么决定?人的道德吗?逻辑和正确本身的标准吗?都不是,而是依靠“竞争”,学术论文的严谨和公信力,来源于“同行评议”的强度和声誉惩罚。

可以把我们舆论环境想象为竞争逐渐清退的一片大地,轻率的言论先在各自的范围探头探脑,却逐渐发现没有任何危险了,就大着胆子向外走出来,进而发现确实不会遇到挑战,更多人学着他们的方式,从此这些“真相模式”就不断彼此模仿,自我强化,整体舆论的严谨程度,就一再地被降低了。这便让“后真相”的时代,反而成为了“真相易得”的时代。
 
03.
隐藏事实的环境
 
中国是个在任何领域都竞争激烈的环境,互联网舆论更是如此,即便依靠“推论”和“假设”,想站出来提供“推论”和“假设”的人也数不胜数。在这些环境下,胜出的要么是最敢说,最敢大放厥词的,要么是最能煽动情绪的。还有一种,也是最能以理论和细节知识作出一幅可信样貌的人。
 
他们的论证同样漏洞百出,只不过这些标题和内容里包含大量术语,细节知识,以及英语论文。在一个缺乏质证和竞争的环境中,看似专业和术语堆砌的文章,不仅不是一件好事,反而会加速我们上面提到的公共舆论对“真相”要求下滑的趋势。
 
因为在一个非常宽松的假设中,片面引用精微的知识来填充一个假设,只会让假设变得更大胆,更轻易。这种假设大胆到一定地步,就会变成阴谋论,而阴谋论是最“煞有介事”的知识,里面充满了难以获知的精微细节、术语、论文、专家姓名。
 
另外,我们经常会接触一些尺度非常巨大的“道理”,用这个“道理”来进行论证,让人厌烦。当然不是说道理无用,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总是“大局”,我们多讲些中间尺度的道理好不好?这也很难,因为道理越大,需要的事实就越少;而道理越是中间尺度,需要的事实就越多。
 
 
因此,在一个缺乏反驳和竞争的环境,且缺乏“中间尺度”的理论下,这些不受控的精微知识只会让他们的假设变得越发大胆,增加阴谋论出现的可能。
 
所有阴谋论基本都有一个假设,即真相是被蓄意隐藏而不被探知的。这带来的结果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简单的“事实”,所以“眼见为实”的东西都是假的,而真实的东西,都得依靠侦探般的手段和方法获得。
 
曾几何时,全国网民一起,通过蛛丝马迹拼凑事实,希望越过掩盖发现真相。这种事件已经多次发生,可见信息透明度与阴谋论的土壤高度相关,越是在信息不流通,不透明的地方,越是容易豢养受众的这种“侦探”心态,形成没有简单事实,事实都需要特殊探究才能得到的经验。这个特殊探究可以是基于一个公理的推论,可以是一个复杂的“真相模式”,也可以依靠某种类似专家证言的方式得出。
 
当过去我们可以发现的“事实”都包裹着推理、理论,像是一个游戏一样,我们就会慢慢习惯“假设”与“简单事实”具有同样的效力。因为不管是我们过去的教育中,还是日常的媒介环境中,我们都缺乏复杂推论被简明事实轻易澄清的经验。我们经常被给予的简易事实,反而是不可靠和值得怀疑的。
 
 
我们缺乏一些好运气。通过上述分析,你可以发现,从环境,到媒体参与者,到媒介习惯积累,都共同朝一个方向努力,将整个互联网媒介环境推到一个位置上,不是“后真相”的位置,而是被推论理论包裹的“人造真相”大行其道的位置。
 
比起转而依赖立场和情绪的“后真相”时代,“人造真相”时代更加令人担忧,而今年,“人造真相”环境或许正在成为一种整体的氛围。
 
那么,我们的“个体生活”可以和环境充分切割而不受影响吗?很难,在不少人生抉择上,不管是职业、投资或人生模式的转变,很多人同样依靠互联网舆论作为重要参考,或者说被互联网舆论主导其关注点和方向。
 
尾声.
一丁点的好运气
 
可能很多问题是没有解决方法的,就像也有很多疾病是没法治疗的,但这不会让诊断变得没有意义。
 
不过,托技术的福,事实获取这件事终于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所有复杂几乎都被技术抹平了。我们可以问AI要“简明事实”,当你遭遇一个“人造事实”,对其有疑虑的时候,不妨用英文问问ChatGPT,确保其与搜索引擎协同的功能打开(ChatGPT现在更新信息库的速度也在增加),如果不是太细节的问题,都能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答案。
 
 
在过去我们谈到成为一个“事实核查员”时,这还是非常复杂而有负担的事情。现在则可以通过简单的人机交互,为你赢得在朋友间的声誉。
 
所以还是乐观一点吧。

*本文原标题《2023年你感觉网络舆论有什么变化吗?》,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看理想平台立场,欢迎提供不同意见的讨论。配图:《真相捕捉第一季》,封面图:《社交网络》,编辑:Z,策划:看理想新媒体部。


更多「李想主义」专栏文章
“前台实名制”,又是为了我好?


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李想主义」

转载:请在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420㎡原木风住宅,这样打造真够大气德州海滩赤潮泛滥,鱼类死亡游客勿近Ⅲ期NSCLC治疗步入免疫时代,除了生存结果外,我们还要关注什么?大环境这么难,我们还能坚持下去,全靠这……女儿自律让我培养没了,“自律的真相”愿你早点知道入室抢劫泛滥,越来越多洛杉矶人直接开枪反击看一场秀,除了服装我们还能看什么?【健康】床虫泛滥,杀虫太贵!保险公司推出害虫保险梁永安:为什么我们还要相信爱情?丑衣服泛滥,年轻人买到怀疑人生体制内“官妓”泛滥成灾!意大利蓝蟹泛滥,政府焦头烂额。韩国人狂喜:有螃蟹吃了! ​​​透过纪录片,来看世界的“真相”澳洲苍蝇泛滥,数量多到令人发指!人体这些部位易受苍蝇攻击!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能相信哈马斯的嘴……平安银行私人银行洪帅:以买方视角打造真资产配置床虫泛滥,杀虫太贵!保险公司推出害虫保险阿斯麦尔能听命多久?侯孝贤:相信什么就该拍什么四喜烤麸—全素营养美味的家常菜万圣节最强售后!家里糖果泛滥,怎么办!入室抢劫泛滥,越来越多洛杉矶人直接开枪反击。这才是美国传统!藏区流浪狗泛滥,雪境有什么办法?Powder Valley自然保护区当游戏化成为“营销废话”,我们还能用游戏创造什么?乌龙!亚裔夫妇重金求子,却诞下一对白人婴儿;河滨县流浪狗泛滥,已造成一人伤亡!成都女童被恶狗咬伤,狗主人已到案,我忍不住想曝出更多的“真相”!预警!维州将出现强降雨天气,或将导致洪水泛滥,维州人被警告做好应对准备密恐慎入!澳洲苍蝇泛滥,数量多到令人发指!为补充水分,苍蝇的目标是人类的眼睛、鼻子和嘴爱吃羊肉的朋友有福了!因羊群泛滥,澳羊肉价格暴跌!然而,坏消息是…“空心病”泛滥的时代,有一群孩子在狂奔兵败如山倒系列:我们惨败于推娃大妈红色日记 计划盖房 4.1-30意大利蓝蟹泛滥,把意大利渔民搞得焦头烂额!韩国人流下了口水...花西子道歉翻车背后,我们还应该关注什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