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泛滥的时代,有一群孩子在狂奔
今年,“空心病”一词爆红网络,这一词来自英国诗人托马斯·艾略特曾在《空心人》的诗——寓指现代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丧失了价值感和意义感。
2021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在全国若干省份调研了三十多万中小学生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四无”现象:
1.学习无动力
2.对真实世界无兴趣
3.社交无能力
4.对生命价值无感受
当这样的“空心病”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而让人们忧心忡忡时,我看到了一群不一样的孩子。
他们有活力,有梦想,他们关心这个世界,他们积极主动思考,他们想为大众发声,他们希望造就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去唤醒更多沉睡的灵魂。
一场青年人的演讲
前不久,我参加了深圳爱文学校的TEDx Avenues Shenzhen Youth活动。
让我对这一代的青少年有了新的认知。
爱文致力于培养能理解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未来世界的领导者。
以与众不同的教育路径培养学生有先于时代的主动思考和主动变革的能力。
学生自己申请策划了一场TEDx Avenues Shenzhen Youth演讲活动,为这个时代的发出自己的声音。
(图源|Avenues爱文)
活动现场,7位11、12年级的学生以“我们陷入困境的关系:人与科技”为主题进行畅聊。
从网络信息安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交媒体的算法和成瘾设计等角度讨论了技术如何改变着生活和人类关系。
他们反思科技公司对普通大众的隐形操纵;质疑科学、挑战权威;他们控诉侵犯隐私和数据安全的行为;也从社交媒体设定的完美标尺泥潭中逐渐觉醒......
1. 社交媒体是为了让人上瘾而设计的吗?
2. 如何拯救被社交媒体绑架的青少年?
3. 社交媒体如何扭曲你在镜子里的形象
4. 我们应该对科学拥有不容置疑的信仰吗?
5. 我们能否阻止软件公司未经用户同意就收集用户数据?
6. 同意和魔鬼打交道:网络合同的复杂性
7. 解决美国的种族和医疗保健难题
(* 7位嘉宾的演讲主题)
从一篇论文,到经过五六次修改、润色为演讲稿,再到上台演讲呈现,这其中的紧张和焦虑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但最终鼓起勇气走上前发声,或许正像他们认为的:
“我们想借TED演讲的机会,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让更多人看到我认为会让世界变得更好的观点。”
听完他们的演讲,眼前的高中生不再是外界口中的精致利己主义,反而让我们看到了AI时代最紧缺、最能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
(图源|Avenues爱文)
变革时代,最能蓬勃发展的人
什么样的孩子能成长为最具蓬勃发展力的人才?
在我看来,至少要做到了三点:
1、关爱附近的世界,具有同理心
人类学家项飚曾说: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消灭附近”。
个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固步自封,做一个纯粹的原子;要么凌驾于一切之上,做宏观的评论。
当人工智能高速发展时,这种 “消灭附近” 越来越强烈。
国际大事成了三五朋友茶余饭后的谈资,身边发生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事件却无人问及。
爱文的同学,没有从宽泛的国际性话题谈起,而是从亲身经历出发,去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交媒体所存在的问题,并试图给出自己的分析和解答,比如:
11年级的Reed Yu谈到了互联网的在线服务条款。
他发现不管是电子邮件账户,还是社交媒体平台,甚至激活手机,我们都得被迫同意数百页难以理解的法律术语。
虽然我们对这些法律术语感到厌恶和头疼,但也不得不接受,这也正中科技公司的下怀。
社交媒体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却具有极大的操纵性。
他认为我们的法律体系需要变革,个人也要接受合同法教育,小心每次同意的服务条款。
(图源|Avenues爱文)
12年级的Susana Zuleta说社交媒体让年轻人无法摆脱手机的束缚,这是技术利用人性的弱点在作祟。
因为手机发出的蓝光,就像科技味精,很容易让大脑上瘾,是科技的隐形操纵让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
所以青少年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到科技公司的企图,这样才会开始反思并不过度使用社交媒体。
(图源|Avenues爱文)
每个现象背后,这些嘉宾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既展现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有解决问题的实力。
他们从自身遭遇谈起,作为问题的发声者、社会参与者,关注并关爱着社区利益,有着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也呼吁更多人参与。
也许他们只给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但作为一名高中生,拥有了这样的心智已经是快人一步了,给了淡漠社会一剂解药。
(图源|Avenues爱文)
2、敢于质疑、批判性精神
走国际路线的家庭,时常会听到“批判性思考”一词。
到底什么是批判性思考?它就是反传统,敢于挑战权威,质疑一切。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未来5年最重要的15 种技能包括:
第一, 分析和创新
第二, 主动学习和学习策略
第三, 复杂问题解决
第四, 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其中超过6 成的人都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所有技能中最高。
在传统的教育中尤其如此,填鸭式的死记硬背、权威观点的简单灌输久而久之让孩子失去了反驳的动力。
大量数据表明,中小学生很受限制,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都没有机会迸发。
在充满变局的当下,国外大学寻找的人才是能自我迭代升级,提出自己的质疑的人,而不是选拔式的内卷。
这7位学生直面科技大亨、专家人士等现有商业手段和研究理论的专断与谬误,开始反思科技的进步。
比如12年级的William Liu大胆开麦,提出科学并非总是正确的。
他从《柳叶刀》的欺诈事件、大众汽车公司伪造装置来伪造污染测试结果,到临床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等一一举例,来证实科学的不科学一面。
是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还是沦为科技丛林里的奴隶?William Liu让我们小心“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
它并非只强调知识让我们变得博学,其实知识也开始唤起元认知,质疑已获得的知识,这才是“ 知识就是力量”的全部内涵。
未来AI是不会创造的,人类独有的决断力、分析力和批判性思考,是未来最不“过时”的能力。
3、乐观,敢于直面实现与不完美的自己
这是科技的时代,也是悲观的时代。
情绪低落、缺乏热情和活力、自杀、抑郁,一场“情绪感冒”正狂奔而来。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全世界抑郁症患者数字已达3.5亿人,中国抑郁症患者人数超过9500万人。
为什么时代越进步,反而孩子们越不快乐了?因为无助与无意义感折磨着孩子们。
在现实的课内外里,刷不完的题,参加不完的活动,数不尽的考试,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督促声中,年轻一代渐渐消极低靡;
在虚拟的社交媒体中,有坚不可摧的系统,无处不在的诱惑与欺诈,但也有完美的再现,这让青少年怠于前进,沉湎于美好的幻想中。
一旦从虚拟的美好回归现实,特别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心理倾向。
但其实只要我们敢于直面现实与自我,去真实的世界去找寻快乐,就能免受身心折磨。
为了撕破社交媒体营造的虚假完美,11年级的Joan Hu从容貌焦虑和饮食障碍出发,揭露社会将理想身体商品化的现实。
以此警告大家要学会爱自己,学会接受现实的不完美的美丽,不要被社交媒体裹挟。
11年级的Emma Chen也让我们警惕,小心被社交媒体上的算法绑架。
实际上,社交媒体上的每一次点赞、评论、阅读、观看与分享都会被记录和储存,有趣的视频和图像只是算法给的甜品。
重视当下的积极体验以及对未来的积极期望,才会越走越远。
实际上,技术就像水一样,不能阻止它,要乐观面对它,和它一起前进。
什么样的孩子才会赢在未来?
走国际教育路线的家长,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着,那就是孩子到底怎样才会被顶尖名校录取?
其实,爱文的这7位孩子就是最好的答案。
绝大多数名校选拔的不是学术精英,而是培养以后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也是为何要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的原因。
在海外名校学生会花一半的时间去做课外活动,高中期间的活动就是大学的铺垫。
那些看似和考试无关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各种优秀品质,比如拼搏精神、团队精神、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而这些品质,正是名校期待的,却又是无法靠分数就能替代的东西。
如果你对爱文充满好奇
一定不要错过爱文开放日!
幼教部开放日
中学部开放日
扫码预约开放日
👇👇👇👇
招生老师微信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