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儿子班上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最惨的学科居然是科学!相比起平时基本上平均都在九十分以上,这次的科学考试,班上六七十分的很多!我因为先前听了班主任和过来人的话,一早就重视了起来(之前文章里也和大家分享过),所以OK这次没有“翻车”。见家长们都有点慌乱,科学老师在班级群里发了一大段话给大家“支招”——“大家别觉得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简单就不重视。现阶段孩子们接触的科学知识点很散,别以为考前突击背背就行,这学不好科学。一定要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去思考。
很多问题的答案可能是要动手实践的,可能是要观察比较的,可能是要查阅资料的,还可能根本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但这当中的思考和实践的过程,是最重要的。”
看完这段话,再回头查看儿子的科学试卷,还真有点感悟。其实在大人看来,这份科学试卷难度真不高,甚至有很多都是生活常识,而恰恰是这些和生活有极强连接的题目,对于缺乏对生活观察的孩子来说,就是他们的“死穴”。怎么看天气预报?什么样的温度该穿什么样的衣服怎么判断风向?厨房里的面粉酱油菜油盐哪几种都能完全融化在水里的?没有深入生活的体验,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做这些题当然是吃力的,毕竟来源于生活的考题是最千变万化的,刷题背知识点根本赶不上考题的灵活多变。所以我现在也会有意识地让OK去多接触一些与生活有联结、能引发对生活产生思考的各种形式的内容。当然这实在太费妈,我也不是百科全书,所以我也会借助一点实用的纪录片给孩子看。像前阵子我就刷到过一个很优质的纪录片《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现在已经出到第三季了,每季在豆瓣的评分都超高。👇这部纪录片研究的对象,就是生活中那些非常不起眼,人们可能有点迷惑,但都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比如废弃的电池该怎么处理?怎么找到一个离家近的免费停车位?怎么和陌生人开启一段对话?为什么城里的公共厕所那么难找?纪录片的制作人约翰·威尔逊会超级执拗地刨根问底,一定要把这些“小事”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完这部片子,内心也会得到一个非常肯定的答案:只要你对一件事情有足够的好奇心并且付出行动,最后肯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这个纪录片本身拍得也足够有趣,威尔逊经常拿着摄像机捕捉到一些很有意思的画面,比如超市里发现了一个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机器人;
还有和路人闲聊搭话,随便扯两句,对方就猛不丁地掏起心窝子,和你分享自己前半辈子被雷劈过两次!这个城市随便一个犄角旮旯里,都藏着各种不可思议,真是看到欲罢不能!今天就把《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精彩的两集推荐给大家,想要资源的记得文末去领~在纽约,“找到停车位才是真本事”。有的人为了不把车位让出去,甚至住到了车上。每当遇到市政的清洗车,就有了这样一幅画面:整条街气氛紧张,司机滴滴摁着喇叭催促着前车赶紧让道。等洒水车过去,再齐刷刷地倒回到自己的停车位,生怕原有的位置被别人抢了。威尔逊新买了辆车,怎么才能占上离家近的车位呢?他开始了一系列尝试。最开始当然是挑简单的:去问问停车场怎么收费。但听到一个月790美元,这个方案直接pass了。还是不行。只是挪车的功夫,车位就没了,椅子被人扔到了路边。
威尔逊家旁边有家超市,他又想能不能“跟踪”员工,等他们下班把车开走,自己就是第一个知道这里有车位的人。理论上可行,但蹲了几次点,都被别人抢先了,知道这里有车位,但速度不够快还是不行啊。常规的都不行,那就上点“高科技”吧,威尔逊用上了红外探测仪,有的车还有余热,就说明它刚停下,车主可能还会把车开走。但最终证明,晚上能占到车位的车主,绝不会轻易再把车开走,这个方法也失败了。有天办完事回家,正巧有辆车要开走,威尔逊终于成了有停车位的幸运儿,并且这还是家门口的“完美停车位”。接下来的几天,威尔逊的心情确实不错,他把衣服、雨伞都放到了车里,遇到不好的天气,直接从车里拿,方便了很多。就算不出门,每天透过窗户看看自己的爱车,心情也会愉快。可到这儿,停车位问题还没有画上句号。开心过后,威尔逊开始对失去车位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为了继续享有停车位的使用权,他连车都不敢挪了。去超市买东西用手推车,朋友约他去郊区开派对,也只能推掉。渐渐地,停车位成了威尔逊的负担。为什么拥有了之后也不快乐呢?威尔逊带着疑问去采访了一位有一整间屋子收藏品的打猎爱好者。猎人告诉他,“开枪之后,感觉也没有那么好,你得到了想要的,但是接下来呢?重要的就在于一个目标和那种狩猎的刺激。”威尔逊的焦虑在猎人这里得到了答案,其实寻找停车位就像打猎一样,“把车停时间太久,就剥夺了寻找另一个完美车位得到乐趣。”免费的车位是“战利品”,得到它时很满足,但也没有必要时时刻刻占有它。寻找下一个“完美车位”也将是段有趣的旅程。虽然没有彻底解决停车位的问题,但威尔逊对停车位看的更平淡了。有宠物的家庭,一般没有一张完好无损的沙发,一个没看住,家具就被霍霍了。(其实有娃的也差不多)
威尔逊也遇到了这个烦恼,他的猫把沙发扶手都挠得拔丝了,把猫爱抓的那处贴住了,猫就换个地儿继续挠。往沙发上挤过猫讨厌的柠檬水,但那味道,人也受不了。想保住家里的新沙发,威尔逊好像只剩下套层膜这一种方法了。装沙发套倒是简单,师傅测了尺寸,给沙发定制的塑料套严丝合缝。保护效果也是一流,别说撒点汤汁了,整瓶辣椒酱倒上去都没问题;但烦恼的问题虽然解决了,威尔逊却发现,套上膜后,自己坐沙发的次数也少了,“背部觉得特别热,朋友来了都吐槽这很奇怪。”于是威尔逊又陷入了纠结,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调查”。上街溜一圈,这次留心观察,发现人们希望保护的东西可真不少。广告牌上有刺,防止鸽子落脚;台阶上放着钢钉,防止行人闲坐;甚至用来防护的交通锥也被铁丝网保护了起来。又去采访了一位“收藏家”,她有一双视如珍宝的高跟鞋,只因上边有偶像的签名就放在保护盒里,从来没有穿过。或许人们的天性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保护起来吧。但是,“太珍视某样东西,其实会让你没那么开心。”就像买了新车的朋友那样,因为没有找到无接触式洗车,整天的心情都毁掉了。回到家,威尔逊把沙发膜揭了下来,决定享受它的原汁原味,“家具所发生的一切折损,都是充实的生活痕迹。”原来威尔逊复刻了件一模一样的沙发,家里的那件其实是件仿制品,“正品”被他锁到了恒温仓库,“这下我终于可以安心了。”在威尔逊那里,寻找未知的答案,永远都是一件无比好玩的事情。有的问题能找到答案,比如为什么会有群体性的记忆错乱?可能是大家在社交媒体上看过不同的版本,所以虽然记忆不一样,但都是正确的;但更多时候,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答案的,比如在纽约很难体面的找到一个公共厕所;电池到底怎么回收才是安全无害的,官方也说不清楚。疫情那段时间,威尔逊很想给一直照顾自己的房东做一顿饭。最初,他想做出一道色香味美的佳肴,但结果却很糟糕,照着大厨的教程做,做的稀烂,自己看着都不想吃;请教当地人,买了正宗的锅、正宗的米,也还是觉得不行。可威尔逊没有想到,自己在研究怎么做出一道完美烩饭时,房东突然中风病倒了,救护车把她拉到了医院。这时,威尔逊才想到,“与其为了惊喜耗了这么久,可能与其不断完善烩饭,还不如第一次做好就送给她。这次,这碗饭可能永远送不出去了。”于是等房东回来,威尔逊马上用手头现有的工具,做出了一顿虽然没什么花样,但却能表达自己心意的热乎饭。所以说,我们有时不知不觉就把一份完美的答案看的太重了,不知道答案会指向哪里时,“跟着感觉走就好了”,重要的是开始。就算找不到答案,也比始终停留在原地要好得多,因为在寻找答案的路上,肯定会有其它的收获。
《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还有很多特别有意思的生活“研究”,后台回复“威尔逊”可以收到免费的观看地址哦~(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部纪录片有一些画面和“梗”不适合小孩子,给娃看前需要扫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