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她一句话,治好了我20年的精神内耗

她一句话,治好了我20年的精神内耗

教育

作者 | 和小畏
编辑 | 张罐子
责编 | 陈沉沉
 
 

“这只是很小、很小的事”


最近,我刷到一个很治愈的视频。
 
一个小女孩拿妈妈的手机买冰棒,没想到支付时却需要刷脸验证身份,而妈妈刚好不在身旁,小女孩一下子慌了。
 
再加上旁边有大人起哄,她忍不住哭了起来。
 
这时,店主姐姐的操作,让几十万人为她点赞。
 
她先是把起哄的大人赶跑,然后耐心地安抚女孩——
 
“这都是很小很小的问题。”
“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我们不应该哭,而是先解决问题。”


 
接着教她可以把付款码拍下来,回家再找妈妈支付。
 
最后还不忘安抚孩子的情绪,教她应对类似的情况——
 
“这个问题是不是很小?我们是不是解决了?

刚才哭是因为有两个大人在那里,是不是有点压力?
 
你下次就应该说,我可以解决这件事,这是很小很小的问题,你们不要在我旁边说啦,再说我就要生气啦!”
 
短短3分钟的时间,小女孩从一开始的慌张哭泣,慢慢转变为平静地认真听讲。
 
这只是一段记录日常小事的视频,却获得了百万级的播放。
 
为什么呢?
 
从底下的高赞评论里,或许我们便能找到答案。
 
 
确实,在大人眼中,这件事很小,可对于孩子而言,买不到想吃的冰棒,支付失败被嘲笑,就是一件大事。
 
被人起哄时,小女孩或许会误以为自己很糟糕、很丢人,或是犯了无法挽回的重大错误,于是崩溃大哭。
 
而店主的话,则是在提醒她——
 
不必想太多,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就好了,我们这次不会,下次就会了。
 
这个简单的动作,或许会深远影响孩子的未来,让她以后能更加从容地面对困难。
 
在生活中你会发现,遇到同样的事情,有的人能够从容面对,而有的人却总是惊慌不已,当中的区别就在于:
 
前者擅长把问题「看小」,而后者习惯把问题看得「很大」。


做不到=我不好?


为什么有的人习惯把问题看得很大呢?
 
通常,Ta们会有一种惯性的认知:
 
如果一件事没做好,就意味着我不好,或意味着一切完蛋了。
 
当这样想时,人就无法集中精力思考对策,思绪也会沉浸在慌张与焦虑之中。
 
我的来访者小丁就是这样一个人。
 
比如孩子突然打喷嚏流鼻涕了,她第一时间想的不是给孩子保暖,而是开始焦虑:

“完了,孩子又要感冒了,我真是个不称职的妈妈!”
 
如果工作的文件没能按时准备好,她首先想的并不是如何补救,而是陷入恐慌:

“这次项目要受影响了,我肯定要被处罚了!”
 
似乎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让她惶恐万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后来我了解到她小时候参加夏令营的一段经历。
 
有一次烹饪比赛,老师把同学们分成4组,每组需要派代表出来做简单的厨艺展示,最后根据表现来划分排名。
 
刚好有个环节是煎荷包蛋,小丁曾经在家跟奶奶学过,于是她主动请缨,代表小组出战。
 
可在打鸡蛋时,她不小心把一小块蛋壳混进去,开始煎的时候才发现。
 
老师在一旁说道:“你这打蛋技术不行呀,有鸡蛋壳叫人怎么吃嘛?”
 
小丁有些着急了,连忙说:“我重新再煎一个!”
 
第二次,她不小心把蛋黄弄破了,老师说:“你这个已经不叫荷包蛋啦!”
 
小丁更慌张了:“我再来一个!”
 
这次,她由于用力过猛,敲鸡蛋的时候直接弄碎了,蛋液弄得到处都是。
 
老师说:“好啦好啦,你可不能不懂装懂呀,已经浪费3个鸡蛋了,还是我来吧。”
 
小丁羞红了脸回到座位上。
 
由于她的失败,小组的成绩垫底了,旁边的同学还议论道:

“都怪你爱出风头,搞得我们落后了。”
 
因为这件事,班上还有几个孩子几天都没和小丁说话。
 
后来她和妈妈说起这事,并没得到安抚或鼓励,妈妈反而说:

“你老是笨手笨脚的,别人当然不愿意和你玩呀!”
 
这让小丁更难受了。
 
当她出错时,身边的人并没有教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直接给她贴标签——
 
这孩子不懂装懂、笨手笨脚、爱出风头,还强调了“别人不愿意和你玩”的后果。
 
类似的事情经历多了,小丁便形成了习惯:
 
生活一旦出差错,就开始责备自己,或者想象会出现可怕的后果。
 
当人把每件事的成败都和自我的价值未来的后果挂钩,那么任何一件事都会变得无比重要,甚至关乎生死。
 
或许有人会问:难道对事情重视不是好事吗?
 
确实,在某些大事上重视,可以让我们集中力量去面对。
 
可若把每件事情都看得无比重要,则会让内心过载,反而陷入情绪内耗,人也更容易把事情搞砸。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理空间被压缩了。



把问题「看小」,把心理空间扩大


通常,我们会习惯性认为:
 
只要足够重视眼前的事情,便能把它处理好。
 
但现实并非总是如此,因为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心理空间。
 
像前面小丁的例子,当她把每件事情都“上纲上线”时,就会无形在生活中给自己提出很多要求,比如:
 
我一定要照顾好孩子,
我工作绝对不能出错。
 
当这种自我要求增多,心理空间就会变小,人的负担就会越大,也越容易出错。
 
在影视圈里曾有一个有趣的说法。
 
如果让一位原本会做菜的演员演戏,要求他演出第一次做菜很慌张的样子。
 
这时会用到一个小技巧,就是让旁边拍摄的工作人员,不停地给演员提要求——
 
“赶紧放盐,快快快!”
“加水,快点加水!”
“菜要糊了,赶紧翻一下!”
“火太大了,关小一点!”

这时,无论再厉害的大厨,都会变得手忙脚乱,便能达到演出效果。
 
其实,这就是通过不断增加要求,来压缩演员的心理空间,当压缩到极致时,哪怕他对做菜无比熟练,也会变得丧失了这项技能。
 
在生活中,很多人也是如此。
 
Ta经常手忙脚乱把事情搞砸,并误以为是自己能力不行。
 
而现实却未必如此,可能是Ta们心里装着太多对自己的要求,导致内心不堪重负,最终才失败。
 
而应对的方法便是告诉自己:“出错是正常的”。
 
而扩大心理空间的本质,就在于腾出位置来「允许出错」——
 
允许自己表现得不那么好,
也允许事情会出现意外。
 
这时,心理空间便会扩大,人会感到松弛,才能有机会表现得更好。
 
我刚开始做直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特别容易慌张。
 
自己总会担心:
 
万一说错话了怎么办?
有小动作了怎么办?
我说的东西别人不感兴趣怎么办?
 
其实,每一个担心背后,都是一项隐性要求:
 
我说的每句话都必须要对;
我必须不能有小动作;
我必须保证所说的都让人喜欢......
 
细想下来,这其实都是些非常苛刻的要求。
 
后来待我觉察到这一点,便提醒自己:

出错就出错吧,都是小事,这次不会,下次调整就行了。
 
这样一来,我就拥有了「允许出错的空间」,于是慌张渐渐消退,表现也慢慢改善了。
 
不要轻视这个小小的改变,现实中那些厉害的人,其实都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过来的。
 


厉害的人,都擅长把事情「看小」


很多时候,我们会误以为,那些获得成功的人,似乎有着特别聪明的头脑,Ta们总能一下子精准地解决好困难。
 
可实际上却未必,Ta们也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只是因为擅长把事情「看小」,最终才能走得比别人远。
 
阿德是我曾经的老板,也是一名创业者,这十多年来,他开了好几家公司,

虽然偶尔会有波折,但总体都越做越好。
 
一次他参加活动被采访时,有人问他:

“在创业路面临这么多的困难,你是如何做到一一正确应对的呢?”
 
阿德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这个说法不准确,回过头看,很多困难刚遇到时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也常常会做错。”
 
众人疑惑,那为什么公司还能发展得起来呢?
 
阿德补充道:

“其实关键并不是「总是做对」,而是因为我擅长「面对出错」。
 
遇到一下子处理不了的困难在所难免,但是每次出错,都会让我更了解自己缺少哪方面知识或资源,一边发现问题,一边想办法修补,下次就没事了。
 
相反,有的人创业老失败,是因为Ta们把错误看得太重,被因此内耗,自然就走不长了。”
 
在他看来,出现一下子克服不了的困难都是小问题,下次调整了就好。
 
时间长了,他便攒下大量经验,所以哪怕有出现重大问题,他也能表现得从容,有条不紊地思考对策。
 
从他的分享中我发现,「看轻问题」的背后还有一层深意,就是——
 
出错是不可控的,因此别太在意,而学习是可控的,值得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当我们说「这只是小事情」时,并不是说眼前的事真的完全不重要。
 
而是提醒自己,不要因为做不好、做不到而情绪内耗,因为越是纠结,问题就会变得越大。
 
相反,多去思考「我能做些什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上,问题就变小了。
 

 

 写在最后 
 

人无完人,我们都会犯错、都需要学习、需要成长。
 
这是一个朴素的道理。
 
然而,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里,我们常常会忘却了这件事。
 
于是有人会嘲笑没做好的人,给Ta们贴标签,又或是谴责表现不好的自己。
 
而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提醒自己:出错,才是人生的常态。
 
一个人的强大,并不在于Ta表现得有多完美,
 
而在于Ta是否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充满瑕疵的自我,并陪着这样的自己一步步往前走。

「在看」+「转发」愿你我都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和小畏,后现代取向心理咨询师,专栏心理作者。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上万来访者信任


 把问题「看小」 

 把心理空间扩大 

 在咨询中陪自己成长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6009 血壮山河之随枣会战 南昌之战 2理想汽车治好了老舅的精神内耗李雪琴的精神内耗,文案能治频频出现的“内耗”~“精神内耗”~医学解释是哪里的问题智商 脑洞 品味都在线的成人动画 治好了心神内耗聊聊加州政府告石油公司的事儿选保险的“精神内耗”,终于被治好了秦昊《三大队》大结局的那段话,治愈了我一年的精神内耗华为 Mate60 Pro,治好了我的「大屏恐惧」3只基金兜住了我2023年的投资“脸面”红色日记 派委会 6.23-28凌晨两点半,上海“最早醒来的那批人”,治愈了我的工作内耗小孩哥小孩姐,治好长期内耗的成年人耐克和中国设计师合作的新系列,治好了我的「联名疲惫症」| 对话王逢陈寺庙求来的手串,治疗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水逆”的我,被“玄学”治好了精神内耗万万没想到,一款“超会写”的输入法治好了我多年的精神内耗搞副业,治好了投资人的精神内耗《月亮与六便士》:这8句话,治愈了我的2023张瑞敏《永恒的活火》中的5句话,治愈了我的2023让生活变好的3个字,直接根治了我的精神内耗治好智能驾驶的「精神内耗」,要靠「极致性价比」停止精神内耗的5个习惯我用这4句话,治好了一不如意就“撒泼”的熊孩子!试过的家长都说好...珍珠港——夏威夷群岛之行(三)这个双11,治好了我的手抖内娱“最疯”女明星,治好了我的容貌焦虑中年失业,开网约车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慢下来,才是最好的养生。来这里,真正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23岁韩国最帅数学老师爆红网络!吸引无数打工人听课:我20年近视都治好了…这部豆瓣9.2分的神作里,有治好当代人精神内耗的解药。短暂假期选这里吧,精神内耗快被治好了第八章第一节 分权制衡的政治制度的诞生精神东北人,治好节后综合症这个男人,治好了我所有的丧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